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七章 盖房上梁(1 / 1)躺平青年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兴武在参加完同乡会之后,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学习当中。

大一的课程在大学四年当中来说都是最多的。

他也没时间搞其他副业,正如他先前所想的,读书要紧,赚钱机会有的是,没必要因为一点钱财,本末倒置。

……

杨家庄,杨春生家里,杨小兰拿着杨兴武从京城寄回来的信,一字一句的读着。

“娘,我是小武……”

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认真听着。

听杨小兰读完信,一家人又拿起了信封里的照片看了起来。

“好,好啊,脸上有肉了,看来小武在学校过的还不错!”

王招娣拿着杨兴武的照片看了看,笑得合不拢嘴。

“那可不?你没看小武说在学校天天吃肉,也花不了几块钱吗?怪不得人人都想考大学呢,这大学可真好,不但上学不要钱,还给发工资呢?”

妯娌孙春妮听了大侄女念的信,又拿着杨兴武的照片看了好一阵子,这才继续开口说道:

“小龙,小虎你们不是想吃肉吗?你们要是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以后就能天天吃肉了!”

“真的?”

“不是真的你们二哥咋会变化这么大?这刚去了京城半个对月,脸上都有了不少肉,你们看照片。”

孙春妮说着把杨兴武的照片递给了两个儿子。

“娘,我知道了,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读书的。”

杨兴龙听了母亲的话,顿时双目放光。

对于村里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天天吃肉,更让人有吸引力的了。

杨开山看着一大家子其乐融融的样子,心情非常不错。

“好了,小武的信到了,麦也种了下去,再看几天,没事的话,就准备起房吧!小文,你想要個啥样的房子?”

杨兴文听了爷爷的话,很是激动。

“爷,我都行,都听你的。”

“那好,先盖个三间大瓦房,再加个东西屋,这样你结婚了也能住的开,咋样?”

“好是好,爷,这得不少钱吧?”

“一千块差不多够了,主要是砖用的多,水泥买一吨也够了,沙子咱们自己去黄河那边拉。盖房子的话,乡亲们只要管饭就行,大师傅给点钱就好!”

杨兴文听到这么多钱,也愣了一下,没想到盖个房子要花这么多钱,顿时有点舍不得了,连忙说道:

“要花这么多钱?太贵了吧?要不先盖三间算了?”

“要盖就一步到位,盖的好一点,你也该结婚了,有个大房子,也好说媳妇儿。”

杨兴文听到这话,也不再反对。

对于村里人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房子和田地。

这也是他们认知当中最靠谱的事情。

农历十月十六,阳历11月8日,宜动土起基。

一大早,杨开山就带着几个堂兄弟过来忙活。

杨兴文的新房,就在老宅西边,宅基地比较大,有个五六分地左右。

比起他家老宅大了近一倍。

杨开山给老师傅敬完烟之后,便退到一旁,等着老师傅展示一番,只见老师傅随手抓起一把白色粉末状的东西,沿着地基走了几圈,已然画好了房子的大体行状。

看了看天色,等到老师傅说开动的时候,就开始挖土打地基,放鞭炮。

地上还会放置一个“姜太公在此,诛邪退避”的牌位。

鞭炮声响起,杨家庄的乡亲们开始忙活起来,一旁还有不少小孩子们等到放完炮,再去捡没有响的哑炮。

今天是开工的第一天,主家都会做些好一些的饭菜犒劳大家。

中午,刘翠花带着女眷,拉着车,来到了工地上。

杨小兰走到正在干活的人们跟前,喊道:

“叔婶儿,吃饭了,吃完饭再干,今儿伙食不错,放了二斤大肥肉哩!”

正在忙活乡亲们听到这话,纷纷停下了手中的活儿。

众人洗了洗手,拿着碗,一人打了一碗菜,拿上三四个馒头,三五成群地蹲在地上吃了起来。

今天的伙食不错,主食是玉米面加白面的两掺馒头,菜是一大盆乱炖菜,里面放了不少夏天晒好的干豆角,还有不少红薯粉丝。

一众乡亲们一边吃饭,一边聚在一起唠嗑。

施工现场顿时成为了嘈杂的集市。

“今儿饭真不错,要是天天都这么吃就好了?”

“咋可能?今儿第一天打地基,吃的好一点,以后肯定没这么好了!”

“那也不错,农闲了,在家待着也是吃饭,在这边帮帮忙也能吃饭,还能省下不少粮食。”

“这倒是,对了大柱叔,这春生家盖的都是砖瓦房?”

“是啊,地基还是37墙,地上用24墙,承重墙也是37墙。”

“我滴个天爷啊,他这是起几间屋子?”

“八间,西屋两间,一间做灶房,堂屋和东厢房各三间!”

一众乡亲们听到杨大柱的话,顿时羡慕不已,这杨春生家真的是发达了。

……

杨家庄,忙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杨兴文的房子终于盖的差不多了。

杨开山看了个黄道吉日。

12月9日,农历十月十七,今年是润十月,宜上梁。

一大早,工地上就围满了大人和小孩,今天是星期天,学生们也休息。

听到家里人说杨兴文家里要上梁时,不少小孩都期待着今天。

毕竟上梁的时候会撒不少好吃的。

这也是小孩子们爱看热闹的原因之一。

杨家新宅有个五六分地的样子,光是院子就比老宅大了不少。

除了八间大瓦房之外,还搭有牛棚,狗舍,猪圈。

任谁看了也得夸赞一句殷实之家。

杨开山看着逐渐升起的日头,催促儿子赶紧祭祀。

杨春生听到父亲的话,连忙走到院子里正中央的供桌跟前。

供桌上已经摆好了各种贡品,大馍、整鸡、黄河大鲤鱼等。

杨春生点燃黄表纸,口中祷告:

“天地全神,各路仙家,今儿俺上梁哩,有肉有馍,还有金砖,肉、馍恁吃吧、金砖花吧。

保佑俺家里盖房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祷告完毕之后,杨春生又把“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牌位从地上“请”至墙上,同时在旁边立一把竹扫帚,竹扫帚上挂一件主人的衣服,意即此处有“正神”坐镇,房屋已属主人所有,其它一切鬼魅邪祟都会退避!

这一套流程走下来已经快中午了。

几位工人师傅把两架木梁在墙头支撑停当之后,在梁头各放一个大馒头,再贴上写有“文曲”“武曲”字样的红纸。

在木梁中间贴上“青龙扶玉柱,白虎架金梁”,横批“上梁大吉”!

门窗上贴上“安门大吉”、“上梁恰逢黄道日,安门巧遇紫徽星”之类的对联。

眼看午时将至,上梁仪式开始,工人师傅们抬起收拾停当的木梁,口里唱起郎朗上口的“上梁歌”:

“一上两三上,上到梁头上,主人家有好儿郎!

头杯酒,地上走,天地全神来保佑;

二杯酒,天上有,主人家里住高楼;

三杯酒,浇梁头,文登科,武封侯,子孙富贵代代有......”

杨兴文听到这里,连忙去点鞭炮,鞭炮声响起,配合着这特有的吆喝声,别有一番风味。

等到大梁上好,工人开始准备撒飘粮,也叫撒馒头,这是一种元宵样式的圆馍,大拇指大小,有点类似现在的旺仔小馒头。

工人师傅从屋里抗出来一个梯子,一边上梯子,一边说着:

“一步低,两步高,手把银梯上天桥。

俺一上到架板上,叫声主家来递斗。”

杨春生听到这话,连忙把装有飘粮的挎斗递给工人师傅。

接过斗的工人又继续吟唱:

“满斗金银在里头,接住斗来往上走,稳当走到大梁头。”

唱到这里的时候,院子里已经围满了看热闹的人们,小孩们跑到最前面,准备拾馒头。

工人师傅看到这个情况,越发满意,又不慌不忙地说起了顺口溜:

“匠人上了工,先把线来通;大线通停当,然后再打夯;

头一夯,试试夯,赛过商朝殷纣王;

第二夯,试好夯,赛过罗成小银枪……”

大人们听着这匠人的顺口溜,不少人听得入迷,议论纷纷。

“咦,这老师儿说的不错,以后咱们盖房都叫他!”

“中!”

站在最前面的的小孩子们等的有点焦急,不少小孩儿都有点生气了,嫌弃这个老师傅太墨迹。

又过了好一会儿,工人开始撒飘粮,一边撒,一边喊:

“头一把先敬天,第二把再敬地,东一把,西一把,哪里人多往哪撒。

老头老婆吃飘粮,走起路来稳当当。

姑娘媳妇吃飘粮,心灵手巧织凤凰。

小伙子们吃飘粮,膀大腰圆有气量。

学生吃了这飘粮,考场一坐状元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鸣惊人成栋梁……”

“好!”

“好!”

“好!”

乡亲们听到这里,纷纷叫好。

人群中叫好声不断,纷纷夸赞这老师儿好本事,听到乡亲们的夸赞,那人朝着乡亲们拱手作揖!

大梁上好之后就是开席了,主要是犒劳这些帮忙干活的乡亲们,感谢他们连日来的辛劳,有酒有肉,今日便是让人敞开了肚皮吃,不醉不归。

下午不用上工,上了梁便是今天最大的事儿。

是以,忙活了一个多月的人们,今儿也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