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叔父他老人家以身殉国客死异乡,还请陛下为他报仇啊!”
在庆国皇宫的大殿上,京都守备叶重满脸悲戚的走了出来,对着上方的庆帝大声呼喊。
“陛下,臣附议!叶大宗师被北齐宗师罗林所杀,他是为了我庆国而死,我庆国不能不管不顾啊!”
“臣附议!”
“臣附议!”
当叶重站出来后,众多大臣纷纷站出来表达了自己态度。
就像陈萍萍预料的那样,当大宗师叶流云的死讯传回京都时,立马引起了轩然大波。
所有听到这个消息的庆国之人无不伤心哭泣。
尤其是叶家,更是时不时传出来哀嚎之声。
对于叶家来说,叶流云之死带来的打击太大了。
以往因为有叶流云的存在,叶家在整个京都都是非常特殊的存在。
他们不仅深受皇家信任,在面对其他家族时也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优越感。
所有叶家人都很清楚,只要有叶流云在,叶家就永远不会有危险。
叶流云就是叶家的定海神针!
可是如今叶流云死了,叶家最大的靠山不在了,这样整個叶家都处于一种茫然失措的状态。
当然,对罗林和北齐的仇恨那自然是免不了的。
所以在上朝的第一时间,作为叶流云的侄子,叶重才会请求庆帝,继续发兵北齐,一定要让北齐付出代价。
而作为庆国的大宗师,叶流云还是有一定声望的。
在叶重出声之后,很多官员都情不自禁的加入了请求的行列!
自家大宗师被干掉了!
那还得了!
一定要找回场子才行!
眼见群臣激愤,庆帝也不好直接说不行,他把目光往下看了看。
收到眼神示意的陈萍萍立马大声的反驳:“陛下,臣认为万万不可!”
轰!
这一番反对的话,立马在群臣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些臣子一个个指责陈萍萍没有良心和爱国之心,神色非常激动。
尤其是叶重,更是气得脸色发黑。
要不是现在是朝堂之上,他一定会让陈萍萍好看!
“敢问陈院长,为何不能给我叔父报仇?”
叶重走上前来,对着陈萍萍厉声质问说道:“我叔父为国捐躯,至今尸体还遗留在北齐境内,不得魂回故乡!
我叶氏一族素来对庆国效忠,难道请陛下为我叶家讨个公道都不可以吗?”
“是啊!叶守备说的是啊!”
“叶大宗师如今英灵未归,的确是不能坐视不管啊!”
“陛下英明睿智,一定会让北齐好看,给叶家讨个公道。”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声,陈萍萍面不改色,对着叶重大声说道:“叶重,你大胆!你可知兵者,国之大事也,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
亏你还自称是叶家之人,兵法都读到狗肚子里面去了吗?”
震惊!
惊讶!
好奇!
一时间,朝堂上所有的目光都看向了陈萍萍。
他们都没有想到,陈萍萍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指责叶重没有读过兵书!
这骂的也太狠了吧!
“你……你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和为我叔父报仇有什么关系?”
叶重感觉自己被气疯了!
被陈萍萍指责没有看过兵书,这样的羞辱实在太过分了!
“当然有关系!”
陈萍萍转动着轮椅,面向叶重:“你知道前方的战线打得有多艰难吗?你知道为了支援三十万大军的粮草,有多少平民百姓吃不上饭吗?你知道要派多少兵马,才能将北齐彻灭国吗?”
这一声声严厉质问,让叶重脸色发白,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因为这些问题他通通回答不上来。
或者说就算知道答案,他也不能在这里说!
作为京都的守备,叶重要是连前线的事情都知道的一清二楚,那他的手也未免伸的太长了。
谁都知道在庆帝手下干活,你可以干不好,但是千万不能越权行事。
要不然就会遭到庆帝的雷霆之怒,身死族灭太稀松平常了。
此刻叶重要是将陈萍萍的问题回答的一清二楚,很难不让亲戚怀疑他叶家早有别的心思。
所以面对陈萍萍的问题,叶重不能回答。
“臣死罪!若非有陈院长提醒,臣差点因为个人情感而耽误国家大事,还请陛下降罪!”
下一秒。
叶重脸色惊恐的向庆帝请罪,同时还向陈萍萍表达了一番谢意。
事情就是这么魔幻,明明刚刚两人还剑拔弩张,可是此刻叶重却要感谢陈萍萍。
不管心里是不是真的感谢,至少表面功夫一定要做足。
“唉!叶重啊,叶老先生是你的叔叔,你情绪激动要为叔父报仇,朕又怎么会怪你呢?”
有了陈萍萍当白脸,庆帝立马笑呵呵的走下来把叶重扶了起来,语重心长的说道:
“你也要理解我呀,作为一国帝王,做任何的决定都要小心翼翼!
为你叔父报仇不难,只是一旦倾全国之力发兵北齐,失败的后果便是你我通通身死国灭,现在庆国还没有做好一场倾国之战的准备。
不过你可以放心,将来若有一日我庆国可以马踏北齐,朕一定会把那罗林小儿的人头,送到叶老先生的灵前祭奠!”
“谢陛下!我叶氏一族一定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好好好!!!”
一连三声好字,可以看出目前的庆帝心情不错。
朝堂上,不少人都看得出来,庆帝在安抚了叶重的同时,也让叶家以后更加心甘情愿的为其所用。
这就是庆帝的手段啊!
太子、李承泽、林若甫、秦业……
这些人哪个没看出来,但是谁都没有说。
甚至就连叶重自己也是心知肚明!
庆帝已经给台阶下了,叶重此刻要是真的不知进退,那才是真正的取死之道!
最后,在陈萍萍和庆帝的控场下,关于和北齐的战事,总算是商量出了一个结果。
为了表达对北齐的愤怒,同时也为了给天下臣民一个交代,庆帝决定向边境增兵。
但却是以打促和,一定要让北齐拿出优厚的条件才能罢兵,不能让北齐看出来要和谈的意思。
只是庆帝不知道,这次的和谈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