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88章 怎么办(1 / 1)时间过的好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和殿。

面对朱高煦饱含深意的警告。

一众文臣的心中,虽是惊惧和惶恐不安。

不过当下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够安安稳稳的离开太和殿,至于之后的事情,则就是之后的事情,这期间所产生的时间空窗期,足够他们去做一些补救的措施,或者说给与他们足够的时间,好生的想一想接下来的应对之策。

最后的结果不管是如何,但不管怎么说,也肯定比之当下的情况,要好上不知道多少倍,毕竟有准备的仗,此间的胜利概率,比之没有任何准备的仗,这个的胜利概率,不知道要大上不知道多少倍。

虽然眼下的局势显示,对于他们来说异常的不利,或者说有些举步维艰,但是并不代表着,他们就真的没有翻盘的机会,以及找不到破局,亦或者说转危为安的点来。

为此。

在听着朱高煦的这一番恳切和肯定的言语之后,方才一个个被整的提心吊胆的文臣,于当下皆是不免长长的舒了一口大气,面色中紧张的神情消失不见。

与此同时,一个个文臣于当下不敢有分毫的犹豫,连忙神情恭敬躬身的行了一礼。

之后,文臣们则是,在得到上方太子爷的应许之后,也等不得朱高煦所谓的应许了,一个个恨不得爹妈字再多给他们生上几条腿,皆以极快的速度,转身往着太和殿门外大步流星而去。

这速度

简直像是背后,有人拿着刀在跟着他们撵一般,乃是这么多年以来,从来不曾发生过的罕见‘奇观’。

散朝之后。

一个个宛如逃一样离开的文臣,以及方才那些个假装晕死过去的那些个人,也是在出了皇宫之后,皆都像是发生了医学奇迹一般的醒了过来。

见着一个个突兀间醒转过来的人,那些个搀扶着臣子,对此也是见怪不怪,毕竟都是聪明人,谁能够不知道谁啊,如何能够不知道所谓的晕倒,乃是为彼此找的台阶下,所整的小把戏。

不过虽醒转了过来,但此时此刻的文臣们,一个个的脸上却不见分毫的笑意和儒雅随和,皆乃是愁云密布,皆是眉头紧锁,心中对于不干人事,妄图将他们这些个人给全部收拾了汉王朱高煦腹诽和大骂不已。

虽然最后.

在他们的小把戏,以及太子爷强势出言干预之下,今日的闹剧最后以虎头蛇尾、汉王朱高煦歇鼓结束,那两条套在他们这些个文臣脑袋上的新政策和井绳没有彻底套牢。

但是方才就说过,场中的都是聪明人。

就不说之前,就说朱高煦被太子爷勒令制止之后,看他们的那些个眼神,只要不是傻子,心里都比之任何人都清楚,眼下的事情,今日看似结束,看似汉王认输了。

但这些个不过都是表面上的功夫罢了。

以他们这些个人对汉王朱高煦的了解,以及最后的警告眼神,毫无疑问皆够彰显着,他绝对不可能、也绝对不会在这个问题上,选择歇鼓和装聋作哑。

此次朱高煦没有成功,但是有了今日的经验,来日找着合适的机会之后,以朱高煦的性格,绝对会将今日被制止的事情,再次给翻出来,紧跟着就是重提、重议。

不达到目的,绝对不可能轻易的放弃。

想着,想着,一众文臣的眉头,不禁于担下拧的愈发的紧了起来,同时心中的顾虑和惶恐,亦是比之方才更盛,所有人无一人不是忧心忡忡的。

就这般。

过了好一会的时间,工部尚书宋礼满面愁容的走到户部尚书夏元吉的身旁,神情忧虑惶恐不安的道:

“夏尚书”

“金老大人.”

“这这这这功名和优待,可是咱们大明天下,所有学子艰苦苛责学习的动力啊。”

“以当下的行事,汉王爷这是打算对这些个功名和优待国策动手的节奏,倘若真的被动了.”

“咱们这些个身为前辈的人,当如何面对天下的芊芊学子。”

“并且尔等也自是心中比之任何人都清楚,倘若真的依照汉王推行的两条政令执行下去,长此以往下去,咱们这些个读书人,那些个前辈费尽心血,给我们争取来的蒙荫,怕是也将于咱们的手中消失不见。”

“咱们读书人,于今后的朝廷和朝政上的话语权,也将大大的减少,百年之后咱们这一带的人,又有何颜面于九泉之下,去见那些个前辈和先辈们啊!”

这话说的,那叫一个情真意切,不是一般的煽情,几乎都快要把圣人都给搬出来了。

闻之此言,金忠的面色不由得变了变,瞳孔中的双眸微眯,神情于此刻阴沉的可怕,眸光冷冷的扫视了一圈,周遭一个个垂头低眉的同仁和同僚们。

就这般。

过了好一会的时间,金忠收回了打量环顾的目光,言语不带分毫的情绪波动,冷冷的开口道:

“你们还好意思提起所谓的没有颜面?”

“说这样的话,尔等难道自己不觉得羞愧,难道不觉得丢人现眼吗?”

“先辈和前辈,呕心沥血的给咱们争取的优待和特权,难道就是让你们这样使用的,圣人的圣言学说,难道就是教导尔等,怎么去剥削百姓,怎么的中饱私囊、往自己的口袋里攥取利益的吗?”

“要说丢脸,要说没有分毫的颜面。”

“尔等在做那些个事情的时候,为何不想想,百年之后、以及当下,没颜面见先辈、前辈和晚辈。”

“倘若早有这样的觉悟,早有这样的想法,还会发生当下这般丢脸到家的事情吗?”

“咱们这些个人,还会被汉王给戳着痛处,还能够成为别人砧板上的鱼肉,如今日受人宰割吗?”

“为何会如此”

“此件事情上,真的能够怪汉王吗?”

“兼并土地、贪赃枉法、等等一系列逾越大明律例和律法的事情,哪一样不是你们自己心甘情愿去做的,此间可有分毫的,有汉王拿着刀架到你们脖子上逼你们去这般做吗?”“东窗事发了,知道难受了,想着先辈、前辈、晚辈了。”

“早干嘛去了!”

“难道之前经历兵器工坊、都查院贪腐案、以及后续的一系列案子,尔等还看不明白,咱们这个汉王啊,乃是一位实打实的,重实学、才学,轻经学,比之任何人都要务实的人吗?”

这还用说吗?

完全就不用怀疑,就从这段时间以来,汉王朱高煦这段时间以来,做的这么的一些事情,大家都是聪明人,谁能够看不出来?

朱高煦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做了那么多的准备,哪一件事情不是针对,或者说这些个事情,不是冲着他们这些个朝堂上,那些个人或者事情来的呢?

一想到汉王朱高煦这段时间以来,所作所为的事情,说实在的,出了太和殿的文臣一个个的人,无一不是身形止不住的打颤和惊惧害怕。

想着,想着,场中的群臣,闻之金忠针对他们这些人的质问,一个个人的问话,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怎么说呢?

就他们家族和士族,这些个时间以来,貌似都是这样的操作,都是这样的做事情和做人的。

都是这样的剥削百姓,都是以这样攫取利益的。

不然,他们这些个人考取功名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这些个特权,不就是为了这些个权力带来的好处吗?

倘若这些个好处都没有,他们为官和考取功名为了什么,有什么意义呢?

不过知道是什么一回事情,但是做又是怎么一回事情,就看彼此怎么理解这么个事情了。

但是大家的心里都比之任何人都清楚,既然金忠敢说出这样的话,敢在朝堂上说出那样的话来,那么不说别的事情,或者说有着另外什么样的心思。

至少能够证明一点,则就是金忠既然能够有这样的底气说他们以及汉王朱高煦,那么就可以证明一点,金忠自身的问题,则就绝对没有那些个腌脏事情,不然的话,金忠绝对说不出这样的话语来。

就这般。

过了好一会的时间,一旁被呵斥陷入沉默的群臣,一个个慢慢的从愣神之中回过神来,皆是不免有些心虚看向金忠,小心翼翼的开口问道:

“金老大人.”

“别的事情,咱们先不说。”

“就当下的问题,既然已经摆到了台面上,已经扯下了遮在咱们彼此脸上的遮羞布。”

“那么以往咱们做的那些个事情,就已经不重要了。”

“事已至此,该发生的已经发生了,不管咱们做什么样的弥补,都没办法掩盖所有的事情。”

“但是就当下的问题,您看看我们应当如何处之呢?”

“将当下的事情,咱们一五一十,自行拟定自己家族以及士族的罪行和罪责,以此拟定成册,呈报远在漠北征战的陛下,然后我们主动的退缴,这么多年所收敛的金钱和银两。”

“就已经发生的事情上,陛下是否能够网开一面。”

“能否直接压下和制止汉王殿下,当下对于咱们的偏见,以及打算找咱们一个个算账的节奏,我们能不能够,在这等绝境之中,谋出一条生路来?”

这话说的。

主动承认自己的罪责和罪孽,退出所有违背大明律例和律法的钱财和土地,是否能够得到应有的原谅。

针对这个答案。

说句真心话,别说当下的人问他们,就眼下的情况,金忠心中是真的没有半分的底气。

实乃是这些个人,所做的事情,究竟有多过分,究竟鱼肉了多少的百姓,究竟套取了多少,应当独属于朝廷国库的银两,金忠的心中真的不知道。

当然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则就是金忠心中比之任何人都清楚,身为一个上位者,谁真正的能够容忍,自己的手下或者自己的官员,背着自己做出这等恶心的事情来?

就这些个发生事情,别说朱棣会做什么样的感想,倘若他金忠身为上位者,见着自己手下的人,不顾朝廷的安危,不管朝廷的富裕和兴衰,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自己的享乐,别说朱棣能不能够饶恕,就他就当下的局势、以及所了解到的事情来说,他都没办法真正的接受和当做什么事情都没发生。

毕竟这些个人享乐就不说了,最为重要的一点则就是这些个人的享乐,所造就的结果、所造就的民怨和怨声载道的问题,全部让皇帝或者身为上位的人给他们这些个人犯下的错背锅。

这样的事情还有天理,还有王法吗?

就当下的事情上,换做落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怕是都难以释怀和真正的做到理解吧!

纵使当下为了稳定局势,不找这些个人的麻烦就算了。

可是一旦当下的事情过去,或者能够找到替代这些个人的人之后,朱高煦就不说了,永乐大帝朱棣能够忍住不对这些个人动手,有条不紊的找这些个人秋后算总账,可能吗?

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啊!

一想到这里,被问着话的金忠,不禁也是一阵的头疼和苦恼,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些人所问的问题。

但是有一点不得不承认,至少相较于自行书拟自身的罪责,以此呈报永乐大帝,绝绝对对的比之,等着汉王朱高煦一个个的找他们算账,至少能够苟活上不少的时间。

为此。

纵使针对当下的事情,没有绝对的把握,以及没有绝对肯定的答复。

就眼下的事情上,金忠在面对一行人落在自己身上那一副渴望的神情和眼眸,也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冲这些个人给予相应的答复,沉声道:

“诸位同仁。”

“就你们所提之问题。”

“咱不能够给你们百分之百的答复,不能够说谁好或者谁不好。”

“但是依照老朽的拙见来说,相较于咱们的上位,以及现任的监国汉王朱高煦两者做选择的话。”

“咱更加倾向于上位.”

“当然,具体的情况,就诸卿自己去衡量,这里面的利弊了,毕竟就眼下的事情,谁也不敢说给百分之百肯定的答复。”(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