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杨大王的死亡召唤
对于杨丰的邪恶要求,阿济格当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毕竟他还没到绝路上。
虽然冲杨丰堵着的锁阳关的确没什么希望,这一点他也清楚,毕竟也不是第一次面对杨丰了,但冲姜瓖那边还是有希望的……
也没希望了。
博洛兵败身死。
他在和姜瓖鏖战时候,被一枚不知道谁打出的炮弹击中,炮弹正好打在他腰上,最终把他打得就像被从中间啃了一口的淀粉肠,炮弹甚至把他的内脏都扯了出去,最终他以合起来的订书机的姿态落马。而他弟弟岳乐在混乱中捡回了他的半截身子,然后收拾残兵撤出战场,并在援军接应下继续收缩防守,阻挡姜瓖趁胜进攻照川堡。
不过也没有姜瓖了,因为他也被清军的箭射中,虽然家丁拼死救回,但当天晚上就死在宣府了。
但也可能是被死亡。
毕竟对于他们这个集团来说,需要一个阵亡的首领。
这样他们可以用来卖惨,用姜瓖为女皇陛下战死沙场,来表明姜家和他们对女皇陛下的忠心,更何况他们的罪行也就是之前投降建虏,但当时的情况他们也没别的选择,再说,那是姜瓖带着他们投降的,姜瓖才是主犯,他们顶多是个从犯。
现在姜瓖已经知道错了,并且用战死沙场来赎罪,那女皇陛下还好意思继续揪着他们不放吗?
朝廷不放心的无非就是他们割据。
可现在姜瓖已经死了,有能力带着他们割据的人已经没有了,朝廷还有什么不放心他们的?
这是很有可能的。
毕竟他就是身上中了一箭,虽说离心脏比较近,但就算感染也没这么快死的。
当然,这与杨丰无关了。
屯齐和博洛的死尸,已经足够他暂时放过这些家伙了,至于以后赶着他们上战场,去对付蒙古人,去西征,那都是以后的事了,至少暂时已经不需要再针对他们了。而且还应该给姜瓖一个比较好的封赠,追封个郡王什么的,以此鼓励这些将门继续为国杀敌,过去的一一切都过去了。
咱们从头开始!
而姜瓖死后由他弟弟姜瑄暂时统领各军,杨丰给他们的任务,还是继续向照川堡进攻。
不过已经不是逼着他们了。
只要他们维持进攻就行,能不能打开并不重要,这样宣大将门们也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们虽然打赢,损失其实也很大,七千骑兵伤亡超过两千,毕竟他们的对手是正牌八旗满洲。
困兽之斗啊!
既然用献祭姜瓖换取了宽大,那接下来只要堵住清军,别让他们从自己这边逃出就可以。
而博洛的兵败,也让阿济格向西突围的幻想破灭。
剩下就只有进攻李定国了。
但可惜李定国应该是目前包围他们的各军里面最能打的。
“有点意思!”
杨大王站在长城上,继续用他的望远镜欣赏战场。
阿济格被李定国玩了。
后者面对他的反击,稍微交战后立刻撤向葛峪堡,阿济格那暴脾气上来失去理智,不过其实也没别的选择,打开葛峪堡至少也是一条逃生之路,虽然这是一条山间小路。然后贸然闯进二十多里崇山峻岭的清军,正在被埋伏其中的川军不断袭击中,哪怕杨丰在距离十几里的长城上,也依然能看到暮色里那里绵延的火光,不断响起的爆炸声恍如庆祝的鞭炮。因为川军装备稍微差些,所以杨丰给他们加强了一下,把北伐军的新式手雷都给了他们,而这些新式手雷是炸药的……
硝化。
他从现代弄了不少的硝酸和硫酸之类,当然要试验一下造新炸药。
不过不是他自己去试验,而是把制作工艺教给那些学生,然后由他们负责试验,在炸死好几个学生后,终于得到了一批硝化,然后他用这批硝化单独制造了一批大威力手雷。
但稳定性当然很差。
毕竟硝化这东西就是很危险的。
原本是为强攻太原准备的,但没想到吴三桂直接跑了,太原无血开城,所以并没用上,眼看要到夏天了,这东西可不敢再留着,高温下它们就更不稳定了,必须赶紧扔出去,所以这次全给了李定国部下,毕竟就算自己炸了,那也是炸他们。
后者在明白新式手雷威力后,就设计了这个陷阱,葛峪堡是真正山路,不像龙洋河那边至少是个河谷,清军在这样的道路上只能被收束成线。而擅长山地战的川军士兵就躲在山路两旁的山林里面,一人带两颗手雷,不断从山林冲出,对着下面收束成线的清军扔出。清军跑则前后堵着,下马进攻则需要进入山林,完全被炸成进退不得的死蛇,而且已经被切割成好几段。
别说是进攻葛峪堡,他们甚至都到不了葛峪堡。
“大王,那瓦克达说了,只要大王真能饶了他们性命,他们就愿意净身为奴,只是他们不愿做苦力,愿为大王阵前效力,他们熟悉草原,也熟悉索伦人那边,若大王肯给他们机会,他们就是为大王战死也心甘情愿。”
那个被派去的清军士兵奴颜婢膝地说道。
话说他瘸着一条腿,一天里奔波几十里,也的确是好奴才了。
至于瓦克达是代善儿子。
阿济格的确不愿意,可清军里面又不是都一个心思,其实清军将领们自己多数也都清楚,这一次是真完了,现在别说还被围困,就是能突围出去也没多少好结果。就不足两万残兵败将,而且没有任何补给,食物都没有,之前可以吃八旗汉军,现在连八旗汉军都已经没得吃。现在吃的是之前那些阵亡清军的战马,而他们就算突围,接下来还有至少半个月路程才能到锦州。
而锦州也没吃的。
这时候关外八旗总共也就不到十万人口。
几乎全都在辽沈。
辽西各地加起来就万把人口,而且济尔哈朗已经先行一步,这条路上就算还有些吃的,也都被他们搜刮干净,是不会有什么留下的,甚至很可能连人口也都已经撤回沈阳。
他们原本的计划就是这样,放弃辽西并烧毁三岔河浮桥。
以后只保留辽河以东。
目前的大清人口,已经不足以支撑到辽西的控制,与其留下那些几百千把人的小定居点,还不如全收缩到辽河以东,至于向南则是到熊岳城,再向南就是黄蜚地盘了。
所以他们就算到锦州,也依然找不到吃的。
还得继续向前。
但就算能逃回辽东,以后又能怎样呢?明军肯定要北上,有杨丰在,他们还是挡不住,杨丰已经攻陷过一次沈阳了,那再攻陷一次很难吗?然后他们怎么办,再继续逃跑吗?逃到赫图阿拉去回到过去的日子?继续在冰天雪地的山林里为生存跟野兽搏命,还得等着明军的犁庭扫穴?难不成他们还能有第二次萨尔浒?杨丰又不是杨镐,想想那样的日子还不如给大明当奴才呢!
当然,不能当苦力。
打仗他们愿意。
毕竟打仗就是去烧杀抢掠,这才是他们喜欢的生活,至于说净身,这个就没什么办法了,反正失败者就得接受失败者的命运,或者说下一代的问题他们已经不考虑了,只要这辈子能活得好些就行了。但真不能当苦力。
当苦力还不如死在这里呢!
其实他们真的想多了,这时候在各地当奴隶的建奴,日子也没他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各地新兴资本家们,都是把建奴当打手,然后监督倭奴的。那些建奴虽然也都已经净身,至少杨丰这边是这样的,但本身终究都是正经的悍勇士兵,收拾倭奴最好不过了。在杨丰地盘以外,甚至那些士绅还有没净身的建奴然后把倭奴当后宫的,日子过得真不像传说中那么可怕。
说到底那些购买他们的人,也要把他们的价值最大化。
这都是好打手。
累死在船舱里岂不是浪费,当打手才是最适合他们的,甚至一些商船都买了他们去南洋抢掠,他们的战斗力对上南洋那些完全是碾压。
至于瓦克达的要求……
“这样啊,也不是不行,不过他得有功才行,这已经不仅仅是赦免他们,甚至可以说重新重用他们,单单投降可不够。”
杨丰说道。
“奴才明白,奴才这就去传大王旨意。”
那清军赶紧说道。
“你叫什么?”
杨丰问道。
“奴才胡巴。”
后者激动地趴在地上磕头说道。
杨大王终于问他名字了,这是何等的荣宠啊!
“好奴才,好好干,以后少不了你的好日子!”
杨丰满意地说道。
这样就可以欣赏他们的自相残杀了。
不过估计他们自己也有这觉悟,得有功才行,那怎么算有功,当然是带着几颗八旗将领的人头献给杨大王,然后他们就不但可以得到赦免,而且可以得到杨大王重用,说起来杨丰也的确需要这样一些人,毕竟无论是草原还是向北的森林,都是大明士兵至少两百年没有踏足的地方了。
曾经松江上还有明军水师,曾经明军一直远达奴儿干,曾经明军把寺庙修到长白山北麓……
吉林五龙宫。
奴儿干城永宁寺。
安图长白山寺。
甚至还得靠朝鲜史书记载,才能知道朱棣派一万多人,伐木开路在安图南边原金国时候长白山神庙遗址上重修长白山寺。
但现在那里恍如另一个世界。
再去就需要带路党啊!
“祖宗披荆斩棘,子孙败家却只需要一念之间。”
他叹息道。
而此时群山中的爆炸声,也逐渐平息了。
既然没向西延伸,而且葛峪堡的烽火也没升起,那就意味着阿济格的突围幻想再一次破灭了。
实际上阿济格损失惨重,他进入山区的三千多人,最终不到一半逃回,剩下全死在山路上,以至于第二天天亮后李定国已经可以带着一千多颗人头,摆在山外继续刺激他了。这家伙之前的骑兵突击也是为了刺激清军,他真正的目标就是把清军引入山路,然后利用他那些擅长山地战的川军和手雷解决。所以第一次成功之后,就再次过来刺激,但这次阿济格也清醒了,没有再次上他的当。
第二天的清军没有尝试突围,毕竟他们也很累了。
人困马乏。
倒是杨丰在第二天得到了新一批增援。
李过派出的五千骑兵到达。
他们原本就是追着清军的,只不过没追上,但现在可以了。
既然如此……
“刘汝魁,别让我看不起你,姜瓖杀了屯齐和博洛,李定国挑了尼堪,你要是打输就赶紧自己抹脖子!”
天空中的动力伞上,杨大王拿着电喇叭对着下面吼道。
下面是奉命进攻的刘汝魁,他率领前锋五千骑兵刚到宣府,就立刻接到了杨大王的命令,要他立刻进攻,但问题是这时候清军是防守,他必须强攻清军的防线。不得不说这有点难为人了,但这时候也没别的选择了,毕竟杨大王在头顶看着呢,更何况姜瓖,李定国都已经打赢,他作为李自成系统代表,如果输了那就不是自己被耻笑了。
“跟我上!”
这家伙也爆发了。
已经穿上全身板甲的他,拎着一个人头大的马尾手雷,然后咆哮着冲向清军。
他后面数十名同样穿着新式板甲的士兵也拎着马尾手雷,向着清军狂奔。
对面清军手中利箭如射出。
一支支带穿甲箭簇的重箭就像小标枪般落在他们身上,有的被铠甲弹开也有的扎进铠甲,不断有人倒下,刘汝魁甚至身上插了好几支箭,但这家伙也被逼急了,依然狂奔向前,紧接着冲到了清军的拒马前,他低着头,在清军射出的重箭撞击中,忍着身上剧痛,另一只手拿着打火机,直接点到了引信快到根部。
然后不顾被射脸的危险,抬起头拼尽全力抛出。
下一刻一支箭正中他脸上,射穿面甲后扎在他的腮上,他带着箭仰面倒下。
而他扔出的手雷还没等落下,就在清军头顶轰然炸开。
在清军的混乱中,后续掷弹兵紧接着到达,一个个悍不畏死地在十几米距离顶着清军重箭抛出手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