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等等我!”
马良小跑着跟上诸葛巡的步伐,追着问道:“老师,是不是只要做简单而明确的事,结果就会变好?”
诸葛巡放慢脚步,边走边道:“阿良又长进了,只不过……”
诸葛巡组织一番语言,简单的事情,会因为人变多,变得复杂。
“就像老师可以轻易革新家族中的耕种方式,但放眼一郡之地,便困难许多。”马良接道。
“是这个道理,那么如何是好呢?”诸葛巡打算考一考马良。
马良一边走,一边紧眉思索,稚气未脱的年少面庞上有着违和的苦恼。
马良先想到了自己的家族,兄长马乾认定在诸葛巡的帮助下,能为马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如此一来,马氏便也算变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了。
马良眸光一闪,“老师,我知道了!”
诸葛巡停下脚步,悉心聆听。
“要寻找愿意变革的人,如此推动的力量便会越来越大,马氏,向氏,皆在学习诸葛氏新式耕作之法,是否此理?”
诸葛巡会心一笑,伸手一拍马良肩膀,笑道:“阿良同志,再接再厉,今日是推动者,明日争做引领者。”
说罢,诸葛巡再度离去,马良又听到一个新名词。
同志?
志同道合之人?
老师这么称呼他,那他也算?
马良欣然一笑,再度小跑追向诸葛巡。
···
新野县外,烈日高悬。
这是一块距官道不远的水田,只不过收割之后,连日暴晒,地上布满鲜明的龟裂。
刘备一锄落下,入土三分,将之翻起,再以锄背敲碎泥块,如此反复。
身侧还有一抹绿色的高大身影,跟着不停的锄地,似乎毫不费力的样子。
张飞则坐在一侧田埂上,以袖遮阳,嘴里骂骂咧咧。
“大哥你寻的这鸟田,连個休息时的树荫都没有,这日头也真是,偏偏俺老张出来翻地了,它晒得紧。”
刘备拄着锄头,望向张飞,“三弟有所不知,这田间种树,岂不是让鸟雀在此筑巢,偷吃谷物种子。”
“俺是杀猪的,又不是种地的。”
关羽看了眼属于张飞的那垄地,才翻了一小段,便道:“三弟,我与大哥快翻完了,汝再不动,我等可不等你!”
张飞起身,拍拍屁股,板着脸走到自己那垄,开始锄,边锄边嚷嚷:“大哥若是闲着慌,可以编编草鞋,何故借这田地折腾我与二哥,你看现在,哪有人锄田种地?”
关羽连忙道,“三弟少说两句,大哥是在效仿章陵诸葛府君。”
张飞闭口,挥锄如飞,一时泥土四溅。
刘备看着他的样子,摇摇头,不再管束。
本就没指望张飞真的好好干农活。
关羽始终与刘备齐平,一边翻地一边交谈。
“大哥,坊间有传闻,说徐晃与郭嘉惨败于诸葛府君之手,大哥以为此事为真否?”关羽问。
谈到诸葛巡,刘备停下动作,脑袋不自觉瞥向东方,那是章陵郡的方向。
“空穴不来风,惨不惨不得而知,兵败或可确认,文长依然驻扎比阳县,便可证明这点。”刘备道。
关羽若有所思,对于魏延,他是赞赏的,但他心中也自认为不比魏延差,只是缺乏用武之地罢了。
“大哥,徐晃既败,何不趁此机会,联络张都尉魏都尉,再度北上伐曹?”
张飞听着,连忙走过来,“是呀是呀,大哥,眼下不点兵操练,却在此地耕锄,岂不糟蹋这大好晴天。”
刘备被张飞激得心绪涌动,他深吸一气,平复下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先前多处涝灾,流民成群,如此光景,焉能再战。”
“大哥你种的这点粮,够送流民吃么!”张飞戏谑道。
关羽附和:“是啊大哥,即便效仿诸葛府君,也无需大哥亲力亲为,再者,某记得诸葛府君说过,若有流民,尽可往章陵驱使,府君照单全收。”
兄弟两人显然都反对刘备亲力亲为搞生产。
刘备立在田间,思忖片刻。
“二弟所言有理,我意再往章陵拜见诸葛先生,二弟三弟与我同去。”刘备说着,又握住锄头,“在此之前,先将这地翻完,既然借来了,就当好好耕种。”
张飞苦着脸,拖着锄头回到自己那垄。
半个时辰之后,刘备与关羽皆翻完了自己的地,而此时张飞却只翻到一半。
刘备嘴上说着一人一垄,不翻完不许回,然而刚翻完自己的,就带着关羽帮张飞也很快翻完。
张飞乐呵乐呵,笑着一口一个“大哥”“二哥”。
黄昏时,三人乘着晚霞回新野,一路有说有笑。
“二弟三弟,明日来播种,后日,我们便启程去往章陵。”
···
南郡,襄阳。
诸葛瑾舟车劳顿数日,再到襄阳,面见刘表。
这次不似以往,刘表私下会见了诸葛瑾,在常待的那个侧堂,身侧也只有邓义与黄祖陪同。
“盟书已拟定,贵使请过目。”刘表心情不错,说话带着笑意。
诸葛瑾逐字逐句看完,拱手道:“瑾无异议。”
“好,贵使与我一起署名。”刘表说着,提笔签下自己名字。
汉成武侯荆州牧镇南将军,刘表。
诸葛瑾也签下官职与名字,并且代表孙策盖上私印,双方盟约达成。
“表与胤谊情同手足,便倚老卖老,称呼一句子瑜贤侄,此约成后,表今日便下达军令,以一月为期,一月后,兵发西城,前途所经,绝不滋扰。”
诸葛瑾拱手而回:“瑾即刻启程回禀主公,照约而行。”
也就是那两件事,水军后撤,太史慈北上。
“贤侄此去不知何时再来,不如再逗留两日吧,时间尚宽裕。”
诸葛瑾的拱手动作几乎没有放下来,听到刘表要留他,他当即谢绝,“军情紧急,间不容发,瑾当速速归还复命。”
“子瑜尽心尽力,令人佩服,如此,表便助子瑜一路顺风。”说着,刘表瞥一眼身侧。
候在一旁的侍从当即拿着一只包裹,递给诸葛瑾。
“些许心意,充作路资。”
诸葛瑾站起身,却没有接,而是冲刘表躬身一拜,“使君好意瑾心领了,家兄已安排妥当,使君放心,告辞。”
说罢,诸葛瑾不给刘表反驳的机会,直接掉头就走。
从始至终旁观的黄祖叹道:“诸葛氏子弟,皆是人中龙凤,如此良玉投了孙策,太可惜了。”
刘表看着诸葛瑾远去的背影,莫名想到了诸葛巡。
“是呀,惜哉!”
诸葛瑾回了一趟老宅,告别弟弟妹妹,正准备离去时,突然被诸葛亮拦住了。
“三弟这是……”
诸葛亮神秘一笑,“弟去送送二兄。”
“还以为三弟又要留我呢。”
“二兄重任在身,延误不得,弟知晓的,请!”诸葛亮让开一条路。
诸葛瑾刚刚出门,便看见诸葛亮身后跟着十数名部曲,他的目光顿时移不开了。
人数倒没什么,以他所知现在的诸葛氏,养得起一些部曲。
可问题是,这些部曲的穿着。
亮蹭蹭的银色甲胄,几乎只露出了眼睛口鼻,左腰悬着环首刀,右腰悬挂的是弓箭一体的囊袋,身后背着一块小盾,竟还手持一杆镔铁长枪。
这武装到牙齿的状态,他在雒阳游历时见到的皇家御林军,也没这么夸张。
“三弟,这些甲士……是使君派人护送的?”
诸葛亮看出诸葛瑾的讶异,对这种反应十分满意。
“不,这是诸葛氏的部曲兵。”诸葛亮笑笑。
诸葛瑾呆住了,说不出话。
诸葛氏的?
“确实如此,他们将护送我们去章陵。”诸葛亮始终保持微笑。
诸葛亮本意是藏拙的,不过给诸葛瑾露一手,是诸葛巡的意思。
诸葛瑾行程匆忙,没有时间参观隆中,参观宜城,更不可能去鸡冠峡。
他能想到的诸葛氏立足荆襄,不过是成家立业,与大族联姻,再受刘表照拂,诸葛巡一人为官,养着全家,再置些小规模的产业,肯定是不如原来在琅琊时的。
殊不知,现在的诸葛氏,算上暗中积蓄的实力,已经堪称一方巨擘了。
诸葛巡之所以要露一手,就是希望告诉二弟,若外面真的混不下去,是可以回家的。
若在外面遭别人欺负,家里是可以充当他的底气的。
诸葛亮只是照办,于是一队全副武装极为拉风的银甲部曲,护送着两人去了襄阳渡口。
在诸葛亮的引导下,一行人上了一艘大船。
大船上已经有不少人,石韬,黄叡,马谡,向宠皆在其列。
他们见诸葛亮到来,纷纷上来致意,诸葛巡赴任后,诸葛亮现在是诸葛氏的话事人。
身登大船,宾客致意,诸葛瑾又增添几分难以置信。
从这些人衣着谈吐看,不难看出都是世家子弟。
他不久前才接受兄长身居太守的事实,现在,小小年纪的三弟,难道在荆州也有如此名望吗?
诸葛亮领着诸葛瑾来到船头,羽扇一挥,朗声下令:“开船!”
“三弟,你不下船?”诸葛瑾忙道。
然后紧接着,传来船工的呼喊。
“撤板!升帆!离岸!”
船工开始忙碌起来,主副船帆升起,大船徐徐调整角度,两侧的各有八只木浆伸出,开始划船。
“三弟?”诸葛瑾的困惑溢于言表。
诸葛亮笑意更甚,“二兄,我还没说呢,这船,是诸葛氏的!”
“这船是诸葛氏的?三弟莫诓我。”
诸葛瑾很难相信,因为他发现这船,和江夏水军的战船,并无二致,怎么可能是诸葛氏的。
短短数年时间,诸葛氏在荆襄能拥有这些。
诸葛瑾不由回忆过往。
兄长为人,虽比印象中圆滑不少,但他知道兄长有多少能力,不然早年随父亲赴任,去雒阳游学的,就是兄长了。
至于三弟,这般年纪,能成什么事。
更别提诸葛氏还带着两个妹妹一个弟弟。
然而三弟现在随意展示的实力,都不可小觑。
这还是他印象中的诸葛氏?
这几年发生了什么?
诸葛瑾忽然有一种想要探寻的强烈冲动,但想到自己身负重任,还是按捺住了。
忍住,别问。
怕一问不可收拾。
瞧诸葛瑾欲言又止的模样,诸葛亮摇头直笑。
他以扇指着船头,“这船乃是黄氏所造,二兄是否觉得眼熟?”
眼熟!太眼熟了,主公的水军没少吃黄氏大战船的亏。
哦,他忽地记起,三弟现在是黄氏女婿。
兄长与三弟,还真是……诸葛瑾一时不知如何形容。
此去章陵,顺风逆水,不过大船的速度,比小船还是快上不少。
在途中,诸葛亮与众人在船舱叙话,给诸葛瑾也引荐了众人。
兄长交待过,诸葛亮也要劝劝二兄,不过诸葛亮觉得用苍白的语言来劝,未必能起到什么作用。
刚好黄祖将诸葛氏定制的大船送来襄阳,便有露一把的想法。
正好他也想去见识见识兄长的郡治,黄叡马谡向宠都抱怨上次诸葛巡回襄阳却没回隆中,也嚷嚷着要跟来。
而石韬三友崔钧徐庶孟建如今都在章陵郡,也一道跟来了。
船上无聊,都以叙话为乐,诸葛瑾与众人渐渐熟络,不过也是听得多,说得少。
但一日下来,诸葛瑾发现了更加了不得的东西。
这些人,各个身怀才学,更令他难以想象的是,他们同一个身份是,都在帮诸葛氏做事。
诸葛瑾彻底麻了。
大船在章陵郡靠岸,船工停靠章陵县尚未完工的渡口,诸葛亮一行则转乘马车,继续向复阳而去。
石韬黄叡马谡向宠,他们来基本是为了见诸葛巡,于是一同前去复阳。
诸葛巡也没想到,几日后,复阳县来了一大票人。
县府外,诸葛巡与诸葛亮还有诸葛瑾互挽臂膀,十分亲切。
马良马谡兄弟更是抱在了一起,连带马良也活脱了不少。
黄叡向宠上前对诸葛巡躬身行礼,以老师相称。
身为督邮的孟建恰好随诸葛巡在复阳,与石韬见面,相谈甚欢。
县府之外,其乐融融。
县令在旁便默默看着,心中却波澜壮阔。
岘山四杰的其中两位,还有一些,黄氏的,马氏的,向氏的,皆是荆州有头有脸的家族。
而这些人,都围绕在诸葛氏三兄弟周围。
万幸啊,当初苏氏还说诸葛氏种地小儿,不足为虑,还好没信他的鬼话,与他们同流合污。
不然只怕现在坟头的草都几尺高了。
这才是真正的诸葛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