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霜,大月氏最为强大的五翕侯之一。
他本不该崛起的如此迅速。
按照正常轨迹,至少还有百年的沉淀,他才会取代大月氏,南下恒河,北上塔吉克斯坦,东至赤谷城,西至安息,成为中亚和南亚的庞然大物。
也有可能和乌孙一样,受大汉的快速扩张刺激。
贵霜加快了对身毒的进攻,基本吞噬掉了身毒东北部的疆域。
多次向蓝氏城发去增兵支援的请求未果,悍然举起了自立的大旗,并伙同休密开始尝试统一五翕侯,统合五部以后再反攻蓝氏城。
张骞的信来的分外及时。
如果等到贵霜部真的完成了统一,到时候又是一个庞然大物崛起,这对于大汉而言,远比现在分散诸部难对付得多。
或许,这就是朝外派出使臣的好处。
既能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同样可以带回来许多他国的情报。
对此,孟焕很想吐槽一下明代的那位永乐大帝。
郑和下西洋,不在海外圈土划地就算了,送的比收的贡品还多,简直是有点暴殄天物。
别管能不能消化,能吃下多少先吃掉,大不了封狼居胥之后,慢慢回本。
孟焕将信函递给了麾下的将士们,然后恭敬的请信使休息。
“先进城,就算是天塌地陷,路也得一步一步走。”
等入了康居城,赵德邦等人才回过神来,对着孟焕夸耀道。
“还是都护英明,将都护府的位置选择了康居城。
这康居可是个好地方啊,乌孙和大宛崛起以前,就属康居最强,占据的河流与耕种地最多。
要不然大宛也不会把他拉进城邦联盟的体系之中,常年在康居的领地屯田贸易。”
康居城外青山绿水,浑然一副水域交错的平原景象。
不知情的人来到这一片,都会以为自己是来到了水土丰茂的河套平原,哪里有半分沙漠黄土的样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贤说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孟焕如是说道,表情中尽是调侃。
整個西域,就那么几块青绿地集中的区域。
康居能享用其一,却没有利用这个先天优势完成统一,命途就已经注定是失败。
如今的康居王已经不知去向,不知道是被乌孙的人带走,还是城破之日死在了哪个犄角旮旯,化作黄土。
这也省却了孟焕不少麻烦,免得还要和康居王共处一城,给自己身边留下一个定时炸弹。
路过康居王宫时,赵德邦忍不住上前插话问道。
“都护,这王宫我回头就让人拆除掉,改成都护府官署。”
“拆?为什么要拆?”
赵德邦心中咯噔一响,有种不妙的感觉。
难不成焕哥儿是想住王宫,睡各国公主,夜夜笙歌开银趴?
这可不是好事啊,这事如果传到了长安,那得被王公大臣们上奏参到死。
违制这种事,一旦发生,大汉向来是严惩不贷,最重要的是,这样让汉武帝会心生芥蒂,觉得个人有反心。
赵德邦只是片刻犹豫,随后立即说道:“那我就把卫兵都换成我们寨子中的老人,这样也好……”
“换成老人是对的,最好是把未来战死者的家属,还有伤残退役的老兵都安排在各个王宫之中。”
“什么?”
孟焕看着惊疑不定的赵德邦,没好气的说道。
“你以为我是自己享用?我会是那样的人?”
“都护府重新建造,同时保留王国,还有他们的祭祀寺庙。”
“德邦啊,这些可都是文物,把他们留下来,等到以后某一天天下大同,海晏河清的时候,这些都是证明我们功绩现成的功德碑。”
“如果是楼兰国和匈奴人,焚其宗庙,毁其祭祀,那是仇恨释然,是避免这些不好的东西死灰复燃,但是对诚心归顺,未来会同为汉人的国度,留下他们的文化轨迹,留待后世人去旅游,去参观,去取证,这不更是一件美事吗?”
此言一出,一直跟在身后的各国使臣也是松了一口气。
只要不破山伐庙就算是好事,说明大汉承认他们的政权,血脉融合就融合,融合以后的血脉不也是自己的血脉吗?
等到孟焕带着众人入了王宫。
孟焕特意叫人搬来一副崭新的案几,放在王座之下,表明自己只是大汉臣子,并非忤逆之辈。
与诸国的会盟洽谈,才算是正式开始。
“能入席此宴的诸位,即代表认同我大汉宗主国的身份,愿为我大汉番邦,诸位是也不是?”
众大使面面相觑,待小宛国使者上前拜伏,他们才一一上前臣服拜倒。
“愿为大汉番邦,愿为大汉之臣!”
“好!哈哈哈。”
孟焕开心的一一上前扶起众人。
随即继续开口说道:“既然大家都认我大汉为宗主之国,那么焕便有言在先。”
“今后的西域,诸位当同进共退,以和平为主旨,以发展为前提,以民生为目标,全面发展经济,促进民族融合……”
(以下省略十万字)
震耳发聩的天言,让诸国使者如听天音,频频低眉顺眼的点头称是。
时不时还有几人露出如梦方醒的惊厥,然后装模作样的拍手称好。
赵德邦还真以为这些人听得是如痴如醉。
“咳咳,那么我就先只讲这么几句,诸君回国后再细细品味,细细思索。”
随着孟焕话音落下,人潮声起,顿时爆发了激烈的掌声,夸赞孟都护文采非凡,口灿金莲,能与他们分享宝贵的治政经验。
“当然,我有三点,也希望诸君能带回国去,与各位的国君好好细说。”
一听到还有三天,众人又开始忍不住摸了摸饥饿难耐的肚子。
“其一,往后不可擅动刀兵,不可擅祀活祭!祀与戎之事,皆须提前报请都护府,得孟某应允方可进行!”
“其二,大汉不收岁贡,往后游牧需交取畜牧税,农桑需摊丁入亩交取田赋人税,税率多寡,未来会派专人实地考察,以各国境况每年一定!
同时,作为收税代价,本都护也会派人去为诸国指导,合理畜牧,精益耕种!”
“其三,军事同盟,凡西域之地,各国国境我大汉的军队皆有通行、驻扎之权,各国需按人口以二十抽一的比例,派兵至康居服役,三年一换。
当然,作为补偿,所有在康居服役的士兵,轮换之时,就留甲胄归国。”
“三点小小的要求,诸君,谁同意,谁反对?”
原本鼎沸的掌声戛然而止。
不少使者都是一脸惊恐的看着孟焕。
大汉是不推翻他们的政权,可这样的要求,他们已经能预料到回国后各自国君的质疑和怒火。
还是小宛国使者,只见他举起右臂,正准备出列同意之时。
一旁的且末使者立刻上前捂住了他的嘴。
“别乱应承,再敢胡说八道,我叫国主先灭了你们,再举族投降大汉,你信不信?”
孟焕也不恼怒,就这么静静的看着众人。
早先那些重骑兵碾压狼骑的场景,在这些使者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有心拒绝,却又害怕给自己国家招来祸患。
“都护,可否允许我等回国与国主商议?”
“可!”
众人这才安心了少许,还好不是当场找他们要答案。
他们只是使者,不是国主,也做不了这样的决定。
就在此时,坐在一旁的赵德邦却是出言问道。
“都护,大月氏那边情况危急,你看我们是不是要未雨绸缪?”
“哦?赵将军觉得怎样未雨绸缪的好?”
“要不我们向陛下求援?中原尚有子民万万之数,再征召百万雄师,应当不成问题。”
“……”
孟焕顿时语噎。
要你假意威胁一番,没叫你把牛皮吹到爆!!
然而不论真假,诸位使者已经是震惊到不能再震惊。
大汉地广物博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打个匈奴正卒就有十二万,仆从军六万,那一路上的辅兵和民夫数不胜数。
“都护莫急!都护冷静!!”
“何须由宗主之国大费周章?鄙人即刻回国,一定会好好劝诫国主,为都护您筹措服役之兵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