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国产科幻一个未来。”
这是一句很大的话,但是郭凡的语气却很平和。
他不是在喊口号,而是发自内心的这样认为。
说真的,对于孟白这种习惯谋定后动的人来说,这种平和反倒是比激昂的话语来的更让人信服。
“国产科幻的未来这个名头可太大了,我可担不下。”孟白道:“郭哥,咱也算是一块战斗过的交情。你就直接说,找我是打算帮你什么忙?”
郭凡轻咳一声:“现在,主要就是缺钱。”
“差多少?”
“70万左右吧。”
“呃,其实也未必需要这么多。”一旁的贡格尔赶忙补充道:“中影这边倒也没有着急开启项目,所以我们的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部分工作我们可以用国内的团队,效率会稍微慢一点,但是价格便宜。算下来……50万其实就差不多了。”
郭凡点点头,接着道:“没事,小孟,你要是对这個项目不感兴趣也没关系,别为难。或者你要是担心后面实际立项有问题,这钱算我个人借的。”
要是换了两年前的郭凡,是不愿意说出“借钱”这个话的,大不了把房子也押出去,总是能凑够的。
但是现在不行,因为他去年结婚了。
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无所谓,失败了重新再去拍那些没那么喜欢的电影赚回来就是了。但是,他不能让家人跟着一起。
所以他才会“厚着脸皮”,联系当初一起合作的“小兄弟”,看能不能帮帮忙。
孟白喝了口茶水,抽了张纸巾擦擦嘴。而后在另外两人的注视下,站起身:“走吧。”
“去哪?”郭凡问。
“老哥,咱这不管是投资合作也好,还是借钱也好,总得先让我看看你们准备的情况吧?”
郭凡和贡格尔对视一眼,笑着起身,拍着孟白的肩膀:“走,带你看看我们的工作室。”
-----------------
郭凡的工作室在西五环外,一个有些老旧的文创园里边。
“看看,怎么样?”郭凡问道。
孟白打量了一眼这个办公室,面积不算大,只有弧光影视一半的大小。屋子中间摆着张三米见方的桌子,上面摆满了一摞摞的资料文件。
桌子的对角,有几个工作人员正在讨论着什么,手里还拿了个类似燃气灶一样的模型。
办公室的电脑绕着墙壁围了个圈,角落和过道的位置堆满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纸板箱,里面全是各种各样的模型道具。
“挺好。”孟白收回目光,点点头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点科幻那味了。”
说完,他示意了一下对面正在讨论的工作人员手里的模型,好奇的问:“那是个啥?”
“《流浪地球》里的地球发动机。”郭凡道:“这是我们之前找中科院的专家商讨以后,设想的一种外形构造。不过只是一个初版,后面肯定还会再修改。”
“中科院?”孟白诧异的道。
郭凡点点头:“中影帮我们联系的,科幻要想‘幻’,首先就得‘真’,所以我们需要这些专家大佬帮我们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孟白听着,心中忽的升起些莫名的感动。
以前看好莱坞的科幻大作,宣传的时候经常能听到诸如“诺奖教授指导创作”之类的,让人一听就有种高端感。
如今猛地听到“中科院”这个名头,有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微妙感觉。
平复下心情,他又看向桌面上摆着的一摞摞资料,上面画的是大多都是些设计图之类的。
如果是不知道的人看到,估计会以为这里是个建筑设计工作室之类的。
“这是我们目前设计的一些道具和场景的概念图。”郭凡介绍道。
孟白瞄了一眼文件的厚度:“大概有多少张?”
“目前是三百多张吧。”
“这么多?”
“这才哪到哪。”郭凡拍着厚厚的一摞资料道:“如果按照前期筹备的工程量来算,这些只有三分之一。如果是按照整个项目算,那估计十分之一都不到。”
三百张概念图还不到十分之一,那总规模就要在三千张以上。
有一说一,九成以上的电影别说概念图,就是剧本体量都未必能有这个规模。
郭凡自己则是摇头苦笑,这么大的规模除了因为项目本身的体量以外,更多的还是因为他们几乎完全要从头做起。
人家好莱坞有多年的积累,新项目可以直接复用或者对照前辈们留下来的素材。
但《流浪地球》不行,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开拓者,根本就没有可供参考的对象。
至于强行去模仿好莱坞,那最终的结果只会得到一部“劣质的”山寨片。
说真的,即使只是眼前的这些成果,已经足以打动孟白了。
不过作为一个编剧出身的影视工作者,他还是习惯性的问了一下剧本的情况。
“剧本啊……”
提到这部分,郭凡的表情隐约变得奇怪起来,不过很快又恢复如常。
“因为目前还在构架阶段,所以只有一个框架概念,还没有具体的剧情安排。”
郭凡拿了个遥控器,打开大厅的幕布和投影仪。而后又转身在一旁的电脑上敲击了几下,点开了一个文件。
“这是我们在原著的基础上,初步完成的《流浪地球》‘背景剧情编年史’。”
郭凡说着,屏幕上显示出了一个框架图。
【1977年中国天文学家付建明在统计过最近一千年的太阳活动状况以及近50年的详细记录后,推出太阳核心聚变加速,将产生致命氦闪,以至太阳死亡并快速膨胀吞没地球的论点。该论点在国际上并没有产生回响。
1980年, NASA专家泰伦斯布鲁克Terrence Brook看过付建明的论文后,组织小组开始研究相关课题。
1990年,“旅行者一号”拍下地球照片。
……
2018年,前氦闪研究小组专家刘欣推出“流浪地球“模型,第一次提出行星发动机概念。】
这个框架图是个类似时间线大纲之类的,不过并不完全是线性排布,而是分成了几条不同的支线,彼此独立又互相影响。
各种文字、方框、标示和箭头彼此交织,构建起了一个复杂的“幻想世界”。
看了好一会,孟白点点头:“这就是全部的背景框架了吧?确实挺详细的。”
“啊?”郭凡愣了下:“没有,这只是框架的一部分而已,这个才是完整的。”
说完,他按了一下遥控。
瞬间,幕布上的框架图快速缩小,而后沿着一根根箭头,又延伸出了十几个和它相似的框架图。
直至最终,一个长条形,犹如蜘蛛网一般的完整“历史”出现在了孟白的面前。
【1977年,中国天文学家付建明提出太阳核心聚变加速,将产生致命氦闪,以至太阳死亡并快速膨胀吞没地球的论点。
……
1999年1月2日,刘培强的岳父,韩子昂出生。
2000年3月,太阳氦闪应对策略研究基金会发表《殖民比邻星计划可行性报告》。
……
2028年1月,刘欣等人提交启动“流浪地球“计划书,联合国氦闪应对小组分裂成飞船派与星球派。
2029年10月,黑客取得美国政府的研究计划并向社会公布。计划书中指出财产在三千万美元以上的人,有机会参加船票抽签。美国爆发大规模暴动,政府被迫放弃飞船殖民计划。
……
2023年2月3日,刘培强出生。
2044年3月12日,太空电梯遭到破坏,方舟一号空间站被炸毁。联合地球政府(UEG)决议提出三大应对计划:“移山计划”“方舟计划”“逐月计划”。
……
2075年2月19日,地球摆脱太阳公转轨道,人类进入逃逸时代。
2075年4月24日,木星危机。】
“1977到2075……”孟白长出口气:“一百年啊。”
不需要有什么图像和画面,只是看着这犹如史书一般的“百年编年史”,那种宇宙的广阔与时间的厚重,就已经铺开在眼前了。
直到这个时候,孟白才终于理解了郭凡的那句话。
“给国产科幻一个未来。”
沉默了好一会,孟白皱眉问道:“所以,你们的剧情要拍完这一百年?这跨度未免太大了。一部电影哪怕三个小时的时长,估计也不够啊。”
孟白算是文科生,对科幻了解的不算多,但是对剧本和故事的直觉却很敏锐。
如果真的按照这个一百年的历史去拍,那最大的可能就是变成一个流水账式的“科幻纪录片”。
“当然不可能全拍出来了。”郭凡笑了笑:“实际上,我们想拍的只有这一段。”
说着,他把这份“编年史”翻到最后一页,手指点着最后的一行字——“木星危机”。
“所以,前面的那些都只是背景设定。”孟白道。
“是。”郭凡道:“当然,如果项目最后真的能成功的话,或许还可以拿来拍拍前传之类的,哈哈。”
孟白跟着浅笑一声,随后看着幕布上的“蛛网图”和一整张桌面上厚重的资料,沉默一会后,开口道:“刚才说,你们还差多少钱来着?”
“五……七十万。”郭凡瞥了眼自己这个小老弟的表情,果断按照原定的价格喊。
孟白也不在意,直接道:“这样,郭哥,咱也别整这些零头的了。我们弧光出一百万,买你工作室10%的股份,就当融资入股了,你看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