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3章 好工具(1 / 1)玉剑仙泰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忠孝?你我都准备参与储君之争,这也算忠?”

“怎么不算?”

崔晖淡淡开口:“良禽择木而栖,只要我们不造反便是忠。

哪怕改朝换代,新的帝王也会来找我们帮忙治理天下。”

崔氏不是不想造反,也不是不想当皇帝,实在是他们没机会。

李家和杨家能当皇帝,是因为他们都掌握军队,而崔氏从头到尾就没有掌控军队。

隋唐两朝四代帝王都在削弱士族,到了如今,他们在朝中的力量已经没有多少。

目前士族最主要的力量还是集中在各个地方上。

当初李世民想要用宗室世袭制度,来解决地方上的权力归属,却被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反对,这其中也有士族的影子。

李世民也清楚,一旦用世袭制度,这些士族定然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会在各地掀起乱子。

他们都不需要做其他,兼并土地、隐瞒人口、减少税收即可。

李世民为何急着山南道之事,就是因为佛门、地主、士族兼并了大量土地和人口。

针对山南道一事,李世民本想着在今天朝会上提出,然而有人仿佛是他肚子里的蛔虫,率先在朝会上提出。

“禀陛下,山南东道灾情已经结束,当地百姓也在有条不紊的恢复生产。

此次救灾过程中,臣发现安州与襄阳接壤,而且道路平坦。

因此,臣认为将安州并入山南东道,更符合各道区域划分。”

“萧尚书,你是傻子吗?”

萧屿面色不变:“太子殿下若是反对,直说理由便可,何以辱人?”

“没打你就算好了!”

李承乾一点面子也不给:“你以为划分区域是在地图上划一下就行?

里面涉及到方方面面,将战略要地划分给别道,是为了防止他人造反。

不以水流划分,是怕遇到天灾时,此道还有别的地方收税。

你把安州划分到山南道,要不要把应城也划分进去?

三台湖等等一大片湖泊也变成山南东道的,要是有人占据山南道造反,从上游切断河流,淮南道百姓只能等死。

你上下嘴皮一碰说划分就划分?真是不知所谓!”

“正因如此,才更需要将安州划分进山南东道。

目前山南东道还未有皇子坐镇,吴王英武,有其坐镇能保证山南东道安稳无忧。”

“呵呵!”

李承乾嗤笑一声:“把三弟调到山南东道不就好?”

话音刚落,长孙无忌便上前附和:

“臣觉得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只需把吴王殿下调到山南东道。

如此一来山南东道宣承司还是在吴王殿下掌控下,安州也不需划分到山南东道。

真乃两全其美之法,太子殿下之才千古未有!”

“舅舅!”

李承乾叹了口气:“我是傻子我承认,可你这一开口,我瞬间觉得自己是个聪明人。

从武德八年开始,三弟都换了多少封地?这在安州才刚待几年?”

“太子!”

李世民冷喝一声:“若是不懂礼仪便去学了再来,不可胡言乱语。”

说完,李世民看向众臣:“我也算听出来了,你们想要让吴王名正言顺接管山南道宣承司,太子则希望什么都不变。

朝廷自有章程,各地邸报由各地宣承司管辖,吴王是安州都督,只能管辖安州之地。

哪怕到山南道,也只能管辖其中一州之地。

不过,吴王在此次救灾中功劳甚大,邸报在其手中也发挥最大作用,在有合适人选之前还需由其管辖。

朕决定,安州并入山南东道,山南道宣承司暂由吴王管辖。”

李承乾面露焦急之色:“阿耶,万万不可啊!安州此地北面……”

“够了!”

李世民冷喝出声:“朕已做了决定,便不可能更改。”

“好好好,这么玩是吧,那儿子也就不客气了。”

“你在威胁我?”

“不敢!”

“哼!”

李世民冷哼一声,随后将目光转向萧屿:

“其他地方宣承司还是做的不够好,萧尚书,你找一些人去安州向吴王学学。”

“陛下英明!”

一旁的房玄龄低垂着头,什么话也不敢说,目前形势错综复杂。

长孙无忌和李泰要通过山南道搞掉宗室,李世民既要和李承乾演戏清理山南道官场,双方还各有目的。

现在除了他和李世民,所有人会认为李承乾在保李恪。

而李承乾又会认为李世民没看出他的想法,又会掉以轻心。

用一句话总结,那便是李世民和李承乾两人既是敌人也是队友,而李泰、长孙无忌两人还傻乎乎自以为是。

面对这种情势,大多数人都非常谨慎,可总有一些人看不懂局势,自作聪明想要替李世民分忧。

“启奏陛下,臣弹劾齐王草菅人命,暗中密谋造反!”

“胡言乱语!”

李承乾还没说话,李泰直接跳出来指着御史骂:

“郑御史,五弟文不成武不就,现在好不容易找個事情做,你又冤枉他造反?

你跟他有仇吗?他有什么能力造反?”

长孙无忌也出声附和,淡淡的口吻却充满了威胁:

“郑御史,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齐王有没有谋反没人比我更清楚。”

郑御史见李泰和长孙无忌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瞬间懵逼了。

不过既然已经开口,没理由现在退缩,只能梗着脖子继续说道:

“臣有证据,齐王从戎州收购茶叶,而后用茶叶与吐蕃换马。

这里有戎州百姓的证言,以及每次交易的时间地点。”

说着,郑御史从袖子中掏出一卷纸,双手举过头顶。

不一会儿,一名内侍接过纸张,随后捧到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打开纸张随意瞄了眼:

“太子,你觉得如何?”

李承乾咧嘴一笑:“造反就按造反处理,杀了五弟如何?齐王府上下流放交州。”

“砰!”

李世民重重拍了下桌案:“那是你亲弟弟,事情还没查清,便轻下决断,你还是不是太子?”

“儿子糊涂!”

说完,李承乾目光转向郑御史:

“郑御史,要不你先查查这批马是送到哪里,再来弹劾。

我是站在你这边的,只要证据充足,我保证送五弟去轮回。”

“太子殿下,臣与齐王并无私怨,完全是出于公心。”

“明白!郑御史是大大的忠臣,比干都不如你。

我给你提个醒,山南东道到交趾这条官路,应该能查到马匹去向。”

话落,李承乾长叹一声:“有时候真希望满朝文武都能向郑御史学,这样我也不用绞尽脑汁,连头发都白了好几根。”

“太子殿下说笑了!”

“没有说笑,我是在教你,你也不看看齐王府长史是谁。

你要是说我谋反,阿耶高兴、所有人都会高兴。

你说齐王谋反,这不是嫌自己活太长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