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0章 挖啊挖(1 / 1)八千公里加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然这只是最基础的条件。

让港岛脱颖而出的要点,在于两个字“免税”!

这个很要命了。

当年某宝能够把某贝打趴下,核心要义也在这里,因为某宝不收买家和卖家的钱。

现在自贸区也可以免税了,港岛依然还有另一個优势,那就是资金的自由汇兑,自由进出。

这是目前自贸区很难做到的。

扯远了,扯回来。

这种自由自然是有利有弊,港岛地区狭窄,搞制造业加工肯定不占优势,而且人工成本和技术积累优势几乎没有。

农业跟不加不用想了。

唯一的选择就是搞服务业。

金融、贸易、文化产业,基本上就这些。

搞科研?那是在纯开玩笑,连最基本的条件都不具备。

长此以往,产业空心化就是必然。

大部分人赚不到钱,衰落也就在情理之中。

徐老怪拍电影,说到底还是搞大众传媒,对于港岛的这种社会撕裂感触最深。

“希望那一天能早点到来吧。”

徐老怪叹了口气,仍然抱有一丝期望。

“你这次去是不是准备用好莱坞的技术来做这部片子?”

电影才是徐老怪更关心的内容。

“我是有这个想法,要是能把技术引进的话,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国内的后期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蒋博没有隐瞒道。

国内的电影市场,正在快速上升期,只是目前还是以故事片为主,需要用到特效的镜头几乎很少,但是并不代表这种电影没有市场。

作为了类型片里的重头戏,重工业电影的票房一般都会更高一些。

原因很简单。

观众在预算有限的前提下,几部电影同时上映,选择去看哪个,哪个票房就高。

而能够决定选择的要素里,观影体验绝对是核心因素之一。

有些电影,在电影院看,跟回家在电脑上,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比如剧情片,爱情片,青春片,都市片,甚至古装片。

而有些电影,就是需要在电影院,看大屏才有更好的观影效果。

比如,重工业的科幻片,还有一些咱们的特色,动作片功夫片。

“好莱坞那边,几大特效公司恐怕没那么容易放开技术限制。”

徐老怪做电影后期,也没少跟外面的公司打交道。

干这行的人很多,除了港岛本地的特效公司,还有小日子和棒子那边也有不少。

其中小日子的技术相对更好一些。

不过比起漂亮国,或者说北美那边的话,基本上不是一个等级。

技术先进肯定要搞限制。

“先谈谈看,看看多花点钱,能不能解决问题,不行的话可以考虑稍微落后一些的技术设备引进,搞回国内之后,一边学一边研究。”

蒋博也没有跟好莱坞打交道的经历,具体能谈成什么样,还得后期再看。

不过有一点,蒋博很清楚,那就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钱花到位了,许多事情还是挺好办的。

国内的产业只是落后,又不是什么都没有从零开始,起步应该不至于太艰难。

“这个办法好!”

徐老怪一拍大腿兴奋道。

“你不说我都忘了,国内在这方面确实很擅长,以市场换技术,引进之后先进行国产替代,然后再寻求突破。”

“对,就是这个思路。”

蒋博笑着点点头,早就有了成熟的思路。

不仅如此,他还有更大的计划在后面。

其实好莱坞的特效公司,华人特效人才有很多,稍微留意下好莱坞特效电影的片尾字幕,特效公司那一栏下面,中国人的名字非常多。

例如 San Zhang,Si Lee等等,一看就是中国人名字。

形成这种现象原因不是偶然。

就特效而言,大致包含两个部分,软件和硬件。

软件,就是一些 CGI技术、Massive程序等,基本上个都是一些程序员的活。

硬件方面,主要是模型拍摄,以及拍摄设备和拍摄场地的研发设计,这一部分工作,基本上都是工程师的活。

简单来说,就是理工科密集型产业。

要是能把这些人,挖来那么一小撮核心,在国内重新组建团队,应该能把这个技术发展的进程,更加缩短一些。

“我建议你在港岛注册公司运作,那边限制更小一些,港岛那边的事情,我可以帮你安排。”

徐老怪主动邀请道。

肯定是出于公心,他说的没错,港岛那边的贸易限制小很多。

但也不耽误,他有那么一点点私心。

港岛电影的没落,是每个港岛电影人心头上的一根刺。

赚不到钱,新人就不愿意入行。

演员和幕后人员都已经开始出现青黄不接,尤其零八年还出了那么个事,脸都全丢光了。

要是他能说服蒋博,把特效公司以及电影后期制作基地放在港岛的话,对港岛电影产业而言,未尝不是件好事。

凭借特效这个产业,说不定港岛电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港岛那边我有公司,不过这次就算了,走港岛交易也不方便,我准备从BVI走流程,东西还是放在国内我才放心。”

蒋博没有给徐老怪留开口的机会。

港岛的产业已经烂了,基本没有任何东山再起的希望。

简单说,电影这个行业,跟其他行业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都是提供产品,通过渠道,转移到消费者手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只是电影作为产品,属于虚拟性质,满足的是精神需求。

抛开渠道不谈,有两个要素很重要,一是消费者的需求,二是在这个基础上,能不能做出与之相匹配的产品。

很显然,这两点港岛电影人都不具备。

八九十年代,港岛的电影和电视剧,能够风靡内地,归根到底还是由于当时观众可选范围窄造成的。

电视剧基本上都要依靠电视台,电影的拍摄,基本上都掌握在几大制片厂的手里。

简单点说,这些人都属于精英阶层。

跟普通观众,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文化认知上的隔阂。

同时由于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每年提供的内容也相对较少,不足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市场供应匮乏,正好给了当时外来电视剧机会。但是随着国内影视剧市场规模的发展壮大,以及条件限制上的放开,国内的民营影视公司迅速发展。

赚钱的生意,肯定都抢着干。

相互之间竞争,卷演员,卷导演,卷制作,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把港剧港片卷没了。

账其实很容易算。

以电视剧为例,国内有几十家电视台,只要电视剧拍的好,电视台之间的竞争,就会把电视剧的采购价格抬上去。

更何况除了一轮之后,还有二轮三轮,赚钱的难度并不是很大,最后还有长约。

所以国内的影视剧公司,敢投资,能投资,搞一些大制作出来。

港岛的电视剧就没这个优势。

以翡翠台为例,拍一部电视剧,在敲预算的时候,就得首先考虑回本赚钱的问题。

港岛的市场就那么大点,想靠着本埠收回成本,就必须把预算压低。

大卡司,大制作就算了。

换个场景,都得多花不少钱。

所有翡翠台才专门建了摄影棚,公司所有人都在里面开工,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剧集的拍摄,而且很节约成本,反复进行利用。

这也就是为什么,看港剧的时候,发现同一个场景,反复出现在不同的电视剧里。

横店目前也有这个问题。

主要是古装剧,甚至包括一些神话剧,只要有大殿出现,秦王宫的出镜率就高的惊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