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七章 七日一个马克沁(1 / 1)月入六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灶王,这是给您的。”

赵婉蓉和赵婉玉两人各自端着叠好的衣服,两人已经不再害羞,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刘振华。

让刘振华心头一阵发毛。

他自然是知晓,这两姐妹的内心想法,只是不知道这两人为何同时不加掩饰的这样看自己,姐妹之间撕破脸皮了吗,还是说他刘振华有机会坐享齐人之福。

“多谢。”

刘振华提起一抹笑容,将两人送来的礼物接了过来,自从打下延安以后,手下天兵一部分官员就将亲人接了过来。

“灶王言重了,能够为灶王织衣,是我姐妹二人的福气。”

赵婉蓉略微躬身说道。

“呵呵,若没有别的事情,本尊就要去忙了,”刘振华笑道。

赵婉蓉和赵婉玉对视一眼,似乎有千言万语想要对刘振华去说,但是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总不能够让她们主动表白。

无奈只好道了声‘无事’以后离开。

刘振华笑眯眯的盯着两人远去。

对于这个两个人的感情,刘振华保持不拒绝,不主动,不承诺,不负责,不改变的五不渣男原则。

刘振华深刻的意识到,他现在属于创业时期,最忌讳身边有個女人,毕竟若是有个女人跟着他从创业期走到成功,到了以后就是个麻烦事儿,在刘振华看来他日后当了皇帝是要有后宫佳丽三千的,怎么能被一个女人羁绊手脚。

还是那句话,有了权与力,什么样的女人得不到。

“陕西兵败了。”

耿如杞叩着桌子,朝着西边眺望,陕西,山西,无论是地形地势还是所属称谓几乎相同,可以说是唇齿之系,一方有难,另一方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受到波及。

这也是为什么耿如杞对于陕西之事如此关心的原因。

耿章光心头叹息一声,他面色有些焦急,“爹,为何皇上不派重兵前来剿灭灶王。”

“现如今灶王已经拿下一府四县之地,其中一县还在我山西境内,恐怕要不了多久,陕北之地将会尽数落入灶王手中。”

“而灶王在山西境内永和县,将会成为其跳板,为祸山西之地。”

耿章光至今还记得灶王的话语,若是大明覆灭,你又该是谁的官?

他心如乱麻,直到现在,对于这句话,耿章光的心头依旧没有任何答案。

出于忠,他是大明的官员,应当忠于大明,但是论义,天下百姓众生才是义,灶王治下,和大明治下,明显前者,天下百姓众生生活的更好。

“唉,”虽然没有叹出声来,但是耿如杞明显的舒了一口气。

“你要知晓,在朝为官,有很多事情,你虽然不解,但是事情就摆在那里,当朝皇上,虽然励精图治,革除阉党,但是,已经有消息传出来,皇上刚愎自用,罢人因疑,用人因义。”

“我等为官,做好本分,不为权贵折腰,为百姓做事,皇上决定的事情,我们是管不了的。”

耿如杞面色有些疲惫,他当初因为魏忠贤的事情,被诬陷得赃款6300金,定为秋后问斩。将要行刑的时候,熹宗崩,思宗即位,奸臣魏忠贤伏法,他这才被赦免。

还因为这个事情因祸得福,升任太仆寺卿、右佥都御史,山西巡抚。

不过也让他看明白了一件事情,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被这大势裹挟,能够做的事情并不多。

耿章光知晓父亲曾经的事情,他目光微动,“若是换做灶王治下,会有这样的事情吗?”

传闻皆是灶王公正廉明,百姓安居乐业,人人皆是以功劳,以能力而论。

“你与那灶王相识,怎么,他那天到底对你说了什么?”

耿如杞问道,他对这儿子自然是知晓,看他一副愁眉苦脸,沉思不解的样子,就知道遇到了一些具有极大冲突的事情。

耿章光沉默一番,将灶王之事全盘拖出,其中细节,交谈,皆是事无遗漏。

他当初隐瞒,是害怕父亲责备,不过眼下,靠着他自己已经是难以想明白这件事情。

父亲为官多年,应当会有其他见解。

“看来那灶王对你颇为欣赏,”耿如杞捋着胡须。

“你也知道,我等先祖因弹劾奸臣而获罪,我等不为奸臣污吏而卑躬屈膝,但,一朝天子一朝臣,若是这大明江山真的改头换面,轮到灶王去做...”

耿如杞没有接着往下说,而是换了一个话题,“我十分赞同灶王的一句话,官是民的官。”

“我少时博览群书,十分认同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中水为百姓,无论是天子,还是朝臣,从来都是始于百姓,终于百姓,所谓忠臣,可以选择忠于君,也可以选择忠于民,谁能让我更好的施展宏图,为百姓服务,谁便是我等所忠之人。”

“你或许会说,既然如此,为何不投奔灶王?”

“我等可以战斗到最后,败于灶王,不可侍明而投敌。”

对于忠义,耿如杞有着自己的独到理解,他敬佩那些忠臣义士,随着王朝崩塌而亡,那叫做气节,忠义,但是他并不一定会那样做。

耿章光神色微动,他深深地对着父亲鞠了一躬,“多谢父亲大人解惑。”

他总算是不再为这件事而烦恼,困苦,他本来就和他爹有些想法类似重叠,但就是绕不开‘忠’这个坎儿,眼下终于理解,若是真的有一天兵败灶王,他也可以心安的归于灶王。

“那我们现在?”

“等着,等朝廷有了命令,让我们协助对付灶王,又或者是灶王再次进入我山西境,从永和扩张,我等再发兵灶王。”

“我听说,朝廷那边已经派出来新的三边总督走马上任,事情或许会有转机。”

“臣陈奇瑜接旨。”

陈奇瑜接过太监带来的圣旨,此时他的脑袋还是发懵的状态,他一个陕西副使,右参政,守南阳,却突然接到来自朝廷,来自皇上的调令,让他任三边总督,节制三边军马,前去陕西剿匪,最主要的就是灶王,崇祯皇帝要他月内至少取得成果。

那灶王何许人也,竟然让上一任三边总督杨鹤入狱。

陈奇瑜为官将近十年,知晓一个道理,若是前任走的快,自己上任,不仅仅要接过这个烂摊子,而且,若是不能够比上任做得更好,不,若是不能够将这件事完美解决,他的官场生涯也算是走到头了。

“到底谁在害我?”

陈奇瑜脸上露出一抹苦笑,他分守南阳,不应该进入皇上视野里面才是,更不要说接受这么一个烂摊子了。

仔细回想一番,他能够想到的,也就只有当初弹劾魏忠贤的事情了,“想来是阉党旧部作祟。”

陈奇瑜咬牙切齿的说道。

不过,此事也是一个机会,若是做的好了,必然能够一飞冲天,三边总督那可是,这一次他相当于直接进入了皇帝视野。

陕西大乱,蜀中之地,江南等地,亦是有匪患爆发,陈奇瑜为官,自然是知晓,百姓过的是一年不如一年,眼下更是灾年来到,日后或许流寇匪患会更加严重,他此时若是剿匪有功,日后少不了要用到他的地方,进入中枢,大展宏图,一飞冲天指日可待。

“杨鹤,赵括之流也,纸上谈兵,主张以抚为主,剿匪为辅,养匪患多月,使之匪患越演越烈。”

“灶王者,秦中之地流寇之最也,占一府四县之地,麾下兵过万,骑两千,拥有弓弩,守城之床弩,守城燃烧之物,可焚万兵,因而攻城极难,杨鹤兵败,九成于此,另外,灶王之兵卒,皆悍不畏死,置生命于度外,同等数量,同等军备,灶王之兵,近乎无敌。”

陈奇瑜喃喃道,这是他得到所有消息了,至于其他更加准确的消息,还需要等到他走马上任以后,再搜查调集。

不过陈奇瑜已经有了大致的思路。

那就是守株待兔。

没错,守株待兔,关于灶王的情报之中,最多的就是在描述其守城之强悍,‘弓弩,床弩,燃烧之物,焚尽万兵,’这消息很容易考证,杨鹤兵败,九成都在于攻城失利。

攻城极难,就算是他调集比杨鹤还要多一倍,两倍的兵马去攻城,等待他的也只有失败和入狱而已。

所以,守株待兔是最好的选择,灶王野心磅礴,定然不会屈居于一府四县之地,定然要扩张。

而扩张,灶王一下子就丧失了百分之五十的战斗力,无论是床弩还是那守城燃烧之物,都难以发挥作用。

灶王兵卒虽然悍不畏死,同等数量无敌,但是,灶王治下,一府四县之地,上万兵马,如何分守?

先前杨鹤失败,还是因为攻城,攻城之时,灶王单城人数虽少,但是能够借助床弩和守城燃烧之物,将人数弥补,再加上兵卒悍不畏死。

杨鹤的失败就是可以预料的事情。

他不攻城,守株待兔,让灶王攻城,击敌于城外,灶王兵卒必败无疑。

一败,则灶王之优势更衰,败军所在之城,兵力必然更少,届时依旧按兵不动,因为得胜,传入朝中,他的时间会更多,得到的支持也就更多,长此以往,必然拿下灶王。

陈奇瑜脸上露出笑容,此必胜之道。

陕北之局势,从他踏上征程的时候,就注定被改写。

“灶王,以神仙命名倒是有趣。”

想到了应对的对策,陈奇瑜心情大好,甚至开始有心情打趣灶王的名号。

他这次的目的地是庆阳府,延安府被占领以后,距离延安最近的府城就是庆阳。

“灶王已有应对之策,至于其他匪患,王嘉胤之流,不足为惧,分而击之即可。”

情报里面并没有太多关于这些流寇的描述,这些籍籍无名的流寇,他好歹也是带着朝廷正规军节制三边兵马而来,这些流寇不足为惧。

月内拿下成绩,而且还是大成绩,陈奇瑜已经有大展宏图之感。

...

“三万,三万,九万,十五万,哈哈哈哈!发了,老子发了!”

刘振华坐在太师椅上,乐的见牙不见脸的,他方才升级了一番天兵上限,直接拉到了六千人。

刘振华眼下单日声望获取达到了十五万。

十五万那可是,能够一日装备一百五十重甲。

而且都已经十五万了,还要什么重甲,七日一台马克沁,九日就能拉出来一个配套的,从机枪到子弹的机枪兵。

到时候,骑兵,步兵,大规模冲锋的时代就已经结束了。

“没有想到,”刘振华感慨一声,他的兵卒甚至连重甲都没有完全普及。

没有想到都已经进入了热武器的时代。

不过仔细思索一番好像也并不是,毕竟九日才能完全配备一台马克沁,这样算下来,他依旧需要骑兵和步兵。

最起码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骑兵和步兵依旧要发挥巨大的作用。

等到一个月后,刘振华最起码能够拉出来四组机枪手,形成交叉火力以后,正面战场上几乎没有任何人是刘振华的敌人。

除非是装备了火铳和红衣大炮的神机营,火铳对于刘振华的马克沁没有影响,但是红衣大炮有啊,那玩意打得远,威力也不错。

刘振华的重机枪手被打掉一个都是十分巨大的损失。

“不过已经够了。”

刘振华咧了咧嘴,来到这个世界以后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放松了,悬在自己头顶的利剑,对于刘振华来说已经不算是利剑,从他的头顶被甩在了地上。

崇祯皇帝和大明王朝对于刘振华来说已经没有丝毫威胁。

甚至,等到崇祯皇帝亲眼看到奏折上对于马克沁的描述时,想的,应该是如何处置刘振华吧,分封还是招安。

至于投降,刘振华并不认为崇祯皇帝会投降,这个历史上没有一个皇帝和亲割地的王朝,崇祯皇帝虽然治国无方,但是该有的气节还是有的,崇祯皇帝的谥号可是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最后上吊自杀。

可以说是十分刚烈了,因此最多让分封刘振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