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五章 父子二人献贺礼!给魏王送终!曹操气喷血!(1 / 1)剑阁少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月末。

邺城。

整个魏宫之中四面都有匠人、宫人,在忙着装饰宫室,铺陈礼具。

为了迎合魏公代汉的寓意。

九州各郡都得献出祥瑞,有些城市得改名,得有数万百姓联名血书请魏公登王,宫阙要换上新得门匾。

总之,王莽为权臣篡位所开设的仪式感,曹操一样没有落下。

即便只是表面功夫,可是这些却正好能消弭一个权臣夺位后,内心的不安感和不道德感。

因为孤是‘民选’出来的魏王!

孤是‘天选’出来的魏王!

所以我不叫篡位,我这叫顺天承命!

祥瑞啊,祥瑞。

老天爷告诉孤大汉朝要灭亡了,涂高者是大魏。

孤作为汉臣,当然不想上位,都是天下百姓逼我的!!!

于是乎,表演开始了……

四月中旬。

邺城‘十万百姓’昼夜不停,轮流跪在文昌殿,磕得头破血流,恭请廉政爱民,天下万民归心,至高无上的大汉忠臣曹丞相进位为王。

“公不登王,苍生奈何!”

“恭请魏公顺天意,应民心!”

且不管,这些百姓是被逼的,还是真心的,总之仪式感要到位。

只要魏公愿意,就是十二年前,被他屠杀邺城后丢尽邺水之中的孤魂野鬼也得爬出来表忠心。

四月既望,‘百姓’皆曰:黄龙见谯!

黄乃五行土德,龙乃天子之兆,谯郡乃大魏龙兴之地!

按大汉五行相生来论,大汉火德生土德。

太祖龙兴之地有此天象,真是老天爷都要把大汉的领土让给魏国啊!

唉,魏公不进位,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

“天祚大魏!”

“大魏永昌!”

之类的铜印、金印不断出现在民间各地。

游戏,到此为止了吗?

还不够!

刘姓诸侯王可还没死绝!

尽管建安十一年,曹操已经找借口废除了,齐、北海、阜陵、下邳、常山、甘陵、济阴、平原八個刘姓诸侯国。

有的绝后、有的薨亡,有的彻底从历史中消失。

但这还远远不够。

随着曹家一步步踏上帝王路,所有不听话的刘氏诸侯都得灭国。

所有肮脏灰暗的过去,全都得被清扫干净。

这一年,与曹家常年交好的琅琊王成为了眼中钉,肉中刺。

琅琊王和琅琊刘氏世代跟曹家关系密切。

素有军中豪右之称的刘勋是曹操多年好友。

曹嵩避难去得就是琅琊国。

就连曹操的小妾卞夫人,也是琅琊国的歌女出身,这其中掺杂着多少利益,多少见不得人的事情……

甚至,曹操能迎接天子,琅琊国也是出了大力气的。

时,琅琊王,派遣弟弟至长安,史书载此人:‘盛称’东郡太守曹操‘忠诚于帝’。

好家伙……

说好的刘家人不骗刘家人。

你以为汉光武的子孙倒台了,你琅琊王能独善其身?

历史的转折,到了建安二十一年,风暴欲来!

军中豪右,时任平虏将军、华乡侯,在建安十八年劝曹操进位魏公的名臣中,排名第四,甚至名位能卡在夏侯惇前面的刘勋,被杀了!

理由是:‘自恃与太祖有宿,日骄慢,数犯法,又诽谤。’

何等荒谬的理由啊。

天下皆知,刘勋‘贵震朝廷、贵宠骄豪。’恶行与曹洪并名于世。

那么,曹洪怎么就能独善其身?

偏偏要杀他刘勋?

因为……他是琅琊人,刘勋在汉末一直都贵为一方诸侯,还很有可能是琅琊王的宗亲。

血脉就是原罪,光是这一点,就足够了。

什么老友?什么恩情,全都到此为止了。

曹家过去的密辛,你知道的太多了,只有死人不会乱说。

同年,琅琊王刘熙惊惧之下,被逼的逃向江东。

事发受诛,建安二十一年,魏公称王,杀刘勋、杀刘熙,琅琊国,国除……

刘熙投奔孙权,属于反叛,至于反叛的后果,魏国的法令写得很清楚了。

老少宗亲都受‘汙潴、枭菹之刑’,剁成肉酱吧!

这就是背叛大魏的代价。

你光武的子孙为大魏践祚出了这么大力气,结果是什么下场?

不是你对曹家的恩情不够深,而是因为太深了,你知道的太多了,你不能活!

按汉律,曹操真有资格起步当孝廉吗?

曹家在地方上是什么样的名声?祖祖辈辈是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袁忠当沛相时,要以法惩治曹操。

为什么谯郡同乡桓邵瞧不起他。

这些密辛,曹家、夏侯家这样的姻亲大族不会揭他的短。

但是,刘家未必……

杀刘勋,牵连琅琊王的唯一一个原因,不是刘勋‘日骄慢,数犯法’,而是“又诽谤”!

史书的撰写权,在曹家手里,只要曹家江山不倒,太祖皇帝的列传永远是伟大光明,神圣无极,克乱定武的魏武帝。

可你刘勋酒足饭饱之余,万一哪天说了漏了嘴,留下点什么文书类的东西,坏了曹家的名声……

唉,关系再好,始终是外人……已经死掉的张不了口的鬼,才是最忠心的。

完成这最后一步,一切都已准备就绪。

许都朝廷已经是个玩具了。

由大汉侍中、太史令王立带头劝谏汉献帝。

“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承汉者魏也,能安天下者,曹姓也,唯委任曹氏而已。“

很难想象,这句话居然是曹操在建安元年,刚刚把刘协挟持到许昌时,幕僚们就说出来的话。

自诩忠臣汉室的曹丞相,刚刚挟天子,就有了代汉的念头……大魏武帝的本纪诚不欺人!

我魏王真的只是想一辈子当个征西将军而已啊……哈哈哈。

如今听到王立把二十一年前的话重复了一遍。

已经修心忍性多年的刘协,心境已大不同了。

建安二十一年的许昌宫里,风雨大作,如今已没有任何他能依赖的力量。

皇后、嫔妃、皇子、外戚、宗亲几乎全部被杀绝。

站在他身后的,只有曹家的两个女儿。

而第三个还在路上。

嫁二女为禅让!

嫁三女则为粲!

陛下你也不想让大汉朝如此不体面的灭亡吧!

刘协的五指深陷在掌心之中,手中鲜血淋漓。

“给他!”

“魏公想要什么,都给他吧,朕累了……”

大殿外,风雨呼啸,电闪雷鸣。

群臣继续威逼道:“还请陛下,亲自为魏王写下诏书!”

羞辱啊。

刘协咬牙执笔。

“朕以不德,继序弘业,遭率土分崩,髃凶纵毒……以羞先帝之圣德。”

按篡位的规矩,先把自己这个天子贬的一文不值,然后开始夸耀曹操丰功伟绩。

“赖皇天之灵,魏公秉义奋身,震迅神武,捍朕于艰难,获保宗庙……”

“岂有如朕寡德,仗君以济,而赏典不丰,今进君爵为魏王,其正王位,以丞相领冀州牧如故。”

刘协的心里在滴血,可他不会想到,这才只是仪式的开始。

“魏王,天子的诏书已经下达。”

“不够!”

曹操穿上了早已准备齐全的帝王冕服。

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

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王子皆为列侯。

他现在和皇帝已经没有区别,具备了全套的帝王威仪。

但是……

得按规矩来,三辞三让!

王莽走的路,你刘协不清楚的话,就回去好好翻翻汉书!

“孤,从来没有取代汉室的想法,天下人都看错孤了。”

“回天子言,孤,不受!”

可怜的刘协,每一次都得重新下诏,饱受折磨。

直到第三封诏书,把曹家全族夸上天为止,曹操才满意的接受了魏王的爵位。

“诸卿,不是孤想要登王,实在是天子再三下诏,臣子不得违抗啊。”

在朝堂上翻越群臣贺表的曹操心里喜悦之至。

从建安元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过了二十一年,他的野心已经无法受制。

群臣来恭贺还不够,所有的匈奴、乌丸,都得向魏国臣服!

同年,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与其侯王来朝。

匈奴南单于呼厨泉率其名王来朝,曹操待以客礼,将他扣为人质,并且将匈奴划分为五部。

将匈奴内迁到并州各地(恢复九州制后,彼时属于冀州),是利益交换!是大魏对匈奴的恩赐!

天哪……

早在建安二十年的春天,曹操就已经放弃了云中、定襄、五原、朔方四郡,在彻底征服陇右后,又撤销了上郡,将北地郡内迁到三辅。

河套、陕北、晋西北、河北北部的城市已不同程度的遭到放弃。

如今曹操更是光明正大的把五部匈奴内迁,在此影响下,到建安末年,内迁的南匈奴已有30万人之众。

诚然,曹操想放弃一些缺少统治力的边郡,以此掌控更高密度的人口和城市。

他以为作为君王新登王位,把土地让给匈奴,就能恩泽夷狄,让他们为己所用。

但曹操不会想到,自己的这一举动,会给后世造成多大的灾难。

好在,曹家人的政权只维系了三代,前后累积的恶名由无能的司马家一起受着吧。

现在,曹操并不在乎这些匈奴人。

因为更可怕的天象发生了。

曹操这些年一直利用汉代谶言来宣扬汉朝要灭亡,曹魏土德要代汉。

但他没想到,他登王的时候,所有人为因素都能控制住!

唯独老天爷,不给他曹操面子!

史载:二十一年夏四月甲午,曹操自进号魏王。五月己亥朔,日有食之。

天怒人怨!

曹操惶恐的看向群臣,这些易代之际的满朝群臣,各怀鬼胎。

身兼天命的皇帝在群臣眼里,已经被拉下神坛,成为了玩物,不在神圣。

汉代的忠君思想是维系四百年大汉安然统治的纽带,从今日开始,将彻底崩溃。

曹操不会料到,他会开启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群臣篡逆的连环局。

百官之中,有为新王朝的诞生而歌功颂德的墙头草。

有暗怀不满,心想着吾可取而代之的野心家。

有暗自咬牙切齿,恨不能行荆轲刺秦之事的汉室忠良。

更有着表面称赞,内心骂娘的双面人。

曹操一一看在眼里,清理,从这一刻开始了。

群臣下朝后。

有人察觉,邺城在四五月间,都没有下过一滴雨,五月,还发生了日食这样的诡异天象,这成为了他们讥讽曹氏不得天时的根源。

为曹操献上贺表,称赞功伐,褒述盛德的杨训,被时人讥笑为‘希世浮伪’。

连同他的举主崔琰,也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遭受猛烈抨击的崔琰忍不住给杨训写书信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

本意是:你写的文章,还算不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事情是会发生变化的。

就这一句话,掀起了邺城五月,清洗朝堂的序幕。

校事府卢洪即刻将书信用皂布包裹,呈送到魏王面前。

声称:“崔琰讽喻朝政,故不得公之于人。”

“此中书信,皆是诽谤大魏之语,魏公不必过目。”

曹操根本不需要看。

登王后,曹家的野心不在需要隐藏,曹植的表演到此为止了。

和他一切有关的汉室臣僚,姻亲大族,都不会有好结果。

从崔夫人被杀开始,崔琰就注定是必死的。

卢洪的证据是真是假,有关系吗?

想杀人,有的是理由。

魏王怒曰:“在谚语中。‘耳’不是个好词。‘会当有变时’,是什么时候?孤死的时候有变吗?”

“来人,将崔琰罚为徒隶。”

徒隶,即刑徒、奴隶,要在脸上刺字。

清河崔氏时代名门,岂能受此屈辱,

数日后,曹操使人视之,崔琰辞色不挠。

想杀他都找不到借口。

“没理由,那就编。孤养你们校事府的人,可不是让你们吃干饭的”

“唯!”

数日后,卢洪又说:“魏公,崔琰服刑,私自串通宾客,门若市人,这生口,对宾客虬须直视,常常瞋怒,可能在诅咒魏王。”

机会来了。

魏公挥挥衣袖,大方的“赐死!”

……

满朝震动!

若说杀孔融、许攸、娄圭、刘勋,曹操还能找得到一星半点儿借口。

可崔琰和荀彧一样,完完全全是冤死的!

为了魏公称王这一步棋,他从一开始就注定活不了……

最早跟随曹操的谋士毛玠在狱中见了挚友最后一面。

看到满身是伤的崔琰,毛玠对曹操的愤怒已经到达了极限。

“魏王,何故冤枉崔公!”

“我要上表魏王!还你清白。”

在狱中被折磨的不成人样的崔琰用尽最后的气力,死死的抓住毛玠的手臂,气若游丝的说道。

“你现在要做的是快跑……”

“与我撇清干系,快走吧。”

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的毛玠,怎么也不会想到,就因为今日见了挚友一面,会惹来杀身之祸。

权利的屠刀下,杀人不需要任何借口。

毛玠刚出监牢大门,校事府的人员已经将他团团包围。

“毛玠,敢私自去见脸上有刺字的反贼,你就不怕妻儿没入官婢?”

毛玠心知大难临头,仰天大笑。

为魏王卖命二十年,尽忠职守,未曾偏废,却不料是这个下场。

“我现在算是知道,为何邺城几个月都不下雨了!”

卢洪当即将毛玠缉拿:“荒唐,你是在苛责魏王无道吗?”

“来人,将毛玠下狱!”

……

毛玠也活不了,但他的下场要比崔琰好一些,仰赖群臣求情,最终得以死在家中。

在汉川侥幸不死的杨修在临死前,给朝中忠汉之士暗中都留有密信。

然后,作为曹植党羽的他,走上刑台,面对台下的亲友,安然赴死。

“我早知要死,今日死的太晚了。”

“不必为我伤心。”

“我会在地下等着曹操,等着逆魏的覆灭!”

咔嚓!

血淋淋的人头落地。

清河崔氏、弘农杨氏、以及毛玠、刘勋、琅琊王刘熙的死,狠狠的震慑了朝中百官。

曹操的封王大业以一场政治风暴,席卷不臣。

完美收官。

在邺城朝廷的公卿百官人尽惶恐,唇亡齿寒、兔死狐悲。

他们纷纷期待着,能有一个士族挺身而出,彻底取代曹氏。

而那些忠汉分子,短期之内,也不会冒头了。

接下来,曹操便是要用一场胜利,巩固这个血淋淋王位。

战争迫在眉睫。

然而,曹操收到的好消息,将到此为止了。

五月中旬,河西的噩耗终于传来。

“报!”

鸿翎急使快步入殿。

“报,魏王。”

“河西急报。”

“刘升之讨平烧当羌!”

“金城太守苏则叛国!举郡降!”

……

“报,魏王,陇右急报!”

“刘备亲率数万大军入汉阳!”

“祁山、历城、西县被围。”

“曹洪将军,请求增兵。”

……

“报,魏王,南安界,出现蜀中兵马……”

“报,孙权发兵合肥……”

……

“啊!!!”

一切的好心情由此全消。

烽火连五月!

到处都是战争!

曹操盛怒至极,拔出倚天剑,瞬间将面前的案牍斩为两截。

“刘升之,刘备!”

“可恨至极!可恨至极!”

“孤与此二人不共戴天!”

那殿下的信使,又哆嗦道:“魏王……刘备送来了贺礼。”

“贺礼?”

曹操心下狐疑:“抬上来。”

在一片皂布的遮盖下,贺礼被抬上大殿。

砰的一声,巨大的金属落地。

曹操掀开皂布一看,居然是一口钟!

上面还写着铭金大字:“为大汉忠良曹征西,送钟!”

送钟,即为送终!

还讽刺了一下曹操早年相当征西将军的愿望。

赤裸裸的羞辱啊。

曹操袖袍之中的手臂骤然发颤。

“好一个刘备,织席小儿,欺孤太甚!”

曹操紧握倚天剑,将铜钟劈砍的火星四射,声震满朝。

周遭的谋士都是惊恐至极,不敢上前。

直到曹操泄气之后,刘晔、司马懿方才上前把魏王手中的兵器拿开,慢慢安慰道。

“魏王!消消气,忍一时之怒啊。”

“这刘备把钟送来,就等着魏王自己敲啊……不要中计啊。”

曹操看着满是剑痕的铜钟眼神大震,这才反应过来,是他自己亲自敲响了大魏灭亡的钟声!

不好的兆头弥漫在魏宫之中。

整个五月,魏公登王并没有给邺城带来新气象,反而四面兵祸起。

曹操心头压力极大,只感天旋地转,额头作痛,眼前一黑。

“啊”的一声,摔倒在地,彻底昏了过去。

“魏王!”

“快传太医,快传太医!”

“许褚将军,此事,决不能传出去!”

“快封锁宫门!封锁宫门!”

建安二十一年五月,不下雨,日食,魏国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