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咚咚咙咚锵”
衣着靓丽的英歌舞先行队伍,终于抵达招待所门口。
队形多变,气势磅礴。
在这个朝讪地区很出名的文艺表演当中,叶小川居然看出了几分安塞腰鼓的味道。
但很明显。
英歌舞比起腰鼓表演,衣着更为华丽,肢体动作方面更为强劲有力一些。
而比起秧歌表演来。
英歌又多了几分粗犷、彪悍气势,它所要想表达的文化更为广泛、也更加具有观赏性一些。
只见这支英歌舞的服饰华丽、而又。
色彩鲜艳。
多半以红、绿、黄三色为主...在这个人们着装基本上除了蓝色,就是绿色,要不就是黑色的时代。
一下子就能给人带来一种,完全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和精神上的亢奋享受!
叶小川不懂这边的传统文化,也搞不清这边的传统习俗。
但也能看得出来:
这支英歌舞队伍里面的人,他们的化妆上,采用的好像是京剧脸谱风格。
而这些脸谱,则根据梁山好汉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而定。
“梆梆梆...”
英歌队伍一边表演,一边往前行。
整個表演精彩刺激,铿锵有力,直看的大家血压飙升、浑身热血沸腾!
等到一大群年轻女性敲着整齐划一的莺歌槌,乒乒乓乓行进而来。
人群中,忽地发出一阵阵的欢呼!
当下围在叶小川前后左右的、那些人之中,便有人忙活面红耳赤的大声在争论:
“头槌那囡囡,好正好靓!”
“乜暗神!二槌那个女子,才是真漂亮!”
“嘁...靓个毛啊!猴子那边来的,身上血统都不正...不算是我们正宗揭阳人。”
“是不是另说,可二槌那囡囡就是比头槌正、比她靓!”
“齐行...当然是头槌妹子靓啦!”
“二槌靓!”
那两个人在那里争论不休,谁也说不服了谁。
吵着吵着。
两个人居然还怼起了肩膀,打算用武力来验证一下,看谁的观点更正确...
顺着那二人的目光,叶小川一眼看过去。
还别说!
到底是头槌漂亮?
还是二槌长得好看?
那两人为此争论不休,其实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只见身着盛装的、那些敲英歌槌的姑娘之中。
头槌瓜子脸大眼睛,樱唇如雪。
姑娘小巧挺拔的鼻梁上,有一层细密的汗珠,在朝阳的辉映下,熠熠生辉。
使得她整个人看上去,显得有几分梦幻、几分飘渺仙缘气...
而在姑娘旁边的二槌。
也是瓜子脸大眼睛,鼻梁小巧而挺拔。
红红的樱嘴下唇上,有一道浅浅的沟...这就给那位姑娘,平添了几分妩媚和诱人。
这支英歌队伍里的头槌和二锤两位大美女,同样都是大眼睛、长睫毛。
只是二槌姑娘的大眼睛里,比起头槌那位姑娘来,似乎多了几分沉稳和内敛。
姑娘,长的确实很漂亮。
宛若一朵开得正艳的山丹丹,火红火红的,火热而迷人。
再加上她浑身上下,都洋溢着一股生命力旺盛的青春气息。
这就使得站在台阶上的叶小川,不由仔细多看了她几眼。
与此同时。
叶小川很明显感觉到,有一道目光,正朝着自己迎面扑来...
一刚开始,这种目光如同古井里的水...冰凉,沉稳。
毫无波澜。
随后...却忽然变得热烈起来,像一团燃烧的火!
这团火烧的并不是很旺,持续的时间也不长。
但那种刹那之间,似乎就能把自己立马给给点燃的曼妙感觉,却一直萦绕了叶小川的心头,很久很久,都没能消失。
挥之不去...
喧嚣了半天,也热闹了半天。
英歌队伍继续往前...他们应该是准备到县府门口的广场上,与其他队伍进行比赛。
等到人流退去。
叶小川这才踩着满地的鞭炮碎屑,溜溜哒哒,来到了位于县城边缘的鸽子市场。
到了这里。
自诩见多识广的叶小川,这才真正体会到了:在这个年代,咱们天朝各个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别,究竟有多大?!
只见这座县城里的鸽子市场。
人家并不是像陕北那边的鸽子市场,开设在黄土崖下面。
这种鸽子市场,四面开阔。
真要是有什么风吹草动的话,人们都会四散而逃...这就让那些“反私队”的人,实在是不太好抓。
——荒野上,到处都是惊慌而逃的人。
而人手并不充裕的那些“反私队”,又能抓得了多少?
陕北的鸽子市场,不仅便于逃走。
而且市场的组织者还会在黄土崖顶,安排有专门站岗放哨的。
居高远眺,视野开阔。
并且那些放哨之人,无一不是经验丰富之辈。
他们不仅眼神好,而且还能从靠近鸽子市场的人、从他走路的精神面貌、神情举止之间。
就能准确分辨出来,那些是不是公门之人?
而云贵川地区的鸽子市场,通常都是开在小树林里。
从外面往树林里看,黑梭梭一片,看不出来个啥名堂。
但鸽子市场的组织者,人家从树林里往外看,却能把靠近市场的人,给看得清清楚楚。
稍微有点苗头不对。
那些市场里做交易的人,立马就会做鸟兽散!
——至于谁最后被抓住了,那就只能各安天命了...
往往那些被抓住之人,轻则没收货物、以及身上的现金。
然后再被批评一顿,写下保证书...也就没啥事儿了。
而重一点的...万一有倒霉蛋撞到风口上了,遇到“反私队”需要凑够抓捕指标的时候。
那这种参与私下里交易的人。
不但会被罚没财物,还很有可能会被押着逛街、然后被送去蹲号子...
但在这里,却不一样:
此地的鸽子市场,不仅不是开在荒郊野外、或者是小树林里。
它反而就那么堂而皇之的、设置于县城边的河畔上!
这里的鸽子市场。
不但不用藏着掖着,而且居然还有简易的青瓦屋顶,以及用砖头条石砌成交易摊位!
叶小川甚至还在市场上,看到有穿制服、带着红袖箍的人。
正在市场上收费!
他们会根据前来卖东西的那些人,所出售的商品品类、数量,评估出一个大致总价。
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
向他们收取什么市场管理费,卫生费,交易手续费之类的...
这就有点像80年代。
在广大乡镇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官办“粮食交易市场。
“家禽家畜交易市场”,以及什么“生猪交易市场”差不多。
这些改革开放以后,才会出现的官办交易市场,是由当地公社投资建设,并进行日常管理。
而他们向农民征收的什么‘卫生费’、‘管理费’。
这些钱。
其中一部分用于回收市场投资,另外一部分收入,则是用来发放人员工资。
钱收上去了,到底有多少?
到底用到什么地方了?
那肯定是不透明的...
普通老百姓没兴趣去管、也没资格去管这些,但他们对于公社里开放市场,允许大家公开交易。
对此。
农民伯伯其实也挺欢迎的...明明这种私下里的交易,从来就没杜绝过!
干嘛要搞得那么见不得光似的?
弄得整个市场上,参与买卖的双方,个个都提心吊胆的...
而呈现在叶小春眼前的、这处所谓的鸽子市场,其实就是这种情况。
公开交易,坦然缴费。
在市场上逛了一会儿,叶小川得知这个市场不仅是公开,而且每天都开市。
那是因为。
在这个鸽子市场上,来参与交易的货物之中。
除了常见的农副土特产品、竹编器具,锄把扁担之外。
占据更大份额的东西,其实是各种鲜活海产品。
由于海产品有其特殊性:人家那些渔业生产队,渔船回港的时间并不是那么固定。
所以他们打回来的渔获。
其中符合“xx供销社海产品收购站”标准的,自然是得首先交到收购站去,也好完成自家生产队的捕鱼指标。
而有很多,并不符合收购标准的东西。
这些渔业生产队便会派出社员,挑来这个鸽子市场上卖。
所以在这个鸽子市场上。
天天都活跃着不少大大小小的、来自附近县市的海鲜贩子。
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渔业生产队捕回来的鱼,这才能快速扩散到四面八方。
溜溜达达,叶小川在鸽子市场上闲逛起来。
由于自己周围,全是些听不懂的鸟语。
所以叶小川光看,不问。
这个市场上。
有很多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古怪的鱼类出售。
但叶小川对此并不感兴趣...即便碰到那种比较名贵的鱼,价格卖的也很便宜。
那又能怎样呢?
在这个没有冷链运输的时代,自己即便是买到手了,还不得干瞪眼?
所以今天在鸽子市场上闲逛。
叶小川关注的重点。
一个是便于保鲜的带鱼,另一个就是海带了。
鲜海带不要,而是专挑那种卖干海带的摊子看。
逛着逛着。
市场上有个卖雪蛤、花蛤、海蛎子,以及少部分鲜海带的姑娘,渐渐引起了叶小川的注意...
只见那位姑娘大约16、7岁的样子,留着一个女性特征并不明显的蘑菇头。
在姑娘面前的摊子上。
摆了一些雪蛤花蛤、牡蛎小海螺这些普通海产品,另外还有几小捆海带。
都是些寻常货品,不值一观。
而真正让叶小川感兴趣的,是那位姑娘,她说起话来,那才叫个与众不同!
只见她上下嘴皮翻飞。
“老塞,钟意咩?便宜啦...顺便挑顺便选。”
“糗嘿,你系乃祥安?”
“同志,您是从外地来这里探亲的吧?那就挑点牡蛎,海螺遮手...放心放心,礼轻情意重,我们这边的人,是不会在意礼物轻重的。
而且我这牡蛎,够大,够新鲜!
哟,小心!千万别让他夹到您的手,这可新鲜、可生猛了...”
刚才自己明明看见那个蘑菇头姑娘,趁着没有买主的时候,她把那些死翘翘的牡蛎往下面塞。
如今。
却提醒人家别去乱翻,要不然会夹到手....牡蛎而已,又不是三门青蟹。
它夹个毛线的人啊?
叶小川倒不是在意那位蘑菇头姑娘做生意耍诈,欺负外地人不懂。
而是在意她一会儿普通话,一会儿客家话,一会儿潮州话,一会儿白话...
各种语系、各种方言。
在姑娘嘴里,居然能实现无缝衔接,随意切换。
整个与不同的顾客交流的过程之中,语系切换的挥洒自如,毫无障碍。
牛皮...!
妥妥的语言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