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章 如何说服?(1 / 1)面包茄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骆有梅挤兑,曹明志选择扮吝啬鬼。

他要是当场送礼物,贵了是在打骆有梅的脸,便宜又显得不重视李清源。

所以干脆装死,送了一支旧钢笔。

但他很快又用另一种方式体现信任和重视。

比如十五万的支票,和这辆名副其实的豪车。

平治W123系列,行政外观大气庄严,同时还拥有黑色进气格栅,和运动感十足的前唇。

不光漂亮还皮实,一度号称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汽车。

唯一的遗憾是柴油发动机有些滞涩,驾驶体验不是太好,但良好的舒适感弥补了这点。

它的座椅设计很符合人体工程学,天鹅绒的面料,软软的,绵绵的,在座椅上半掩车门叠罗汉肯定挺爽的。

“可惜不是我的!”

坐到驾驶位上,李清源刚感叹了一句,一扫仪表盘,突然脸色一变。

“真特么是孤寒佬!”

怪不得把车给他开,油表都到底了。

无奈只能跑到加油站,先把油箱加满。

今天李清源的事情很多,耽搁一上午,时间就更紧了。

他先是找了个公共电话,联系上叶盼盼,和她讲一下和曹明志沟通的情况,又问了问公司的事。

“一会我联系张亨福,看看他那边怎么样了,如果顺利,晚上我们开个股东会,把事情定下来。”

“曹sir把支票提前给我了,十五万。回头交给高妹让公司入账,不过我有件事要和你商量下,我需要动用一万块,为公司采购一些东西。”

叶盼盼道:“是什么?”

“它是個成本很低的小玩意,不过却很有趣,很新鲜……对我们打通下游环节有帮助。”

叶盼盼似懂非懂,却也没再多问,本来她也只是单纯好奇而已。

等挂断电话,李清源紧接着又拨通了张亨福的办公室。

“张主任,我系源仔啊!”

张亨福周末还在办事处,不是他多敬业,而是一直惦记着发行公司的事。

接起电话后表现的很热络:“清源啊,我上午联系曜汉了,他也很高兴,不过毕竟要拿钱出来投资,他还是有一些顾虑的,你看什么时候方便,我们到你公司见面聊?”

张亨福的心态很特别,真的体现了李清源说的那句话。

你对他好,他可能没过多久便忘了。

但你要坑过他,他绝对能记一辈子。

渣男渣女总是令人念念不忘。

朋友圈子中,最坏最绝情最不够意思的那个,也总是焦点人物。

对李清源,张亨福是真有点打怵。

但同时又很认可其人能力,他自命不凡,能骗自己的岂是一般人?

本不想合作,奈何那些饼实在诱人,就算有毒也想啃一口。

所以他要亲眼看到事实,才能相信李清源!

这个提议正中下怀,李清源道:“正好晚上打算约张主任出来坐坐,那我们干脆开个碰头会好了,也方便大家认识一下。”

“那好,你定时间,我约曜汉!”

“傍晚七点好了……”

定下时间,张亨福本想撂下电话,联络吴曜汉,李清源又开口了。

“张主任,你认识湾湾的萧亦先生吗?”

张亨福一愣,不知他是何意,没敢说认识,打了个太极。

“萧亦先生我知道,还看过《铁雁霜翎》和《塞外伏魔》,萧先生笔力不俗,不怪有‘南金北萧’之说!”

在这个年代,报社、出版、文人、甚至电视台,其实大家都在一个圈子混。

同是湾湾人,还属于一个圈子里的,李清源不信张亨福不认识萧亦。

就算不认识,七拐八拐也肯定能攀上交情。

“张主任,我没别的意思,只是对萧先生仰慕久已,想找找他的联络方式。”

他这么一说,张亨福就懂了。

“清源,你是想为《信报》索稿吧,老曹委托你的?还是林先生?”

萧亦是继金庸、梁羽生、古龙之后名气最大的新派武侠小说家。

同时还在《野风》,《半月文艺》等杂志投稿散文,从读书时代,因为其作品畅销,就被海内外报章杂志频繁索稿。

到了如今,随着笔力渐深,影响力愈大,朝他要稿的人不计其数,所以张亨福能猜到也不奇怪。

甚至张亨福自己都曾替《天天报》索过稿,只是碰了一鼻子灰。

李清源笑道:“张主任慧眼如炬!”

“别,你可别夸我啊,我实话和你讲,稿子你要不来,而且萧先生出身不凡,你也别动什么歪心思,我还指望你那个发行公司赚钱呢。”

言外之意,敢打歪心思,不死也得脱层皮。

李清源当然清楚分量,他前世就读过这位的《白如云》,当时对缠绵悱恻的剧情还不理解,对萧先生其人也嗤之以鼻。

等后来多看了几本小说和杂文,才知“南金北萧”并非浪得虚名,于是对作家做了解。

赫然得知,这位居然是抗日名将萧将军之子。

萧将军在抗日过程中,重要的战役一场没落,更参加过长城抗战,那才是真的拎着大刀砍鬼子!

虽已身故近二十年,不过影响力依然还在,湾湾黑帮和香江社团不乏原国军中人,想搞李清源还不是信手拈来。

张亨福能做这个提醒,李清源还是比较感激的。

“老张,你能告诉我这些,那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我肯定不追究了,放心吧,萧先生的事,我明白深浅的。”

卧槽。

这人是个什么心眼啊,比针鼻还小,一句话还记着呢?

张亨福咧了咧嘴,“行吧,他现在那边电视台做编剧,等我给你找找电话……”

李清源安心了。

新闻是有时效性的,热点错过了,再想找这个机会就难了。

好在现在还不是互联网主导的信息时代,一个热点没那么容易过去。

等周一入职《信报》,他打算本周内就让《围炉煮酒话金镛》见报。

在此之前,便需要做好铺垫工作。

人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交际手段,金钱往往是最直接和有效的。

对李清源来说,他没到那个阶段,就只能用实际行动,去不断证明自己的价值。

骆有梅把这件事交给他,那他就要办漂亮。

如果这个专栏没了萧亦,那么话题性便要大减,起到的效果就要差远了。

所谓无欲则刚,萧亦不差钱,不愁名。

写这种专栏,是有和金镛交恶的风险的。

如何说服他呢?

李清源陷入了沉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