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章 朱元璋:军师说得对啊!【求订阅!求月票!】(1 / 1)与东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季秋的意思,朱元璋已然明白了。

但雄才大略的他,却是有些难以接受这个结论。

“秋儿,你的意思是,北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被剿灭?”

“咱的后世子孙,必将永远遭受北疆的侵袭?”

“不,一定有办法!”

“一定有办法彻底消除大明北疆的威胁!”

不觉间,朱元璋的五官几乎要皱成一团,双拳紧握,不断颤抖,暴露出朱元璋此刻并不平静的内心。

他是真的不甘心!

作为“开局一个碗”,最终赢得天下的千古一帝,朱元璋的能力,毋庸置疑。

而他的野心,或者说是抱负,更是前无古人!

他想靠着自己的努力,一劳永逸的为大明解决所有隐患,让他的后世子孙能够安安稳稳的永享江山!

而他在位期间一系列政策,都是围绕这份抱负提出的。

然而,这位独一无二的帝王,并不知道一個道理。

或许知道,但是他不愿意承认。

那便是人力有尽时。

但朱元璋就是要逆天而行,只争朝夕!

再苦一苦咱老朱,就能让标儿,让咱的后世子孙,少操劳一些,多享享清福。

这便是大明成立后,朱元璋所有执政方针的根本,更是他为之奋斗的目标。

可季秋的一番话,却是明明白白的告诉他。

他想要实现的事,不可能成功!

朱元璋怎么能甘心,怎么能接受?

若不是季秋和朱元璋之间的感情实在深厚,又或者这番话是别人告诉朱元璋的。

怕不是当场便被毛骧拿下了!

迎着朱元璋复杂而又满是期冀的目光,季秋在心中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见状,朱元璋心中再一次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咱就知道,一定有办法!

还不等朱元璋高兴太久,季秋便又摇了摇头。

“干爹,北元当然可以是被剿灭的。”

“当年汉匈大战,汉朝虽然损害国力,不也把匈奴打的狼狈西迁,几十年都不敢窥视中原吗?”

“但草原的部落,是不可能被彻底剿灭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游牧民族南下劫掠,是必定发生的结果。”

“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杜绝这种情况发生。”

说完,季秋在心中默默补充了一句。

至少目前没有。

哪怕是在一战时期,骑兵这玩意都是不少国家的主力兵种,动辄就维持着十几甚至是几十个骑兵师的编制。

一战之前,骑兵为了应对热武器,还进化出了“胸甲骑兵”,子弹射上去屁事没有,运气差点也就是个脑震荡。

从这就能看出来,全民皆兵,并且还都是骑兵的游牧民族,战争潜力有多么恐怖。

也就是随着“马克沁机枪”这种威力巨大,且火力强悍的热武器出现后,才把能征善战的游牧民族打的能歌善舞。

而在工业革命之前,游牧民族这玩意简直就是人类文明当中的“病毒!”

部落壮大→南下劫掠→被暴揍→回草原休养生息→继续壮大南下劫掠→继续被暴揍...

只要中原文明有一次没能抵挡住,那中原大地便是生灵涂炭的结局。

最恐怖的是,游牧民族休养生息,恢复人口与实力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农耕文明想要繁育人口,还得给孩子养到七岁以上,才能分担一些简单的工作。

等到十几岁以后,家里这才算多了个劳力,这便是一个完整的“培养”周期。

放到游牧民族身上,根本没有这种说法。

培养?什么培养?

放牧就完事了!

游牧民族的孩子,生下来唯二需要学会的技能,便是骑马与射箭。

而农耕文明生下孩子,还要担心奶水不足的问题,不敢连续生养,怕养不活孩子,人口增长速度存在限制。

而游牧民族呢?

生就完了!

孩子生下来饿了有羊奶,渴了还特么有羊奶!

一场大战过后,人口少了?

不怕!人口少了,草场那不是空出来了么?

不到几年的功夫,牧群便能够重新壮大,而牧群所产出的物资,又能供应游牧民族的人口,不断壮大。

这不是病毒是什么?

说白了,游牧民族的根基,并不是人口,或者是耕地。

而是蒙古高原上,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所孕育出的大片大片的草场。

游牧民族唯一的短板,便是人口上限。

由于草场的面积有限,能够负载的牧群数量,同样是有限的。

这对于以放牧为生的游牧民族来说,便相当于限制了他们的人口。

而游牧民族“全民皆兵”的特性,又很好的弥补了这个短板。

正所谓“邻居囤粮我囤枪,邻居就是我粮仓。”

日子过不下去了怎么办?

抢!

恰好在蒙古高原的南方,有着工业革命之前,最繁荣,最富饶的农耕文明。

不抢他抢谁?

为啥匈奴也好,蒙古也罢,只有活不下去了才愿意往西边走?

穷,榨不出油水嘛!

为了让朱元璋直观的认识到彻底消灭游牧民族,究竟是一个多么不切实际的想法。

季秋又给朱元璋算了一笔账。

“干爹,这样吧,咱就从军事的角度,分析一下咱们与北元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季秋转头看向徐达和常遇春,自信的询问道。

“大将军,副将军。”

“本次北伐,咱们一个士卒,需要几个农夫负责运粮?”

徐达率先开口,沉稳道。

“两个左右。”

“如果路途遥远,十万大军...起码需要三十万以上的农夫,负责运粮。”

这话一出口,徐达便露出了诧异的表情,显然意识到了什么。

“是了,正是这个道理。”

季秋适时接过话茬,看向同样做沉思状的朱元璋,娓娓道来。

“十万大军,便需要三十万农夫供应后勤,加起来便是四十万人。”

“而这四十万人,又需要多少农夫,来为他们提供征战所需的口粮呢?”

“最重要的是,这四十万人不能参与当年的农耕,通俗的讲,就是产不出任何价值。”

“长此以往,国力必定空虚!”

说到这,季秋再次看向徐达,轻笑着询问道。

“大将军,您是了解北元军队的。”

“如果他们南下劫掠,一个士卒需要几个随从,负责后勤之事呢?”

这个问题一出口,徐达便已然明白季秋到底要说什么了。

而一旁的朱元璋,也是露出了怅然的表情,也不知道是在为了什么而惋惜。

“也是三个...”

“但这三个人,并不是为了运送粮草,而是照顾军中的战马...”

“北元大军所需的粮草,仅由军中多余的战马,便能够做到随军运送...”

“而这些照顾战马的随从,在战时都能转化为精通骑射的战力...”

这便是“全民皆兵”这四个字的真实表现!

游牧民族出动连同后勤人员在内的十万大军,那便是十万个实打实的作战单位!

而中原文明想要出动十万个作战单位,需要几十万人负责后勤,并且还会耽误当年的农耕!

反观游牧民族,打完秋风撒腿就跑。

回去放牧咯!

根本不耽误生产!

当这番道理直观的呈现在朱元璋等人面前时。

朱元璋沉默了。

是啊。

与北元,乃至于与所有游牧民族交战,都是一件极其耗费大明国力的事情。

就算打赢了,缴获的那点牲畜,还不够弥补战争的损耗。

朱元璋原本还想着,为后世子孙一劳永逸的解决北疆的问题。

要不然他也不会在未来,屡次征讨北元,直到在大兴安岭附近的捕鱼儿海,彻底覆灭了北元王庭,这才作罢。

然而季秋的话,明明白白的告诉了朱元璋。

游牧民族的根基,不在北元,而是在漠北。

没了一个北元,日后还会有其他游牧民族站出来。

持续交战,反而还消耗国力,增加大明动乱的风险。

“唉。”

朱元璋叹了口气,整个人的表情彷佛陷入了回忆,幽幽道。

“离开应天之前,军师曾经找到咱,劝谏咱不必深入北疆,更不能穷兵征北。”

“咱当时还不以为然,认为军师眼光短浅。”

“现在来看...”

“军师说的对啊!”

“秋儿,这番道理,军师早便与你讲过吧?”

季秋:“......”

刘伯温这次为了背锅,准备的姿势实在是太到位了。

令季秋一时间都不好意思往他身上扣锅了...

“对...讲过...”

“这个刘伯温,每次都是这样。”

“每次跟咱建言,都不肯说透,非要把自己身上那点学识,带到棺材里去吗?”

大骂了几句刘伯温,朱元璋又看向季秋,目光渐渐柔和。

“还好有你啊,秋儿。”

“咱告诉你,北伐结束之后,一定要多找军师学习,把他肚子里那点东西都掏出来!”

“若是再有类似于今日这般,事关大明长治久安的论述,一定要及时禀告给咱!”

“记住了没有?”

“记...记住了...”

眼看着朱元璋都快要把刘伯温的话,奉为圭臬了。

季秋赶紧继续说道。

“干爹,虽说北方边患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但是北元...还是一定要剿灭的。”

说到这,季秋比划了个“斩草除根”的手势,脸上还露出了贱兮兮的表情。

常遇春见状,心中顿时一阵恶寒!

出现了!

秋哥儿要坑人的表情,又要出现了!

而季秋也是没有辜负常遇春的期待,开口便是一条“毒计!”

“干爹,北元虽残,但也只是退出了中原,依旧是草原之上的霸主。”

“狼群中,只有头狼倒下了,其他的小狼才会互相争斗,争夺狼王的位置。”

“游牧民族,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只有北元倒下了,其他的部落,才会为了争夺草场,争夺霸主的地位,大打出手,无心南下。”

“虽然打到最后,游牧民族南下的结果,依然无法避免。”

“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这个过程,尽可能的让他们在互相攻伐中,消耗自己的实力,增加他们南下的时间,减少大明为了应对他们,而消耗的国力。”

“剿灭北元,让草原上陷入你死我活的争斗,只是第一步。”

说到这,季秋重新回到沙盘前,对着朱元璋示意道。

“而我们要做的事,便是在剿灭北元后,设置一个和草原进行贸易的场地。”

朱元璋顺着季秋的手指望去,发现季秋赫然指向了那个自己心心念念的地方!

河套!

准确的说,应该是河套北部的前套,后套平原!

“游牧民族南下,不为财物,只为劫掠生存的物资。”

“如铁锅,药品,食盐,都是草原上无法自行生产,极其稀缺的物资。”

“我们可在此地,命人与草原进行通商,让他不必为了这些对咱们大明来说,根本不值一提的物资,便要大举南下。”

“而为了争夺与大明进行贸易的权利,各个部落定会互相征讨,试图占据河套以北的位置。”

“我们可随时注意草原上的动向,一旦有形成大部落的趋势,便直接兴兵讨伐,让他们不断内耗。”

“干爹以为如何?”

朱元璋并没有表态,而是朝季秋提出了一个问题。

“这样一来,咱们不是还要把防线,设置到河套以北?”

“光是贸易产生的利润,能弥补亏空吗?”

经过季秋刚刚的启发,朱元璋的思维转变的很快,已经学会用经济的角度,考虑问题了。

面对朱元璋的质疑,季秋再一次露出了贼兮兮的笑容。

常遇春顿时瞪大了眼睛,心中惊骇万分!

难不成...

没错!

谁也没规定,毒计这个东西,只能对草原之上的人使用吧?

“干爹,咱们的防线,依旧设置在宁夏卫一线。”

“至于河套北部,可挑选一家大族,主掌与草原的贸易。”

“咱们要做的,便是从宫中派人,进行监督,确保如兵器的之类战略物资,不会流窜到草原上即可。”

还有一句话,碍于徐达和常遇春在,季秋并没有说出口。

将来如果有人试图从河套南下,总掌此地贸易的大族,便是大明的第一道防线!

想要获得与草原进行独家贸易的利润,就要承担相应的风险。

这很合理。

“干爹,甚至我都想好了,该由谁来负责这个任务。”

“谁?”

季秋唇齿微动,轻笑着吐出了那个名字。

“汪大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