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当然满意慕容儁开出的条件,他确实没有漫天要价,却也做好了慕容儁讨价还价的心理准备。
因此,在先前提出的两个条件中,姚苌继续统领羌人,这一点说得很死,没有商量的余地。
毕竟在这乱世之中,手中掌握一支忠心于自己的军队,才是高官厚禄的真正保障。
至于王亮提出的第二点,也就是给到一处栖身之地,则较为笼统。
既可以是石虎那般,将姚弋仲安置在滠头,将苻洪安置在枋头。
也可以像是如今慕容儁给出的条件一样,让姚苌作为青州刺史,成为封疆大吏。
而慕容儁之所以愿意给出这么丰厚的条件,却是担心姚苌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带了民众投奔淮南。
人口肯定是要比土地的重要,要不怎么说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当初桓熙与苻健掳掠洛阳人口,却对洛阳不屑一顾,当然,这也与洛阳尴尬的地理位置有关。
如今燕国想要入主中原,肯定也担心姚苌挟民南下。
就算姚苌带不走兖州百姓,可只是裹挟徐州之人渡过淮河,对于燕国来说,也是莫大的损失。
到时候,再想让徐州恢复元气,又得花费多大的力气。
倒不如给出一个姚苌无法拒绝的条件,反正青州如今还在段部鲜卑的手中,这也算是在慷他人之慨。
在王亮迫不及待的答应下来之后,剩下的就是一些细则需要完善,其中,既然是让姚苌作为羌人酋帅,此前邺城之战,被慕容恪、慕容垂所俘虏的羌军精锐,自当如数归还。
但同样的,姚苌麾下的汉军自然得要全部交出来。
这一点,王亮并没有意见,在来之前,他与姚苌有过商议,都清楚汉军,以及那些依附姚氏的汉人流民肯定是保不住的。
慕容儁继续道:
“姚景茂要做青州刺史,岂能不劳而获,如今他的麾下尚有一万精骑,太原王讨伐段龛之时,他也应当出一份力。”
杀鸡焉用牛刀,进攻青州,肯定不需要动用慕容儁从幽州额外带来的军队,有慕容恪麾下的五万步骑足矣。
只要敲定姚苌归附一事,慕容儁即刻就会班师,这么多人出征在外,每一天都是巨大的花销。
至于让姚苌出力,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届时由慕容恪自冀州领军南下,姚苌自徐州领兵北上,夹击齐国,段龛焉能不败。
只不过羌军俘虏与汉军的交换,肯定是要等到夺取青州之后进行。
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这些羌军俘虏遭逢大败,被人俘虏,惊惧之下,短时间内难以充当大用。
其次则是姚苌以仅存的一万羌骑进攻青州,还需要汉军为他守卫徐州,免得被驻扎在寿春的南徐州刺史荀羡有机可乘。
当然,等姚苌正式投降燕国以后,自然也就没有了南徐州的说法,只有燕国徐州与东晋徐州。
王亮并没有拒绝慕容儁的提议,姚苌参与进攻青州一战,既是为自己争夺底盘,也是纳上的一份投名状。
所有事情都已谈妥,只等身处彭城的姚苌拍板同意。
当天,慕容儁在邺宫设宴,盛情款待王亮一行人,至于谈判的具体细则,自然是被人快马加鞭的送去了彭城。
与此同时,身处银川的桓熙也得知了苻健身死的消息。
天子驾崩,举国服丧,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瞒得下来。
河套,银川。
桓熙看着在场的将佐,面色平淡道:
“晋阳传来消息,苻健病故,太子苻生即位。”
众人面面相觑,但要说有多么吃惊,倒也不见得。
苻健久病卧床,这都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只是没有想到桓熙将众人召集,却是要说这件事情。
邓遐闻言,激动道:
“梁公,苻健已死,正是出兵虞国的大好时机,末将请为先锋。”
桓熙在河套地区的兵力并不少,除了百保鲜卑与近卫义从总计一万五千名精锐骑兵之外,还能临时征召数万鲜卑、匈奴弓骑。
在邓遐看来,苻生年轻,不能服众,当然,心里也难免存了些轻视苻生的想法。
其余将领闻言,也纷纷请战,说到底,对于武将来说,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实现他们的价值,快速积累功勋,谋求更高的官职爵位。
面对群情激昂的场面,桓熙却摇头道:
“礼不伐丧,我又怎能在这個时候擅开边衅。”
别人讲礼,邓遐或许会信,但他跟随桓熙多年,自家主公是个什么脾性,邓遐哪还不了解。
什么礼不伐丧,不过是推脱之词,桓熙不愿出兵,肯定是有别的原因。
果不其然,见众人一脸的不信,桓熙解释道:
“苻健临终之际,为苻生留下八位辅政大臣,苻生刚一登基,就忍不住先杀一人。事
“我素闻苻生暴怒凶戾,不曾想,只是因为辅政大臣劝阻他不可急于改元,便遭杀害。
“既然这位虞国新君如此残暴,何不坐等他祸乱国家,将朝政搅得乌烟瘴气,待并州胡汉苦于苻生无道,我再吊民伐罪,岂有不箪食壶浆,以迎梁师乎?”
说着,桓熙忍不住放声大笑。
虞国虽然只占据了并州,但实力却不弱,且不提虞国拥有的氐族精兵与河东精锐,同时苻氏还控制了代国。
至少拓跋部、独孤部、白部这三个大部落是被苻氏完全掌控了。
哪怕新君即位,桓熙也不能冒然发动进攻,否则必将陷入苦战。
而在并州以东,还有燕国在旁虎视眈眈。
桓熙可不想他与苻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只有等到苻生搞得人心尽失,才是桓熙的机会。
到那时候再出兵,就能轻易赢得当地豪族、六夷的支持,他们也会像久旱望甘霖一般,渴望桓熙出兵,帮助他们推翻苻生的统治。
自然也就不可能形成鹬蚌相争的局面,非得是燕国提前入场,才有可能保住虞国,注定当不了得利的渔翁。
将佐们闻言,无不颔首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