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季秋便是大明朝堂之上,唯一的焦点!
今日之前,朱元璋封赏下去的爵位,不过一手之数。
其中就有季秋的“安南伯。”
北伐之际,季秋转战东西,鏖战南北,又跟随常遇春深入漠南,再立新功。
爵位往上提一提,也算是题中应有之意。
但众勋贵都没有想到,太监居然会在宣读完公爵人选后,立马便念到了季秋的名字!
徐达,是第一个被封赏的勋贵,进而确立了他勋贵第一人的身份。
照这样看,朱元璋岂不是认为季秋为公爵之下,大明勋贵当中的第一人?
霎时间,有不少勋贵都变了脸色,若非朱元璋在他们这群人当中,拥有着绝对的威望。
他们当中的某些人,都快要掩饰不住心中的怒意与妒意了!
诚然,季秋的功劳确实很大。
但季秋还差几个月,才满十八岁!
哪怕放到后世,季秋都算是妥妥的未成年!
在座的这些勋贵,哪個不是季秋叔伯辈分的年纪?
被这么一个“毛头小子”,爬到了自己头上。
哪怕季秋的功劳再大,大到他们当中的某些人,难以望其项背。
又有多少人能够心甘情愿的接受这一事实?
环顾四周,将在场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牢牢记下。
朱元璋又看向季秋,扯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笑容。
“这么多年,跟咱南征北战,苦了你了。”
季秋按着刀柄,微微颔首,什么也没有说,心里的情绪就和他脸上的表情一样。
无喜无悲。
“继续念。”
“是!”
太监再次站直身子,捧起圣旨,用远比刚刚还要高昂的语气,抑扬顿挫的宣读道。
“咨尔秋,与朕逢于乱世,起于滁州。”
“时天下未定,世间纷乱。”
“尔以熊虎之姿,投身行伍,自朕一扫江左!”
“又逢陈贼作乱,张逆反复。”
“尔能力克群寇,每战先登,军中将士无不叹服!”
“固陈贼伏诛,张逆拜首,东南皆定。”
“单骑入八闽,悉归版籍,授以昭勇将军,再征北元,转战东西,大小百余战,未尝一败!”
“古之关张,皆万人敌,莫过于此。”
“尔与朕不是父子,亲过父子,功盖群英,勇冠三军!”
“朕无以报尔,是用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
“安南伯,季秋!”
“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指挥使,总掌京卫,节制京城内外诸军事,改封定远侯,岁禄两千五百石,子孙世袭!”
话音落下,季秋的手终于离开刀柄,对着朱元璋深深的拜谢道。
“臣拜谢圣恩!”
公爵之下,勋贵第一!
这便是季秋如今的身份!
并且抛开那些虚名上的封赏,季秋还获得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职务。
京卫指挥使!
正常情况下,京卫指挥使一般都会由两人担任。
一人执掌皇宫内的禁军,一人执掌城外的亲军。
可季秋的职务后面,还有一则补充。
节制京城内外诸军事!
禁军,亲军,全部由季秋一人节制!
这意味着从这一刻起,季秋就是京城内外防务的总负责人!
说的夸张一点,老朱这是将自己身家性命,都交到了季秋手上!
这叫什么?
信任!信任!还是tm的信任!
朱元璋此举,就是在明明白白的告诉各位勋贵。
季秋和你们当中的某些人,不一样!
他是咱绝对放心的干儿子,未来的大明勋贵领军人!
说句实在话,季秋是很不喜欢这个官职的。
因为任务太多,职权太大,不好摸鱼...
但朱元璋都已经赏下来了,季秋总不能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继续撒泼打滚吧?
耍无赖,也要分个场合。
就算季秋再怎么不想接受,这种时候也要应承下来,有什么事,晚点和朱元璋私下说。
这就叫眼力见。
而宣读完毕后,人群中也不可避免的爆发出一阵议论声。
还是那句话,季秋实在是太年轻了!
不及弱冠,就已经是大明勋贵前十的存在!
以季秋的年纪,历经两朝,给朱元璋送走,那是板上钉钉的事。
再看看季秋吃嘛嘛香的劲头,估计再来个三朝,四朝,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嘛!
并且季秋还是开国元勋,军中将士无不叹服的开国元勋!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季秋还在。
大明的军队,他就乱不了!
什么玩意?你想对定远侯,甚至是定远公呲牙?
先问问下面的普通士卒,答不答应!
同样的,这是东南士族,根本无法接受的局面。
正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这群大族,最担心的事,就是皇权牢牢把持着军权,导致他们非常娴熟的阴谋诡计外加政治斗争技巧,根本派不上用场。
证据在手,管你承不承认,抓过来就砍,这群手里没兵的东南士族,最多也就是搞个“民乱”出来,弹指可灭。
现在的季秋,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正处于朝堂文武争斗的风口浪尖!
有不少东南官员,已经暗下决心,要让季秋成为“朱文正第二!”
尽管季秋并没有得罪过他们当中的很多人,甚至都没有交集。
但季秋依旧成为了他们“眼中钉,肉中刺!”
朝堂之上,有些人,注定永远都是敌人!
“吵吵什么?”
“咋?你们有人觉得咱的封赏不妥,还是对咱的封赏不满意?”
“站出来讲,别在下面嚷嚷!”
伴随着朱元璋语气不善的一声叱问,奉天殿顿时安静下来。
无论文官还是勋贵,这种时候都不会站出来反对朱元璋。
那样只会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与莽夫无异。
真要做点什么,私底下有的是时间,慢慢谋划。
“没有人有意见?”
“那你们在下面嚷嚷什么?”
朱元璋猛地起身,居高临下的看着台阶下的文武百官。
目光所到之处,无论文官还是勋贵,纷纷惶恐的低下头,不敢和朱元璋那锐利的目光对视。
三言两语便止住骚乱,朱元璋神情平静,重又落座,朝着太监摆了摆手。
“继续念!”
“是...”
再看看一旁的季秋,依旧立于朱元璋的身侧,身姿挺拔,目光越过了低眉颔首的文武百官,越过了奉天殿内极尽奢华的雕梁画栋,眼神深邃,彷佛是要透过层层阻碍,看一看那远在天际的旭日东升。
奉天殿内,太监的宣读声反复回荡,渐渐嘶哑。
时不时响起一声或是激动,或是平静,抑或是非常复杂的谢恩声。
半个时辰后,太监终于合上圣旨,道出朱元璋对于诸勋贵的最后一次告诫。
“朕起于淮右,将多乡里,愿与尔等共富贵,以报尔等之勋。”
“只盼尔等宣尔勤劳,恪守本分,令尔等与朕之情谊代代流传,成就千古之佳话。”
“归养之余,勿忘起兵之志,教习子孙,以保禄位于悠久!”
“钦此!”
在徐达和常遇春的带领下,众勋贵纷纷对着朱元璋深深俯身,齐声道。
“臣等拜谢圣恩,必将牢记圣训,不敢逾矩!”
至此,这场独属于勋贵的狂欢,就算是彻底结束了。
除了六位国公,朱元璋还封赏了三十位侯爵。
相较于原本历史当中的“二十八侯”,侯爵之位多了两个。
季秋,和刘伯温。
出乎季秋的意料,就连汪广洋这个浓眉大眼的玩意,居然也被封了个伯爵,混入到勋贵的行列中。
季秋非常怀疑,朱元璋此举就是为了分化东南士族。
不然就凭汪广洋那点破事,一点军功也没有,凭啥能拿个伯爵?
季秋之前才是个伯爵嘞!
但看看汪广洋身旁的官员,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
季秋心里一下子就舒畅了。
对!就喜欢你们狗咬狗的模样!
好看,爱看,千万别停!
季秋目不转睛的盯着汪广洋,打算看看他能将这副面不改色的模样,坚持多久。
便听到身旁的朱元璋,忽的开口道。
“封赏结束了,那就跟咱议一议国事吧。”
朱元璋的语气很平淡,话里的内容,也像是普通的上朝议事。
但奉天殿内的气氛,只一瞬间便紧绷起来!
恍惚间,季秋甚至闻到了硝烟的味道,也不知是不是他的错觉。
不过在东南士族眼中,朱元璋接下来要提出的事情,便相当于与他们开战的讯号!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李饮冰等人,纷纷交换着视线,不自觉的挺直腰杆,愈发坚定。
常有人说,洪武朝的官员,就是被朱元璋杀破胆的一群怂蛋。
但这群怂蛋,在经历了明初三大案之后,仍是敢趁着朱元璋晚年之际,一手导演出了惊世骇俗的南北榜案!
科举的神圣性,被这群东南士族亲手撕下!
这还是有过三大案的“洗礼”,东南士族依旧敢如此猖獗!
那在朱元璋还没有大开杀戒的现在,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这群东南士族又会怎么做呢?
果然,在朱元璋宣布准备分封藩王,让各位大臣议一议之际。
李饮冰直接从怀中掏出奏折,第一个跳出来,旗帜鲜明的反对道!
“分封诸藩,乃是取乱之策!”
“臣恳请圣上,收回成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