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章 供不应求(1 / 1)目不识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1月20号上午,赵放带着厂里的一众领导紧张地等待在生产线旁,他们的眼睛不断盯着移动的传送带。

传送带的另一端,支着五六口大铁锅,几个工人正不断地翻搅。

车间内到处飘散着水果熬制出来的香味,闻起来十分的诱人。

8点30分,第一瓶完成封装的雪梨罐头摇摇晃晃的出现在生产线上。

旁边已经准备好的员工赶紧拿出一挂鞭炮,高兴地跑到车间门口点燃,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

“装车!”赵放大吼一声,当即有员工开始装车。

第一批生产出来的罐头一大部分即将送进各大供销社,因为有返点,所以他们推起来格外的卖力。

卖不完,他们也不用承担损失,不卖才是傻子。

反倒是拉货的小商贩比较少,大部分不知道这东西好卖不好卖,都处于一个观望的状态。

来的商贩总共零零散散的四五个人,听到先交一部分押金,最后拉货走的只有三个人,都各拉了150罐。

接下来就是等待销售数据,只要今天卖得好,不怕那些商贩不来。

看着正在装货的众人,赵放独自一人回到办公室,忐忑的等待着销售数据。

……

和赵放一样忐忑的是,来拉货的司机。

梁刚,此时正载着罐头和其它的一些产品朝自己经常去的村里驶去。现在的道路普遍不好,车子行驶过大坑,车斗里便响起玻璃瓶撞击的声音。

梁刚平常卖的最多的就是一些生活必需品,卖罐头这种洋玩意儿还是第一次。

自己本没有想拉,只是去看一看,但是看到包装,加上厂里飘散的香味,心底一直痒痒。

本能的觉得这东西应该会好卖,于是不顾旁边好友的劝阻,装了一百多瓶,准备去试一试水。

如果好卖的话,明天这一车将全部装成罐头。

梁刚开着车走进附近的一个大村子,将车停在村口的宽敞地方,开始叫卖了起来。旁边的树下坐着几个孩子和大人,看着梁刚的货车咽了一下口水。

他们知道自己没钱买,所以干脆扭头不看了。

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人按耐不住,走向梁刚的货车。

在车斗里环视了一周,指着雪梨罐头说道:“这个也可以用粮食换不?”

“换!”

“玉米行不?”

“只要是粮食,玉米,麦子,菜籽都行。”梁刚赶紧说道。

男人一听顿时眉开眼笑,对着后面的众人喊道:“粮食可以换罐头,这玩意儿我去年吃过一次,可甜了。”

说着自己就撒腿往家跑,其余人一听也围了过来,好奇地看了几眼后,也朝家里跑去。

有的人还顺便走到邻居家门口大声吆喝了一下:“婶子,卖罐头的来了,人家收粮食,赶紧出来换吧!”

不一会儿梁刚的车前就围满了一圈村民,身后背着大半袋的粮食。

现在天气转凉,但卖下来,倒是让梁刚累的满头大汗。

一百多瓶的罐头,1个多小时就被抢光了。关键是大家还都没尝,一旦觉得好吃,复购肯定更高。

150瓶挣的不是很多,但让他看到了接下来的商机。

明天将一车全部装成罐头的话,一车可以挣14块左右。如果一天卖个几车,那么一个月光贩卖罐头就能挣个几百元。

在这个年代,妥妥的超级收入。

梁刚卖完后,开着车便风风火火地朝榕发食品厂跑去,如果时间来的及,装满整整一车,赶到下面的村里去卖。

“厂长,卖疯了,今天拉货的人又过来订货了。”张平跑到赵放办公室激动地说道。

赵放一听,激动的站起来,朝生产车间跑去,果然见出货口围着几个男人,正是早上拉货离开的。

“哪种卖得好?”赵放走过去问道。

“赵厂长,罐头实在是太火爆了,尤其是苹果和雪梨罐头,现在都喜欢吃甜的,山楂罐头比较难卖。”梁刚走到赵放旁边,客套地说道,并暗自打量起了赵放。

赵放一听,点了点头说道:“辛苦了,我们这就根据你们的反馈调整生产。”

“张平,你去把车间主任李大山给我叫过来。”

然后赵放又对梁刚几人说道:“你们要是拉货的时候遇到刁难你们,或者是索贿的,都可以去我办公室找我。

另外你们可以推荐其他人过来拉货,只要他首次能拉半车,一个人头5块钱。”

梁刚几人一听,脸上也露出意动的表情。像他们这种常年拉货的,谁不认识几个人啊。大家都是一个圈子的,平常在一起喝酒互通消息。

有了赵放的保证,他们几个直接化身食品厂的编外销售。

“赵厂长,您找我。”李大山跑过来问道。

“你和张平结合一下。动态调整三种罐头的产量,并且再找出几条生产线生产罐头,汽水先减少一下产量。”

“好的,厂长。”李大山恭敬地说道。

“效率提上去,但质量不能下来。出了问题我追究你的责任,车间工人违规操作的,该开除就开除,人不够了就去招。”

“张平,供销社的数据回来了吗?”赵放问道。

“还没有,销售部已经在打电话统计了,很快就会出结果。”

“好,一旦有了结果,立马通知我。”赵放和梁刚几人告了声别,然后朝着车间巡视了去。

一番巡视下来,让赵放很不满意,这群国营厂的大爷平常悠闲惯了,现在订单上来了,依然是不紧不慢。

这样下去生产效率怎么能上去。

况且多年以来,厂里人员超标,甚至一个工位几个人,一人干,两人看。

这样下去,光超支的工资就要不少。

赵放低头思索,想到更改工资构成,采取基础工资加上计件的方式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多劳多得。

另外通知车间主任,慢慢地调整工人的岗位,做到人岗合一。

现在正是加快生产的时候,大规模的调整要是再让这群大爷找到闹事的借口,绝对会影响到生产。

赵放遇到很多事情,始终相信一个道理:“慢慢来比较快。”

“厂长,供销社的数据出来了,卖的最差的店也已经出货了80%。”张平跑过来拿着数据单说道。

“行,我知道了,明天出货一定不能掉链子,另外汽水的销售也不能停。跟那些拉货的人谈,也可以按照换粮食的思路来做。”

“好!”

赵放走出生产车间,看着厂区不断忙碌的身影,开心地笑了起来。

食品厂算是自己走出的重要一步,未来这个食品厂将变成豫省第一大食品厂。

这几天,赵放一直都呆在食品厂里,不断地指挥着厂里完善生产流程,调整激励方案,让厂里的工人面貌也焕然一新。

按照计件工资,工人一算到月底,努力干一干能拿到平常的两倍,再牛逼点的话,能拿到五六十一个月,一个个不用催,上班的时候嗷嗷叫。

果然有句话说得好,东大的工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人。

只要钱给够,不休息都行。

短短三天,罐头的日销量可以达到2万罐,每日净利润达到3000元,这还是产能有限的情况下。

每天早上,门口挤满了来拉货的人,平时不少贩卖其他产品的人,都转向了罐头。

甚至有的人为了提早拉到货,自降抽成。供需关系不平衡的时候,出现这种事情自然也不奇怪。

谁让现在整个临津县的只有榕发一个食品厂做罐头,大城市的罐头厂的产品运过来,加上运输费,贵的要死。

这时候本地的优势就出来了,大家买的罐头甚至是一两个小时前生产的,新鲜,太特么的新鲜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