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63章 贾诩:黑锅是吧?习惯了。(1 / 1)化石采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63章 贾诩:黑锅是吧?习惯了。

“阿父,此事也是儿考虑不周了。”

谈笑间曹操再次倒了盏茶水递给曹嵩,曹嵩这次没有拍开曹操的手。而是笑眯眯地接过茶盏,慢慢地啜饮,布满褶皱的老脸上满是对天竺良田的期待。

只不过曹嵩喝着喝着,脑袋里突然想到了至关重要的一点。他放下茶杯,脸色渐渐变得复杂起来,“儿啊,你说的这些为父确实很心动。为父相信你,只是.只是怕难以说服其他族人啊,天竺的良田虽好,但远在天边。族中的田地虽然平平,但近在眼前。让他们主动舍弃田地,难难难啊。”

曹操知道曹嵩所言非虚,他太清楚族中叔伯的脾性了。要是换做其他人,他才不会考量那么多。

将心比心或许能说服家父,但难以说服整个宗族。

说到底要拿出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要将整个宗族绑上一驾马车上,当然也要给宗族上上眼药。

打定主意后,曹操眼睛低垂,目光里满是无奈之色。

“唉,阿父啊。你是不知道,儿也很无奈啊。”

“玄德兄是儿的至交,可是贾文和等人不是啊。”

“儿支持度田令,但是眼前的局面并非我所愿。贾文和的手早早伸到了儿的身边,张都尉及其麾下皆是凉州人。”

“若儿不以雷霆之势度田,届时再受到贾文和的打压,怕不是连郡守都无法出任。反之若是儿强势出手,再让玄德兄出面主持,重返九卿之位并非什么难事。”

“待儿重返九卿之位,届时不管是朝堂颁布什么政令,在儿的操作下宗族都能快人一步。”

“此法已经是儿能想到的最好方法,也是儿为宗族寻得的出路。”

“若是宗族像李氏这般阳奉阴违,陈元龙可不会手软。阿父,要知道朝堂大军百战百胜所向无敌,并非是士族能与之抗衡。”

“况且,我等若是积极配合度田,届时所留的田产虽远不如当初,但也胜过其他士族。”

曹操只能在心中向贾诩说声抱歉了,毒士的名声实在太过响亮。

“嘶”曹嵩倒吸了一口凉气,孟德说得有理啊!这番说辞足以说服族人了!

只是

曹嵩狐疑地看向曹操,出于对曹操的了解,他总觉得曹操的这番说辞,真假掺杂一半。

他压低声音问道:“孟德,你方才所言并非全是真话吧?其中几分真几分假?”

“嘿嘿,还是瞒不过阿父啊。”

见曹操不想回答后面一个问题,曹嵩也不强求。有说服宗族的理由已经足够了,天竺的良田才是重中之重。

曹嵩缓缓起身,“孟德啊,宗族方面你就不用担忧,方才的言论已经足够,为父会替你说服宗族的。”

“有劳阿父了,阿父,儿送送你。”

随着曹操派兵护送曹嵩离去,山阳郡士族们纷纷绝望了,他们原以为曹嵩前来主持公道,没有想到屁股还没坐热,曹嵩就就离开了。

好在还有家学。

山阳郡士族们侥幸地想道。

太常府。

“阿嚏!”

贾诩不受控制地打了一个又一个的喷嚏,太常丞孔融关切的问道:“太常卿,你无碍?用不用我去请太医?”

“不必了。”贾诩回绝了孔融。

对于贾诩而言,莫名其妙的打喷嚏是件习以为常的事情。

但凡发生这种事情,多半是有人在背后泼他脏水。

反倒是孔融

孔融看起来有些不对劲,眼睛四周弥漫着黑色的晕。

“太常丞,你昨日在作甚?看起来竟如此疲惫?”

“这”

面对贾诩的询问,孔融看了眼贾诩,欲言又止。

贾诩笑着猜测道:“让我猜猜,莫非是有人在背后议论我?”

“还是瞒不过太常卿啊”孔融在内心当中挣扎了片刻,坦言道:“近些时日兖州士族都在疯传在造谣太常卿,在下在下气不过挑灯夜战,挥毫笔墨撰写文章痛斥他们”

“多谢太常丞仗义执言,但也不要气坏了身子,他们都怎么说的?”

“他们说”

当贾诩从孔融嘴里得知兖州的风声时,老脸情不自禁地狠狠一抽。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什么利欲熏心,什么打压士人,什么借着度田排除异己

骂得那是有多难听就有多难听,原本他的名声可能是董卓第二,如今光从名声来看董卓都比他更像大汉纯臣.

贾诩用力扇了扇手中羽扇,正所谓债多不压身,泼就泼吧,无所谓,已经无所谓了

孔融默默地观察着贾诩的神情,经过刘备引荐的他自然清楚贾诩并非传闻那般凶恶。平日相处他反倒觉得贾诩宽容豁达,不过这也太过豁达了吧,换作是他,肯定会跟人吵得脸红脖子粗。

太常卿非但不怒,反而稳如磐石,佩服佩服啊。

“太常丞,此事暂且不论。今日有要事在身,大将军也会前去尚方府.”

要事?大将军?尚方府?

由于昨日把心思全都放在了撰写文章上,贾诩嘴里所说的事情他没太在意。

眼下细细一想,倒是觉得惊奇。

尚方府?尚方府里不是一群匠官吗?匠官有什么好看?

怎么还惊动了大将军?

就在孔融满头雾水的时候,门卒匆匆来报,“太常卿,太常丞,大将军大将军的车驾来了!”

贾诩起身笑道:“太常丞,你我动身,前去府门迎接大将军吧。”

“诺。”孔融连忙跟上贾诩的脚步。

然而他们还是慢了一步,两人还没有走出府门,就见刘备大步而来,言语里透着满满的喜悦,“文和,文举,车马已经备好,就在府外。随我同去尚方府!”

刘备正一边说着一边走到两人的面前,孔融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刘备抓住了手腕,然后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被请上了车。

等到回过神来的时候,一抬眼瞧见的是块牌匾,牌匾上写着龙飞凤舞的尚方府三个大字。

然而一低头,守在大门前的是披着甲胄手握刀兵的甲士,周边甚至有士卒来回巡逻。

这实在是让人感到好奇,小小一个尚方为何戒备如此森严?

难不成里面有什么稀世珍宝不成?

刘备和贾诩看出了孔融的疑惑,两人相视一笑,谁也没有出声解释,而是一前一后地说道:“文和,文举,请。”

“大将军,太常丞,请。”经过刘备和贾诩的提醒,孔融这才回过神来,连忙跟上了两人的脚步。

一踏进尚方府,仿佛世界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叮叮当当敲打的声音不绝于耳,光着膀子满头大汗的匠人来去匆匆,空气中弥漫着令人难以忍受的怪味。

更让人不能理解的还在后面,轰隆一声,恍如平地一声惊雷,吓得孔融没站稳,一个趔趄差点要倒地。

好在刘备眼疾手快,连忙搀扶住了孔融。

“大将军,方才.方才是左先生在后院研究火药,故而才惊扰到了大将军。”蒲玉快步走到了刘备的面前,他的打扮也跟其他匠人一般,浑身大汗淋漓。

倘若是寻常士人见到蒲玉这番模样,定然会露出不悦的神色,然后指着蒲玉的鼻子痛骂“有伤风化,有伤风化!”

刘备非但没有不悦,反倒是紧张地问道:“大匠,没有发生意外吧?左先生如何?受没受伤?!”

“大将军,你就放心吧。尚方府的制度要求都是严格按照大将军拟定的执行,其间不会有任何纰漏。就算是有意外发生,尚方府里驻扎的太医也会及时出诊。”蒲玉拍着胸脯说道。

贾诩乘机道:“大将军,若是你实在担忧,不妨前去看看左君?我等在此处等你,太常丞,你以为如何?”

被贾诩点名的孔融,下意识点点头,“太常卿说得对。”

见贾诩和孔融都这样说了,刘备没有纠结,“如此也好,那就为难文和文举,劳烦你二人先去客房等我。”

蒲玉唤来一少年,“元儿,带两位贵客前去客房。”

“诺。”

少年身高七尺,约莫十六岁的年纪,生得人高马大,浓眉大眼,年纪轻轻看上去就颇为沉稳。

只不过.

孔融总觉得眼前这个名‘元’的少年状态有些不对劲,为何此人看向大将军时双眼发红,声音有些哽咽?

原本就要抽身离去的刘备也是心中一惊,诧异地看向蒲玉,“此子是?”

蒲玉显然没想到刘备居然会询问少年的名字,他没有多想,话音脱口而出,“此子是舍弟之子,姓蒲名元。”

“蒲元.”刘备拍了拍蒲玉的肩膀,“日后必然是位巧夺天工的神匠。”

“元儿,还不前来谢过大将军?”

在蒲玉眼神的授意下,蒲元朝刘备拜道:“臣拜见先.大将军。”

嗯?

臣?

孔融满脑子疑惑,是他听错了吗?为何他觉得蒲元不是在参见大将军,而是在觐见.天子?

走在前往客房路上的孔融越想越觉得奇怪,他凑到贾诩身旁,在贾诩耳边低语道:“太常卿,你方才听到蒲元说什么了吗?他在大将军面前似乎自称为臣.”

“啊?”贾诩突然停下脚步,一脸错愕地看向孔融,“太常丞,你莫不是太过疲惫?蒲郎君怎么会自称臣呢?”

孔融没想到贾诩会这样说,而且他看贾诩的神情不似作假,他纳闷地嘀咕道:“莫非.莫非真是我听错了?”

贾诩心道:想来蒲元又是主公的贤臣良将了。

“两位贵人,客房到了。”

蒲元的声音将贾诩和孔融的思绪拉回当下,两人异口同声说了声“多谢”,而后步入客房,寻了个椅子坐下。

不久之后,刘备和蒲玉有说有笑地走进房屋,贾诩和孔融连忙起身。

“文和文举,坐,坐。”

“还真如大匠所言,左先生的确无碍。”

几句寒暄后,刘备没有废话,道出了此次的目的,“我今日前来尚方府,是听说有件喜事?不知道是什么喜事?”

“哈哈哈,大将军,太常卿,太常丞。接下来尔等可要看清楚了!”蒲玉拍了拍手。

蒲元将三本书分别送到了刘备贾诩和孔融的手上,孔融拿起书一瞧,只见封皮上写着两个字《论语。

他心中疑惑,不就是《论语吗?为何如此神秘?

等到孔融翻开一看,顿时瞪大了眼睛,连双手都在颤抖,他连忙翻回封皮,这才看见被他忽略的两个字‘译注’。他抬起头来不可思议地看向刘备,“大大将军,这书这书是《论语的注解版本?注解此书的是哪位名士?此书注释准确、译注平实,我.我从未见过!”

刘备哈哈一笑,“文举,最重要的并非是谁人注解啊。”

不重要?

孔融顿时急了,这还不重要?那到底是什么重要啊!

贾诩提醒道:“太常丞,你看后两本。”

“后两本?”

孔融拿起其余的两本一瞧,竟也是《论语译注,怪哉怪哉,为何要抄三本《论语译注?

孔融翻开书一瞧,里面注释内容跟前一本一模一样啊,这有什么奇怪的

且慢!

孔融意识到了至关重要的一点。

一模一样!

连字的大小、形状都一模一样!

要知道就算是一个人抄同一本书,也不可能做到一模一样!

神秘的大儒作注,超乎想象的抄书.

倘若每本经典都能这样,那可不得了,不得了啊。

按大将军的脾性,这些书最终怕是会流到寒素手里。

届时各大士族引以为傲的家学,恐怕.恐怕岌岌可危.

世人说我离经叛道,跟这相比简直不值一提,这才是离经叛道啊!

想到这里,孔融顿觉头皮发麻,为了证实心中猜测,他小心翼翼地问道:“大将军,此等抄书方法还有这般注释,可以用在其他经典上吗?”

“可以。”

“.”孔融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他迫不及待的问道:“此等抄书方法是什么?”

“活字印刷。”

“作注的人呢?”

刘备笑笑不说话。

孔融不禁想道,难道作注的人不能道出其名字?是郑玄吗?不,郑玄的风格不是这样。

只有可能是隐士高人了!

孔融激动得攥紧拳头,万万没有想到隐士高人都愿出山助大将军一臂之力!大将军果然有天命在身啊!

刘备总觉得孔融似乎想岔了什么。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