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9章 输了跪下朝贡,赢了跪下求封(1 / 1)逆子多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杀!!”

小宛城外,一群骑着骆驼,手里拿着链枷与盾牌的且末人,正在疯狂围攻小宛小镇般大小的国都。

说是小镇般大小,自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完整的城墙,半面是一座光秃秃的荒山,半面才是夯土黄墙。

户五百人,人口两千余,胜兵八百。

而且末的军队也同样也有寒酸。

户千人,人口四千五百,胜兵一千二。

这还是在今年无战事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太多意外,这样的小国是注定会被大国虹吸人口,最终城市破败而亡。

而如今的且末,便是在小宛的身上尝试吸血自救。

这也是西域诸国连年都会上演的“村头械斗”。

且末用的链枷是一种类似于双节棍一样的农具,将前端改成烧练不完整的铜铁矿石,就是一把能破盾、破甲的钝器。

而小宛也不遑多让,锈迹斑斑的武器看样式是大宛国淘汰已久的旧制式兵器。

双方在城池攻防上打了将近一个时辰。

本来人数就不多的且末人逐渐开始陷入了颓势。

另一侧的高坡上,袁昭有些兴奋的看着这一幕,好几次都想带着三千呼衍部的骑兵冲上去收割战场。

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单独统兵。

作为汝南有名的豪族,此时袁家还没有弘农杨家那般强大,毕竟杨喜可是分到了项羽尸首,以此封侯的先秦大族。

袁家只是后来者。

后来者想要突破先行者的牢笼封锁,就得更加玩命的去夺取所有他们能得到的军功。

这也算是孟焕与杨、李决裂以后,难得的好消息。

投靠的游侠和外戚集团少年不在少数。

比如说霍去病前几日就来信,说是要把自己的弟弟送过来给他做侍从,便是想以此拉进卫霍与孟之间的联系。

既是侍从,也是师徒。

不过当孟焕看到霍光这个才七八岁大小孩童的名字时,也着实是惊讶了许久。

“袁将军何必着急?您没看见这两拨人打了一個时辰,伤亡总人数都没破十吗?”

“西域小国之间的械斗罢了,切莫当真!”

袁昭听闻此言,顿时定睛望去。

还真如大宛国提供的向导所说,合着这两帮人是在作甚?过家家不成?

不过仔细想来也是合理。

小国与小国之间如果都是既分高下,也分生死。

那这些小国就不可能存活那么长的时间不被消灭,能斗而不杀,说明双方的领袖其实还是有着几分克制。

说起且末与小宛国之间的争斗,还是因为小宛国在先前会盟时跳脱的太过欢实。

且末出兵揍他,也算是给小宛解了一次麻烦。

不然被坑惨的若羌、戎卢迟早要灭了这蕞尔小国。

“那我们就这么看着?”

“对咯,就是这么看着,等会儿双方打累了,到时候就是将军出马的时候。”

袁昭有些丧气,这可是他第一次单独领兵啊,怎么能搞得如此的虎头蛇尾?

大宛向导见状,忍不住捂嘴笑道:“将军可别丧气,想想当初的都护,护送张大使在西域出使的时候不就是如此?您现在有三千骑兵,当年孟都护可是才百骑而已呢。”

安慰了一番袁昭以后,向导指了指已经开始鸣金收兵的且末,还有在城头上欢呼的小宛国。

“这两个国家离我们大宛很近,您知道为什么我们一直放任他的存在,不曾把他们收归在大宛境内吗?”

说起来这个,袁昭的颓丧消退了不少,皱着眉头思考了起来。

貌似孟焕也是这样,明明都打服了龟兹,灭了临羌,跑了乌孙,残了大宛,现如今正是收割诸国,将他们都囊括在毂中的时候。

可孟都护却要什么西域大同盟,放任大宛内战,放任乌孙逃逸,给龟兹王与兰隆戈去信请封海外藩王。

而不是趁着西域衰弱的时候将全境拿下,设郡县以治理。

向导不知道袁昭内心如何联想,他只是继续唏嘘的对着两国那惨不忍睹的军队说道。

“且末与小宛这些小国家,就像是两颗铁豌豆,不好吃还硌牙。”

“你占领了他们吧,一年到头收不到一千钱的赋税,还得派遣官员治理,派遣军队驻扎,军费与行政费用就得耗费数万钱。

而且你是侵略了他们的国家,这些人还会动不动组织起义,冷不丁就得让大国们损兵折将,得不偿失。”

“你若是能让他臣服,将你视为宗主国,不仅不需要掏一分钱的军费和行政费用,你给他定下一年一万钱的赋税,他们的国主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千方百计的也要给你凑够朝贡应需。”

“您瞧,这是不是很神奇的一件事?你统治他们,可以为他们带去先进的技术,可以让他们人人吃得饱饭,可他们要反抗你。而你如果只是让他们朝贡,不仅不花一分钱,他们还得给你朝贡。”

“这才是西域诸国的生存法则!今天将军如果敢上前干预过甚,这帮人就敢跪下来求您收纳他们,像贵国统治康居一样,保留王宫宗庙,同时养着他们的王室与国民。”

袁昭听得是目瞪口呆。

有心想要反驳,只是突然又想起自家长辈以前在谈论南越之时也说过类似的话。

南越国使者朝贡,使者回去之后就将见闻记录于大越史记之上①。

“辽东微箕子不能成衣冠之俗,

吴会非泰伯不能跻王霸之强。

大舜,东夷人也,为五帝之英主;

文王,西夷人也,为三代之贤君。

则知善为国者,不限地之广狭,人之华夷,惟德是视也。

赵武帝能开拓我越,而自帝其国,与汉抗衡,书称老夫,为我越倡始帝王之基业,其功可谓大矣。”

赵武帝就是赵佗,很有意思的论述。

气得当时大汉震怒,恨不得立刻发兵攻越。

也正如大宛向导所说,自己阿父当日断言,朝堂之上必然不会轻启战端。

一是因为要优先去攻打匈奴,二就是得不偿失。

打一次南越国得不到多少东西,耗费还不低,而且你要是不统治他,隔两三年他又会站起来冒头,你要是统治了他,整个江南的赋税恐怕都不需要进司农、少府,全送南越去做扶贫。

昔日之论调竟然与此时大宛人所思所想不谋而合。

袁昭也是感叹,果然政治这种东西,无论国之大小,皆有共通之处。

“谨受教,我想,我也明白了都护让我单独领兵,却格外吩咐我,一定要多向您请教问题的原因了。”

向导受宠若惊,急忙生涩的作揖回礼,口称愧不敢当。

“那么……将军,双方战罢,我想您是时候出马,以此为由来达成您的目的了。”

袁昭点了点头,大手一挥,身后乌泱泱的游骑就朝着且末国包围而去。

隔着老远,看见陌生却又熟悉的“汉”字旗帜,且末国很是干脆的放下了武器与盾牌,像是和隔壁班同学约架,结果正好被班主任现场逮住的劣迹学生,熟练又乖巧的原地待命,等待着大汉军队的到来。

小宛国也是如此,大笑声顿止,国主带着一众贵族亲自出城相迎。

还没等到袁昭开口,两国国主就立刻匍匐到袁昭的马前开始哭诉,数落着对方不是。

“天军啊!你们总算来了!这日子没法过了啊,我小宛国对大汉素来敬仰,当初赤谷、康居会盟,我国使者更是所有国家中,每每第一个响应都护。”

“可就是如此敬仰大汉的我们,如今却因为爱护宗主,要遭受他国的侵袭,小王恳求贵国收纳小宛,派遣大军驻扎,对我小国寡民爱护一二!”

小宛国主嚎啕大哭,且末国主也是不遑多让,诉说着国中的穷困,交不起朝贡数目,与其失约,倒不如干脆臣服大汉,请大汉设立官辖。

袁昭看着二人先声夺人,忍不住频频回头看了几眼大宛的向导。

还真如他所料,现在好歹是打完了才来,这要是刚刚直愣愣的插入战场干预,岂不是落人口舌,直接就成了那干预他国事务,顺理成章被赖上的人?

袁昭摇了摇头,甩开大脑中纷乱的思绪,露出凶狠的神情对着两国国主呵斥道。

“住口!尔邦小国,才在会盟中答应都护,祀与戎皆须报于都护府,不成想回头就敢明知故犯!”

“今天你们敢背信弃义,明天是不是敢揭竿而起,反了我西域诸国同盟!?”

“……”

两国国主目瞪口呆,本来见到来人年轻,还以为是个二愣子,没成想愣是有点愣,但是扣帽子的手法,怎么这么熟练?

跟谁学的?

“下臣不敢,不过……”

“谁让你们答话了?”

“哼!今日之过影响极其恶劣!!”

“我看,尔邦小国还有精力互相械斗,是因为国中青壮太多,精力旺盛无处发泄所致!”

“既然如此,为保尔等日后再生罅隙,择其二国抽丁十一,择日北上康居,为我西域诸国谋求福祉,兴修水利!”

看着袁昭就像是背书一样,噼里啪啦说完转头就走。

这下两国国主彻底有些慌神。

这怎么还不按剧本出牌?

“将军!!将军!!”

“我等不打了!再也不打了!就二十抽一,不可再加了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