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明白了,为什么崇祯皇帝会使出这样的计策。
他在请报上说出的一切关于灶王的事情都是真的。
这确实是一个翁蚌相争渔翁得利的计策。
不,谁都不会得利。
唯有灶王。
不足百人,就将六千人的骑兵覆灭,崇祯皇帝无法应对灶王,便想着让他去对付。
“哪里冒出来了这样一个神人。”
皇太极皱眉沉思,若是真神人,为何现在大明还在崇祯皇帝手中。
这其中一定有他不知道的东西。
崇祯皇帝应该清楚这件事情。
“阿巴泰,暂且饶你一命,”皇太极看向阿巴泰,虽然说这人,在军事上犯下了如此严重的错误,但是,眼下整個大军之中,唯有他见过灶王的手段。
“这...”
阿巴泰一脸惊讶的看着皇太极,竟然没有直接将他处死,这不符合太主的性格啊,不过能保住一条命,自然是好的。
阿巴泰跪在地上,对着皇太极磕了个头,“多谢太主不杀,阿巴泰一定将功赎罪。”
“下去吧。”
皇太极摆了摆手,将功赎罪,他的队伍里面也不缺阿巴泰一个将军。
功。
若非他和灶王有些牵连,最大的功就是慰那死去的将士们。
等到阿巴泰走以后,皇太极坐在铺着狼皮的椅子上,皱眉沉思,灶王事大,眼下来看,大明根本难以抵抗灶王。
若非有着一个特殊的原因让灶王难以吞并大明广袤的土地,或许他现在的敌人已经是灶王而非大明了。
“我等又能够抵挡灶王吗?”
皇太极现在最为担心的便是这个事情,他真是灶王的对手吗,虽然现在,他们和灶王仅仅只接触了一次战役。
但是已经能够看出来很多东西了。
虽然阿巴泰惨败,但是阿巴泰已经是他身边的得力干将,六千骑兵,即便是换做他领军,想要覆灭这六千骑兵也需要不小的代价。
而灶王呢,为耗费一兵一卒,隔着五百步就将这些骑兵杀得溃不成军。
崇祯皇帝对付不了灶王,他一样对付不了。
对比灶王,皇太极还是感觉崇祯皇帝更可爱一些。
“联手。”
皇太极脑海中瞬间冒出了这个名字,不同于草原人的粗狂豪迈,皇太极从小便展现出了惊人的智慧和谋略。
他瞬间想到了这个办法,和崇祯皇帝联手对付灶王,对比灶王,崇祯皇帝这个敌人显得那么脆弱。
既然崇祯皇帝也将灶王视为心腹大患,那不如一起联手去处理灶王。
皇太极相信,崇祯皇帝断然不会拒绝这件事。
毕竟,他能够用处那样风险极大的计谋,就不会拒绝,这看起来风险并不算大的联手。
想到这里皇太极直接拿出纸笔,“灶王强,不是你我所能敌,故,出联手之策...”
“以应对灶王,”太监将信封中写着的话语念了出来,随后身子躬下。
“皇太极派出的那一支五千人以上的骑兵已经覆灭了九成,而灶王,只派出了百人,没有耗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这样的战果。”
崇祯皇帝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是一阵心肝胆颤。
那可是六千人的草原骑兵。
想必,灶王定然使用了他的神兵,并且那神兵的数量恐怕又变得更多了。
京城保卫战,已经切切实实让崇祯皇帝见到了皇太极真真正正的实力。
整整五万士兵在这一战死去。
而根据估算,皇太极的兵马,死伤大部分都是他们驱使来的蒙古仆从。
八旗军死伤甚至不超过五千。
这还是在他们占据有利地形的情况下。
若换做是平原,他们恐怕会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这样的敌人在面对灶王的时候也是毫无还手之力。
这多少让崇祯皇帝心里稍微平衡了一些。
同时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了扑灭灶王几乎是不可能靠着他们大明能够完成的事情。
联手已经是必然的趋势,只是,和世世代代的敌人联手,这个办法不能够由他说出来。
“臣以为,此事可行,”袁崇焕直接站了出来。
自从上一次的京师保卫战以后,袁崇焕直接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
京城里面有无数关于他的谣言。
只不过,都被崇祯皇帝压了下去,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他已经听从了袁崇焕的建议,使用了那样的计谋。
这时候那些谣言反倒显得有些可笑了。
他自然不会相信。
“眼下,皇太极已经连克遵化等城池,占据了大明东北的门户,若是对方想要南下,轻而易举。”
崇祯皇帝眉头锁起,虽然袁崇焕说的话很不好听,但他知道这是大实话。
皇太极费尽力气绕过了山海关的门户,自然就是为了打开进攻大明的路线。
他进攻京师虽然失败,但是却在大明的东北埋下了数个钉子。
皇太极可以随时借助这些钉子入侵大明,他们还没有任何办法。
“和皇太极联手,必然要放其兵马入关,然,现在的情况,已经和将其放入关内相似。”
古代不比现代,两个国家联手的话,其中一方能够给予另一方武器装备经济等的支持。
皇太极能给他们什么呢,也只有兵马上的支援了。
武器装备粮食等等,他们还没有大明多。
“陛下,臣以为,后金于我明人有着世代之仇,而灶王,虽为流寇,却依旧是我大明百姓。”
“若是欲灭灶王而协以外人,岂不是会落得后世之骂名啊。”
有老臣忍不住说道,灶王再怎么闹腾,都是自家人,哪有联合外人打自家人的道理。
一些思想有些顽固的大臣们跟着交头接耳的附和。
“况且,剿灭流寇,还需要联合外敌,这让后世君主如何看陛下,让后世之人,如何评价陛下。”
那老臣又是接着说道。
崇祯皇帝的脸越来越黑,他看着这老臣,还有周围附和的臣子们,这些老东西,一个个正事儿起不到任何作用。
但是但凡他做出的决定和选择违背了这些老臣的想法,这些老臣就会立刻挑出来,满口的仁义道德。
“那你们倒是说说,如何对付灶王,如何对付皇太极。”
崇祯皇帝预期之中有着不加掩饰的怒气。
那老臣顿时一时语塞,“陛下,此事应是武将之责。”
这话一出,周围的武将顿时对其怒目而视,这不是将他们将火坑边上推吗。
“那你就闭嘴,朕看你是老了,脑子不清楚了,”崇祯皇帝额头青筋跳动,他对这人的忍耐已经到达了极限,“你且辞去官职,会乡养老去吧。”
他摆了摆手,虽然朝中并不是他的一言堂,但这人的位置也不算重要,剥去官职这些大臣们也拦不住。
“这...”
“拉下去。”
“朕,觉得袁爱卿言之有理,联合皇太极,对付灶王,”崇祯皇帝目光在诸位大臣们身上环视。
有了那老臣的前车之鉴,这次一众大臣们几乎都没有吱声。
对付灶王他们可没有任何办法。
毕竟,强如打到京师的皇太极。
都在灶王那里折戟沉沙。
“很好,那此事就这么定了,退朝吧...”崇祯皇帝刚说罢,却见到有人慌忙冲了进来。
是跟着袁崇焕而来的副将,本该守城的他此刻面色仓皇。
“陛下,陛下,永定门外,有一神物啊,奔走之间有如雷鸣,视我大明之军士如瑞无物啊,”他慌忙说道。
他本在城头巡视,谁知道,城门外,忽然出现一茫然大物,几乎有半个城墙高。
前去拦截的士兵们,几乎都是不战而逃,他也能够理解,毕竟,面对速度如此之快的庞然大物,任谁也没有勇气站在它前面拦截啊。
索性,那东西在临城外百步以后便停下了,并没有撞击城墙的意思。
否则,他真不确定,这京师城墙能否抵挡得住。
只是,那东西竟然持续不断的发出轰鸣之声。
城墙上士兵们一阵慌乱。
“什么!说清楚,什么东西,”崇祯皇帝猛然站了起来,他听着这副官的话,顿觉一股熟悉之感。
“那东西大如房屋,高及半个城墙,宽一丈余,速度极快,声如雷鸣。”
闻言,崇祯皇帝面色剧变,周围的一些大臣亦是如此,他们的记忆力都很好,灶王神车的事情他们也都知晓,这人的描述,不就是那灶王的神车吗。
日行三千里,灶王竟然真的来入侵京师了。
皇太极不久前才入侵京师,而今灶王竟然又跟着来了。
短短月余的时间,外敌和农民军先后打入了京师。
大明两百余年,何曾出现过这样的景象。
一副国之将亡万物凋敝的样子。
大臣们面色惶恐。
连崇祯皇帝都乱了分寸。
以前只是在之奏折上听说灶王如何如何,已经足够让崇祯皇帝心中惊惧。
他想过有一天或许会面对灶王,但是从来没有想过会有这么快。
崇祯皇帝脸色阴晴不定,“诸位爱卿,那神车之中做的,恐怕就是灶王了,甚至里面可能还有他的军卒。”
“如今灶王兵临城下,该当如何。”
他问道,诸位大臣们交头接耳,灶王,这个这段时间以来他们听的最多的名字。
竟然有一天真真切切的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这是什么样的神人,他们都想要看看。
虽然根据丘兆麟的描述,灶王身高六尺,容貌俊美。
但是谁也想象不到灶王会是这幅秀丽的样子,都认为应当是一个凶神恶煞的大汉。
又或者是仙风道骨的老人。
“陛下,臣以为,这是杀死灶王的机会,那神车虽然庞大,但火炮威力更大,杀死灶王,天下大定。”
来宗道提议道。
“是啊,这也是机会啊,两军打仗,灶王有神兵保护,难以杀死,而今只有这个神车。”
“就是。”
周围的文臣们议论纷纷。
“机会,”崇祯皇帝听着这些话语,心头微动,他何尝不想杀死灶王,杀死这个巨大的威胁呢。
杀死灶王,不仅仅意味着大明的土地上起义军最大的旗帜被折断。
更意味着,他们可以获得灶王的神兵,神车。
有了这些东西,北方的后金人也将不再是大明的威胁。
大明甚至可以借助灶王的神车,足迹遍布四海。
让外邦尽数臣服,大明之强大,甚至有可能远超汉唐。
崇祯皇帝的思索被一道声音打断。
“陛下,万万不可与灶王动手啊。”
袁崇焕连忙说道,他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担忧之色,“陛下,臣以为,灶王既然敢只身来到此处,就证明,灶王不惧大明的火炮攻击。”
“眼下,灶王来此地,目的不明,我等又是将于皇太极联手之际,切不可打草惊蛇。”
在袁崇焕看来,灶王的神兵里面便有极为强大的火器,灶王对火器的了解恐怕远超大明所有人。
他怎么可能会想不到来到此处会被大明的火炮攻击呢。
既然他敢前来,就证明了灶王必然是不惧火炮进攻的。
“这,”崇祯皇帝想到了灶王的神兵,不用袁崇焕解释,他也明白了这一点。
灶王火器如此强大,怎么会没有防范火炮的手段呢。
当如袁崇焕所说,不应打草惊蛇。
“袁将军,灶王已经兵临城下,其意图就是京师之地,为何袁将军还要让陛下放弃对灶王动手的打算,难道非要灶王攻破城池,袁将军才肯动手吗。”
袁崇焕定睛朝着那人看去,他知道这是谁,他曾经在魏忠贤家中见到过此人。
“呵,”袁崇焕冷笑一声,阉党余孽,“臣之副将,已经说了,灶王就在城外没有任何动作,只是发出雷鸣之声,若是想要进攻,眼下已经有急报传来,为何现在依旧毫无动静。”
袁崇焕摊手说道。
这句话让那人顿时语塞。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这样吧,袁将军,你亲自上城墙去,问问灶王究竟有何意图。”
“另外,来宗道,你善辩驳,可行外交之事,若是灶王现身,你看能否劝说灶王图和。”
来宗道面色一变,让他去直面如此凶残的流寇。
“去吧!”
崇祯皇帝的语气不容置否。
他只能跟在袁崇焕身后,朝城墙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