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不一定代表能力,没有却处处碰壁,在求职受挫的道路上,面对冷眼和嘲笑,毛三是坚强而又自卑的。
宋悦说的公司在市里名气不小,也是她梦寐已久想去挑战的地方,只因门槛太高,多次令她望而止步。
“胜败乃兵家常事,去吧,碰碰运气也行。”
见她若有所思不表态,宋悦又上赶着言语了一句。
是啊,她不会忘记自己为何取名叫“ila”,她把自己视为一个“战士”,只有不上“战场”的战士才不会输!
“嗯!”
毛三眼皮子抬了一下,紧抿嘴唇,像是下定了决心,点头应了一声。
那公司离她的所在地很远,次日,为不白折腾一趟,她鼓起勇气事先跟那边打了个电话,电话很快就接通了,是个中气十足、硬朗有力的女声,光听声音,就能觉出对方是个雷厉风行、很干练的一个人。
心说前台接线员说话都这么有气场,毛三的心里无形中又增加了些压力,开工无回头箭,她也不示弱,对方也不啰嗦,说学历仅是一部分,她们欢迎有能力,敢于拼搏的人加入,并直接在电话里猝不及防地用一口纯正、地道的英语跟她沟通了起来。
对方的英语简直太棒了!
毛三听得不免紧张,这是考验她能力的时候到了,关系着她能不能得到这份工作,她平日的积累和付出也到了该爆发的时刻了,很流利、自然地应对,可以话如流水般不停歇,想收就收,想说就说。
对方很满意,还应承她学历和年龄都不是问题,给了她当天面谈的机会。
女子姓郭,不是前台接线员,是年轻的美女总裁,长发披肩,身材苗条婀娜,第一次见面有惊艳到她。
还有一位身躯凛凛、相貌堂堂的男中年合伙人,姓苏。
这两个人是毛三第一次在事业上遇到的两个贵人,都很是器重她,特别是郭校长,对她着力栽培,甚至到了偏护的地步,自然,这跟她自己不要命的刻苦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公司规模不小,职工多,业务也多,主要面向的是省、市以内范围的各大企业,毛三是公司里学历最低、经验最少的员工,从“小白”起步,发愤忘食、夜以继日地成长,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已拿下了好几家企业的培训合同。
由于各企业对她授课反响很好,接连续约培训计划,再加上同事偶尔请假,或是其他原因导致领导安排她授课,结果会出人意料地让她很为难,上过她课的企业大都会有专人反馈换掉之前的培训师。
如此,问题就来了,她的课程安排得满的不能再满,而有的同事却落得没事干,逐渐,就有人主动申请离职,这让毛三心里多少也有些过意不去,虽不是她的问题,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那些日子风雨无阻,再苦再累再难都想办法应付,真是忙得喘不过气来,好像没日没夜的一般,真就像是一位战士,每天都在绞尽脑汁地“备战”,然后激情万丈、活力四射地“打完仗”后,整个人的灵魂和躯壳都累得毫无气力。
上讲台就像打了鸡血,下讲台,一个人的时候就身子散了架,很多时候,一天下来腿都站得打不了弯儿,嗓子也经常在清早时分咳出血来,吃饭这种事情几乎不是随便买点东西在路上解决就是压根儿顾不上。
培训,说到底也是服务行业,“店大欺人”也是有的,动不动就各种要求和原计划变动,人家嘴皮子一张一合,哪怕要求再刁钻,时间规定上再过分,她都得立马改变方针、做出应对之策,一点不能怠慢,常常令她措手不及。
其中一家企业的人事部经理李霞,是个特龟毛的人,还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不近人情。
即使得知她下午突发急性肠胃炎和十二指肠炎在吊水中,依旧催促她最晚次日上班前把公司开设的四个班,两百来号人的学员逐一评估,建议,培训涵盖周、月、季度计划等内容,用英汉双语做成报告发给她,重重强调要她对每个学员做出详细的评估建议和有针对性的学习成长计划。
这种报告本是不用周期性做的,月计划等内容早就上交了上去,却又突然发难,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本着顾客是上帝,也不好让公司损失这样一个“大客户”,她只能带病加班熬了一个通宵不眠,赶在第二天上班前把报告发给了对方。
还有的企业路途遥远、地处非常的偏僻,附近没有人烟,的士司机嫌目的地太偏、免得回来跑空车,一听目的地多给钱都不愿跑,无奈只能瞒着司机走一段算一段,待司机跑到一半路程恍然大悟后也没办法。
但也并不是所有司机都会硬着头皮走下去,很多司机会连声抱怨、出言不逊,带着怒意开车,乃至直接要求她半路下车。
一次雨中,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坑坑洼洼、积满泥水的环山路上,她被司机怒火冲天地要求下车。
当时,前不见古人后无来者,她也没有伞,被大卡车碾压不成样子的马路上全是大坑大坑的稀泥水,一走就会陷进去,她根本无法挪步子,出租车司机骂她是骗子,骗他跑到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耽搁他挣钱。
望着出租车绝尘而去,上课的时间也临近了,她委屈、焦急、绝望、狼狈。。。。。。什么也顾不得了,一面跟企业方负责人打电话,一面趟着泥水前进,刚走一两步,脚就陷在泥坑里拔不出来。。。。。。
企业方不派人来接,公司又离得太远,好在,有辆装满沉甸甸货物的大卡车经过,她喜出望外,激动地拦在马路中间向卡车司机招手,司机也是见她在雨中可怜又狼狈不堪,不顺路也送了她一程。
类似这样的辛酸事太多了,也都咬牙扛过来了,每天时间都不够用,时光飞逝,转眼一年就过去了,忙得她连自考都忘了。
那时,工资也不低了,比公司里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还拿得多,她也就觉得学历似乎没那么重要了,自我投资充电是经常,自考耽误了就耽误了吧。
郭校长说人要懂得包装自己,公司里的同事们也都深谙这个道理,男同事着名表、名牌西服,公文包也都有讲究,家底子好的,有自配的好车。
女同事,自然是妆容精致,漂亮衣服天天换,名牌首饰和包包也是必备,只有少数的比较寒酸,毛三就属于那少数派。
两位老大都让她多包装自己,的课程所面向的人,一般都是企业里很重量级的人物,有时洽谈培训业务的时候,是要体面一些。
其实,她不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对外在的装饰没有什么攀比的欲望,除了想出人头地争口气,也没啥别的物质上的贪念。
顶多买了几身干练得体的职业装和好鞋子以及手提电脑,好像也没乱吃乱喝乱花,日子照样过得紧巴巴,钱虽说挣得多了,可还是不经花,没存下什么钱。
公司里也好景不长,合伙人之间出现了些问题,骨干员工也纷纷跳槽,新外联人员也不给力,公司很多业务也被离职的老员工带走了一部分到“同行”那里,毛三所负责的几家企业即便还在续约,但老大们之间似乎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分歧,公司一时面临着群龙无首的局面,没僵持多久,合伙人哥们儿式合伙,最终以仇人式成了散伙人为结局。
毛三身在郭校长这边,公司没了合伙人,女领导把公司进行了全面改革,把培训的方向锁定在了婴幼儿和小学生的层面。
这个改革方向对毛三是不适合的,没待多久,她就离职了,郭校长与她竟是泪别。
她也不想走,只是她忽然已经不想再教书了,还是从婴幼儿做起,她想干点别的,不想一辈子都给别人打工,可她又嗅不到一点商机,人生好似又陷入了迷茫、混沌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