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5章 何其幸也刘玄德(1 / 1)子虚笑乌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辟是好不容易才跟上魏延的,为了赶上这阳安保卫战。

可当阳安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却是黄巾在城下溃散撤退的情景。

“魏将军,咱们是不是……来迟了?”刘辟斜着脑袋问。

魏延轻舒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也不尽然,若是晚些到,岂不是欣赏不到主君的壮举,区区五百部曲,令上万大军溃败。”魏延侧眸,“刘渠帅可曾见识过?”

刘辟连连讪笑,“没见过,真没见过,魏将军,我们快上吧,说不定还能再捞一波战功。”

“如渠帅所愿。”

魏延说着,驾马前行,两军很快到达阳安城下。

诸葛巡与诸葛亮尚在城头,看到魏延来得如此之早,意外又惊喜。

魏延带着刘辟,刘辟带着何仪,的人头。

当面呈给了诸葛巡,“府君,贼寇何仪首级在此,东面黄巾威胁已解!”

诸葛巡抬眸看一眼魏延,魏延微微颔首,表示刘辟所言非虚。

“好呀,刘渠帅果真神勇,如今各路黄巾皆已溃散,短时间内,想必不会再贸然进犯!”诸葛巡夸赞道。

诸葛亮附和,“兄长,如此一来,淮汝新区,算是在汝南立足了,离年关还有不到一月时间,也是时候为南下做准备了。”

刘辟一听“南下”二字,心头一亮,当即上前一步,拱手请命。

“卑职愿为先锋!”

诸葛兄弟有些意外,反倒是魏延,一路上早看出刘辟在四处寻找立功的机会。

刘辟麾下的规模也达万人,且以少壮人士为主,几乎都是合格的兵源。

诸葛巡肯定不可能养这么大一支兵马。

换个角度想,这些人,也是优秀的劳动人口,淮汝新区的建设,必然是少不了人力的。

想了想,诸葛巡还是开口道:“我知你立功心切,不过出征之前,你得先办好另一件事。”

“何事,府君请吩咐。”刘辟道。

“精兵减员,遴选精锐,我给你三千的限额,作为淮汝校尉,亲率一部,再设左右司马,各率一部,皆由你统率,日后,也不能再大小渠帅地叫了。”

刘辟眸光露出喜色,他这个野生渠帅,摇身一变,变成了官军啦。

淮汝校尉,刘辟心中狂喜。

“多谢诸葛府君!”

诸葛巡看一眼诸葛亮,诸葛亮会意,接着开口。

“刘校尉首要之务,便是协助区府做好兵士遴选以及人员安置。”

“特别兵士遴选,除了肢体强健外,品行亦是重中之重,军中训练辛苦,且纪律严明,可不似过往流寇那般涣散。”

“校尉明白否?”

刘辟连连点头,心想这便是并不在多再精的道理,魏延军便是最好的例证。

“明白,卑职明白。”

诸葛亮又对魏延道:“文长,龚都军溃逃而去,要不了多久就会重聚,便交你处置了,权当练兵吧。”

“喏。”

魏延两人告退下城,刘辟没领着机会,闷闷不乐的。

不过他对城头上那個发号施令的小孩蛮感兴趣的,是诸葛府君的弟弟?

上次见诸葛巡时没见过他,但看魏延对其态度,并不比府君差。

“魏将军,方才说话的那位……”

“是府君之弟诸葛亮,校尉莫要看他年少,他的能耐,可不比府君弱。”

“他现居何职?”刘辟追问。

魏延一怔,细细想来,好似诸葛亮没有在任何地方任职,但办的事,差不多都是诸葛府君应该办的事。

魏延不知如何回答,悻悻道:“你只需记得,待他如待府君,便不会错。”

说罢,魏延扬长而去。

龚袭吴力等人已准备就绪,魏延刚到城下,便让他们去做准备,好似早知道这事会轮到自己一般。

无需多想,不给他,难道给刘辟么?

阳安之危解除,诸葛兄弟又回到新区治所新息县,往后几日,常有魏延的捷报传来。

龚都现在,可算是被魏延撵着打,打了几日,龚都径直逃去了颍川。

诸葛亮下令魏延收拢兵力,暂驻慎阳。

趁着年关不到一月的时间,好好整训一番,为南下庐江做准备。

诸葛亮又安排刘辟所部在阳安南面建立营寨,作为训练场地,可兼顾北面的威胁。

没等魏延班师回来,诸葛巡却等来了刘备。

当刘备,张飞与赵云听诸葛巡说淮汝之战,已经结束,四部黄巾,死的死,散的散,降的降,已尽数解决时。

刘备几人面面相觑。

那可是五万多黄巾军!

他赶个路的功夫,就真的解决了?

“先生,黄巾是否是暂时退去,而非……”刘备欲言又止。

诸葛亮纠正道:“刘府君,兄长说黄巾平了,那便平了。”

刘备也不是质疑什么,只是实在难以置信,被诸葛亮这么一怼,他只好尴尬地看看自家三弟,云弟。

“黄邵已死,刘辟已降,何仪何曼兄弟被斩,还有一个龚都,逃去了颍川,如此还不能说明黄巾已平吗?”为了让刘备打消疑虑,诸葛亮又仔细解释一番。

刘备讪讪一笑,冲诸葛巡道:“先生,如此,备倒来得迟了。”

诸葛巡摆摆手,摇摇头。

“玄德兄,平黄巾易,治其乱难。”

他倏然起身,走到悬着的豫州舆图旁,手指汝南。

“黄巾虽平,可汝南却饱受其荼毒,百姓生产不振,郡县治理紊乱,大族各抱侥幸,如此群情不安,玄德兄身为豫州刺史,焉能坐视不管?”

刘备认真地看着舆图,脸上若无其事,心中却已是惊涛骇浪。

豫州刺史,从他先败徐州,再败小沛之后,他就再也无脸提这个身份了。

莫说豫州各郡被他人把持,仅是其中黄巾,就不是他这小千兵马能搞定的。

再者,汝南名义上,是袁氏的地盘,别说是他,就连兵强马壮的曹操,孙策,都在这个地方相继折戟。

这就是基本盘的含金量。

路上的野狗可能都是姓袁的,路过会冲你吠几声。

现在却不一样了,最被人忌惮的黄巾,竟然被先生以一己之力而平,其中曲折,实难料想。

但刘备很快意识到,这的确是一个进军汝南,乃至豫州的良机。

正如诸葛先生所言,豫州需要他,而他也刚刚好需要豫州。

这个时候,诸葛先生又为他铺好了路。

刘备看着汝南,眸光焕发灼灼,进取之心,不加掩饰。

“先生之言,令备顿开愚鲁,平黄巾易,治其乱难,备愿助先生夺下汝南,拨乱反正,还百姓一个清明。”刘备拱手道。

诸葛巡朗声一笑,“玄德兄说得哪里话,巡乃章陵太守,又不是汝南太守,汝南乃至豫州,玄德自去,不必多疑。”

想着,诸葛巡又补充一句。

“不过巡有言在先,汝水以南这十县,于巡有大用,巡已在此开设新区,推行新政,若是玄德取得汝南,还望将这十县,暂借于巡。”

刘备一听,以他再沉稳不露声色的性子,也还是微微有变。

先生这说的是什么话?

借地借到他这个光杆刺史身上来了,连他自己都是借刘表的地暂居,如何能让他借给诸葛巡地。

何况这乱世之中,土地人口皆是能者得之,诸葛巡平定黄巾之乱,继而进军夺取整个汝南,也没有任何人会质疑。

甚至于这个时候的曹操,也会抛开成见,假天子权威,给诸葛巡封侯拜将,以昭告世人,天子都许。

刘备眉头微蹙,“先生莫非是与备说笑?”

“此乃肺腑之言,玄德兄勿疑。”

“先生既已平定黄巾,取汝南亦是顺其自然,备远道而来,正是为助先生,请先生勿疑。”刘备再度拱手。

诸葛巡觉得和他说话好累。

这时,一直旁听的诸葛亮听出了两人的“谦让”,他知道兄长更中意南方的土地。

因为南方水田改造之后,不仅产量大幅提升,甚至可以一年多熟。

这是中原地区始终难以赶上的。

所以兄长将汝南让给刘备,是真心的。

至于淮汝十县,诸葛亮明白,这是兄长与他的新政试验区域,是一块地位超然的区域。

甚至刘表那,都打好了招呼,不许干涉新区新政。

选择淮汝,仅仅是为了给边界地的月水寨增加战略纵深。

倒是兄长这个“借”的说法,有些有趣。

“刘府君,家兄志不在汝南,只是不忍看汝南百姓困苦,希望刘府君好好治理,别无他意。”

“再者,刘府君莫不是忘了与兄长之约,共赴庐江。”

听诸葛亮说了两句,刘备顿时明朗,他来此地,实乃为了接下来的庐江之战。

诸葛先生何其豁达,向来说什么就是什么,要什么就有什么,从来不需要虚与委蛇,倒是他多疑了。

他若要取汝南,直接就取了,何必接着助战的名义将他请来此处呢?

先生之举,何其真诚。

刘备心中惭愧:刘玄德啊刘玄德,莫不是见多了虚伪,你已识不得真诚了吗?

“小先生之言,令备茅塞顿开,是备唐突了。”刘备诚心受教。

“无妨无妨,此刻汝南正人心惶惶,玄德此时介入,安抚民心,正是时候,钱粮方面,若有所需,尽管开口。”诸葛巡道。

刘备心头一酸,惭愧更甚,他当即对着诸葛巡一拜。

“备替汝南数十万百姓,谢过先生!”

诸葛巡连忙上前扶起刘备,犹豫数息,还是觉得不吐不快。

“莫要动辄数十万百姓谢我,玄德兄与我,皆承受不起,百姓养天下,黎庶即社稷,巡安敢承社稷之谢。”

刘备眸光一滞,喃喃道:“百姓养天下,黎庶即社稷。”

他一拱手,激动之色溢于言表,只能以朴素的最高礼节再拜诸葛巡。

“备受教了!”

诸葛巡又弯腰将刘备扶起。

玄德别老这样整,对我的腰不好。

三人几番言谈,就将汝南郡给分了,而此刻北方的袁绍,却浑然不知,自己的基本盘,快没了。

刘备辞别诸葛兄弟回营,路上,张飞还是不解。

“大哥,先生为何要将汝南让给咱?”

刘备发现自己也只是心领神会,难以言表。

“也许,先生是真的看不上吧。”

“看不上?大哥你别框我,汝南大小黄巾贼寇逾十万众,愣是自中平年间养到现在,大哥有没有想过,这鬼地方能弄出几万大军来。”张飞道。

几万大军的概念,刘备自然懂。

这意味着他又可以与吕布一较高下,甚至与曹操针锋相对,也无惧。

刘备深吸一气,仰天长叹。

“备何其幸也!”

“少得叔伯相济,卢师相教,兄弟相投,后受瓒兄相助,陶公相授,糜氏相援……”

“虽至穷途末路,却亦有景升兄相留,诸葛先生相引,备实在是……嗐!”

张飞听得一愣一愣的,一路过来,还真尽是贵人呐。

他憨憨一笑,“大哥负了几人了?可莫再负先生。”

赵云埋头不语,憋着笑。

刘备脸色不是很好,悻悻归营。

刘备一行离去之后,诸葛亮再度向诸葛巡确认。

“兄长真要将汝南托付给刘玄德?”

“三弟,诸葛氏的战略,绝不动摇,兴农学,制农械,寻高质量农田。”

诸葛巡走到堂外,望着早已习惯的灰蒙天色。

“近些年天气迥异,中原灾害频发,此非人力能为,唯有一途,便是开发荆扬交三州,大举农事。”

这是诸葛巡历史视角的最大格局。

往后的乱世,并非只是五胡乱华导致衣冠南渡,更是气候变迁不可违逆的大势。

他何不趁着众人忙着逐鹿中原之时,率先赢取先机呢。

诸葛亮笑笑,作了个表态,“虽未完全领会兄长深意,但弟会一直以兄长之意是从。”

既是兄长,又是家长。

“待此间事了,我等也该回复阳一趟了,此行比预想得顺利许多,或许可以在家多待几日。”

诸葛亮一听,脸上笑意更甚。

“兄长,我这便去将诸事安排妥当,早日归家!”

诸葛亮说着,当即跑向县府后堂忙事去了。

堂中,只剩下一直安静候着的魏延。

“文长,我与阿亮回复阳期间,淮汝新区,便由你照看了。”

“主君放心,延定不负重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