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汤和这等看着自己长大的“长辈”面前,季秋终于恢复了他这个年纪该有的阳光,不禁纳闷的询问道。
“汤伯,这和副将军有啥关系?”
“倒是你现在这眼珠子瞪得...”
“确实挺像副将军的...”
“你这臭小子!”
一听这话,汤和的眼珠子顿时瞪得更大了,对着季秋没好气的驳斥道。
“去了一趟倭国,胆子见涨啊!”
季秋嘿嘿一笑,正欲开口,汤和脸上佯怒的表情却已消失不见,神情熠熠的继续说道。
“乖乖...”
“当初这常大眼,还说这倭国是用银子做的...”
“现在一看,这混球玩意还说对了!”
“若不是有银子做成的城池,你小子上哪搞这么多银子回来?”
说到这,汤和眺望了一眼码头处密密麻麻的舰船,忽然感觉口中一阵干涩。
“秋哥儿...”
“你别告诉我,其他船上,也都有这样的银山?”
“当然没有!”
汤和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才对嘛!
这么多银子,打眼一瞧,起码得二三百万两!
要是其他船上也有这么多银子,那还得了?
不过能有这么多,也非常不错了。
上位不用再为了军费发愁...
看着汤和若有所思的模样,季秋心中忽然升起了一股异样的满足感。
对于大明之外的土地,所蕴含的惊人财富,这个时代的人还是了解的太少太少了。
区区一点白银算什么?
十四世纪什么最重要?
土地!土地!还是特么的土地!
矿产什么的,那都是获得土地之后的附带品。
就倭国这点白银,跟美洲,澳洲肥沃的土地,还有矿产资源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
季秋要借着这次机会,给大明从上到下,带来一次终生难忘的震撼!
将他们对于海外的探索欲望,彻底激发出来!
就从汤和开始!
“汤伯。”
季秋的语气非常平淡。
说出的话语,却是差点没把汤和吓得原地蹦起来!
“这银山呐,是专门摆出来给你看的。”
“要是每艘船都这么搞,那还怎么运输啊?”
“嗯?”
汤和怔怔的看着季秋,忽然感觉情况似乎有些不对!
“你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
季秋咧嘴一笑,在露出满嘴白牙的同时,伸手指向了后方浩浩荡荡的舰队。
“剩下的白银,都是装在箱子里的。”
“这些海船,可到不了应天!”
“还得麻烦您搞些艨艟啥的过来。”
“不用多,搞個一百艘左右也就差不多了!”
见季秋张嘴就是“一百艘”的惊人数字,汤和顿时愣在了原地,大脑飞速运转,额头上隐隐有白烟升起...
“你小子,少给我卖关子!”
“快告诉伯伯,你这趟到底搞了多少银子回来?”
“也没多少!”
“林林总总加起来,四千多万两吧!”
季秋得意洋洋的炫耀完自己此行的“战果”,昂起头,准备欣赏汤和震惊的表情。
谁料汤和却是连点反应都没有,只是微微张着嘴,用一种极其复杂的目光看向季秋。
“汤伯...”
“你...你咋了...”
“说话啊?”
在季秋关切的目光中,汤和竟是猛地从喉咙中发出一阵含糊不清的呜咽,紧接着便直挺挺的向后栽倒!
“卧槽!”
“来人!快来人!”
季秋顿时亡魂大冒,赶忙将汤和扶住。
但他口中的话,却是听不出来半点安慰之意。
“汤伯,你这是咋了?”
“我知道这点银子不多,盖不起来一座城池。”
“可您也不能失望成这样啊?”
“这话当初又不是你说的,是副将军说的啊!”
“不过没关系,后续咱们还能从倭国搞来白银。”
“每年估计能有个...上千万两?”
“多攒上几年,肯定能盖起来一座白银铸成的城池!”
“您就放心吧!”
其实汤和没啥大事。
大小也是久经沙场的宿将,一天能造好几斤精米加肉食,身子骨健壮的很。
几乎是刚倒下去的同时,汤和就意识到自己失态了,想要挣扎着站稳,却是被季秋直接抱住了。
汤和!要冷静!
区区四千万两白银而已!
你可是暴揍过元狗的人,可不能在小辈面前丢脸!
精神点!
暗暗的给自己打了波气,汤和正想起身,便听到了季秋那一番“惊世骇俗”的言论!
以后每年还能有上千万两?
恍惚间,汤和只感觉一阵天旋地转!
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白银啊!
想到这,汤和忽然挣扎着起身,死死抓住了季秋的手,声音粗重的说道。
“秋哥儿,伯伯对你咋样?”
“不差吧?”
季秋刚点了点头,汤和便斩钉截铁的说道。
“下次再有这种事,能不能把我家那个混小子,也就是你侄子带过去?”
季秋:“......”
要不怎么您老人家最后能善终呢。
这眼光,这把握富贵的能力。
杠杠的!
......
在得到季秋“下次保证多带几个大侄儿,出去见见世面”的承诺后。
汤和欢天喜地的张罗了一百多艘战船,亲自随行,要将这批白银押送回应天。
季秋本来表示,用不上这么多战舰。
谁料汤和却是振振有词,表示他都这么失态了,上位肯定也不能落下!
必须得搞个大场面,让上位还有应天的文武百官好好开个眼!
季秋琢磨琢磨,发现汤和说的还特么挺有道理,也就不再坚持,开始沿着长江,逆流而上,返回应天!
与此同时,朱元璋也得到了季秋归来的消息。
“这臭小子!可算回来了!”
话音落下,乾清宫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发自内心的笑意。
足可见季秋现在的人缘。
这半年多的时间,季秋那边虽然没有回来。
但一船船的银子,可都没有停下来过。
前后加起来能有个大几百万两,这些白银全部进了朱元璋的内帑。
手里有钱,心中不慌。
江浙水灾,需要赈灾?
赈!
辽东不安稳,需要粮饷?
拨!
朱元璋生平第一次,感觉处理政务竟是如此轻松愉悦的一件事!
就连皇宫上下的日常用度,也因此宽绰了不少。
不仅“工资”涨了,伙食标准也提高了不少,隔三差五还能从老朱这搞点赏赐。
放在半年前,这都不敢想呐!
正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短!
宫中上下,都清楚是因为谁,才过上了现在的好日子。
季秋的人缘,不好就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