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堂之中,上方是刚刚送离了曾樱路振飞等观礼士绅的张肯堂,左侧则是坐着张同敞
“末学后进,见过两位大人”
郑成功进了堂中,对着两人行了一礼,而后便坐在右侧,脸上神色沉默
张同敞见得郑成功脸色,与张肯堂相视一眼,而后便开口说道
“今日我等在人前未与大木多做交谈,大木此时心中可有怨言”
“大木不敢”
郑成功闷声回道,而张同敞见此,眼中也是闪过一丝了然,开口说道
“我等今日之所以对你视而不见,并非是无视你这一番报效之意”
“只是如今你叔父却是未肯表态,如果我等在人前与你交谈甚欢,固然可以令军中众将以为你郑家已然投效朝廷,但如此岂不是陷你于不义”
“朝廷此时虽然也是急于招拢众将,但如此诡道亦非我等所取”
郑成功闻言也是一愣,而后心中却是忽然升起一股感动,他原以为是郑家迟迟不肯投效朝廷,这才让张肯堂等人对自己态度冷淡,未想到对方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刻意疏远自己
“晚辈还以为……还以为是因为我郑家之故,这才招来两位大人冷眼,晚辈心中狭隘,却是骤升忿意,有失礼数,请二位大人见谅”
郑成功看着眼前张同敞二人,心中却是愈发坚定了投效朝廷的决心
两位大人行事磊落,不义不取,这才是他想象中朝廷贤臣的模样
张同敞两人见得郑成功脸上的感激之意,眼底也是闪过一丝笑意
他们今日刻意疏远郑成功固然有一部分这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却是,他们已然弄清了郑家如今的情况
郑家如今的实权都掌握在郑鸿逵郑芝豹手中,郑成功虽是郑家长子,但如果不得郑鸿逵二人支持,恐怕同样号召不了郑氏众将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借此机会,拉近他们与这郑成功的关系
郑成功此时虽然暂时无法起到号召郑家众将的作用,但光凭郑成功郑家之人这个身份,对他们来说就已经很有价值
张同敞见得郑成功神色恢复,此时脸上却是忽然一正,开口说道
“今日我与张部堂召大木前来,要说的却不是此事,我等原以为你郑家今日不会来人,但却未想到你会到场”
“既是如此,我等也想正式问一句,你可愿受这闽省巡抚之位”
郑成功闻言,脸上却是神色一滞,沉默了半晌之后,这才开口
“两位大人也知,如今我父身处敌营,若是我此时受了朝廷的巡抚之位,恐怕清虏立时就要恼羞成怒”
“他虽是投清,但毕竟是晚辈亲父,晚辈此时却是不能受这巡抚之位”
郑成功说完以后,见得对面神色似乎冰冷起来的两人,心中也是一紧,立时开口说道
“大木虽是不肖,但亦是圣人子弟,知得华夷大义,桂监国殿下乃是神宗嫡脉,自当是我大明正统,为我天下士人君父”
“晚辈此时非是不愿为朝廷效命,只是担忧因己之故,害了那人性命,两位大人放心,只要那人归来,晚辈便立刻反出郑家”
“晚辈亦有自知之明,在下只是一介生员,历事浅薄,如何能做的一省巡抚,在下日后来投,只求为府下一刀笔吏,能为朝廷效力便已知足,绝不敢攀望爵禄”
张同敞两人闻言,脸上神色这时才像是稍稍放缓,张同敞沉默片刻,便开口说道
“自古忠孝难以两全,大木如今情况确是身处两难,既是如此,我等亦不好再相逼迫”
“只是大木可能不知,我等临行前监国殿下对闽省之事,都只是定下大致方略,令我等相机决断,但惟有你父子二人的爵位官职乃是殿下亲口定下”
“殿下圣喻已定,而大木又节义未失,只要你今后愿归义朝廷,你便依然是殿下亲自定下的闽省巡抚,此时无论是我还是张部堂,都是无法去改的”
郑成功闻言,脸上神色却是愈发羞愧,而此时上方的张肯堂也是终于开口,轻声说道
“老夫与你父亦是共事多年,你父在隆武朝时便已有不恭之态,说实话老夫对你父甚为不喜,但未想到你父竟能养育出你这等贤良之子,老夫确是甚为惊讶”
“殿下以闽省之地托付给你父子二人,虽然你父降清,但你如今能尊奉大义心向朝廷,也算是没有辜负殿下对你郑家的一番深恩,大木你当勉之”
“晚辈明白,我郑家身受朝廷殊恩,如今却做出这等荒唐之事,大木今后惟有以死尽忠,以报朝廷殿下殊恩”
郑成功听到此处,更是羞愧欲死,起身对着两人躬身一拜,而后在张同敞的连声宽慰之下,这才神色感激的坐回座位
张肯堂与张同敞相视一眼,觉得火候应已差不多,于是微微点头,张肯堂便开口说道
“其实今日我等请大木前来,还有一事想请你相助”
“部堂大人请说,只要大木能做到,绝不推辞”
郑成功闻言,也是立时应道
“于子之前,不应言父过,但如今的形势大木也知晓,你父恐怕定然是要降清的了”
“接下来我所说之话乃是朝廷机密,大木出得此地,决不能向任何人泄露,你可能做到”
郑成功见得张肯堂神色严肃,也是立时应声,而张肯堂也是继续开口
“此次使团入闽,除了是要册封你们父子以外,其实朝廷还另有旨意,那便是要将清虏堵在粤省之外,为朝廷争取布防增援的时间”
“朝廷册封你郑家的目的也正是在此,但此时你父投清,一旦你父回来,不要说是拖住清虏,反而可能要成为清虏攻粤的先锋,这绝对不行”
“既然你父已然不能阻挡清虏,那我等闽省督府,便要承担起牵制闽省清军的任务,决不能让清军全军入闽,影响朝廷的大局”
“老夫在同安已练出数千精卒,必要之时应能牵制部分闽省清军,此次请大木前来,有两事要请大木相助”
“第一,老夫麾下的督府之军不日就将进驻同安及附近各县,获取粮饷兵员,老夫希望大木能与你叔父说清楚,不要派兵阻挠督府行动”
张肯堂先前虽然坚决不肯入驻同安,但此时形势却又有不同
张肯堂之前不肯占据同安,一方面是师出无名,一方面是担心惹来郑芝龙攻伐,祸乱一地百姓
但此时这两方面的顾虑却皆是没有了,他此时已受朝廷闽省总督之职,自然有权管辖闽省各個府县,他麾下的督府之军进驻同安取饷,自然是理所应当
督府此时肩负着牵制闽省清军的任务,与郑芝龙等人迟早要有一战,张肯堂先前不欲引起战火,非是他妇人之仁,而是他根本不知道为何而战
而此时得了朝廷的命令,张肯堂却是再无一丝犹豫,又是变成了从前那个杀伐决断的封疆大吏
牵制清虏乃是朝廷大事,若是因为担忧引发战火他便袖手不动,主动退避,那朝廷立他这闽省总督又有何用
张肯堂见着郑成功脸上并无不满,又是开口说道
“第二,督府要牵制清虏,未来与清虏在闽省必有一战,此时我等却需未雨绸缪,提前准备好粮饷辎重,老夫欲以一两银子一石的价格,向你郑家购买五千石军粮”
“同安左近能立时提供如此多粮饷的便只有你郑家,大木你可愿出面,替朝廷筹集这批粮饷”
张肯堂说完,也是紧紧盯着右侧的青年
而张同敞见得陷入沉思的郑成功,心中也是一沉,忍不住开口说道
“大木,我等也知此时这一两银子一石的价格实在是有些低,但此时督府新立,朝廷也远在粤省,我等带来的银子实在不多……”
若是放在承平年间,一两银子一石米粮也算一个公道价格,但这两年江南闽省各地争战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再加上这些年不断爆发的旱灾蝗灾,各地的梁价早已一路上涨,如今哪还能买到一两一石的米粮
郑成功听得张同敞所言,也是立时反应过来,立刻拱手说道
“大木刚刚只是在思索如何筹集米粮,并不是此意”
“两位大人放心,大木定为朝廷筹来这批粮饷!”
“至于银钱之事,两位大人也不必再提,此时朝廷支援不及,军中各处都要用钱,两位大人可将银钱用于更为紧要之处,这些粮饷,大木自会去想办法,绝不会误了军中大事”
若说让郑成功说降施福等人投靠,他确实是做不到,但如果只是花钱买粮,对郑成功来说却并不是什么难事
五千石粮,顶天了便是一两万银子,这对郑成功这个郑家长子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郑成功并不缺银子,唯一难办的便是要想办法说服郑鸿逵,从郑家商行的府库中拿到这批粮饷
张肯堂两人闻言,心中也是一松,使团此次入闽就带了两千两黄金,粮饷棉衣军械,哪一样不要花钱
这两万两银子实际上根本就不够用,此时郑成功能主动承担下这批粮饷,那他们就能把银子花在其他地方,再次募军扩大军队数量
张肯堂想到此处,也是忍不住说道
“老夫也不愿欺瞒,此时军中银钱确实紧促,既然大木有办法筹到粮饷,那老夫便不与大木客气了”
张肯堂见得郑成功脸上并无难色,又继续开口
“此事却是拖延不得,大木你也清楚,你父离城已经十余日,随时可能回来,这批粮饷必须在你父回来以前,便运出安平”
郑成功闻言,脸上神色也是一肃,立刻开口道
“晚辈明白,那晚辈这就去筹集粮饷,三日之内,大木必来复命”
郑成功说完,见得张肯堂等人点头,也是不再犹豫,直接起身便匆匆向着堂外而去,
郑成功离去,此时堂中便只剩下张同敞二人
张肯堂坐在上方首座,沉默了片刻,忽然开口说道
“别山以为此子如何”
“心存大义,性情纯良”
张同敞见得张肯堂脸上的愕然之色,又是开口说道
“部堂可能不知,莪等虽是给郑家发了请帖,但郑鸿逵其实一直观望不应,郑家此次根本就没有打算派人过来”
“此次郑成功是自己强行过来的,是以身边才会空无一人,说实话我亦是没想到,此人能顶着族中压力前来观礼,由此亦可见其心性”
张肯堂看了一眼下方神色感慨的张同敞,沉默片刻,却是开口说道
“老夫是说,别山认为此人到底能不能筹来粮饷”
而张同敞闻言也是一愣,立时反应过来,思索片刻后,也是开口说道
“难说,郑成功虽是郑家长子,但郑家此时是郑鸿逵在主事”
张同敞说完,也是眉头微皱,只是此时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如今附近能提供大批米粮的只有郑家,若是连郑成功这个郑家之人都买不到大批粮饷,那他们这个新成立的所谓督府就更不可能买到
堂中气氛一时间也是变得沉默起来,下方张同敞凝眉苦思,而张肯堂却是目露思索,忽然开口说道
“此时军中不止是缺米粮,军械甲胄同样也缺,此次见了这郑成功以后,老夫心中却是有了些想法”
“别山以为,此时我等以低价,去向施福黄廷等人购买甲胄军械,是否可行”
“部堂此策高明!”
张同敞闻言,眼中也是立时一亮,立刻明白了张肯堂的意思
如今施福等人拥兵观望,这些人此时既不想投清,也不想投明,只想等形势更加清楚以后再做决定
此时若是他们向施福等人提出低价购买军械,无论他们愿不愿意,为了不彻底得罪朝廷,恐怕都会低价卖上一些军械给他们
此时督府虽然成立,但他们却根本控制不了闽省任何一处地方,自然也无法补充箭矢兵甲等物
若能从施福等人处要来一批军械,立刻就能大大加强张肯堂麾下军卒的战力,而且他们也能借此事,趁机试探一番军中各方对他们的态度
如何试探,自然是谁收的银子少,给的军械多,谁便更忠心于朝廷
两人商议已定,于是便立即招来使团众人,而使团众人听得命令以后,也是立刻前往城中各处,向施福等人提出要求采买军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