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02章 李严:我只想靠近孔明一些(1 / 1)化石采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02章 李严:我只想靠近孔明一些

益州

犍为郡

天社山,山间一甬道,甬道内煤油灯在山壁上投下数以千计跃动的影子,扶着岩壁的李严感受到手掌传来的冷意,身体却告诉大脑这里的环境闷得慌,就连脑门上都挂着一串汗珠,放眼周遭是一个又一个光着膀子的士卒在辛苦劳作,竖着耳朵聆听是铁锹与岩石相击发出的铮鸣,就好似在一瞬间内成千上万把琴突然绷断了弦。

李严没有露出抱怨的表情,不如说,他完全没有抱怨的资格。

他抬眼看向前方是汗水顺着士兵紧绷的脊梁往下淌,他看向身后是提着箩筐将凿落的碎石运出甬道的百姓。

再看向他自己,是手里拎着的是煤油灯,目前他能做的只有为士卒们照亮前方的道路,又有什么资格抱怨呢?

一条麻绳从前方递了过来,李严没有出声,默默接过麻绳,他低头一看,粗糙的纤维立即陷进手掌心还未愈合的血痂。

他轻叹道:这是第三根磨断的绳索了啊.

“李府君!”一军士匆匆走到李严的身前,煤油灯光照亮了对方那张憔悴而又兴奋的脸。

李严打起了精神,问道:“何事?”

“好消息,好消息!我等总算是凿到了府君计算的位置,马上马上就能布置火药了!”军士的话音里透着一抹激动,眼里满是对李严的敬佩。

李严心中一喜,浮现了几分笑意。

犍为郡的江桥名叫汉安桥,宽一里半,每到秋、夏时水盛,桥就会被冲断,因此年年需要修理,百姓十分不便。

前些时日汉安桥又一次被冲断,时任犍为太守的李严下定决心,要在一旁的天社山凿开一条道路。起初李严是想用火药,鉴于火药威力太大,使用的时候必须慎之又慎。经过李严的实地考察,倘若在一开始使用火药,很可能造成地龙翻身。

李严请来了一位大匠十几名匠官,经过不断勘探和计算,总算制定出了合理的火药使用计划。

就是在前期必须要运用人力挖掘搭配井渠法.

这个过程中,李严都是身处一线,与军士们一同挖掘开凿。

军士们都对李严敬佩不已,眼看到了最后一步,军士瞧着面露疲态的李严,情不自禁地说道:“府君,要不你.你先去歇息?最后的收尾不如交给我等?”

李严没有犹豫,果断摇头拒绝,“都到了最后一步,我又怎能临阵脱逃?!”

下一刻伴随着一声脆响,匠官们发出了一阵欢呼,“开了!开了!”

李严赶忙循声望去,浸泡了三天三夜的岩层总算是开裂脱落了下来!

李严大喜过望,急忙询问一旁的大匠,“能用火药炸开了吗?!”

大匠果然没有辜负李严的期待,他用力点了点头,指着布置引线的匠官们介绍起来等下要使用的火药。

平心而论对于大匠口中的种种术语,李严听得是一头雾水,不过他向来秉持着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不懂就不要随便掺和。

李严只是问道:“安全吗?”

“府君放心,这是用榨油坊改良的缓燃药,足以让我等撤到安全区域。”大匠捧起一团黑黝黝的东西,看起来软软的黏黏的,在灯光的照耀下泛着蓝色。

见大匠都这么说了,李严也不多问,他让军士们听从大匠的吩咐,将装满火药的陶罐放到指定位置。

一切准备就绪,撤到安全位置后,李严抓起鼓槌,使出全身的气力,狠狠地敲在大鼓上,同时放声喊道:“点火!”

军士们声嘶力竭地喊道:“点火!”

“咚——”鼓声和呐喊声冲破天际,落进了匠官们的耳朵里,匠官们纵然紧张,手头上的动作却丝毫不慢,麻利地点燃了引线。

轰隆!

一声巨响,好似皇天震怒,又恰如地龙翻涌,仿佛世间只剩下了轰隆的巨响。

山脚下的百姓纷纷瞪大了眼睛,死死盯着山腰上璀璨的火光,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爆炸声连绵了许久,一直持续到第二日的清晨。

晨光破晓,山脚下的百姓们举目远眺能够窥见山道的轮廓,用力一吸,就连空气里都带着呛人的味道。

蓬头垢面的李严出现在百姓的面前,他站在一块大石头上,手里提着画完镇山符的朱砂和笔,大声宣布道:“各位犍为郡的百姓,从今日起你我都不用为出行而苦恼,也不用为汉安桥的垮塌而烦忧,因为——”

“天社山山道开凿完毕!不久之后就能通行!”

百姓们先是一愣,片刻之后,人们喜极而泣,纷纷拍手欢呼,欢呼声就像是潮水一般涌了过来,人们感激着李严为他们开挖山道。

李严却摇了摇头道:“诸位不用感谢我,应该感谢前线的将士,更应该感谢诸位自己!”

就算这么说,人们的欢呼声还是变得热烈了。

李严摇了摇头,领着几个军士悄悄踏上回郡府的路。

路上,李严不禁想入非非,如此一来,我也能靠近孔明一些了吧?

李严自幼天资聪颖,少为郡吏时,常常博得上官与百姓的夸赞,心里难免有几分傲气。

尤其是梦到刘备后,这份傲气很快衍变为了浓浓的骄傲。

看啊,我得到了仙人托梦,这不就意味着我是挽狂澜于既倒的贤臣!我定要帮助刘皇叔拨乱反正,还天下太平!

只不过现实和梦里的发展超乎了李严的预料,梦里的刘皇叔一开始还在打黄巾,啪的一下,就开始介绍了皇叔的生平。一辈子颠沛流离,好不容易换来了赤壁的火,赢来了赤壁的大胜。

啪的一下,关张二将突然没了,冲动的皇叔跟着也没了。

一下子变成了白帝城托孤,那位被皇叔三顾茅庐请来的诸葛孔明一跃为国内权力最高者。

不但天子都要喊他为相父,他还能随时取而代之。

李严不禁将自己代入,倘若自己处在这个位置会不会动歪心思呢?

答案显而易见,不说夺了皇位,当个霍光也没问题吧?

他万万没有想到诸葛孔明,给出的是截然不同的答案。诸葛孔明不但没有行霍光之事,还将疲敝的益州从泥沼里带了出来,为了实现先帝夙愿,甚至不惜五次北伐,最终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五丈原。诸葛孔明病逝后,有人清点其家资,一些薄田,一些桑树,对于一国丞相而言实在是太过寒酸。

在此之前,李严相信自己必定是辅佐皇叔开辟盛世的肱骨之臣。了解诸葛亮生平后,李严再也没有了这种想法,孔明啊,孔明,你把我能做到的和不能做到的都做到了。我,不如你啊。

现如今,他只求不被诸葛亮拉得太远。

至于现实,现实更不用多说,回过神时刘皇叔已经平定了乱世。想都不用多想,像自己这样的应梦贤臣肯定不在少数。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