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嘴,你又看杂志了?”汪海峰看着同桌笑着,假装问道。
“这一期的《知音》超好看,这个长篇抗战小说《亮剑》,简直太好看了,苍天呀,你怎么能忍心让我苦苦再等一个月呀。”李大嘴边说边拿着《知音》杂志在那里使劲摇着,一想到让自己等上一个月,心里别提有多难熬。
那种等待的滋味就别提了。
汪海峰暗想,要是让这货知道他的同桌就是作者,会把自己暴打一顿不可。
太可恶了,让自己等这么久。
“《知音》这一期我也看了。”汪海峰假装说道。
他想看看读者的反应。
“你也看了?”这下共同话题了,李大嘴高兴起来。
他是刚刚看完《亮剑》,正找个聊着里面的内容呢,可惜现在正在上课,又被老师刚刚警告过,正愁着,现在听到汪海峰这个同桌也看,这下有人跟自己讨论了。
“是呀,《亮剑》写得也不错。”
“我知道你那本《人世间》,不是兄弟我打击你,你那本《人世间》跟人家番茄炒蛋的《亮剑》,真不是一个水平,《亮剑》太精彩了,特别是那种战斗的场面,让人看得热血沸腾,恨不得拿上一把三八大盖跟着先辈们冲上去跟小日子拼刺刀。”李大嘴一边说一边拿着手里的圆珠笔作了几个突刺的动作。
可一想到最后结尾主角李云龙打了胜仗还受到了处分,纷纷为李云龙感到不公。
“军队有纪律,战场抗命,那是多大的罪,枪毙都不冤枉他。”自己第一次看到这里的时候也感到不公平。
“军队纪律严明,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每个人都像李云龙这样战场抗命,那上级的政策怎么执行到基层?你就是再有能耐,也不行,别说你杀掉坂田大佐,就是你把天皇干掉,该受的处罚也一个不会少。”
汪海峰笑着分析说道。
看来市场反应很好。
无人嫉妒是庸才
生气才好嘛。
汪海峰相信,如果这是网络,李大嘴会毫不犹豫地催更打赏。
可惜,《知音》现在是月刊,一个月更新一次。
某省,闷热的长途汽车上。
汽车嘟嘟喘着气,留下一股黑烟滚滚的尾气。
汽车没有空调,加上里面充斥着脚臭、汗臭,里面的空气严重污染,所以车窗全开。
一个四十岁中年人,穿着一件棉袄,缩减脖子聚精会神地捧着一本《知音》杂志看着。
他正看着最后在《知音》连载的《亮剑》。
“好,炸得好,可惜了柱子!”
“老李说得好,打的就是精锐!”
“这国军太气人了!”
他边看边连连点赞,有时候太过激动,一拍拍在旁边那名青年的大腿上,气得对方差点跟他打起来。
写到柱子用两颗迫击炮炸掉了坂田联队的前线指挥部里,他哈哈大笑,最后看到柱子被枪击中牺牲时,不免啧啧惋惜。
看到末尾李云龙被处分到边区被服厂当厂长,那名读者气得差点把手里的《知音》给撕碎了。
同样事情在全国各地上演。
第一次看《亮剑》的读者都有同样的反应。
有些是为晋绥军的见死不救感到深恶痛绝,气得咬牙切齿。
有些是为李云龙最后打了胜仗还被处罚感到不公平。
……
嘀,嘀……
晚上,汪海峰正在家里做作业,突然抽屉里的呼机响起。
“我去回个电话。”汪海峰来到了阳台跟老妈打了招呼。
匆匆下了楼。
正面看到大哥跟他同事们在院子里的石凳上聊天。
“干吗去?”大哥看到了汪海峰扬声问道。
“卖草稿纸。”汪海峰边说边走。
来到之前的那个长途电话亭。
“关哥,是你吗?”这是武汉的电话。
“是我。”果然是关钱,继续说道,“《亮剑》反应非常好,比《人世间》还好,现在单位收到发行部同事的反应说,加印90万份,10月份是320万份,这样一来,这个月突破400万份了,很多读者打电话过来说太少了,不够看。”
“催更?”
“什么更?”
“哦,没什么。”汪海峰呵呵说道,催更嘛,正常,以前是一天两更,还有人日万的。
现在倒好,一个月一更,读者不催更才怪,这也说明咱写得好呀,“关哥,这是正常反应,谁让你们让大家等一个月。”
“谁说不是,我们现在收到了大量读者来信,说一个月太久了,我们单位领导开了个会,会议一致通过从12月份开始改为半月刊。”关钱说道。
“什么!”汪海峰一听呆在当场。
《知音》直到1999年1月才改为半月刊呢。
这下由于自己的出现,比原来整整提前了两年。
“小汪,怎么了?”关钱听到汪海峰久久没有说话,疑惑地问道。
“没事,关哥,你说。”汪海峰说道。
“现在单位让我来问你,半个月,你那边有没有问题?”关钱说道,接着跟汪海峰坦白说道,“实说跟你说,这两期卖得好,都是《人世间》跟《亮剑》,半月刊最重要的是你那边要保证稿件的供应,你有没有问题。”
11月刊登的只是一集的内容而已,26集的电视连续剧,我可以水它两年多。
“问题当然有啦。”不能答应得太顺。
做人不能太老实,不然容易吃亏。
有道是会哭的孩子才能有奶喝。
“你是知道的,我是学生,可不是专业作家,再说了,创作可不是抄书,脑力劳动,可是最耗费精力。”汪海峰说道。
作为一名老写手,怎么会没有点存稿。
自己手里还有四万字的存稿,但不能说。
“这个我知道,可是,你有什么条件可以提,我们看看能否满足你。”从现在的反应来看,这小子的《亮剑》才是《知音》的主要卖点。
单位就是想利用这一次为契机,把月刊改为半月刊,《亮剑》在其中是重中之重。
所以领导特意交待过,只要汪海峰能保证供稿,只要不太过份的要求,单位会答应。
PS:厚着脸皮求推荐票、月票、收藏,这三个数据对新书来说太重要了,关系到后面的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