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军带了这么多辎重,猛地出现在肃州附近,他们一定会非常紧张,又觉得是等到了一条大鱼,我料定,他们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一定会有所动作。”李贤将他对吐蕃的判断和盘托出。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可以说,这一队吐谷浑密探是他们从鄯州出发之后,遭遇的第一伙吐蕃军队。
虽然人数不多,但也足够引起李贤的重视。
因为,这提示了他,他已经进入了吐蕃的控制地盘,以后行军只能快,不能有半点拖延。
而且,还要防备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战争。
“契苾将军,我们不妨快点走,通过孔道,把辎重留在后方。”
刚刚赶过来的契苾何力,才一听就立刻笑了。
“殿下这是想在赶到肃州之前,再打一仗了?”
“契苾将军,知我者,莫若你啊!”
有将如此,夫复何求啊!
就这样,枉顾后方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的吐蕃大军,唐军将士开始加速赶路,迅速通过了罗罗河。
而后续的辎重部队就……
所谓辎重,便是兵器和粮草。
这些东西,一般来讲都是用大车来运输,而每一辆大车,以粮食来衡量,大约可以运送十石粮食。
那么,一名士兵在古代一天行军大约要消耗多少粮食呢?
大约在两到三斤左右。一石粮食相当于是一百斤左右,这样就可以正确衡量一支辎重部队可以运送的粮食数量了。
不要觉得这已经很多了,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正常的,处于战争当中的士兵的饮食量。
战士们不管是在行军还是在打仗,都会处于一个高耗能的状态之中,能量消耗巨大,当然要用吃饭来补足。
古代粮食的种类本就稀少一些,尤其是在行军路上,更不会有什么杂食可以补充进去。
只能吃队伍携带的米面、杂豆酱菜之类的东西,既然几乎只有主粮可吃,那么,士兵们的饭量也就会更大,消耗更多。
不要用现代人坐办公室一天的消耗量,又或者是妇女儿童一天的消耗量来衡量士兵们的粮食消耗量。
那根本就不在一個数量级。
运送辎重,从来都是古代行军打仗的一个大事,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打仗的输赢暂且放在一边,至少,作为一军主将,你在兴兵之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让战士们吃饱。
毕竟,饿肚子的士兵,那是根本没可能打胜仗的!
既然要运送辎重,那么,比如李贤统领的这一队两万人的大军,一路上所需要的的辎重部队到底是多少人呢?
答曰:无数的古代军事理论著作都曾经论述过,一万人左右的部队,至少需要一千人的辎重部队来保障。
他们行军,不只是需要运送粮食,还有战马所需要食用的干草,冬天还要携带煤炭,富裕的兵器装备。
辎重准备的越丰富,数量越多,这场仗打着才更加有底气。
所以,想要保障太子的大军出征,至少需要两千人的辎重部队。
而这些人,他们携带的粮食,往往也最多只够十天半个月食用,能够吃一个月的,那都算是粮食相当的富裕了!
比方说李贤带领的这支部队,现在还有底气悠哉悠哉的绕远路攻打肃州,那都是因为他们在鄯州城已经完成了补给,如果没有打赢鄯州之战,现在的太子也只能是走在返回大唐京师的路上了!
而如果是急行军的冲击呢?
那么,也许算上战士们自身负重携带的粮食,一千石粮食大约也就只够一万人的队伍食用三天左右。
由此可见,辎重在古代,绝对是个不能忽视的大事!
这也就是萧何的功劳如此巨大的原因之一。
就算是前方的将领再能打,后方的辎重出了问题,那这一场仗也相当于是白打。
甚至,还有可能把前方的战果全都给葬送了。
这样的事例,不久之前不是就已经看到过吗?
大非川上,若不是郭待封冲动冒进,薛仁贵又怎会功败垂成?
运送辎重如此困难,这也就可以看出,为什么在古代,地盘的拓展,难度这样巨大了。
粮草的运输,总是要依靠已经打下来的地盘,长距离的行军运输是难以想象的。
近的不说,就说远的,隋文帝杨坚荡平南陈的时候,就整整准备了两年,实际上,那个时候的南陈,当家的是后主陈叔宝。
这位著名的后庭花爱好者,他可真的是个宝,昏聩不堪,只需要搞女人,写一些淫词浪调,组织一帮小美人,天天在皇宫里高声讴歌,还划分为不同的声部,高低错落,可享受嘞!
如果说陈叔宝在历史上有什么高光时刻的话,那应该就是他拉着爱妃张丽华和孔贵嫔一起跳进了枯井里,最后被杨坚大将韩擒虎活捉的那一刻吧!
按说,南陈在南朝诸国当中,地盘是最小的,立国是最弱的,既没有封狼居胥的野望,又没有淮河天险,且国祚最短,只有三十几年,还不如汉武帝一个人当皇帝的时间长。
但即便是一触即溃的南陈,杨坚也是老老实实的做了两年的准备,研究了地形,准备了充足的粮草,选用了最合适的将领,并且把南陈以北所有可以攻占的地盘全都拿下了。
这才剑指南陈的。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南陈,距离土崩瓦解也就是戳一戳的事。
但杨坚依然准备了那么长时间,就是因为,从物理意义上来说,杨坚的固有地盘,也就是以长安为中心的,北周的传统所在地,距离南陈的地盘实在是太过遥远了。
这么长的距离,想要一统天下,那可不是容易的事!
所以,在攻取南陈之前,杨坚就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把和南陈相连的地盘全都给夺过来了。
为的,就是能够更加顺畅的攻取南陈。
有了淮河,长江以北的地盘,不管是人员调配,还是辎重的筹集和运送,都要方便的多。
最后,真可谓是一举荡平,大获全胜!
而现在呢?
李贤要对付的可是强悍的吐蕃,是士气正盛的吐蕃!
辎重的保障就更加成为了重中之重。
对古代辎重部队的重要早就有一定认识的李贤,开拔之前就特别关照过辎重队伍的组织。
人员,当然是要尽量精简的。
因为所谓一万人的队伍,一千人的辎重部队,两者其实是重叠的,而不是叠加的关系。
任何一支古代的部队也不会在有了一万人军队的同时,再单独组织一支一千人的小队来负责运输。
那样的话,消耗的粮草可就更多了!
为什么会多?
他们不是护送粮食的吗?
既是如此,那自然是人数越多,护送的粮食也就越多,前方单独兵马也就可以在前线坚持更长的时间了。
哈哈哈!
哈哈哈!
会有这种想法的人,怎么说呢?真是天真的可爱,辎重队伍难道都是送粮仙人,自己不吃不喝也不拉,就为了给前方的士兵们运粮?
那当然不可能了!
辎重队伍过于臃肿,也会反过来影响前方的战斗部队,能够保持一个比较平衡的人数配比,这才科学。
而李贤正是用尽可能科学的方法在打仗。
两万人,两千人。
到头了!
完全足够。
要说,两千人也足够对抗小股部队的袭扰了,他们完全有能力保护辎重不受敌军的侵害。
但是,李贤有一种预感,这一波吐谷浑部队,别看现在只有五十人,但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立刻就会猥琐发育,形成一股几千人的队伍!
因为可以想见,吐谷浑人只是来打前站的,后方依托的必然是吐蕃军团!
绝对有可能!
唐军的辎重,那可是一块大肥肉,谁能放过?
数量众多,品种也齐全,若是抄上了,这一波的好处可就算是占全了!
再说,辎重部队的暴露也表明了,过不了多久,吐蕃军团就会知道,肃州附近已经出现了唐军的大部。
而这个大部是从哪里来的?
当然是打赢了鄯州大战,却不知所踪的大唐援军了,这可是大唐太子亲自带领的军队!
因为主将被杀,副将又投奔河州,以至于吐蕃军团在鄯州城外的战况,在一段时间里,竟然是一片空白!
没有人知道,赞多布的去向,他到底怎么样了,仗打赢了吗?
至于大唐的太子,那就更是不知所踪了,一些邻近的州郡算是听到了一点风声,但他们对鄯州城外具体的战况也并不了解。
也就是说,第一波送出消息的,反倒是胆小怯懦,投奔河州的将军纳洛。
等到纳洛的消息传出来,李贤的兵马都已经离开鄯州地界,绕过河州,直插甘州了!
而这一队旧吐谷浑小队,大约就是被吐蕃军团派出来,进行前线侦查的。
可以想见,吐蕃的军团必定就在附近,具体的驻扎地点,或许就是甘州城。
好啊!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李贤也算是看出来了,原本想在肃州进行一次决战,但现在看来,甘州的这些吐蕃人竟然还要追上来。
李贤等的就是这个!
他们不出兵,唐军如何找茬消灭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