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枭雄配挂(1 / 1)老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没有了 目录 下一章

这些字迹又出现了……曹操心想。

【袁绍,字本初。汉末三国群雄之一】

【其人折节下士,知名于当世。但矜愎自贵,好谋无决。汝南袁氏,精研周易,族运昌盛。此时杀袁绍,弊大于利……】

傍晚的房间,坐了四个人。

两男两女。

首位是这座府邸的主人,一身华服,四世三公,汝南袁家出身的袁绍。

客座是曹操。

他不动声色的收回了瞩目袁绍的视线,看向另一侧的两个女子。

词条般的提示再现,像是在视网膜上刷屏:

【甄烟:中山甄氏女,阴阳家,天赋异禀。修补天术……可杀,可用】

【甄馨:出身中山甄氏。文脉天赋:丁等;学儒……可杀】

穿越第五天,这种词条般的提示共出现了八次。

曹操已经确定这是自己的穿越福利,外挂。

不过这特么的挂杀气真重。

每個人的检索标示,结尾都会提到一个‘杀’字。

经过几天的研究,这外挂的作用是探查提示,主打一个洞察敌我,知己知彼。

曹操发现这字迹词条,每次都会出现在视角前方,停留三四次呼吸后消失,惟自身可见。

他穿越的身份便是汉末天下三分的曹魏之主曹操,年轻时放荡不羁的宦三代。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也是三国地盘最大,兵马最众,让东吴,蜀汉联合才能抗衡的霸主。还是演义里的大反派和白脸奸臣,遗臭千年。

曹操穿越过来的时间点,乱世的序幕已拉开。

但还没完全拉开。

灵帝刘宏刚驾崩,少帝刘辩继位。

何进为首的外戚和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矛盾不断加剧。

当下的东汉,内忧外患。

太平道的出现,酿成了席卷全国的大祸。

这天下,就处在崩溃边缘。

数年前,曹操通过举孝廉入朝为官,最初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为肃法纪,棒杀了皇帝宠信的宦官蹇硕的叔父。

因此引来曹操背后的势力和对方之间,激烈的博弈。

他被外调,明升暗降,最终回到了家乡谯县闲居。

这次变故,让年轻的曹操知道了朝堂的残酷,学会了权衡与稳重。

一段时间后,黄巾起义爆发,曹操又被朝廷征招,领兵参战。

但时局的朽坏,其后数年,多方博弈,争权夺利的结果是曹操在官场起起落落。

到去年,皇帝为巩固统治,设立由自己亲掌的西园禁军。

曹操第三次入朝任议郎,兼西园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几年的经历,让他变得越来越沉稳、多谋。学会了不动则已,动则不给对手喘息机会,手段,权术日益成熟。

这外挂自打他穿越,就开始出现。

原身在五天前经历过一场凶险的刺杀,另一个灵魂在那时候被寄,与曹操相融。

这年头穿越似乎也很卷,有了普适性,穿越者屡见不鲜。

想起当时的刺杀,曹操摸了下额角。

许是穿越带来的特殊变化,遭遇刺杀时近乎致命的伤,当晚就基本愈合。

现在已不太能看出来。

那个行刺的刺客,重创曹操后鬼魅般脱身消失,来去如风。

穿过来以后,曹操还发现眼前的东汉末年,不太对劲。

这里的历史上,发生过一些特殊的变更。

数百年前,始皇嬴政曾身化祖龙,引动地脉,让天地间的某种灵韵发生了改变。

“还有光武帝刘秀。”

“史书记载他和王莽统军交战时,有天降异象,彗星陨落。不仅击溃王莽,接续了大汉国祚,也让天地气机进一步变化。

从那以后,春秋传下来的百家思想的承袭者,便多了和天地沟通的力量。”

“通晓百家之人,逐渐掌握了调用天地力量的方法。”

曹操同样拥有这方世界称为文韬武略的强大力量。

“我的年龄也和史书的记载有些出入……”

固有历史中,成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曹操,已三十多岁。

但眼下的曹操,年龄要低于历史记载……

“按司隶所说,我甄氏愿倾力相助。”

说话的是甄烟。

她和甄馨,坐在曹操对面。

司隶校尉是袁绍的新官衔。

甄烟二十二三岁模样,面容娇美,身穿靛青拢纱裙,钻石般乌亮的发丝盘成坠马鬓,巴掌宽的腰封,将柳腰收得窄窄的。

夏日衫薄,她坐在矮席后,夕阳的余晖照进来,透过薄裙,能看见她丰腴修长的腿部轮廓和裙下月白的绣履,形状娇小。

甄烟身畔的甄馨比她小两三岁,亦是姿色过人,只是眼尾稍狭长了些。

中山甄氏和汝南袁氏素来亲近。

历史上,袁绍有个大名鼎鼎的儿媳便出身甄氏。

这一家族的女子多以美貌著称。

而甄烟不仅是其中翘楚,还是个俏寡妇。

夫家早丧,一直没再嫁。

曹操想起刚才看见关于甄烟的词条提示,标注她‘天赋异禀’,不知指的是什么。

【事件正在发生……】

毫无征兆的,曹操看见了一条新的提示字迹,一掠而过。

事件?

“孟德,我说的事你觉得如何?”

袁绍的视线转到曹操身上。

这一时期两人的关系还不错,毕竟自少就认识。

曹操道:“除掉十常侍,以正纲纪我不反对。”

袁绍:“何进日前来找我问计,也觉得该尽早除掉那些宦臣。”

何进是当朝的大将军。

灵帝刘宏驾崩后,名义上把持着朝政的何太后,就是何进的妹妹。

袁绍明面上和何进走的颇近,为的是联合对付张让,赵忠为首的十常侍宦官势力。

但曹操很清楚,袁绍的真正目的,不仅想除掉宦官,最好连外戚也一起拔掉,让以他为首的世家大族来掌权,才最理想。

“杀几个内侍而已。”

曹操淡然道:“本初你想联合各方,需知人多不密,反而会错失良机。”

袁绍摇头:“孟德你才回洛阳任职,不知张让之流经营多年,并不容易对付。我等当汇集众力以溃之,才能不留后患。”

屁嘞,你这是私心作祟……曹操暗想。

袁绍说的汇集众力,就是给何进建议,让董卓等外将带兵入洛阳(时称雒阳)。

后世一直有人说袁绍和何进的想法太蠢,引董卓入洛阳大错特错,自招祸端。

曹操如今身在局中,倒是了解背后的隐情。

这涉及到董卓的出身。

他最早是袁隗任司徒时的下属,早年因事被免,是袁槐的征辟才让他复职。

而袁隗是袁绍的叔父,汝南袁氏的家主,也是当朝柱石,位列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共录尚书事,一起执掌朝政。

也就是说,董卓其实是袁槐的门生故吏。

袁槐对其有知遇提携之恩,对袁氏来说是自己人。

袁绍建议让董卓来洛阳,有更深远的考虑。

除掉十常侍后,袁氏想用董卓的兵马稳定形势,达成更深层的目的。

“本初可曾想过,召董卓来洛阳易,让他走却难。”曹操意有所指。

袁绍大笑:“他敢吗!孟德多虑了。”

甄氏两女也认同袁绍的判断。

甄馨道:“司隶所行,是我们共议的结果。曹典军你的出身,更该清楚宦官为祸有多严重。他们买官卖官,在朝中培植势力,若那么容易除掉,用等到现在?”

她说话的口气,情绪,有种世家大族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以及对宦官的鄙夷。

某种意义上,曹操也被包括在内。

因为曹家也是仰仗大宦官曹腾才起势。

在世家大族眼里,董卓不过是个粗鄙武夫,在洛阳,少了他们的支持,董卓怎么敢,又怎么能有所作为?

何况何进并非毫无防范,他同时召集多路兵马来洛阳。

这些兵马彼此间也隐藏着相互钳制的关系。

“召董卓来洛阳的命令,何大将军早已让人送出去。董卓此刻就在来的路上,至多三数日便该到了。”袁绍说。

“何进在做什么?”曹操突然问。

“他入宫了。”袁绍道。

曹操心头微动。

何进入宫……算着当前的时间,加上刚才的词条提示,历史上那场变故可能就在今晚。

心里这么想着,曹操率先起身告辞。

出了袁绍的府邸,天色已暗。

曹操看了眼初升的星月,暗忖:杀几个宦臣,非要大张旗鼓,犹豫不决。

他默念了一句:自检。

眼前旋即浮现出字迹:【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末三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司职:西园军典军校尉】

【健康值:81,乙等下,头部有刺杀所遗伤患,存隐忧】

【文脉天赋:91,甲等下,传世级,衍生儒家神通:洞悉】

【兵家天赋:79,丙等上】

【你的兵家天赋有特殊性,当前取较低值】

【隐匿天赋:未知】

【性格缺陷:你很复杂,多疑,可通过听心之术,伴同护体神魂相的修行,补自身不足。听心术能聆听他人心声以释疑,消弭性格缺陷】

【请尽快提升个人声望,招贤纳士,将,谋,士空缺…】

曹操的自检词条上,兵家这一栏的天赋,只给了个‘丙上’,似乎偏低了。

不过要看和谁比。

纵观历史,如果算上白起,韩信这种不世出的统帅,曹操的统兵能力确实远有不如。

他的优势在于大局观上的阳谋运用,心性,治政等方面。

他一生打过不少以弱胜强的战役,尤其对外族的压制,但败仗也不少。

单论打仗,他排不上历史的第一,甚至第二梯队,只能排在三等的丙上,79。

文学方面,曹操曾做出过《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这些传世名篇,文脉天赋要高于他的统兵能力没毛病。

他来找袁绍是有目的的,借东西。

袁绍家门显赫,收藏着不少先贤手卷,包括传世的兵书。

曹操就是来借兵书的。

出了袁绍的府门,登上等在府外的车辇,曹操便掏出借到的兵书。

这是一部玉简,以金线串联,已传世数百年,仍保存完好。

其上像是蕴含着一股特殊的力量。

简书上的字迹入目,曹操感觉手里的简卷,仿佛忽然化为一座战场。

他好似坠入了兵书内,在其中历尽征战,去解悟,体会兵书里的真意。

当他从兵书中退出来,感觉脑内多了许多知识般,却是对这部淮阴侯韩信传下来的兵书,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解读,掌握了其中的部分真谛。

连带对兵家手段也多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提升。

这就是他自检时,文脉天赋‘洞悉’带来的作用。

他能通过洞悉,快速学习,掌握知识的真谛,提升自身。

前提是学习的内容,必须是‘真迹’,需要是一些先贤的手书,蕴含他们的心血,所以他来找袁绍借有‘兵仙’之称的韩信的兵简。

当他使用洞悉,看过韩信的兵书,浮现的自检词条上,兵家天赋的‘丙等上’,79的标注,悄然变成了80.

虽然只是一个数值的提升,却从79的丙上,晋升到乙下,跨入了另一梯队。

这种变化,还是初次出现。

我的挂,竟能提升天赋!

他面前字迹继续变化:【兵家天赋增至乙等,文武天赋相合,衍生天赋兵策:聆听战场】

与此同时,街道上突然传来闷雷般的马蹄声,杀气腾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没有了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