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二章 正反典型(1 / 1)孤独麦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渐渐冷了,战场却日渐火热。

居于阳乐氏老宅的邵勋得到消息:陶侃率军数万,自弋阳北,

攻入汝南境内,分兵四掠。

有氏羌响应吴人,杀郡县长吏,汝南南部、汝阴西南部一片混乱。

邵勋没有越级指挥,他要看看大侄子怎么处理。

陶侃避实就虚的一招,还是不错的,他应该早就盯被强迁过来、满腹怨气的氏羌了,之前引而不发,就等着这时候动手。

但在邵勋看来意义不大。你还能让汝南、汝阴二郡投降不成?更何况他还在颍川集结了预备队。

车事的事情他不再事事操心了,而今主要操作政治事务。

乐宅庭院之中,他看着手中的名单,微笑不语。

面前坐着不少荆北诸郡豪族子弟,其中不仅仅有名列谱的士族,也有不少摸不着门槛的土豪,或者曾经位列士族谱之中,后来滑落阶层的家族。

就南阳郡而言,如今当以乐氏执牛耳,接下来便是刘氏了,这两家断层领先,接下来的都很一般。

比如堵阳韩氏,就是那个偷香做了贾充女婿的韩寿家族,有点惨,

人丁寥落,几乎无望重振门第,现在攀附了乐家。

他们家自称是韩颓当后人,邵勋不太相信,别是编的吧?

再比如宛城吴氏,正儿八经吴汉后人,如今却只是一个小土豪,在乐家马仔中都排不前列,勉强被举荐了一个子弟。

其他诸如棘阳岑氏岑彭后人、棘阳马氏马成后人、新野曹氏曹节后人、新野阴氏阴丽华家族、新野来氏来歙后人、新野邓氏邓禹后人等后汉年间的大族,基本都败落了。

坚挺得最久的当属邓氏,直到曹魏年间,邓、何晏、丁谧被人骂为台中三狗,后随着曹爽投降,邓被夷三族,终于坚挺不下去了。

反倒是迁居外地的邓氏边缘族人还有一定发展,比如就生活在新野附近但说不清楚自家家世的邓艾,以及祖迁居平阳为官的邓攸。

阴前华家族的后人坚持到了曹操那会,后来也不行了。

其他家族则更早就败落了,很多都无法身士族行列。

当然,这些家族还顽强地存在着,并没有彻底完蛋,有的甚至还能枯木逢春,再造辉煌,比如岑氏、邓氏。

但他们的境遇,终究说明了一件事:世事变幻,盛衰有凭乎?

邓韬何在?邵勋突然问道。

陛下,仆在此。一个几乎被挤到角落里的人连连告罪,跌跌撞撞地走到前边,拜倒于地。

邓士载好歹一代名臣,后人落魄至此,诚为惨事,坐下吧。邵勋说道。

谢陛下。邓韬心砰砰直跳,坐了下来。

令尊亡于襄阳后,你就回了棘阳?邵勋问道。

是。

襄阳邓岳,你可熟识?

有过数面之缘。邓韬说道:邓伯山之父曾在陈郡为官,永嘉年间天下大乱,邓岳先至南阳,后至荆州,为王敦征辟。

你可能劝其来降?

邓韬心中叫苦。认识是认识,但交情呢?真谈不。

不过这时也不好多说什么,只道:愿勉力一试。

邵勋看他脸那表情,就知道希望不大,于是不再多问。

邓韬有些失落,天子没给官啊。

邵勋继续看名单,看着看着,心中一动。

一午的虚与委蛇还是蛮累人的。

邵勋收了一些名单的子弟为官,但不是立授,还得吏部考察、等缺。

说白了,不是很重要。

今日会见这些人,主要是让南阳的豪族们知道,这个天下到底是谁的?

到底谁能给你们好处?谁能决定你们的命运?

除此之外,说实话这些豪族没有太多统战价值了,将来度田时还得砍他们一刀。

襄阳没人来?午后小憩结束的邵勋在躺椅摇来摇去,满面笑容的乐岚姬坐到他身旁,轻声问道。

蕴文会把人捉来的。邵勋说道。

什么捉,要用请。岚姬笑道:若他们肯降,邓岳、毛宝便无丁可征、无粮可食,不想死就只能降了。

邵勋轻嗯了一声。

隔壁传来的清脆的笑声,那是伴驾而来的后妃们。

南阳乐氏也准备了一些族女,不过都被打发走了。

邵勋连如狼似虎的刘野那都喂不饱,实在懒得招惹其他女人。

和岚姬待在一起休养生息,其实也挺好。

其实,此番南下,声势已经很大了。岚姬站起身,为邵勋捏起了肩膀,道:这么多兵马,没有人不怕的。若刘聪、石勒、拓跋郁律等辈南下,荆州豪族或许还会顽抗,陛下却是中夏之人,又不是流民帅,没有人愿意毁家难的,安静等待便是。

嗯。邵勋说道:所以战前定计时,我便决意对襄阳围而不攻,但摇动人心耳。

大势至此,只要不犯错,怎么都不会输。乐岚姬说道:至不济,

还有北地。

美人好见识。邵勋抓着乐岚姬的手,笑道。

都这把年纪了乐岚姬轻笑道。

二人说到这时,童千斤在外轻声禀报:陛下,王秉请求入觐。”

让他进来。邵勋说道。

乐岚姬轻轻抽出手,离开暂避。

王秉很快入内,行礼道:陛下,臣已自中庐县回返。

怎么说?

恒昔年与陶侃同为刘弘帐下将佐,今遭排挤,故愿降。王秉说道。

邵勋微微点头。

为什么派王秉去?因为东海王氏与襄阳氏有联姻,虽然已是王秉祖父辈时的事情了,但终究有个由头,能找到人引荐一一晋弘训少府、南阳太守钦之妻便是王肃之女、王元姬的妹妹,钦死于晋惠帝年间,但子孙满堂,人都还在。

他提到的恒是刘弘镇荆州时的参军。

彼时张昌作乱,襄阳、宛城世兵一败涂地,晋廷走马换将,重用刘弘。

刘弘遂以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又以参军恒为义军督护,并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连破张昌,杀万余人。

从恒当时的名头义军督护就能看出,他带的是私兵部曲,战斗力却比朝廷世兵还厉害,同时也说明作为襄阳地头蛇,氏的实力还是很强劲的。

战后论功行赏,恒得山都县令襄阳郡属县一职,将势力快速发展到此地。

不过,他的仕途也仅止于此了。

王敦任时,因需要他帮忙抵御南阳乐凯,辟其为从事中郎。

王敦死后,因山都县在反复拉锯之中几乎废弃,家不愿再出力了,遂恶陶侃,不复见用。

鲜卑骑兵已有万骑自樊城以西渡河,先锋抵至中庐县境内,王秉门一劝,氏也没什么好坚持的了,直接降了。

立授恒襄阳太守一职。邵勋吩咐道:此事还需王卿亲自跑一趟,送公服、官印。

臣遵旨。王秉应道。

说这话时,眼角余光偷偷看了邵勋一眼。

曾几何时,他们可是同僚啊。

彼时邵勋为东海国中尉司马,只不过第八品职官罢了,而他王秉则是下军将军,乃第六品。

现在么,他只不过是沔北幕府小小的水曹令史,邵勋则贵为大梁天子。

而且,主母裴妃也弄到手了,简直让人嫉妒得发狂。

去吧。邵勋挥了挥手。

王秉躬身退下。而他走后,兵部尚书左丞卫展又至。

道舒愁眉不展,何故也?邵勋笑问道。

臣遣子侄至江夏,被外甥讥讽吝啬。卫展苦笑道。

邵勋大笑,道:卿为兵部左丞,分拨粮草、器械,锚铢必较,从无滥发之事,朕实赖卿耳。

臣不意陛下如此嘉誉。卫展拱了拱手,道:臣甥李充,岁首奉母自建邺返回故里。之所以回来,实乃始终未谋得一官半职,再留下去也济不得事,故向好友辞行,奉母而归。

邵勋听了连连点头。

江夏李氏乃汉末李通后人。

卫展在洛阳为官时,与同僚李矩李茂约非平阳李矩相善,遂将妹妹卫嫁给他。

李矩后来做到江州刺史,可能是水土不服,英年早逝,卒于任。

李矩和卫夫人生有一子,就是李充了。

李氏在江夏还是很有势力的,而且非常特殊邵勋问道:听闻李重李茂曾李充伯父,非洛阳李重为尚书郎时,

针砭时弊,认为应限制豪族奴婢僮仆宾客人数,禁止百姓变卖田宅,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卫展沉吟一番,说道:其子n亦未出仕,这次一并回来了。

壮哉李氏,颇合朕心意。邵勋赞道:汉时李通便忠勇清贞,传至孙辈,仍有此见识,应当重用。

卫展眼皮子一跳。

听陛下这意思,江夏李氏的前途不错啊,只要他们肯投降。

想到这里,他立刻说道:吾甥虽讽我,然亦知大势,愿举家归顺,只是需要王师遣兵接应。

邵勋一听,抚掌大笑,道:此事易耳。朕即刻传令,左飞龙卫自随郡南下,接应李氏。

陛下英明。卫展长舒一口气。

邵勋也很满意。

八十万大军压境,声势何等煊赫。再辅以政治战,则无往而不利。

囊阳前氏、江夏李氏投得快,当然有好处。

投得慢的,那就餐桌,没说的,

或许,他该树立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了。

前番有人来报,汉时世为沔南冠族的廖氏廖化家族就不愿投降,那就别怪他心狠手辣了。

正面、反面典型都树立好后,战事或许会更加顺利。

想到这里,他终于决定微操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