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极有眼色,趁机塞了个厚厚的荷包。
王公公谦让了几句,便留了下来。三杯下肚,直接和白玉兰就称兄道弟起来,白玉兰问什么他就答什么,半点不藏着掖着。没多大功夫,皇宫里的情况,就被白玉兰套话套出了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关于太后,比如关于白玉凤……
送走了王公公,白玉兰这才将龙璟宸的书信给了王府管家。
赵福看了信,二话不说,便抱来了厚厚一叠账册。米粮、当铺、铁铺、银器店、布庄……形形色色,恨不能涵盖三百六十五行,遍布东周十三州,这么多店铺一家家巡视下来,少说也得大半年。
白玉兰暗暗惊叹:恭王府果然家大业大!
十岁起,她便掌管白府,那时的白府刚失势,可是白家的产业还在,也不过是京城有几家酒楼、粮铺、田庄罢了。和恭王府的产业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
白玉兰最感兴趣的便是通福钱庄。
通福钱庄,遍布大江南北,关键乃是王府名下产业。
纵观东周、南楚、北燕,三国皆物产富饶,却固步自封、自产自销。三国通商不便,这其实是一大弊端。东周盛产瓷器、米粮,南楚盛产茶叶、布匹,北燕盛产貂裘、马匹,缺的只是运通之法。
通福钱庄乃百年老字号的第一大钱庄,童叟无欺,三国皆认可。
东周一旦有了战船,便可从东海直接绕道北燕京都,以硝石的威力,别说区区一处粮仓,只要硝石充足,就算是一座城也可以轻而易举毁于一旦。暗阁阁主余烬,北燕太子慕容轩,若是夺不下兵权,白玉兰倒是不介意兵行险着助他一臂之力。
至于南楚,想必轩辕博也非仁善之辈,便由着轩辕氏两兄弟先内斗吧。
米粮高涨已经让轩辕昊这位一国之君差点掏空了国库,南楚国内今年必定要增加赋税,税收过重,百姓交不起,则会引起民变。
三国之内,何止一个东周有内斗?南楚、北燕还不是一样?
白玉兰微微笑了笑,这天下迟早要乱,那些曾经设计她陷害她屠杀她族人百姓的仇人,一个个眼看着就要受到惩罚,她其实很开心。
“福伯!通福钱庄虽是王府的产业,可我看账面上似乎没什么盈利。”
赵福回道:“正是如此!王妃有所不知,钱庄做的是有钱人的生意,全仰仗京城的达官显贵和本地富绅,存存取取,往来账目多了,钱庄才有利可图。可是,京中的达官显贵平日若急需用钱,也可直接去钱庄借,借了不还的大有人在,钱庄掌柜又不敢开罪他们,一来二去,这账面上日积月累下来可不就没盈余了吗?”
白玉兰听得十分感兴趣,疑惑道:“哦?只听过百姓借钱还不起的,还没听说过达官显贵也借钱不还的,这些人的身份地位,又不是还不起,为何不还?难道就因为开罪不起,这些借出去的钱就不用追讨了吗?”
赵福道:“怎会不追讨?可是没什么用啊!”
白玉兰暗暗将此事上了心,打算明日亲自去京都的通福钱庄看看。于是,便合上账本,打发了赵福,自己早点睡下了。
次日一早,进宫。
白玉兰先去面见太后,太后依旧在佛堂里静养,整日里吃斋念佛,外间之事一概不理。苏太后见了白玉兰,话语不多,只简单问了几句龙璟宸在三州赈灾的情况。之后,打赏了些首饰布料便将白玉兰打发了。
白玉兰觉得,苏太后的性子愈发喜静。
她似乎对什么事都不上心,只一心吃斋念佛。凤仪殿里里外外,都是恭王府的人,信得过,白玉兰巡视了一圈,没发现什么问题便也告辞去了甘泉宫。
去甘泉宫之前,她本想先见见四姐白玉凤,却吃了闭门羹。
白玉兰昨日已从王公公口中得知,陛下不喜凤妃,且因南楚公主之死迁怒于凤妃,平日里非打即骂,故而白玉凤才会闭门不见。她很好奇,四姐当时为何竟有胆子假传太后懿旨一杯毒酒赐死了南楚公主轩辕雅儿?这其中必有内情。
东周国君龙璟旭,正在上早朝。
白玉兰便只能去了后宫求见四妃之一静妃,也就是之前的东宫侧妃,李静茹。静妃有个女儿,今年六岁,生得冰雪可爱,很讨人喜欢。
“静姐姐,我来取一样东西。”白玉兰开门见山。
李静茹原本正在逗女儿,闻言色变,挥手示意宫女将小公主抱下去,转身回了房,片刻后才拿着一个锦盒折回。
锦盒内,是名册。
白玉兰不看也知道,她笑了笑,伸手去接。
李静茹紧紧抓着锦盒,却没松手,抬起一张妆容精致的脸孔,问道:“兰妹妹,如今他已贵为一国之君,这东西你拿回去还有何用?不如我毁了吧。”
白玉兰只是静静看着她,看着这么紧张的她。
李静茹好似被一双火眼金睛盯着,任何的心思,任何的秘密,在这双清澈明亮的眼眸之下,皆无所遁形。她内心挣扎了好一会儿,才慢慢送了手。
锦盒内的名册,正是当初太子、晋王、恭王费尽了心思想要得到的那本详细记录了太子收受贿赂的罪证,任谁也没想到,这名册竟会在太子侧妃李静茹手中。白玉兰当初是因为知道自己的生母蔺夫人,对李静茹曾有救命之恩,而李静茹那晚也冒着被罚的风险给她送药,当初觉得李静茹值得信赖,而今嘛……呵呵……
毕竟人是会变的!
晋升为皇妃的李静茹,再也不是当初东宫里那个仗义执言不惜顶撞太子的东宫侧妃了!是什么改变了她,已经没有深究的必要。
白玉兰一言不发,转身就走。
李静茹心下惊慌,追了几步想要阻拦,却又停了下来。她有些心慌,不知道白玉兰一回京为何先取回这本名册。这本名册对龙璟旭已经算不上是威胁,可她就是感觉到一阵莫名的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