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五章 脱销,震惊,教育投资(1 / 1)春风暖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市场部的人听到\b方岩的安排后,马上就行动去了。

方岩从抽屉里,拿出了今天早上送到他办公桌上的最新一期《儿童杂志》的定稿。

看着封面上那7个颜色的葫芦,还有《葫芦兄弟》四个大字,方岩感觉自己心脏都跳快了几拍。

他能够预感到火,但是没想到火得这么快。

市场的反应,让他感觉有些不真实。

8個小时不到全部卖光,这在以前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自己激动的心情。

不过手依旧还是有些颤抖。

他有种感觉,自己应该是在见证历史。

见证一个销售奇迹。

《葫芦兄弟》的故事出现在了这个时机,真是恰到好处。

不管是政策还是市场,都需要这么一本好故事。

这个宋朝阳就像是从天而降的人一样。

他的童话故事,直接惊艳了整个市场。

方岩稍微犹豫了一下,然后拿起电话拨通了孔祥家的号码。

“孔老,是我。”

“我想和宋朝阳电话里聊聊,不知道他有没有时间?”

“哦,是这样……他童话故事的成绩远超我们所有人的预期,我想提前见见他。”

“您联系不上他?”

“那您能安排小芸帮我找到他吗?”

“他在农村没有电话?”

“哦,那我知道了,打扰您了。”

接下来他又拨通了金编辑所在的县编辑部的电话:

“我,方岩。”

“嗯,有事。”

“后天我到你们编辑部,给你们明天一天时间联系到宋朝阳。”

“等不到几天后了。”

“……”

“我知道他在农村,你们去联系,抬也要抬到县上,后天我要见到他人。”

“就这样。”

挂掉电话,方岩重新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上,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气。

十分钟后,市场部的人陆陆续续带着消息回到了方岩的办公室。

和榕城的情况差不多,各个市区的杂志基本上全部被卖光。

\u001d\b县城稍微好一些,还有少量存货,不过应该都坚持不到明天中午。

还有几个县城保守估计,今天下午就会要卖光。

听到这个消息后,方岩立马拿起电话,找其他部门的人开会。

看看是不是马上追加印刷,继续投放市场。

大概也就用了半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在下午3点之前,所有高层干部一致同意追加印刷杂志。

全省主要县市,要在明天早上之前补充上足够的杂志。

现在这可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可不能就此止步。

既然市场反响这么好,那就必然需要追加印刷。

赚钱只是其中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可以把这个故事让更多人能看到。

方岩就在刚才生出了野心,他要趁着《阿童木》被翻译出来之前让《葫芦兄弟》先抢占市场。

既然大家都是比拼故事性,那么就属于同类型的题材。

有句话叫一步先步步先,谁先抢占市场那么谁以后的文化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就更大。

特别是在这个竞争还不算激烈的时候。

先入场者为王。

他还记得和《阿童木》一起入场的还有霓虹国的一个手表品牌。

这是一套组合拳。

之前他没办法,现在他有了些想法。

他一拍脑门儿对着自己的助理说道:

“对了小周,联系下咱们榕城的零食厂,牛奶厂和饮料厂,问问他们有没有兴趣在咱们儿童杂志上投广告。”

小周一愣,不过马上又明白了,过来立马点头道:

“好,我马上去问问。”

方岩看到小周离开后,他重新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然后打开了自己那个红色的抽屉,将宋朝阳的档案拿了出来。

快速的拿起钢笔在上面又添了几个字“单行本、连环画、动画片”

……

另外一边,金编辑在接到电话后,立马也拿出了宋朝阳的档案。

快速的找到了宋朝阳的地址。

看到青松湾几个字后,他马上就在地图上找了起来。

然后发现并不算太远后,松了一口气。

接着他马上就叫上了同事吴编辑,告诉他这会儿去县城新华书店和报刊亭去看看。

吴编辑当时还有些莫名其妙,不过金编辑把街道上面电话的事情说了一遍后,他顿时也明白的过来,肯定是宋朝阳的童话故事卖爆了。

要不然方岩肯定不会这么急着见人的。

也只有这个可能,没有其他可能了。

他们下楼后本来打算走路出去的,后来想了想决定还是开车更加快一些。

当然最先去的地方就是隔着他们这里最近的新华书店。

等到一到书店里,却发现书店的《儿童杂志》居然还是上一期的。

“咋的?我们这里没到货?”吴编辑有些莫名其妙。

金编辑却想到了一个可能性,他嘀咕到:

“不能是全卖光了吧?”

吴编辑摇了摇头,对着金编辑说道:

“销量再好也不能全卖光了,这才几点钟啊?”

金编辑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

这才10个小时不到就卖光了,显然是不科学的。

不过他还是决定问一问店里的店员到底是什么情况。

就在他们去问的时候,刚好就见到有孩子在柜台前询问店员最新一期的《儿童杂志》。

那孩子对着店员说道:

“就是那个画着葫芦的那一期。”

“有山神和穿山甲的那个,我同学中午在你们这里买过。”

店员对着那孩子说道:

“不好意思小朋友,你说的那是儿童杂志最新一期的。”

“那个已经卖光了,如果你们想看的话,前几期的我们这里都还有存货。”

“或者你找有的同学借着看看。”

“你们怎么就这期没有了?”那孩子有些不乐意的问道。

“因为你这样的小朋友太多了。”店员有些无奈的说到。

他也不知道这群孩子到底是怎么的,一传十十传百好像每个人都得有一本似的。

搞的他都有些好奇,这一期到底说的是什么故事?怎么大家就像着魔似的过来购买。

虽然一本才八分钱,但是这销量也太好了吧。

“那我可以提前在这里订吗?”

“下一期出来,给我留一本。”那个孩子不甘心的对着店员问道。

“当然可以,不过要交一年的钱哟。”店员没想到这孩子还挺执着。

孩子挠了挠头问道:

“那得多少钱?”

他这个年龄算起账来还要掰手指头,就连书上的字都认不全。

不过还好《儿童杂志》有拼音标识,整个故事他还是能够看懂的。

店员对着他说道:

“一个月4期。一年48期,订一年一共3块8毛4。”

小孩听到价格后顿时有些被这巨款吓到了,不过还是坚定的说:

“那我回家去找我妈要钱,待会儿我就过来订。”

等到了小孩一阵风似的跑走了,金编辑和吴编辑这才明白怎么回事儿。

原来真的是卖光了。

两个人感觉有些不可思议,面面相觑。

“我知道应该会卖爆,不过没想到是直接卖光。”吴编辑嘀嘀咕咕的说道。

这时候他还在回想,自己当初第一次看到《葫芦兄弟》第一段文字时候的反应。

人家好像确实有卖光的资格。

现在市场上没有比他写的好的儿童故事。

\b这听起来卖光有些夸张,不过好像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走走,老吴,咱们再去看看附近的报刊亭。”

金编辑这时候已经拉着吴编辑直接往外走,迫不及待的想要证实一下是不是真的到处都被买完了。

……

政府家属大院。

孔祥站在门口,一个中年干部一样的人从车上下来,小跑着到了他面前:

“孔老!”

“你说的《儿童杂志》最新一期的我找了下在市场上没有找到。”

“不管是书店还是报刊亭,据说都在中午的时候全部卖光了。”

“卖光了?”孔祥有些诧异的看着中年人,仿佛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中年人点了点头:

“嗯,就连他们自己都没见过这么快被卖光的杂志。”

说罢他又从自己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本:

“不过我还是在同事家孩子手里借到了一本。”

“您瞧瞧,就是这个,孩子们现在的黑话叫葫芦书。”

“我看了,这个就是最新一期的。”

\b说话间他已经递到了孔祥面前。

孔老爷子结果杂志看了一眼,见到封面上写的的字,他点头到:

“嗯,没错《葫芦兄弟》就是它。”

中年人对着老爷子说道:

“这杂志现在火的很,有些大人看了都说写的好。”

“不过就是没写完,据说是连载故事,一周一册,只能慢慢追。”

“没想到您老也好这一口。”

孔祥听到后笑了笑,对着中年人说了声谢谢,说自己看完了马上就让他还回去。

中年人笑呵呵的说道:

“没事儿,您慢慢看,那孩子莪已经给他买了好些吃,这才借过来,你要是还快了,我可亏的慌。”

说完后他和孔老爷子打了个招呼,便直接回了车上。

然后一溜烟的离开了这里。

等到人离开后,孔祥带着杂志回到了自己家里。

到了书房打开台灯他翻开了杂志的第1页。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目录和彩色的葫芦藤。

接着往下翻,就是《葫芦兄弟》的第一页。

他在上面看了一眼,果然在一旁写着作者:宋朝阳。

他嘀咕道:

“好小子,连个笔名都不取,真觉得自己能够一书成名?”

说完后他又开始看了起来。

看完的第1段后他,发出一声惊疑。

实在是没想到,一个童话故事居然被宋朝阳写成了这样。

“有点意思。”孔老爷子嘀咕了一声,接着又继续看了下去。

继续往下看,他表情就越发的精彩了起来。

大概是没想到儿童故事还能这么来写。

突然他有些明白,为什么这书能够被卖到脱销了。

宋朝阳这小子写的故事完全和市面上的风格不一样。

故事性趣味性还有设定以及代入感,都不是哄小孩儿的童话能够给的。

孔祥越看觉得这个故事越有意思。

直到翻到了另外一个小山羊和小老虎的故事后,他这才微微一怔停了下来。

自己一个文化部退休的老头子看起来,都被吸引到了剧情里面,这故事太有吸引力了,放到市面上绝对是绝杀的级别。

自己都抵抗不了他的吸引,想要一直看下去,就更别说小孩子了。

他这时候都有些佩服起宋朝阳了。

这可算得上开辟了童话的一个新写法。

长篇连载的童话故事。

以前听说过香江那边有作家在报纸上连载小说。

现在宋朝阳居然在儿童杂志上连载自己的童话故事。

算得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怎么样,找到小宋写的杂志了没?”

这时候书房的门被推开,孔祥的老伴走了进来对着他问道。

“嗯,找到了,刚刚已经看完了。”孔老爷子看了老伴一眼,点了点头。

他老伴对着他提醒到:

“你这方面挺严格,他一个刚开始写的年轻人,你可不能用你的眼光来要求人家。”

孔老爷子连连摇头说道:

“不不不……很好,出乎预料的好。”

“嗯?”他老伴露出了诧异的表情,然后试探性的问道:

“你在说反话?”

孔老爷子有些哭笑不得,他将手里的杂志递给老伴儿:

“当然没有,不信你自己看看吧。”

“小宋这方面绝对是有天赋的。”

他老伴连忙接过杂志,然后从一旁的桌子上拿过老花镜:

“我来瞧瞧。”

孔老爷子站起身说道:

“你慢慢看,我去打个电话。”

“你打电话给谁?”他老伴有些好奇的问了一声。

孔老爷子说:

“以前的老伙计,我问问省作协招不招这种还没发书的年轻人。”

他老婆推了推老花镜说到:

“你这也太急了吧,要进作协怎么也得有成绩。”

“至少都要发售了好几本书,这样的人才能够进去,规矩你又不是不懂。”

“你不会为了咱孙女去坏人家的规矩吧?”

孔老爷子摇了摇头说:

“我不是让别人坏规矩,而是替他们着想。”

“小宋这孩子,他们要是不拉进作协,早晚会被其他的省拉走了。”

“到时候有他们后悔的。”

孔老爷子的老伴儿无语的说道:

“你说的怎么越来越夸张了?”

“哈哈哈不夸张。”孔老爷子哈哈大笑他表示:

“如果不招,我就写个推荐信。”

“帮忙担保一下。”

看得出来自己家老头子是动真格的了。

她问道:

“你这么看好他?昨天的时候你不是……”

孔祥摆摆手,他指的是老伴手里的那本杂志说道:

“不一样啊,这小子给我惊喜太大了。”

“你先看吧,看完你就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了。”

说着他已经走出了书房,去隔壁的卧室打电话去了。

这时候老太太只好把目光重新落在了那本杂志上,翻开了第1页看了起来。

然后她就突然一下好像全明白了。

……

就在外边因为《葫芦兄弟》一个开篇引起各种连锁反应的时候。

\b宋朝阳的第二部《葫芦小金刚》又已经开始写了。

因为有了上次的经验,宋朝阳这次写起来格外的得心应手。

一下午时间就已经写了不少出来。

等到做晚饭的时间,他写的一万多字已经拿给妹妹宋玉看了起来。

小丫头也没想到上次的故事明明已经大结局了,居然还有第二部。

然后一看进去发现第2部好像更精彩。

节奏更加的紧凑,文字中的画面感也更强了不少。

看得出来是自己三哥的笔力增强了,让一个差不多类似的故事有了更好看的感觉。

津津有味的看完了,宋朝阳写的这一万字。

小丫头对着三哥接下来的故事有了更大的期待。

然后小丫头就表示:

“三哥还是写故事好,赚的钱更多不说,还能够让我过过瘾。”

说罢她更是立下志愿:

“我以后也要当个作家!”

“动动笔杆子就能挣好大一笔稿费。”

宋朝阳笑着揉一揉她的头说道:

“好,有想法很不错,不过现在你还小,读书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还有几天咱们就该报名了。”

“到时候我打算把你送到县城去读书。”

“给你在那边租个房子给你,不知道你一个人在那边会不会害怕。”

小丫头没想到宋朝阳突然之间说出来这么一个决定,她瞪大了眼睛说道:

“啊?让我一个人去县城读书?”

这时候在一旁的老娘徐翠萍也惊讶的看了过来。

宋朝阳点点头说:

“嗯,没错,那你去县城读书,学费都由我来出。”

老娘对着宋朝阳问道:

“老三你咋想的?把老幺送去县里读书?那么远她一个人怕是不行啊?”

这时候一旁的老爹宋守一加入进来问道:

“老三,这事儿你是什么时候做的决定?”

宋朝阳看了老爹老娘一眼说:

“就是前几天。”

他接着说道:

“我想了下,公社里虽然也可以读书,但是师资力量不行。”

“现在咱门家有钱了,不止要修房子,吃肉,还应该重视小丫头的教育。”

“越先进的地方师资力量越雄厚,教得东西也就更不一样。”

“甚至如果后面可行的话,我还想让丫头去省城读。”

说完他对着小丫头问道:

“你不是以后要当作家嘛?”

“三哥从现在开始就支持你。”

“就看你有没有胆子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