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可怕的女人(1 / 1)布丁三分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近天明的时候,顾旭和上官槿回到了驱魔司总部衙门。

晨光熹微,微风轻拂,万物在初春的丝丝寒意中逐渐苏醒。

两人一齐走到驱魔司的档案馆门前。

此刻,档案馆的守夜衙役正昏昏欲睡,眼皮沉重。

当上官槿将代表官员身份的鱼符轻轻放在他面前时,衙役顿时惊醒,一边喊着“上官大人恕罪”,一边手忙脚乱地替他打开大门。

他注意到,上官大人的背后,跟着那位在元宵擂台赛夺得魁首、风头正盛的顾博士。

这位年轻的博士似乎一改往日面带微笑、和蔼可亲的模样,变得神色异常冷肃,竟让人感到一丝寒意。

…………

两人一前一后,步入档案馆。

上官槿并未急着穿梭于一排排密集的档案架之间。

她对着空气轻声低语:“我需要所有关于河清县的资料。”

话音刚落,地面上便浮现出一道道流动的金光,宛如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河水,指引着他们前往相应的区域。

“听说顾道友通读道藏,过目不忘,”上官槿指着前方架子上的资料缓缓说道,“这些文件里的内容,你能把它们都记下来么?”

顾旭点了点头。

他并不知道上官槿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但他还是听从她的安排,开始细致而迅速地翻阅一份份文件。

这里存放的文件内容,主要包括河清县过去几年的灵田调查记录、鬼怪案件卷宗、纳税记录、修行者登记名册等,与今日所遭遇的突发事件并无直接关联。

凭着过目不忘的记忆力,顾旭把文件里的一切内容和数据全部记在心里。

之后,上官槿又领着顾旭,来到了窗边一张书桌旁边。

她取出纸笔,似乎打算写些什么。

这时她忽然开口向顾旭提问:“顾道友,天行二十二年,河清县兰香村王财主家有多少亩田地?有多少佃客?稻谷收成多少?”

“田地二百零三亩,佃客四十二人,稻谷产量十二万四千斤。”顾旭不假思索地回答。

“天行二十三年呢?”

“田地二百四十二亩,佃客四十三人,稻谷产量十八万五千斤。”

上官槿顿了顿,又问道:“天行二十二年,兰香村自耕农有多少户?”

“四十九户。”

“天行二十三年呢?”

“四十三户。”

“顾道友,你现在应该能大致推测出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吧?”

“应该是王财主兼并了附近六户人家的土地,”顾旭回答道,“不过,你问这些做什么?它与我们今天的案件有直接的关联吗?”

“我要想办法弹劾河清县县令丁炳光,”上官槿一边说着,一边在纸上写下了“劾丁炳光十大罪疏”几个大字,“顾道友,你说的对,丁炳光既然放任手下差役肆意放火杀人,并对此置若罔闻,那么他必须为这种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

“但是在大齐王朝,普通人的性命贱如草芥。

“今日之事绝非个案,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如果我们仅以此事为由弹劾丁炳光,那这份奏疏很可能未激起丝毫波澜,就被悄然压下。

“甚至,那些官员可能倒打一耙,指责我们作为修行者,不专心斩妖除魔,却来多管闲事,阻碍他们执行皇命。

“毕竟陛下非常不喜欢修行者介入世俗政务。

“因此,我们必须找到更恰当的罪名,并通过都察院的途径递交奏疏——恰好我在都察院有一些人脉。”

说到这里,她转过头来,看着顾旭认真道:“从这些数据记录中,不难看出,王财主将附近六户农民的土地占为己有,从而使自己的土地增加了三十九亩,粮食收成也因此大幅度增长。然而,他家的佃客却只增加了一人。

“难道这一人是神仙降世,仅凭一人之力就能耕种近四十亩田地,收获上万斤的粮食?”

听到她这些话,顾旭微微眯起眼睛,立刻说道:“王财主隐瞒了自家的奴仆数量。

“那六户人家,土地被王财主兼并后,就从纳税名册上消失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应该是成了王财主家的奴仆,替他耕种稻田。”

“顾道友真是聪明,”上官槿嘴角微微上翘,夸赞道,“你应该知道,大齐王朝是按照人头来收税的,王财主家里每多一个佃客,就得多交一份税。

“然而现在,他隐瞒了自家的佃客数量,这样便能少交很多税款。同时,兰香村因少了六户农民,也就缺失了这些人的税款。

“如是一来,朝廷的税收收入就大为减少。

“你应该知道,现在大齐朝廷正缺钱财。

“司首大人曾跟我说过,大齐王朝的掌权者们可以容忍地方官员欺压百姓,但绝不能容忍他们糊弄自己。

“在掌权者看来,底层平民百姓的钱,只要不闹到流民遍地、聚众造反的地步,官员们想贪多少就贪多少。

“但是,朝廷的钱,陛下的钱,谁要是敢动,谁就得死。

“而且最近大齐国库告急,连你这个元宵擂台赛魁首的奖金都发不出来了。那些掌权者们想必已经焦头烂额、心急如焚。

“你想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们查明一个县城里存在大量瞒报人口、偷税漏税的情况,他们会怎么想?”

顾旭静静看着她桃腮带笑、美目流盼的模样,只觉得这个女人真是可怕。

“大齐的官员,十个里头九个贪,”上官槿沉思了片刻,随后用笔尖蘸满墨水,一边在面前的白纸上书写,一边继续说道,“丁炳光身为县令,很可能收受了那些大户人家的丰厚贿赂,因此才对他们谎报人口的行为视而不见,持纵容态度。

“倘若顾道友不信我的判断,可以试试占卜验证。”

听罢她的话,顾旭取出一枚铜板,默念“太上昊天”与“紫微大帝”的名讳,并询问:“丁炳光真的在此事上收受贿赂了吗?”

铜币应声落下,正面赫然朝上。

…………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按照上官槿指出的思路,顾旭脑海的“智慧”权柄悄然运转。

一场复杂的计算正在飞速进行。

一份份文献、一个个数字、一句句春秋笔法的记录,全部交织在一起,汇聚成一场磅礴的信息风暴。

顾旭的思绪在这信息的海洋中自由穿梭,敏锐地捕捉着那些微妙的变化和潜在的规律。

他努力搜寻着那些自相矛盾的数字,以及那些经不起细致推敲的细节,同时运用占卜术进行验证,试图揭开隐藏在其中的真相。

“……两年前,河清县曾出现了一群所谓的‘狰狞鬼’,据案件记录,它们猎食了三百多名无辜百姓。然而,这个案件与功勋兑换记录之间存在明显的不符。

“更重要的是,‘狰狞鬼’这类鬼怪理应只潜伏在丛林深处,而不太可能出没于人类聚居的县城周边……

“……我推测,那些百姓很可能是在两年前的旱灾中因饥饿而死亡。而县衙的官员,由于赈灾不力,私自挪用了赈灾银两,为了推卸责任和逃避罪行,于是编造了这群并不存在的鬼怪……”

“……”

顾旭口述,上官槿执笔,二人合作很快就罗列出了丁炳光的九大罪行。

这些罪行主要围绕着以权谋私,包括擅自改动户籍、截留税款、贪污大齐财产、逃避罪责等,严重侵害了国家的利益。

纵容下属烧毁灵田也是其中一项。上官槿特别强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们毁掉的田,都是陛下的财产。”

大齐目前财政紧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像丁炳光这样的“蛀虫”在不断蚕食国家财富。

他们上奏弹劾的目的,正是为了铲除这些蛀虫,协助皇帝追回流失的财富。

…………

顾旭看着上官槿淡雅温婉的面孔,感觉得到她做这种事情已经是驾轻就熟。

也不知在过去的岁月里,她以如此手腕,帮助洛司首对付了多少朝中官吏。

他似乎隐隐明白了上官槿近年来能在洛京庙堂节节高升、如鱼得水的原因——若想在这个腐朽昏暗的朝廷中站稳脚跟并有所作为,手段得比那些奸佞们更阴更狠才行。

“顾道友,我看你这样子,是不是有话想要跟我说?”上官槿望见顾旭神情复杂的模样,轻声问道。

顾旭轻叹一声,缓缓说道:“我曾以为,大齐王朝官正民安、政通人和;我曾以为,这天下的官吏们都如沂水县驱魔司一般,日夜辛勤工作,为百姓排忧解难;我曾以为,大齐百姓当前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以人为食的妖魔鬼怪。

“可现在,我意识到,吏治清明之地,仅止于陈大人治下的沂水县;妖魔鬼怪固然可怕,但这群虎冠之吏,更是令人防不胜防。

“我还想,如果那片紫苏草田未曾受损,或许世上能多出几枚‘静心丹’。如果这些丹药能被送到沂水县驱魔司,那或许潘小鹏就不会死,或许汪阳就不会在修炼中险些走火入魔……”

一时间,他想到了很多很多的事情,思绪有些纷乱。

上官槿似乎是不经意地握住了他的手,看着他的眼睛,认真道:“顾道友,你要明白,这才是真正的大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