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二章 租三年,绿的发光,总编带来的新合同(1 / 1)春风暖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早上刚从床上醒过来,宋朝阳就听到外边稀里哗啦的雨声。

他朝着窗外看去,发现这会儿天色昏暗,外边大雨倾盆。

之前的预知梦里只是说了青松湾附近要下雨。

没想到这场大雨下的范围还挺广,连县城这边都被包括了进去。

昨天天黑之前,县城上空都还没多少云彩。

结果一晚上的时间,外边就酝酿出了这么大一场雨来。

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钟,已经是早上七点过八分。

从床上起来,宋朝阳原地活动了一下。

这床比自己家的床要软得多,睡了一觉感觉腰不太舒服。

宋朝阳这会儿感觉自己,颇有一股山猪吃不来细糠的即视感。

洗漱一番后,宋朝阳穿上了稍微厚一些的中山装,推开门走出了房间。

外边的雨下的很大,要想出门还得去借把雨伞才行。

东方出版社的总编要临近中午才到,宋朝阳趁着这段时间刚好去外边把房子的事情可以搞定。

就在宋朝阳,打算去找招待所的前台这把雨伞出门的时候。

金编辑就已经拿着个饭盒提着一口袋油条过来了。

见到宋朝阳后,他立马招呼他吃早饭。

这都是他从外边带过来的。

宋朝阳没想到金编辑服务这么到位,一大早的居然还给自己送早餐。

“你也太客气了吧,我自己出去吃就行了,很麻烦你一大清早的……”宋朝阳接过金编辑递过来的饭盒和油条对着他说道。

金编辑摆摆手说道:

“没事儿,没事儿,你现在可是我们出版社的大功臣,别说是给您买早饭了,就是给您亲手做,我都愿意。”

“你是不知道昨晚\b《儿童杂志》省上又印刷了第3次,今天早上五点过,就已经到新华书店和各个报刊亭的。”

“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盛况。”

“光是你写的这期,就已经创造了咱们出版社好几個记录了。”

“我估计后面的几期出版社会直接加大印刷量,一次性多投一些到市场上。”

两人一边说一边又重新回到了宋朝阳住的房间。

除了带过来的油条,饭盒里还装了新鲜出炉的豆浆。

金编辑的衣服兜里甚至还塞了两个煮鸡蛋。

这早饭的营养搞的还挺丰盛。

宋朝阳邀请金编辑一起吃。

对方却说自己已经吃过了。

这次就是专门带早饭过来的。

宋朝阳吃上早饭后,又和金编辑说了自己今天打算出去办事。

金编辑也没问他干啥,只是让他中午的时候一定要回来。

离开的时候,给自己的雨伞留在了宋朝阳这边。

结果金编辑刚走,吴编辑又过来了。

这次他带来的是一张报纸。

正是全国性的报纸《新青年报》,和昨晚宋朝阳预知梦的内容一样。

报纸上一个小篇幅报道了《儿童杂志》最新一期连续三次印刷的事情。

虽然只是很小的一个篇幅,但是这可是全国性的报纸,排面可比省级的杂志要大。

老吴高兴的不得了。

说这还是头一次东方出版社的信息,上这种全国性的报纸。

这算是给出版社长脸了。

宋朝阳倒是没觉得有太大的波动,毕竟那个版面确实小的可怜,影响力并不会太大。

不过看到吴编辑这么高兴,知道这事对于他们出版社象征意义更大。

也算是省级的出版社第一次被这种大报给注意到。

给吴编辑送走了之后,宋朝阳继续吃起了早饭。

接下来倒是没有其他人过来打扰他了。

宋朝阳吃过了早饭将饭盒洗了洗,然后送到了楼下招待所前台。

接着就打着伞走了出去。

这会儿的雨比刚才小了一些。

到了上班时间,路上的行人也多了起来。

他到大门的时候还和老覃头打了个招呼,问了一下门面房的具体位置,然后就打着伞上了街。

下雨天的城市里倒是要比乡下好一些,走在水泥路或者石板路上,倒是不用担心陷进泥巴里。

宋朝阳去的第一个地方是附近的邮电局。

这会儿还没上班时间。

不过大门前已经有好几个人在排队了。

有些人是等着寄信的,有些人是等着打电话发电报的。

大概就在门口等了几分钟,到了上班时间。

几个人便走了进去。

宋朝阳把信寄出去之后,正要离开的时候,还遇到个过来领翻译费的。

是个二十七八岁的男子,穿着中山装,头发梳的一丝不苟,手上还有一块明晃晃的手表。

邮电局里的人对他格外的客气。

办事的人员还夸他非常有水平,居然能够翻译单价千字一块八的。

六万字直接到手一百零八元。

男人还非常骚包的在柜台前将钱全部数了一遍。

接着才出门上了一辆吉普车的后座,在大家羡慕的目光中,绝尘而去了。

等到他走了之后,有人好奇的对邮电局的工作人员打听这人到底是谁?

刚才给他办事的那个女工作人员,一脸崇拜的说,这个人是某某单位的年轻科长。

前段时间刚离婚,现在不少姑娘都盯着他呢。

好嘛,谁说现在没什么离婚的?

这不又是一个嘛。

听到这话其他人顿时来了兴趣,开始八卦起来。

宋朝阳倒是对这些花边新闻没什么兴趣,打着伞就离开了邮电局,直接奔着城南初中方向而去。

路上宋朝阳还路过了一个报刊亭。

在报刊亭架子上第1次看到自己那期《儿童杂志》。

他也忍不住花了8分钱买了一本。

这个可以拿回家留作纪念。

就在宋朝阳买了之后还没走远,就来了好几个小孩子,拿着钱要买葫芦书。

老板熟练的就给他们一人拿了一本《儿童杂志》。

宋朝阳也实在是没想到这都出到第三次追印的版本了,依旧还有这么多人来买。

下雨天也没抵挡这些孩子们购买的热情。

宋朝阳一路往前,转过一个街道后,远远的就看见城南初中的校门。

这会儿还是暑假时间,学校大门紧闭。

不过还是能透过大铁门,看到学校里有人活动的迹象。

那些都是生活在学校里的老师和老师家属。

看了看学校门口附近的环境,宋朝阳又朝着前面走了大概两百来米,就看到了一排大门紧闭的门面房。

根据之前老覃头的描述,应该就是这里了。

这地方倒是不错,隔着学校近,而且位置也好。

街上的马路还是新水泥路,下雨天也没看到积水坑。

接着宋朝阳就找了个附近的人打听街道办的位置。

没费什么功夫找到了这边的街道办,宋朝阳进去后表明自己是来租街上房子的。

接着还拿出了自己的作家证件给街道办的人看了看。

看到是东方出版社的签约作家,街道办的大妈立马就换了一副热情的态度。

带着宋朝阳就去看门面了。

蚕茧站在这里门面房一共有十间,都是差不多的大小。

最开始连通起来的。

后来为了方便出租,还专门隔断成了现在的五间,两个门面连在一起,不过饶是这样,房间也非常的宽敞。

基本格局都差不多。

前面门面,中间仓库,后面还有个小院是生活区,里面有厨房和隔出来的卧室。

真的全拿来住人的话,确实能够住不少人。

通了电,也有下水道和厕所。

唯一的缺点就是大部分没有通自来水。

用水的话,只有最大的那个铺面通了水,其他的可以自己出钱找自来水公司的人接管子。

也可以自己提着桶去附近一个水井打水。

宋朝阳问了下价格,面积最大的一个月二十五,其他面积差不多的都是每个月二十一。

租的时间一年起租。

三年租的话,可以每个月便宜三块钱。

另外住进去的话,需要给街道办缴纳每个月两毛钱的垃圾清运费。

每天生活垃圾丢门口,早上有专门的人来清扫。

宋朝阳心里默默的计算了一下,最终决定给小丫头租最大的那一间。

直接租三年时间。

一直到一九八二年八月底。

这样每个月租金二十二,每年二百六十四元,三年一共房租七百九十二元。

至于垃圾清运费什么的,这些都可以在后续和电费水费一起缴纳。

听到宋朝阳居然要一次租三年,街道办的大妈也是很惊讶。

反复的向他确认了五六次。

甚至还提醒他,要不先租一年试试,一次性拿出将近八百的租金,这年头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出来的。

甚至她还好奇地询问起宋朝阳,是不是要在这里开个什么书店?

当听到宋朝阳说,目前只打算用来给上学的妹妹住,这街道办的大妈直接就惊呆了。

她还以为宋朝阳在开玩笑,一直到宋朝阳给钱掏出来,签了合同按了手印,她才相信宋朝阳是来真的。

直到宋朝阳离开之后,街道办的大妈立即把这个惊人的消息传了出去。

\b当即这事儿就成了大爷大妈们的热议话题。

宋朝阳倒是没管那么多,拿到钥匙后,他又去找锁匠重新换了一把锁。

然后就去了附近的百货商店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

忙活了大概一个多小时,宋朝阳给厨房和卧室里的东西都添置好了。

然后这才心满意足的锁好了门,准备回编辑部那边。

现在看着价格确实挺高。

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风潮吹到这里,个体户如雨后春笋一样开始动出来的时候。

这套房子绝对就不止这个价格了。

回去的路上,天上的雨已经彻底停了下来。

路上行人也多了不少。

大街上还有各街道的清洁人员,正在用扫帚把积水往下水道方向扫去。

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

只是在回去的一个岔路边,宋朝阳发现有不少人在另外一条街围观。

宋朝阳感觉好奇,于是走了两步朝着人群围观的方向看去。

然后才发现原来是一个门面房,居然被撞进去一辆吉普车,木质大门已经被撞得四分五裂,甚至里面的红砖墙也被撞塌了三分之一。

吉普车变形严重,司机已经不在车上了。

因为撞的是大街上的门面,所以这会儿路过的人都在围观着。

宋朝阳看着那熟悉的车牌,立马想到了预知梦里何超的事儿。

仔细回忆了一下,昨晚何超开的车,\b宋朝阳确定的就是这位的。

昨晚他喝了不少酒,本来还想送苏玉和骆倩回去,结果人家拒绝了他。

然后这小子开到这里的时候,一个转弯就撞进了人家门面房里。

刚才宋朝阳过来的时候因为下雨天没人围观,还没发现就在这里。

现在看到车之后,终于和预知梦的内容对上号了。

想到昨晚那三个骚包,宋朝阳对他们任何一个都确实同情不起来。

话说那个情商很低的林勇,在预知梦里,今天还在造黄谣。

苏玉一看\b背景就是有些硬的,也不知道他一个自来水厂的干部,到底是哪来的\b勇气。

就算自己不找他麻烦,要是谣言传到人家苏玉耳朵里,这老小子指定要吃不了兜着走。

不过看他昨晚那指点江山的样子,宋朝阳也能够猜到这人就是个坐井观天的货。

平日在他一亩三分地里习惯了。

对于外界的那些规矩,并不是特别的敏感。

有些事情恐怕要后知后觉才能想明白。

就在宋朝阳,准备离开返回编辑部的时候,却突然看到了一个略微熟悉的身影。

那是秦铁现在的女朋友石小娜。

她也在围观的人群中,不过身边还有两个留着长头发,穿着花衬衫的青年。

三个人有说有笑,\u001d在事故现场指指点点。

表现出来的亲密样子,让周围一些人露出了异样的眼光。

看到这一幕的宋朝阳微微皱起眉头。

老实讲石小娜这个女的,一看就是烂透了的那种。

之前换男朋友换的勤,现在直接和社会上的二流子搅一起了。

想了想秦铁那小子,宋朝阳摇了摇头。

总感觉秦铁绿的发光。

不过这事儿自己最多回去给他说一声,至于他要怎么处理,就不是自己能够管的了。

不过宋朝阳还是想说:这他妈的不是爱情!

接着宋朝阳直接离开了现场,然后回到了编辑部。

到门口的时候,给老覃头打了个招呼。

说自己的房子已经租好了。

感谢他提供的消息。

老覃头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

对着宋朝阳一直说不用客气。

随后宋朝阳没有回自己住的地方,而是走进了编辑部二楼,直接去找金编辑。

结果到了二楼,发现他们办公室的门居然关着。

宋朝阳又来到其他办公室,遇见昨晚一起吃饭的两个画师,对着他们询问一番后才知道。

原来是何超出事进医院,他们知道消息后,去看望去了。

甲级签约的作家只有那么几个。

出了事于情于理,他们都该去看望一下。

这会儿才上午十点出头,省上的总编估计还有一会儿才到,宋朝阳就在画师这边办公室里看他们工作。

他们主要工作就是给各种杂志配图,有内容配图,也有广告配图。

东方出版社的杂志其实很多。

省上的画师并不够用,他们这些县里的也有不少任务。

两个画师工作量其实还挺多的。

宋朝阳在前世的时候学过一段时间素描,倒是对画画有些了解。

现在这年头的画风带着一股五六十年代的时代特征。

看起来特喜庆。

让宋朝阳想起了前世葫芦娃的画风也是类似的。

他猜想如果真是要出连环画,估计让画师们画出来,也和前世那种差不多。

这画风要等霓虹国的动漫进入国内后,国内的画师才受到国外文化的冲击开始做出改变。

宋朝阳想了想,算起来明年阿童木就要再央台播出了。

这动画是霓虹文化出国的产品,远销好些国家。

可以说影响了好一代人。

算是第一代的霓虹国文化输出项目。

而这边能算得上文化输出的项目,还要等到九十年代的港片时代。

那时候霓虹国的动漫又出现新一轮的爆发。

龙珠,圣斗士,这些耳熟能详的继续爆火\b各国。

这个就叫一步先,步步先。

就在宋朝阳真在思考到底能不能给后世那些经典,直接提前抄出来的时候,窗外的院子里传来了一阵引擎声。

宋朝阳朝着外边一看,发现是金编辑和吴编辑开着车回来了。

接着后面又进来一辆车。

两个人立马迎了上去。

“方总编来了!”其中一个画师站起身对宋朝阳说道。

说着他们两个人放下手里的笔,也要下去迎接。

见状,宋朝阳也跟着他们一起下了楼。

很快他们就见到了这位从省上下来的方总编。

金编辑给两人做了介绍后,方总编就热情的上来握住了宋朝阳的手。

告诉他,这次下来见他是带着任务来的。

《葫芦兄弟》出版社已经要求开始做连环画了,这次下来就是要和他定下画风。

另外,这次除了做连环画的工作要敲定外,还希望和宋朝阳签个新合同。

这个合同是给宋朝阳更高的福利,加深和东方出版社的合作关系。

大概内容很简单:

宋朝阳后面创作的三部作品,都优先在东方出版社发。

东方出版社给他的好处是,头版头条待遇,高单价稿费,还有连环画单行本的高分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