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5章:拜师蔡邕(1 / 1)青史何人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入夜时分,蔡邕的住所客厅之内仍旧灯火通明。

蔡邕性情洒脱,对吕衣这个年轻的豪侠后生十分的喜欢。

和他畅谈了许多。

而吕衣也对蔡邕这等有大才的名士敬佩不已。

他是学古汉语出身,可以说学的就是蔡邕等文士一代代传承下去的华夏文化。

眼前的中年文士的水平不知道比后世的所谓教授高到了哪里去了。

每每蔡邕随意一言都让吕衣有振聋发聩的感觉。

而蔡邕经过接触之后,也对吕衣的观感开始产生了改变。

他原以为吕衣只是荆轲之流的忠勇侠义之士,忠勇则已。

但是经过接触之后,他才发现吕衣似乎胸中饱有韬略。

其中的一些见解,更是让自己都恍然大悟。

吕衣虽然学习的传承并不完整,但是经过一千多年的积累。

对相同的问题就产生了不同的注解和角度。

因此他的一些见解对蔡邕也多有裨益。

“唉,可惜呀……”聊着聊着蔡邕忽然长叹一声,让吕衣疑惑起来。

“小友所学虽然庞杂不似正统出身,但是某些见解又十分精辟,可见是栋梁之材。”

蔡邕见吕衣疑惑便笑着解释起来。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人生之大乐也,不瞒小友,老夫对小友已经生出爱才之心。”

蔡邕的话立即让吕衣怦然心动起来。

要知道蔡邕可是连王甫都要巴结拉拢的大才。

如果能成为他的关门弟子,不仅名声上立即就能得到天下人的认可和欣赏,而且蔡邕背后的朋党也并不少,能量光大,成为他的嫡子可要比投靠阉党名声好听的多,后患也不会那么严重。

“只是……”

蔡邕话音一转,又让吕衣的心悬了起来。

“只是老夫现在乃戴罪之身,幸得天子圣明宽赦与我,老夫不日便要回到原籍居住,我在五原郡也对小友多有耳闻,知道你在九原家业广大,必然无法随我成行,故而叹息。”

“原来是如此!”吕衣恍然。

但是他却并不放弃,而是在脑海中急速思考起来。

“可是先生有意回乡归养,只怕那王智之辈不答应啊!”

没过多久,他就有了对策,立即面色诚恳的向蔡邕劝道。

“哦?老夫回乡关此人何事?他不过是区区一个郡守而已,即便是九卿三公见到老夫也要以礼相待,他一個阉党还敢阻拦老夫不成?”

“明面上的阻拦其人必然不敢。”吕衣立即回答道。

“但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呀!”

“今日宴席之上,我观此人心胸狭隘,又因久仗其兄之势,必是那睚眦必报之徒,今日先生在席间对其多有羞辱,此人必不肯善罢甘休。”

“以我度之,其人不是想着在先生回家路上埋伏截杀的念头,就是打着直接潜入府中刺杀先生的主意。”

“我蔡邕虽然不才,但是当世也略有薄名,那王智之辈不会不智,如此穷凶极恶吧?”

蔡邕闻言也不由面露凝重之色。

他虽然无惧身死,但是他的女儿如今尚且年幼需要他的庇护才能安然长大,若是自己被王智所杀,小女定然也要被其连累。

“先生莫非忘记了,您曾被那阳球派遣刺客刺杀,虽然最后那刺客深明大义主动放弃了刺杀,但是有这个前车之鉴,王智得手之后完全可以将此事嫁祸给阳球。”

吕衣却语气深沉。

“更别提王智之兄王甫和阳球本就是生死政敌,双方之间势同水火,就算您不得罪那王智,就算是打着陷害政敌的打算,学生估计那王智也极有可能刺杀先生!”

“什么!”蔡邕闻言惊惧坐起,忍不住面色忧虑的来回踱步起来。

吕衣的话有理有据,让他不得不慎重思考。

“唉,是老夫太过傲慢了,此乃大戒!”

“只是如今老夫和小女身处王智的地界,彼为刀俎我为鱼肉,为之奈何呀!”

想通了这一点后,蔡邕又不由懊恼起来。

若是换了几年前蔡文姬还未出生之时,蔡邕不仅不怕死,还希望能死的壮烈一点以求青史留名。

但是现在爱女出生,让其怜爱无比,根本无法考虑其他。

而吕衣估计这也是为何其他人都和董卓阴奉阳违之事,唯有蔡邕对董卓十分的敬重。

估计就是董卓在乱世之中庇护了他父女二人的缘由。

“先生莫慌,难道先生忘记学生是以何成名的吗?”

吕衣自信一笑,让蔡邕连忙回过神来,

“哎呀,思孝是并州首屈一指的豪侠,定然有方法救我!”

蔡邕想到激动之处甚至要当场向吕衣行礼。

吕衣却连忙避让并扶起蔡邕。

“哈哈,先生切莫如此,只要有我和我的兄弟们在此,定然能护先生周全!”

听到吕衣的保证,蔡邕十分感激。

“思孝之恩,老夫无以为报,只是因为年长于思孝,多学了几年学问,若是思孝愿意的话,老夫想收你为关门弟子!”

“不知思孝意下如何?”

蔡邕感动之下,立即向吕衣询问道。

“哎呀,小子能拜入先生门下,真乃三生有幸呀!”

“老师在上,请受学生一拜!”

吕衣闻言大喜,立即将蔡邕扶回主位,之后退后几步双膝跪下对蔡邕行了师生大礼。

“嗯……”蔡邕满面笑容的抚须看向吕衣,生生受了他的大礼参拜。

“老师,请饮茶!”

礼毕之后,吕衣又从身后的高顺手中接过一碗茶水,恭恭敬敬的递给蔡邕。

“好、好、好……”蔡邕见状立即笑呵呵的取过茶水浅饮一口,算是坐实了和吕衣之间的师生关系。

在这个时代,血亲、乡党、举荐和师生关系是最为坚固牢固的关系。

不光是一荣俱荣,而且也会一损俱损。

因此,收徒拜师都是很慎重的事情。

不谈吕衣的有心拜师,蔡邕之所以如此光速收徒,除了之前久闻吕衣的侠义之名,在白日的宴席上对吕衣的观察,以及方才吕衣的谈吐见识以及对蔡邕的拳拳维护之心,缺一不可。

对他来说,吕衣确实是个能继承自己衣钵的传人。

这要远比保护他自身的安危更加重要。

没有这一点,就算是身死蔡邕也绝不会轻易收徒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