李琩一开始的所作所为,全是为了自己,所谓的百姓民生,全是他利用的借口。
但是一步步走到现在,他身边的亲人部下,他的敌人,知道他的所有人,基本都以为他真的是一个一心为国为民的真君子。
投靠他的人因为这点而更团结,他的敌人因为这点对他暗藏杀机,不管他愿不愿意,他都已经回不了头了。
李琩愣了会儿,摸摸杨玉环的头,道:“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嫁郎如此,三生有幸。”杨玉环嫣然一笑。
李琩正欲再说,仆人来报,道:“殿下,刘晏参军到了,正在大堂等候。”
杨玉环起身,为李琩理了理刚才被她弄乱的衣服,道:“郎君去忙吧。”
“嗯。”李琩吻了一下杨玉环,又回身亲了一下张木槿,走出了门。
李琩来到大堂,刘晏连忙起声行礼,道:“拜见殿下,昨日听说殿下遇刺,臣担忧了一场,今日见殿下无碍,臣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
“不过是些毛贼而已。”李琩让刘晏入座,接着道:“士安一路有没有遇到危险?”
“也遇到几个毛贼,幸得殿下派人护卫,臣才得以脱险。”
刘晏说着,再度起身,拜谢李琩。
刘晏现在是個六品官,李琩这次却给他派了二三十人的护卫,个别护卫品级比他还高,如此优待,他心中自然是感激。
不过李琩这么优待他,倒不是为了收买人心,而是真切的为他的安全考虑。
因为李琩让他去的地方,是西州和伊州。
周逸叛变一事,张光晟“策正”了其中一个参与者,那个参与者把所有的事对李琩和盘托出,李琩因此得知了一些北庭的情形。
所以,李琩之前自己一路慢行,一边让封常清先到庭州稳住军队,一边让刘晏带人去西州和伊州明察暗访。
北庭的腐败,主要是西州和伊州,李琩为了刘晏的安全,便安排人护卫。
“没事就好。”李琩抬手示意刘晏坐下,问道:“西州庭州那边情形如何?”
“很不好。”刘晏摇头叹气,“去年西州有两个县遭了灾,但是地方上却拿不出一分钱赈灾,臣暗暗查访,发现西州的义仓都空空如也。按理以西州的发展程度,不至于一粒粮也拿不出来。”
刘晏说的义仓,是唐朝的仓库之一。
大唐设置了多种类型的仓库,比较重要的有正仓,军仓,义仓,常平仓和转运仓等。
所谓正仓,是指常年直接受纳正租的官仓,百姓缴纳的赋税钱粮主要就存在正仓里,正仓里的粮,用于维持朝廷的公共开支,比如俸禄,军费等。
而义仓,开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赈灾。平常年份,让百姓亩纳二分税存到义仓,到了灾年,就把义仓里面的粮拿出来赈灾。
农耕越发达的地方,义仓里面的粮也就越多,遇到不是很大的灾情,就不用从其他地方调粮。
不过这是开始设置的初衷,到现在李隆基贪图享乐,李林甫又一味迎合,因此许多地方义仓的粮都被运往长安,供应朝廷挥霍。
之前裴耀卿改革漕运,让各地的粮可以更好的运往长安,但是裴耀卿要运的,是正仓里的粮,他没想动其他仓,这让李隆基对他又爱又恨。
随着漕运进一步成熟,裴耀卿的办法被其他人所掌握,裴耀卿的存在也就没有必要,因此李隆基逐步让他退出了权力中心。
接着李林甫独掌大权,就不管你什么仓,能运的都运。
杨国忠也是捡了这个时机,把剑南所有仓的粮运往长安。
常平仓,主要是为了平衡粮价。
具体方法就是丰年百姓丰收,有余粮,粮价低,朝廷便以高价收购百姓的余粮存储。到了歉年,百姓粮食不够,粮价高,朝廷便低价出售常平仓里的粮,以平衡粮价。
至于军仓,转运仓等,顾名思义,便是用于军粮,转运。
李琩沉思了片刻,道:“西州并没有往长安运粮,其义仓的粮也没有用于军粮。”
“是啊。”刘晏附和,“如此只有一个解释,有人把里面的粮都贪污挪用了。不过此事并不好问罪。”
“为何?”李琩问道。
刘晏道:“下官查看过之后,当地官员又找大户借粮,把粮仓堆满了。”
“有点意思。”李琩沉思着,“可是西州没粮赈灾,也没向朝廷索要,他们是如何安抚百姓的?”
“放高利贷。”刘晏叹了口气,“殿下这些年在安西革新生产工具,兴修水利,引进新品种,大力屯田,加之……”
刘晏停了下来,因为他觉得接下来要讲的话不合适。
“士安但讲无妨。”李琩道。
“是。”刘晏领命,接着道:“加之如今的士兵都是长征健儿,不是府兵。他们在安西呆得久了,家人也都跟了过来,民屯发展也很好,因此安西粮食年年有余。”
刘晏所说,是府兵制转为募兵制对边境屯田的影响。
府兵制下,士兵在一个地方只呆一段时间,最后他们就要回到家乡。
可是募兵制下,这些士兵长久服役,加之大唐边疆战事频繁,士兵想回也回不去,便只能在边境安家。
因此一个士兵,背后就是一个大家庭。
这些大家庭到了边疆,朝廷要帮助他们安家、分田,鼓励他们开垦,因此边疆民屯发展也越来越好。
刘晏接着道:“安西粮食年年有余,粮价就低,因此过路的商人就把安西的粮食低价买到西州,联合西州官员和地方大族,高价贷款给受灾百姓,到期百姓还不上,他们就兼并百姓土地。百姓没有土地,要么当流民,要么当土匪,要么就隐入高门之下,如此下去,恶性循环。”
刘晏最后总结出的恶性循环,其实少了一环。
但少一环,并不是他疏漏,而是他和李琩心里都明白,因此没必要说得那么清楚。
整体的闭环情况,是贪官污吏掏空了仓库,官府无粮赈灾,高门富商趁机放高贷,兼并土地。这些兼并的土地成了高门大族的资产,而这些高门大族,大半都是免税户。
如此下来,纳税百姓的土地越来越少,官府的税收也跟着越来越少。官府税收变少,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就便弱,然后又只能再次联合大族放贷兼并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