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一再坚持此时入宫,不光是为了向朱元璋邀功,心里还存了些坏心思。
泄露天机会有反噬?
无妨!
我李善长又不晓得天机!
真要有反噬,那也是冲着刘伯温去的!
与我李善长何干?
人性,就是这样。
想要拉别人下水的同时,熟不知对方只是想和你一起接近岸边,再将你一脚踹下去!
刘伯温想找李善长分锅,李善长却是想要刘伯温的命!
谁也甭说谁的不是。
这俩加起来一百多岁的老头,可谓是各怀鬼胎,互相算计。
刘伯温显然也没料到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正想阻止,便见李善长身手矫健的将“烧饼歌”拿在手中,眯眼道。
“青田公,你若身体不适,老夫可以代你面圣。”
话音落下,刘伯温并没有作答,而是转头看向季秋,眼神闪烁。
你捅出来的篓子,你来摆平!
刘伯温对这件事先前的态度,虽是有些幽怨,但心中并不觉得这是个大事。
毕竟要等到刘伯温百年之后,朱元璋才有可能见到这玩意。
届时还有季秋周旋,想来朱元璋也挑不出什么错漏。
说白了,刘伯温就是想送季秋个顺水人情,顺便找李善长分担一下意料之外的风险。
谁曾想李善长不讲武德,此刻便要进宫!
并且李善长撰写的那些内容,全都是歌功颂德的屁话,跟“圣人出,黄河清”之类的说辞差不了多少。
而刘伯温在季秋的暗示下,做出的预言可谓是波澜壮阔,有兴有衰,甚至还有许多当朝之事!
若是出了什么差错,刘伯温无法自圆其说,那便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欺天啦!
面对刘伯温有些不安的目光,季秋淡淡一笑,向他投去了一個充满自信的眼神。
“老师,我觉得二老师所言有理。”
二...二老师?
不顾李善长如同活吞苍蝇般的便秘表情,季秋继续对着刘伯温宽慰道。
“二老师刚刚那番话,所言甚是。”
“天机难测,如今推演完成,二位老师身上也没发生什么异样。”
“想来这便是天意,要让干爹知晓我大明的后世之事!”
“老师,我辈当顺天行事啊!”
看看义正言辞的季秋,再看看跃跃欲试,彷佛掉进功劳眼里的李善长。
刘伯温叹了口气,有气无力道。
“那便进宫面圣吧...”
“这便对了!”
“青田公,文和,请!”
两老一小,三只狐狸对视一眼,便各怀心思的朝着紫禁城赶去。
......
“上位,左右丞相连同秋哥一道进宫,说是要向您请罪。”
原本昏昏欲睡的朱元璋一听这话,霎时间便清醒过来,无比亢奋!
“这时候过来请罪?”
“难不成...”
“快,快给咱请进来!”
片刻后,便见李善长为首,季秋和刘伯温分居左右,疾行而来。
“上位!臣万死啊!”
不等朱元璋开口,李善长竟是行了个大礼,不断的以头抢地,其声悲痛。
“咱的宣国公,这是怎么了?”
“又是请罪,又是万死?”
“你就是想死,也得让咱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李善长倏的一下抬起头来,额头上已是一片紫青。
“臣奉命,与刘大人一同推演天机,测算我大明运数!”
“谁曾想,竟是得出一个我大明国祚仍有终时的结果,并没能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
“此罪如山,大逆不道,特来向上位请罪!”
说罢,李善长又是低首,“砰砰”的扣起了头。
朱元璋见他这副做派,本来还紧张的够呛,以为出了什么大事。
见李善长居然是要为这事请罪,朱元璋顿时释然一笑,摆手道。
“咱还以为是什么事。”
“既然咱下令让伯温为咱大明推演命数,窥视天机,就不会因为这事而动怒。”
“正所谓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大明未来就算亡了,咱心里虽然难受,但也能坦然接受。”
“在你们这群文官口中,无比强盛,富饶的大宋,不也亡在蒙人的铁蹄之下了吗?”
“又有谁能料到,咱能以布衣之躯,提剑扫六合,复我汉人衣冠?”
“这世上哪有什么千年不衰的王朝,无非是四个字,人定胜天罢了。”
“话说回来,宣国公。”
“咱不是让伯温负责此事吗?”
“怎么你还掺和进来了?”
“咱可不记得你有这方面的本事。”
面对朱元璋意味深长的质问,李善长却是丝毫不慌,朗声道。
“臣愚笨,无法像刘大人一般,集百家之所长。”
“对阴阳命爻,远不如刘大人精通。”
“但刘大人主动上门,想要臣助其一臂之力。”
“一听是上位有命,臣怎敢继续贪闲!”
好家伙!
看着李善长这副忠心耿耿的做派,季秋顿时颇为感慨的摇了摇头,唏嘘无比。
一见到朱元璋,李善长就仿佛换了个人似的,将“忠君体国”这四个字,演绎的淋漓尽致!
并且李善长还深谙说话的艺术。
明明很简单的一回事,季秋还强调过,朱元璋不会因此事降罪。
但李善长依旧把“大明未来会亡”一事,单拎出来做文章。
并且借着这件事,顺道点出并不是他李善长主动揽差。
而是在刘伯温主动邀请,外加在想要为朱元璋分忧的心理驱动下,才参加进来的!
一波三折之下,再次彰显了李善长的忠臣形象!
老戏骨啊这是!
怪不得李善长能在洪武年间混迹多年,屹立不倒!
若不是受到胡惟庸的牵连,李善长没准还真就善终了!
手上的确有两把刷子!
经过李善长这么一番几欲泣血的陈述,朱元璋也就不再纠结这些细枝末节,转而问起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咱知道,你李善长最是明白咱的心思,不必解释这么多。”
“咱信你!”
“谢上位隆恩!”
待到李善长又是一拜后,朱元璋命他起身,继续询问道。
“咱问你,你说你与伯温,算出来了咱大明的灭亡之期?”
“咱的大明,享了多少年国祚?”
说这话时,朱元璋的右手不自觉的攥紧,暴露了他此时并不平静的内心。
很明显,朱元璋嘴上说的洒脱,但还是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咱的大明,怎么就亡了呢?
李善长道了声“臣万死”,这才用一种玄之又玄的语气,断然道。
“跨南北,纵西东,南方而兴北方终!”
“我大明共享国祚,九百九十九年!”
李善长刚刚说的那句诗文,便是他和刘伯温撰写的“烧饼歌”上的原文。
通篇都是这种乍看高深,实则狗屁不通的玩意。
只要愿意琢磨,能从一句话里,得出十几种不同的结果。
具体怎么理解,全看当事人心里的执念,以及脑补的功力如何。
但这时候的人们,偏偏就吃这一套。
毕竟这可是天机,玄乎得很!
哪能跟话本似的,一眼便能让人理解其中的意思呢?
“咱大明,竟有九百九十九年的国祚?”
听到李善长的回答后,朱元璋大为吃惊,声音也是变得颤抖起来。
这不能说明朱元璋的定力不好,相反,朱元璋的定力已经非常不错了!
任何一个开国之君,若是得知自己国家能有九百九十年的国祚,估计都没有朱元璋这么淡定。
享国最长的周王室,也未能超过八百年!
却依旧是无数帝王,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
大明的国祚如此绵长,岂不说明大明要远远强于先前所有朝代?
这事若是真的,那便是朱元璋这个开国帝王一生中最大的功绩,没有之一!
真正的千古一帝!
一千年,就这么一位开国皇帝。
你就说是不是千古一帝吧!
但激动过后,朱元璋很快便冷静下来,觉得有些蹊跷。
李善长编出来的这个数,实在是太圆满,太吉祥了。
甚至还包含着一种暗示。
大明并不是因为君王昏庸,又或者是“气数已尽”这种毫无道理的原因,才灭亡的。
而是上天不能容忍千年王朝的存在,才在冥冥之中,左右了人世间的局势,才让大明在九百九十九年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寿终正寝。”
虽然对这个数字背后所蕴含的美好愿景,很是满意。
但朱元璋本来疑心就重,这个数字又是如此凑巧,让朱元璋不得不怀疑这封预言的真实性。
念及于此,朱元璋缓缓收敛了脸上的笑容,对着李善长平静的问道。
“军师之前,曾无意中向咱泄露了一次天机。”
“当场便是大口大口的吐血,疑是上苍警示。”
“咱大明的命数,想来要比上次的天机,重要的多。”
“怎么这一次,不光你李善长一点反应也没有。”
“就连军师也是气定神闲的模样?”
“难不成这次的天机,还不如上次的小事分量重?”
说到最后,朱元璋的语气愈发冷厉,已然有了逼问之意!
“上位!”
“我大明国运,自然是大过一切,重若泰山!”
“至于臣等为何没有被上天警示...”
“臣不知天意,不敢贸下断言。”
“但臣猜测,可能是上苍有感于上位在创建大明的过程中,付出的辛劳。”
“特意降下天机,让上位能够得知我大明的后世之事,以示恩宠!”
“更何况上位乃是天子,更是我大明的开国之君,万世之君!”
“这等事关我大明国运的天机,在上位面前,又有什么好遮掩的呢?”
“当然,臣这也只是猜测,具体如何,还请上位分辨!”
面对朱元璋气势凛然的质问,李善长却是不慌不忙,拼命往朱元璋头上戴高帽!
季秋都恨不得拿出个小本本,将李善长这番话记录下来,日后逐字逐句的钻研,认真学习!
在李善长与刘伯温这等“老戏骨”面前,季秋那点“格局”之学,只能算是入门的基本功。
想想也是,大明朝如李善长一类的官员,若是不知变通,又岂能一边高举圣人之学,一边在私下行那蛇蝇狗苟之事?
千百年来,有些东西,有些道理,从来都没有变过。
碍于时代,古人可能会在看待某些事情时,眼光极具局限性。
可要说古人愚笨,尤其是李善长这种百官之首愚笨,那才是天大的谬事!
李善长这类人,只是坏。
不是蠢。
“上位,这便是预言全文,请上位御览!”
“青田公已为这封预言起名,烧饼歌!”
“具体如何,还请上位观之,再做定夺!”
李善长深知,这种时候,绝对不能露怯。
越是没有底气,越是会让朱元璋怀疑这封预言的真实性。
一旦这封预言被朱元璋彻底否定,那李善长也别琢磨功劳的事了,还是把脖子洗净,等着朱元璋来砍为益!
李善长虽是底气十足,但朱元璋心中的疑虑,却是没有丝毫减轻。
想糊弄朱元璋,光凭李善长一个人的表演,那是万万不够的。
深深的看了李善长一眼,又打量了一下自从进殿后,便一直低垂着头,一言不发的刘伯温,朱元璋这才不动声色的开口道。
“拿过来。”
毛骧立刻上前,从李善长高举的手中拿过“烧饼歌”,准备转交给朱元璋。
“上位,预言中如有任何含糊之处,可随时向臣问询。”
“但臣的本事,远不及青田公高绝。”
“只恐有些地方,解释不对,让上位错会了天机。”
“上位若是信不过臣,也可向青田公问询。”
李善长这话,并不是要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刘伯温手里。
而是在暗暗提点一言不发的刘伯温。
这封预言,是你我二人一起“推演”出来的。
上位若是怪罪下来,你我谁也落不得好!
老夫已经向前“冲锋”过了,接下来该你圆场了!
这便是李善长最后的算计。
他当然猜到了朱元璋的反应。
朱元璋疑心重,那是出了名的。
哪怕李善长推演上一年,才得到结果,朱元璋该不信照样不信!
是以李善长才会要连夜进宫,逼迫刘伯温做出选择。
刘伯温若是不来,那便是心虚,预言有问题往他身上推就是。
刘伯温要是来了,那就必须帮李善长打圆场!
这便是李善长屹立朝堂,独享恩宠的看家本事!
在李善长的思绪间,毛骧已经走到了朱元璋的身前,即将把预言递给朱元璋。
朱元璋已经打算好了。
若是这预言,通篇都是歌功颂德的狗屁玩意,哪怕冒着朝野震动的风险,他也要把刘伯温和李善长抓起来问罪!
天机难测,就算刘伯温说朱元璋的想法行不通,朱元璋也就是失望一阵,还不至于动怒。
但朱元璋,最不能容忍的,便是手下的臣子,拿他当傻子忽悠!
不到七个时辰推演出的预言?
还什么事都没有?
呵。
真当咱没见过军师吐血的模样?
在心头冷笑一声,朱元璋缓缓打开预言,定睛观看。
果然,开头便是如朱元璋料想的那般,歌功颂德的话语。
又是天下大治,又是海晏河清。
面对这等文字,朱元璋仅存的耐心,渐渐被消磨干净。
谁曾想翻过一页纸,朱元璋却是看到了一段让他倍感揪心的诗文!
胡虏破关山河碎,天子蒙尘百官亡!
相较于其他诗文,这句话的含义,非常直白。
这也正是朱元璋揪心的原因!
诗文的每一个字,似乎都在诠释一件事!
大明要亡了!
这还仅仅是预言的开篇啊!
胡虏入关,天子蒙尘,甚至百官都死尽了!
妥妥的亡国之象!
李善长不是说,咱的大明,有九百九十九年的国祚吗?
怎么开朝不久,便会遭逢如此大难?
念及于此,朱元璋再顾不上其他,立刻厉声的大喝道!
“咱的两位丞相,两位大贤!”
“能不能给咱解释解释,这句诗文背后蕴含的天机?”
说罢,朱元璋便是示意毛骧,高声念出了这句诗文。
念诵的时候,毛骧的心肝都在颤抖!
这句诗文所蕴含的未来,实在是太可怕了!
在朱元璋冷冷的目光中,李善长并没有开口,而是看向了刘伯温。
想想也能知道,他怎么可能往预言上加这种话!
这东西是刘伯温写的,当然要刘伯温解释。
感受着全场的目光,刘伯温缓缓阖眸,暗暗叹了口气。
老夫这一生,如履薄冰...
哀叹了一波自己的命运,刘伯温正准备睁开眼睛,和李善长较量一番演技时。
便听到身旁,传来一阵颇具朝气的熟悉声音。
“干爹,这句话,还是我来给您解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