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娃说完后小心的缩回自己三舅身边。
生怕自己老娘发飙。
倒是宋朝阳笑着拍了拍他肩膀示意没事儿。
这时候老爹宋守一也开口道:
“狗娃现在还小,你们想那么多干什么?”
“让他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长大就行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以后做什么让他自己选。”
“这孩子我给他算过命,以后不会过什么苦日子的。”
听到自家老爹这么说了,这次大姐宋雪倒是没有说什么。
现在儿子还小,说的话也不算数。
以后长大一些,什么好他自然就知道了。
自己家兄弟这么有能力的人,肯定不会不管自己家儿子的。
而且自己老爹能掐会算,十里八乡都能叫得上名号的。
既然他都这么说了,相信以后自己儿子应该不会差。
接着,宋朝阳又说了自己在城里给小丫头解决了上学的事情。
等过几天报名的时候,他会直接带着小丫头去报名。
另外还在城里租了一套房子三年的时间。
总共花费了700多,将近800元。
听到这个数字后大家还是吃了一惊。
没想到城市里租房子这么贵。
这都能再起一套宋家目前同规模的房子了。
宋朝阳家抛开买宅基地的钱。
修房子算上各种建材,人工还有伙食的花费,其实还不到七百块。
宋朝阳这三年房子的租金,居然就超过了这个数额。
怎么想都感觉有些吃亏。
“这怕是再加点钱,已经可以在城里买这么一套房子了吧?”大姐宋雪有些怀疑的说道。
这时候的老张头开口说道:
“应该差不多,不过买只能买那种居民住的。”
“你没听他说吗?他租的是很宽敞的门面房。”
“门面房现在几乎都是属于单位的,想要买的话,没那么容易。”
听到这话,老娘徐翠平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只听她说道:
“哎呀,其实也没必要租的离学校那么近,远一点,便宜一些,不过是多走几步路的事情罢了。”
在她看来这将近800元的租金,属实是拿出来打水漂了。
小丫头又不是娇生惯养,租远一点,找個便宜的房子,或者直接住在学校里,都没什么区别。
不过就是有个睡觉的地方罢了。
自己家老三还是对这个妹妹太过于溺爱了。
不光是老娘徐翠萍这么想,其他人也有类似的想法。
“其实我租下来也不完全是为了宋玉上学事情。”
“我还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这个商铺说不定以后,我会把它利用起来,开个门店什么的。”
听到这话后,在一旁的老张头开口问道:
“你的意思是说,以后把这个门店拿来做生意?”
“嗯,就是这个意思。”宋朝阳点了点头。
老娘有些紧张的询问道:
“做生意那也是公家单位才能干的事情,私人偷偷摸摸在黑市上买点东西就已经不得了了,你还想到县城里,用人家的门面干这种事情?”
宋朝阳笑呵呵的对着老娘徐翠萍说:
“妈,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以前违法的事情后面慢慢的就放宽了。”
“是吗?”老娘有些不太相信。
宋朝阳对着她问道:
“改革开放你总听说过吧?”
老娘回忆了一下,然后开口说:
“这个什么开放,我也只是听你们聊过,具体说的是啥?”
说着将目光看向了自己的男人宋守一,平时吃饭的时候闲聊,宋朝阳和老爹也说过改革开放。
老娘听不懂,就没怎么听进去。
这会儿突然提到了这事儿,于是就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男人。
让他赶紧给自己解释解释。
宋守一挠挠头说道:
“简单一点说,就是要把计划经济改成市场经济。”
“以前公家才能够做的生意,以后私人也可以自己做。”
“那这意思就是投机倒把以后不犯法了?”老娘愈发的好奇。
“差不多也可以从理解。”老爹点了点头。
老娘这下倒是有些不相信了,以前的时候抓投机倒把的抓的可严了。
这咋才过了这么些年,突然一下风口就变了?
她问道:
“这是真的假的?我咋从来没听其他人说过?”
宋守一说道:
“咱们这儿信息闭塞,你当然没怎么听到,不过真心要了解的话,找找报纸就能够看见各个南方的沿海城市都在推行这一套。”
“只是现在刚开始,好像作用不是特别大,报纸上也没见着什么人做出太大的成绩来。”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然后又继续说道:
“不过倒是在老三带回来的报纸上看到一些不一样的消息了。”
“几个月前,在北方大城市举办了好几场场时装秀,我记得报纸上还有一张黑白照片。”
“那衣服看起来很……很个性。”
“另外还有前几个月上报纸的那家的开在沿海的公司,报道上都说了这就是咱们今年开始的第一家民营企业。”
“还有那个外国牌的手表,不是还上了电视台和全国报纸嘛。”
“而且就连好多电视台都成立了广告部在报上招商。”
“还有之前十年前关掉的那些百年老字号,现在都在开张了,这些报纸上都是有了。”
“要知道这些事儿,也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我感觉这也宣布了一个信号,那就是现在是现在,以前是以前,现在确实是能做不少事情了。”
最后,他看了一眼宋朝阳,接着说道:
“我相信就像是老三说的那样,要不了几年,社会的变化就会越来越大。”
听到老爹说出这样的话来,就让宋朝阳也有些意外。
见微知著啊,老爹说他是个土农民眼界小,现在看来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来,格局不一定小。
可能只是没有给他平台施展罢了。
其实老爹他们还不知道,这年头其实已经有些南方地区的人,借着改革开放开始崭露头角了。
就比如说有个叫年老九的人,这是80年代风靡一时的“傻瓜子”创始人。
他这年四十二,之前是个农民。
后来看到风头变了,于是偷偷炒起了瓜子。
就没想到炒出来瓜子格外好吃,没要多久时间他的瓜子销量每天就高达两三千斤。
到了1982年的时候,他已经雇佣百来十号人,靠着卖瓜子资产过百万了。
属于实打实最先富裕起来的一批人。
这就是个农民。
用了三年十年变成了百万富翁。
人家可没有金手指,就靠着手艺。
宋朝阳接过老爹的话茬说道:
“那个地方靠近学校,在整个县城的位置也很不错,如果等到市场经济放开,咱们这些老百姓也可以开始做生意的时候,那个地方绝对会是一个非常抢手的地段。”
“到时候如果再租的话肯定就不是现在的价格了。”
“我想着老三反正都要读三年书,干脆我直接租下来,能够用上的话最好,用不上的话也不亏。”
听到宋朝阳这么说。
老娘和其他人总算是明白过来。
不过大家穷惯了,还是对将近800元三年的租金,有些没法接受。
总觉得还是有些贵。
不过宋朝阳倒是不以为意,而是把备用钥匙拿了一把给小丫头,又拿了一把给大姐。
“给我干啥?”大姐有些不明所以。
“咱们家这边工地马上就要做完了,到时候你们就得去王家河坝那边修工厂。”
“到时候你们就隔着县城进了,那边天天都车进城。”
“放假的时候你们不想回家里,也可以直接在城里去住。”
“也好顺便去看看小丫头。”
听到宋朝阳这么说,大姐恍然大悟,于是便接过了宋朝阳地上来的钥匙。
另外宋家的新房子也快完工了。
到时候肯定要搞的庆祝仪式。
宋朝阳拿了写钱出来给老娘,让她置办一下。
\b到时候该请什么人他们自己决定。
另外宋朝阳又拿了钱给姐夫,到时候完工该结算的,一分不少都结算给人家。
姐夫刘勇拿了宋朝阳的钱,仔仔细细的数了两遍。
发现还多了几十块。
说着就要还给宋朝阳。
“那是给你们的,马上就要去王家河坝那边修新厂房了,到了那边可和咱们这儿不一样,有些大小领导该送礼该请客,也别节约。”
“花点小钱能跟你免去很多麻烦。”
听了宋朝阳的话,刘勇当即就明白了过来。
在宋家工地这边都是自己人,自己说了就算数,到了那边就得受人管着。
人家万一要故意刁难你,一件小事就能卡你好几天。
这种时候请人吃顿饭或者丢一包烟,就能把这种小鬼给打发走。
花点小钱解决问题,出门在外就是这样。
请客送礼这种事情是免不了的。
工程队宋朝阳也要分成,刘勇去解决掉麻烦,宋朝阳也一样能够受益。
于是他把钱收了起来。
接着又聊了一会儿天,就到了下午该上工的时候。
家里人该去工地的就去工地上干活。
宋朝阳这边则是又开始写上了自己的葫芦娃续集。
写了一会儿后,宋朝阳才想起自己刚到县城的那天晚上下了大雨。
于是对正在和外甥和外甥女玩耍的小丫头问了下,当天晚上家里房顶有没有漏雨。
想不到小丫头说,她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原来是那天晚上确实下了一场大雨,不过当天晚上,老爹宋守一在下雨前,就让她们女眷去新房子里打地铺了。
老娘,钱教授老婆,大姐,外甥女,还有小丫头,就在什么家具都没有的新房子里睡了一晚。
虽然外面风大雨急,但是她们睡得很香。
第二天早上过来这边老房子里,老爹他们说还是漏了一些雨下来。
不过还好有宋朝阳白天的时候提前检修了一下,所以当天晚上漏雨的情况并不是特别严重。
当天晚上具体怎么样,小丫头她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听了这么说,宋朝阳总算明白了过来。
确实,现在那边的房子已经修的差不多了。
不少房间现在直接都可以住人了。
宋朝阳想了想,之前村上还给他安排了免费的家具。
之前他一直都没关注。
也不知道现在打的怎么样了。
有没有做完?做了多少出来?
想到这里,宋朝阳放下手中的笔,告诉小丫头自己打算出去一趟,让她好好看着家。
打家具的事情是唐会计在安排,宋朝阳打算这会儿去找他问问。
来到大队上会议室的时候,正好遇到唐会计在算青松湾三个生产队八月份的工分。
“抽烟。”宋朝阳直接从口袋里摸了一包红塔山递给唐会计。
上次进城的时候自己就买了几包,随时放在身上拿来散人。
唐会计看到桌上三毛五的红塔山,笑着对宋朝阳问:
“咋的,卖菜籽油渣发财了?”
“那点东西能发什么财。”宋朝阳笑着摆摆手说:
“\b去了一趟城里,没啥好带的,给你带包烟,你别嫌弃就行。”
唐会计拿着烟塞进自己衣服兜里:
“红塔山我平时舍不得抽,哪能嫌弃?”
说罢他对着宋朝阳问道:
“对了,去城里顺利吧?”
宋朝阳点点头,回答道:
“还行,该办的事儿都办完了,虽然有点曲折,但是最终结果是好的。”
说吧,他也不绕圈子了,直接了当的问道:
“我过来是想问问,大队上说给我家弄的家具,搞的怎么样了?”
唐会计回应到:
“昨天我才去看过,已经上了漆,在等风干了。”
“怎么,房子要竣工?”他看向宋朝阳问道。
宋朝阳点点头:
“快了,也就这几天吧。”
唐会计了然,然后说道:
“没问题的,等你们那修好,知会我一声,我就让人直接给家具拉过去。”
这么一套家具也得值不少钱。
能白嫖当然还是白嫖的香啊。
问完了家具的事儿,宋朝阳又打算回去继续写自己的东西。
和唐会计打了个招呼后,他就打道回府。
回去的路上看到牲口棚子这边居然在弄瓦片儿了。
这段时间刮了几次风,上面的茅草连续被吹飞。
大队上终于看不下去,决定花本钱把毛草换成瓦片。
如果这里弄好的话,钱教授两口子应该又会被叫回来住。
想了想之前预知梦里,自己帮他寄出去的那封信被他朋友收到后,已经开始在帮他走动了。
相信应该要不了多久就会有新消息传来。
等过几天小丫头报名的时候,宋朝阳打算去邮电局瞧瞧。
说不定到时候就有新的回信了。
回到家之前,宋朝阳还看见自己家新工地那边,有不少人正在推着板车运东西。
一看居然是其他大队的人,他们板车上的那些口袋正是装菜籽油炸的。
看样子应该是今天中午的消息,已经传到了较近的其他村。
他们三五成群过来,买上一板车的货,然后拉回去分。
宋朝阳这时候才想起自己好像还没定跑路费的价格,那在那边收钱的二哥他们到底是用啥价格出手的?
想到这里他直接调转方向,朝着自己家工地那边而去。
来到工地的时候就看见自家门口还有好几个外村的人,有的是板车,有的是木质推车,甚至还有一架牛车。
看这架势,自己弄回来的一万两千多斤的菜籽油渣,还有些少了。
这家伙一个村搞一大车回去,要不了多久就全给卖光光。
果不其然,宋朝阳朝着之前摆放菜籽油渣的房间看了一眼,里面已经少了三分之一的库存。
这时候二哥和老爹在抬着称给人称重,大姐在帮忙记账收钱。
老娘则是在一旁给人讨价还价。
一块五一百斤,老娘每100斤加了8分钱跑腿费。
不过农村里的人就为了这几分钱,也得争个面红耳赤。
一会儿又说和宋家有什么亲戚关系,一会儿又说和徐家谁谁谁又认识。
最后还是老娘让步,将8分钱每百斤改成了7分钱。
这才让隔壁村那个人满意。
当即卖了八百斤走。
给了12块5毛6。
等到这边卖的差不多,宋朝阳才过去提醒了一句,还是给家里留一点,如果都过来买的话,恐怕这1万多斤也经不住卖。
毕竟家里还有十三头猪呢。
每天要吃的东西也不少。
“知道,已经给咱们自己租要吃的留了出来,房间里剩下的都是要卖的。”听着宋朝阳的话,二哥示意他放心。
\b宋朝阳听了这话才明白,怪不得库存少那么快,原来是他们搬到其他房间去了一部分。
等搞定这边的事儿,宋朝阳就打算直接回去写东西了。
然后告诉老娘卖掉的那些钱不用给自己,让她拿着就行了。
现在他手里的现金,加上之前的,有将近一万四。
这点钱给老娘当零用钱,补贴家用。
在有钱了之后,对于自己家里人,宋朝阳很大方的。
就在他刚要离开的时候,还没有装上大门的院子前,正好撞见了从县城回来的三叔宋守宝。
对方一看到他,立马露出个谄媚的笑容跟他点了点头。
然后就对着院子里的宋守一喊道:
“二哥,二哥!你过来一下。”
“我有点小事儿,想找你帮个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