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得拉巴邦的里维斯先生,就像是一只亚马逊丛林的蝴蝶,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这只小蝴蝶在海得拉巴邦煽动的这一下翅膀。将会给世界带来多大的影响。
一个月后,一支自称印度国民军的队伍在班加罗尔成立,对外打出驱除英国殖民者,暴力革命,进行土地改革等旗号。
起初印度总督韦维尔子爵并没有太过在意,毕竟印度国民军是个什么情况,他也是一清二楚。他知道国大党和这支队伍之间的关系。
所以,直接要求国大党出面和对方谈判,让他们放弃暴力革命的想法,可当国大党的人员和印度国民军的人接触后,很快就发现,事情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印度国民军的人高举钱德拉·鲍斯的旗帜,将国大党打成了投降派。并号召全体印度国民,清算英国殖民者的罪孽,将所有的英国殖民者赶出印度。
短短一周时间,原来追随钱德拉·鲍斯的信徒们,便纷纷投靠。队伍很快发展到一万多人的规模。这其中的一大部分人都是原来跟随钱德拉·鲍斯的印度国民军官兵。
紧接着,印度国民军就发起了对班加罗尔的进攻,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成功占领了班加罗尔。一时间整個印度震动,大量激进派站了出来,对印度国民军表示支持。
国大党努力维持的和平独立建国方案,受到了猛烈的冲击。英国殖民者也不得不下场对印度国民军进行武装镇压。
当双方在班加罗尔发生激烈交火时,印度其他地区纷纷爆发了游行示威活动,一边高举驱逐英国殖民者的口号,一边大力支持印度国民军的行动。
而更多的印度国民更是纷纷站了出来,主动加入到印度国民军反抗英国殖民者的行列。
英国人的英印军团除了除了军官,几乎全部由印度人组成,让他们通过参加欧战,换取印度的独立,他们还能够鼓起勇气,跟着英国人干。
可让他们将枪口对准本国国民,这些家伙哪里能够接受。
所以,班加罗尔的战斗看上去打的非常激烈,可实际上,形势却对英国人极为不利,不仅士兵们在进攻时阳奉阴违,更多的直接就调转枪口,干掉自己的指挥官,一批批地加入到印度国民军的行列。
这让印度国民军的实力非但没有任何受损,反而因为更多有经验的士兵加入,让他们的战斗力越来越强大。很快开始向班加罗尔附近的其他城市开始蔓延。
眼见这种情况,英国人不得不将更多的英籍士兵投入前线,同时开始向本土求援。可这个时期的英国本就非常困难,二战中青壮年损失严重,能抽调出来的兵力十分有限。
但考虑到印度是女王王冠上的明珠,他们也没敢直接放弃。强行征集了一支五万人的大军,漂洋过海前往印度。
等他们渡过印度洋登陆孟买时,印度国民军的兵锋,距离孟买已经不足一百公里了。双方在一个叫做科拉布尔的城市附近发生了激烈战斗。
不得不说,英国人到底是老牌殖民强国,刚刚经历过世界大战的军队战斗力不容小窥,双方大战一场后,印度国民军在英国人坦克飞机的冲击下,迅速溃散。
后撤了足足一百多公里,才勉强稳住阵脚。
可这些印度国民军的士兵们,也已经不是当初畏惧英国人如虎的草包军队了。经历过世界大战的印度士兵在战场上亲手杀死了不少白人。
早就没有了原来对白人的畏惧之心,这场战斗虽然他们失败了,但他们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而是将失败的原因归咎到了武器装备上,为此,他们开始四处联络武器装备。
不仅里维斯手上的轻重武器大量交付到他们手上,同时,他们还和苏联人建立了联系,意图从苏联人手上采购坦克之类的装备。
这让收到消息的英国人大为光火,来不及过多休整,便开始重整旗鼓,继续向印度国民军发动了攻击。
就在战事逐渐焦灼时,早已经准备多时的海得拉巴邦,联合了其他几个实力强大的土邦,突然对外宣布独立。并组建自己的土邦政府。
这个消息让本就已经地位急剧下降的国大党惊慌失措,他们不是没有收到土邦王公们私下串联的消息,但相比于印度国民军的势如破竹和如日中天。
他们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自己内部的不少党员们也开始变得摇摆不定。这让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魄力和能力,影响土邦王公们的行为。
现在得知土邦政府们的突然独立,他们根本就毫无办法,因为他们并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只能靠着英印军队的支持,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可现在的英印军队根本就自顾不暇,哪里有空来理会这个不抵抗的政治势力。
而接下来,土邦王公们的行为,更是将国大党的影响力进一步削弱。
因为,海得拉巴邦率先开始清理境内的国大党党员,打着清除印度投降派的旗号,将所有的印度国大党党员们赶出了海得拉巴邦。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印度,能成为国大党党员的人,最少也是印度的中产阶级,甚至更多人是印度的高收入或者贵族人群。
在清理这些家伙的同时,印度士兵们难免会来个顺手牵羊,趁火打劫。后来,干脆演变成了暴乱,一众国大党老爷们的家受到了剧烈的冲击。
很多国大党党员家破人亡,见此情形,有些党员干脆退出了这个被打成投降派的政党,要么主动投靠自己土邦王公,成为土邦王国的管理者。
要不加入了印度国民军,成为了坚定的武装革命派。一时间辉煌一时的印度国大党被打入尘埃,一蹶不振,再也没能发挥他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力。
倒是另一个穆斯林联盟党,比国大党聪明得多,他们在几个印度土邦宣布独立的第二天,就同样宣布了独立。
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大英帝国女王皇冠上的明珠,印度王国乱成了一锅粥。各方势力再也不顾英国人的阻拦,纷纷开始介入印度局势。
其中,印度国民军率先和苏联人建立了联系,不仅从苏联获得了急需的坦克,重炮之类的重型装备。还开始安排人员前往苏联培训自己的飞行员。
眼见苏联的手就要伸到印度次大陆,英国人又无力在短时间平息印度局势,美国人也顺势开始进入印度,并和多个印度土邦王公建立了联系。
连法国也不甘示弱,开始遮遮掩掩地往印度渗透。一时间,印度不仅分裂成多个土邦王公,还逐渐成为了欧美各国角力的游乐场。
当然,无论是美国,还是法国,多少还是要给英国小老弟留点面子,虽然渗透了进来,但也不好做的太过分。
最少明面上,他们的目标都是为了压制正在快速膨胀的印度国民军,也就是苏联在印度的代言人。
就这样,里维斯这样一只小蝴蝶,在海得拉巴邦煽动了一下自己的翅膀,直接就将印度这个世界大国给肢解成了30多个土邦王国。
这些王国的实力参差不齐,很多王国的军队战斗力只能用几近于无来形容。可即便如此,他们也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大义名分,不管英国人愿不愿意,他们都直接对外宣称独立建国,并成立了自己的土邦政府。
实际上,印度的土邦王国远远不止三十多个,而是夸张的五百多个。可经过这么多年英国殖民者的统治,很多土邦已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还有一部分土邦则是实力太过弱小,根本就没有独立的勇气,更大一部分则是被印度国民军占领。
这些宣称独立的土邦王国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开始纷纷寻求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支持,其中,美国人的介入最为明显。
最后,英国人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认同了印度的分裂。当然,他们在二十多个土邦王国中,依然拥有着不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