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1章 苏州园林甲天下(1 / 1)牧尘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来苏州的两件事皆有了答案。

王云龙心情大好,于是开开心心在苏州开始游山玩水。

苏州园林甲天下,虽然同属江浙地域,但明显苏州的风景要比宁波好的太多,光是满城的山水园林,就让所有文人墨客和商旅游客叹为观止。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的这首青玉案,算得上是描写姑苏风物的顶流诗词,相较于张继的枫桥夜泊,也不遑多让。

唐人吟诗,宋人唱词,到了元明,基本上文化就开始世俗化,诗词已经非是主流,倒是白话版的各种曲艺和小说,逐渐成为主流。

而在这种世俗化的过程中,纵情山水的文人墨客,更多开始用笔墨描摹这幅山水画卷。

而园林艺术,也在这种情绪感染和熏陶下,越发的清新雅致,创造出江南独有的人文自然相得益彰的和谐美景。

从唐朝开始兴起的山水园林,到了明朝已经集大成于世。

苏州城内城外,各种园林不下百处,唐宋元明名人故居层出不穷。

而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拙政园和沈万三的故居周庄,另外沧浪亭和狮子林也都是山水园林的代表,或幽静,或秀雅,或古拙,或奇特,一山一水,一石一木,亭台楼榭,相映成趣,一步一景,触目生情,入眼皆是诗情画意,让人流连忘返。

前世,王云龙来过苏州,但却没有仔细有玩过,去过周庄和留园,但也不过看人头而已。

但这次,他却是过足了瘾,真正的古香古色,画韵天成。

最主要的是人很少不说,还不花钱,无论哪个园林,游客都少的可怜。

刚刚经历几个月的倭寇匪患之后,老百姓全都在忙着搞钱活命,就算是士绅豪门,也都没心情逛这身边这些司空见惯的风景,因为所谓的园林,整个苏州城内外到处都是,只要是一些像样的府宅,都依山傍水修的差不多。

因此很多园林逛下来,几乎一个人都看不到,就算在一些名人故居遇到几个游客,也都是书生打扮,明显带着外地口音,偶尔也能遇到一两个大户人家的贵妇小姐出门游玩,带着家仆侍女,也不过是出来散心,稍微热闹点儿的,反而是几座寺庙,上香的游客络绎不绝,求婚的,求子的,求升官发财的,求家宅平安的。

总之就是,这是王云龙有史以来旅游最舒适惬意的一次。

接连几天时间,王云龙几乎把苏州城内大大小小的名人故居和知名园林都逛了一遍,与林小慧二人的感情也在热火般上升。

以前林小慧只知道王云龙与众不同,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对男人女人一视同仁,与所有她见过的大明男人似乎都完全不同品种。

但随着几天陪着游玩下来,林小慧对这个自己以及托付终身的少年男子,更是倾心无比,每一处风景名胜,他都会留下来仔细观看,甚至还会说出不少唐宋诗词甚至哼几句元曲,那摇头晃脑的吟哦之间,总是会让她有一种无与伦比的错觉。

王云龙就像一个穿越时空而来的奇人,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总是在用一种十分另类的语言和眼光,在解读这片让江南人司空见惯的山水风景。

不过这些对王云龙来说沉浸其中流连忘返的美景,却让王定二毛等人视若毒药。

几个小池塘,几个破亭子,还有几块破石头,甚至几间破茅草木屋,不知道到底有啥好看的,这些东西到处都是,还不如在路边摊买点儿小吃美食来的爽快。

于是头两天还好,一群人都还兴高采烈的到处逛,第三天开始就有点儿垂头丧气了,第四天第五天,一个个兴致全无,要不是偶尔还能跟着吃点儿各种当地美食,所有人一听到出发两个字,都有一种想死的冲动。

看着一群人每天出入都无精打采的样子,王云龙也只能暂停这场江南旅游,决定最后出城去一趟寒山寺,正式为这次的苏州之行画上句号。

寒山寺就在苏州城西门外不远,紧邻运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寒山寺始建于南朝,至今已有千年,因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闻名天下之后,已渐渐成为了历代文人墨客眼中来苏州必然要亲临的打卡地点。

唐武宗李炎酷爱此诗,命人篆刻枫桥夜泊石碑,临死前将其收入陵寝置于棺首,让他死后每天都能看见,免得惦记之下变成大粽子出来害人。

而为了霸占这首千古名诗并将其据为己有,李炎临终前还留下遗旨:《枫桥夜泊》诗碑只有朕可勒石赏析,后人不可与朕齐福,若有乱臣贼子擅刻诗碑,必遭天谴,万劫不复。

这个故事虽不知真假,但其后篆刻此碑者当真很少。

唐朝之后,宋元明清民国据说都有名人篆刻此碑,但大多离奇死亡,不是遭遇横祸便是身染重疾,在刻完碑之后不久就离开人世,这也使得这个诅咒变得有些神秘莫测起来。

而对枫桥夜泊这一口脍炙人口的古诗无比倾慕的日本人,不仅在日本仿造了寒山寺和石碑,历史上更是数次派人前来试图偷窃石碑,不过因为这个诅咒,最终还是害怕而放弃。

眼下的寒山寺名声依旧,但却破败不堪。

盛唐繁华一去不再,如今只留下了大量残破的建筑和寥寥几栋还算完整的建筑。

一群人爬上山顶转了一圈,不说石碑没看到,寺庙竟然一个和尚都没有。

只有在荒草丛生之中,发现一座还算完整的钟楼。

而且这座钟楼似乎修建并不太久,应该就是最近十多年的建筑。

一群人顺着湿滑的楼梯爬上楼顶举目四望,看到山下运河上帆船来去,大大小小的湖泊河流水网如织,苏州城和四周城镇散布这山水之中,有若画卷,顿时有心旷神怡之感。

“好好一座千古名寺,竟然残破如此,实在可惜!”王云龙忍不感叹。

“我记得这钟塔上原来是有一口铜钟的,本是苏州士绅献铜所铸,三年前我来还看见过,眼下却不知哪儿去了!”林小慧非常惊讶的解释。

“这寺庙里面连个和尚都没有,一口大铜钟,怎么也值几百两银子,如若猜得不错,肯定是被人偷走了!”王云龙推测道。

“小兄弟说的不错,此钟就是被人偷走!”

一个声音从钟塔侧面传来。

王云龙和林小慧等人转身,就看到一个身穿青色长衫,年约三旬的文士从二楼另一道楼梯口上来。

文士身后,还跟着上来两个年龄相仿的青年文士。

三人手中不是拿着折扇就是拿着纸伞,看起来一副怡然自得游山玩水的姿态。

王云龙拱手笑道:“宁波商人云龙,兄台既然知道铜钟是被人所偷,想来也知道铜钟的去向,不知可否告知一二!”

为首的青年文士拱手道:“绍兴徐渭,见过小兄弟,此钟本是十多年前寒山寺高僧本寂禅师所铸,不过两年前被倭寇抢走,其后便没了消息。”

“徐渭?!”

王云龙听见这个名字,忍不住眉头一挑,脸色也有些微的变化。

青年文士见此微微一愣道:“莫非小兄弟还认识我?”

王云龙上下打量这位青年文士,身高一米七左右,圆脸,刀眉,相貌普通,不过精气神还是非常不错,略微犹豫之后抱拳道:

“莫非兄台便是乡试屡考不中,外号文长的徐渭?”

三位青年文士同时一愣,后面两位突然哈哈哈大笑,其中一个直接就趴到栏杆上笑的直不起腰来。

徐渭脸皮发红,干笑拱手道:“看来徐某已经名声在外,没想到跑到苏州游山玩水,竟然还能被人认出来,着实汗颜。”

王云龙上前一把抓住徐渭的胳膊,满脸惊喜道:“原来你真是徐文长,久仰大名却不得见其真容,今日相逢,实在三生有幸。”

徐渭被王云龙这一惊一乍弄得神情不定,而林小慧站在旁边,更是俏脸满是惊讶。

她这几个月一直都和王云龙在一起,对王云龙也算知根知底,虽然聪慧神异,但却是真正没读过书,据说只是在镇上跟着私塾的杨秀才旁听学习过一些诗词。

虽然这种事她不太相信,但小王庄的人都这样说,她也只能当真。

而且王云龙很少出门,绍兴也就路过两次,徐渭这个人她都没听说,王云龙又如何能够一语道出这个陌生人屡试不中的事情和文长这个奇怪的外号的。

“呃,小兄弟,你我初次相识,你从何处知道我的事情?”就连徐渭自己此时都感觉有些莫名其妙。

王云龙此时也回过神来,感觉自己有些兴奋过头,赶紧松手道:“绍兴和宁波相邻,有些事我也略有耳闻,徐兄出身名门,十岁能诗,传为神童,我们镇上杨秀才对你推崇备至……”

又是杨秀才!林小慧捂嘴轻笑。

对于王云龙来说,杨秀才就是他解释一切的护身符,凡有疑问必言之于杨秀才,仿佛这个杨秀才就是天上地下无所不知的神仙人物一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