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五十一章 先进个体户(1 / 1)金01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广告是个神奇的东西,只要花钱把你想要推销的产品打到广告上,有需求者就会到来。

曹贺明耍了个小心眼,他借着打编织袋的广告,把鱼粉也顺便打在了广告上。

是用白家鱼粉厂的名义打个编织袋的广告,这样就等于花了一份儿广告钱,打了两份广告。

只是瞎子点灯白费蜡,编织袋的广告被人们记住了,鱼粉则无人问津。

鱼粉在农村最大的用处就是饲养牲畜。

八十年代农村饲养牲畜的环境,基本还处于只要不饿死能长大就行,压根就没往高精尖方面发展。

没人养牲口会去喂鱼粉,也只有六仗沟养猪场才会这么奢侈。

所以,鱼粉的广告连个响也没听到,但编织袋却被不少人惦记了。

现在马上就是八月下旬了,这马上就要到秋收时节了。

庄户人家收山肯定是需要袋子的,不管是麻袋还是布袋都需要很多。

尤其交公粮的时候,没袋子装你根本交不上,你还能装一车散粮去粮库呀?

人家粮库连看都不带看你一眼的。

正是因为有这个需求,因此广告一出,就有人来洽谈业务了。

近水楼台先得月,第一个到大队引进编织袋业务的自然是白沙。

虽然大队供销社离鱼粉厂最近,但供销社卖的东西都是从供销渠道进货,不从总社渠道进货,是不允许卖的。

这个环节一直到二零零年后,供销社是真的过不下去了才更改。

那个时候,供销批发部都开不下去了,个人开的批发部比它们渠道的货便宜多了,它们的货也就批不出去了。

因此,别看供销社离得最近,但第一个来拿编织袋的却是白沙。

但白沙也不知道这玩意儿能不能卖出钱,就只拿了五十条回去卖。

白峰那些开小店的朋友,在询问白峰这东西也能赚钱后,都过来拿了一些回去卖。

多了没有,千八条是卖了。

如果大队就指着这两个人卖,那个拉了。

“你可是股东,等着分红的,你不能不出力,在家坐着数钱,你得帮着揽点销路。”曹贺明又跑来找白峰了。

光指着开小店的这怎么能行。

“上哪儿去揽?”

“草!我知道上哪儿去揽,我还来问你干啥?”

这事儿整的。

“本来我就是跟着分钱的,这弄了半天我还得出去揽活,这叫啥事儿?这么的吧,你回去生产点质量好的袋子,成本能背到八九毛钱那样的。”

“那么贵的成本咋卖?”

“好的贵卖,质量差的贱卖,这不是有数的吗?也别做太多了,做个百八十条,也许我就能用上。”

这不是没卵子找茄子吗。

该死的曹贺明。

这到哪里去找销路?

眼下什么单位用编织袋最多呢?冷不丁白峰还真没想起什么单位用编织袋多。

你开个厂子,当然不能指望个人家买那十条八条的,这必须找个大单位。

粮库虽然用袋子多,但人家用麻袋,这和编织袋没什么联系。

算了!不想了,等遇到机会再说。

白峰刚准备出家门,到海边去转悠转悠,就看见一个人出现在他家门口。

王海民骑着个自行车晃晃悠悠地来到了他家门口,见到白峰的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把白峰恭喜的莫名其妙。

“王工商!我喜从何来?”

“县里要召开先进工商个体户表彰大会,咱们乡也就你最有资格去参加这个会了,我给你报名了。以后你就是咱们公社的先进个体户了。”

王海民这货是真看热闹不怕乱子大,你就悄悄的装糊涂就得了,你把我整上去干啥?好去我早蹦高去了,还用你报名?

但他又不能给对方脸色看,只能面带微笑,拿出一盒大重九揣王海民兜里。

“王哥!咱们公社就我一人吗?”

“那止你一个,一共四五个呢,还有福利饭店的金福来,忠利商店的冯忠利,五棵树村的袁洪烈,还有一个刘景来。”

王海民说得这几个人,就刘景来白峰不认识,其它都是老相识。

袁洪烈?这不是炮仗吗?

“这刘景来是谁呀?”

“嘎甸子砖厂的承包人。”原来是嘎甸子包砖厂那货。

这货听说这两年砖厂包得也不错,也挣了些钱。

“王工商!县里给奖金吗?”

“你咋还想着奖金呢?哪来的奖金。”

这多冒昧呀!

“那光发个奖状有啥意思呀?我自己到供销社买两张自己愿意写啥就写啥。”

王海民有些懵逼,奖状还兴自己写的?

没见识了不是,给自己发证书的白峰都见过,那上面的头衔一个比一个唬人。

“那没钱总该有点什么物质奖励吧?比如摩托车电视机什么的?”

白峰记得八十年代的万元户,可是有奖励彩电的。

他家虽然不缺彩电,老子家也有彩电,丈人家也有,但不总有没有的吗,给谁还不记他个人情。

“物质也没有。”

“草!真特么抠门。”

如果有钱或者有物质奖励,他高低也得把韩东和侯殿荣整上去。

韩东不用说了,开小店做活动房,正经的个体户。

侯殿荣是养船的,咋地养船不算不个体户呀!

既然啥也没有,那就算了,就不耽误他们功夫了。

“那什么时候开呀?”

“九月一号。”

白峰有些糊涂:“这九月一号算个什么日子开会呀?”

“这不马上就秋收了,县里每年秋收不都要开个秋收誓师大会吗,顺便把全县先进的工商户也召集开个会。”

对!每年春天和秋天,县里都会召开春播和秋收誓师大会。

号召大干多少多少天,完成什么什么任务。

今年这还添了一个个体户表彰的项目。

“那九月一号车接车送吗?”

“啥玩意儿?你还想着车接车送?做啥梦呢?自己坐车到县城去,上午八点准时开会。”

“八点?这离近门的还可以,那远场的早晨坐客车八点肯定进不了街。”

“那就提前一天去,在县城住招待所呗!”

想得真周全。

“那中午管饭不?”

如果中午连饭都不管,他就不去了。

“这个肯定管了。”

这大概是唯一的一条好消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