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19.第319章 都做了决定(1 / 1)冬三十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19章 都做了决定

人与人的想法自然不同,有人贪图安逸,有人想一展抱负。

田乐的计策确实妙。

李成梁如果在辽东露面,对于周边各族确实是很大的震慑。

但有旨意说他改任前军左都督了,他又没在江南露面,那对江南来说反而是很大的震慑。

再加上沈一贯这个前内阁首辅忽然病好了来做南京总参谋。

加上肃王、楚王忽然又走到了南京城里饮酒作乐,一副他们就是鱼饵的样子。

蜀王觉得这是皇帝在给他们藩王挖坑,但这实则是明牌。

尽管辽东危急的传言在江南甚嚣尘上,肃王、楚王却在积极鼓动着一些不得意或者有心的江南士绅说着将来怎么经营新拓下的军民府,仿佛这回大明已经胜券在握。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对紧张情绪的对冲?

山海关看到的又是增兵:前有天枢营千五出山海关,现在又有京营一万众开拔奔赴辽东。

时间一天天过去,秋天就这么来临。

岱青在锦州西北面已经盘桓了一月余,他没有等到建州女真的明确答复,但好在内喀尔喀的炒、科尔沁的奥巴都决心整军南下,在东北面压迫如今防守着辽河套的明军和叶赫部。

局势再容不得布扬古左右为难,尽管是受大明所迫参与了这次行动,但大明至少证明了他们有扫荡辽河套的实力。

只要这一战的战果巩固下来了,辽河以南就会被控制住。不管只是呆在辽河以南、老哈河附近还是得到更大的地盘,又或者仅仅抵御喀尔喀和科尔沁,叶赫都没了选择。

环顾四方,再无一个盟友。

建州自不必说,昔年帮过他的科尔沁,叶赫部先前也占据了一些俞咨皋率人打下的小部族部民和草场。

可以依赖的只有大明了。

“不能再等了,先攻打锦州试试!”

岱青盘算着时间。喀尔喀和科尔沁就算能来,也要等完成部族准备过冬的迁徙转场,再以养肥了的战马南下。

辽东明军可以打一个时间差,毕竟他们现在就在不远处的辽河套。

若是让他们从容整顿好了进逼老哈河的敖汉、奈曼本部,那是岱青不可接受的。

“只有先前发现的那一支明军?”

岱青问他的安答。

“没见过的生面孔,像汉人又像回人。”他的安答回答道,“杜陵,他们毕竟只有一千余人,最多不过两千。”

岱青幽深的目光望着西南面的群山。

那是哨骑之前在山中发现的,而且不知道他们已经出来活动了多久。

藏的地方很巧妙,是三座山峰之间的小谷地。

最初发现时,还以为是因为战乱躲藏到那里的朵颜部民。

甚至于现在也不确定,因为他们把那里搞得像是一个山中村寨,入口把守极严,易守难攻。

当然,料敌从宽。岱青从哨探回报的情况判断,那就是一支汉人伏兵,尽管他们的模样像是寻常村寨的寨民。

但过千人的村寨,过去不可能不与外界打交道,这边的人都没听说过那里有那么多人。

石保提议过先去把那处地方拔了,但岱青否定了这个提议:在展开正式的行动之前,不宜有不必要的损失。

山道本就不利于骑兵上去攻打。

就算要打,也得在自己计划好的战场,尽量扩大自己的优势。

“就把他们当做汉人的伏兵。”岱青断然道,“安答,你带两千人守着奈林皋一带。我料定,汉人恐怕去年入冬时就埋伏了不少人出来,趁大战刚起、喀喇沁小部族纷纷北逃之时顾不上查探敌情,又悄悄转运了粮草。那里离他们的长城不算太远,就算只是靠人背,只走山路也不会有很大动静。”

说罢就看着东南面:“时间来不及了。下了雪,他们不方便运粮食,我们也一样。就算马多,也不见得能比他们走得快多少。必须要先攻打锦州!打下了这里,断了他们辽东和南面的陆路,等河水结冰之后他们的海船也靠不了岸。”

他只是在说服自己下定这个决心。

消息是都已经送到了,喀尔喀和科尔沁已经决定南下,夺回之前就属于他的地方。

他相信就算建州女真忌惮汉人,一旦形势有变,也绝不会甘心被夺走的哈达、辉发、乌拉!

至少要试一试!

况且林丹巴图尔的耐心正在被消磨,他一直等着岱青兑现之前的成果:在汉人的辽东咽喉打断一个缺口!

谁不清楚,这本来就给了大明足够多的时间包到燕山北面?

岱青是臣,不能把大汗置于过度危险的境地。

“石保,你跟着我!”他看向了五弟,又对他的安答说道,“后背交给你了!从老哈河到锦州,这条路不能断!”“交给我就是!”他用力拍着胸膛。

……

赫图阿拉城的东南面,几十余骑奔袭而至。

见到何和礼之后,努尔哈赤首先就问:“大明真的没说什么?”

“……没有。”何和礼知道他说的是哪件事,“建州精兵都奉命去了朝鲜,部族还要留下人守御,那个袁都督也说了,能援出三千人已属不易,何况是四阿哥亲自率领。”

努尔哈赤只皱着眉。

但不管如何,他已经回来了。

朝鲜那里的战事也算不上太顺利。最初的边镇六城还好,看到建州兵力如此之多,他们孤悬于朝鲜东北,并没有多少抵抗的心志,很快就弃城南逃。

但在进入朝鲜经营多年的咸镜道腹地之后,一座座城却不那么容易攻克了。

建州费了很大力气连克五城,战线虽然已经推到长津和定平一带,但咸镜道的吉州城仍在死守。

那是咸镜道的首府所在,不容有失。

但恐怕也不是很快能攻下来的,只能围着,慢慢消耗他们的意志。

当大明同意了建州出兵相助之后,努尔哈赤就决定回来了。

把朝鲜那边的战事再做了一番安排,他就匆匆赶回。

在那之前,他已经深思熟虑过,让老四汤古代带着人去。

去的人,主要是哈达、辉发、乌拉三部归顺的人。

在部中算不得精兵,因为精兵大多被他带去了朝鲜,要不然怎么放心把他们都留在建州?万一来个鸠占鹊巢呢?

而汤古代出发前,他又让汤古代专门赶到了已经被建州拿下的三水,在那里对他嘱咐过很多。

“袁都督……他亲自接收的?”努尔哈赤问道。

“是,还说了几句好听的,又说今冬木材和毛皮价格可以提高一成价格来收。”

“三部之地那边如何了?叶赫部呢?汗庭呢?”

努尔哈赤一口气问了很多,他急于了解最新的形势。

这都是信使传递的寥寥几句消息能说清的,真相大多藏在无数细节里。

何和礼一一说了情况,努尔哈赤才问:“还没有李成梁的消息?”

“这个倒是有了,今天刚刚收到。”何和礼立即回答,“消息是从宽甸六堡那边的商人嘴里说出来的,说是李成梁早在七月底就去了大明的江南,统帅大明那个前军都督府的大军。”

“商人?你不是说从入夏不久开始,大明就已经关闭了山海关吗?”

努尔哈赤警惕地看着他。

还在宽甸六堡的商人,要么是之前没回去、今年必须滞留于此的,那他又怎么会知道七月底的消息?

“说得像那么回事,都是因为如今战局,他们担忧着聊起来,那个商人正是因为有亲族在山海关做小官……”

何和礼随后说着打听到的情况:无非大明皇帝之前就动官绅的好处,内部也不见得安稳。如今鞑靼大汗亲军进逼京城,蓟州镇却久久不能打退敌军,作为大明赋税重地的江南当然必须有足够分量的人来稳住。

努尔哈赤听着听着越发多疑:区区商人,因为战事而不得归家,为何还要侃侃而谈说什么辽东无忧?难道他不该更担忧不满才对?

况且,他那个亲戚无非在山海关做个小吏而已,凭什么敢用这种顶级重臣的安排劝他不要担心,还让他有底气在与其他商人朋友喝酒时夸耀出来?

江南不乱,和辽东边军定然不会败又有什么必然联系?

“我觉得,这些都不用管。”何和礼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大王,动不动手,还是看鞑靼人能不能先打赢一个大胜仗。只要四阿哥那边把消息传回来了,就算李成梁真的在辽东又怎么样?他都离开这里十几年了,这些年辽东都姓麻!”

努尔哈赤思来想去,重重地点了点头:“你说得对!况且,我们又不是进犯大明。让你准备好的野人女真装束,都准备好了吗?”

“早就备得差不多了。再不行,绕过去时再灭一些野人女真部族。”何和礼眼睛很亮,“叶赫部那边的动静早就打听清楚了,他们想跟着大明吃饱,现在又得防西面,还得防北面,南面也怕大明用完就舍弃了他们。”

努尔哈赤眼神狠厉:“反正野人女真历来受科尔沁统帅,有野人女真大军突袭叶赫部,他还能安心跟着大明征战吗?我不入城,你把库中这些年攒下来的明军小物件也备好了吗?”

“都在一起!”

“好!”努尔哈赤咬了咬牙,“就让他们互相之间也分心提防!”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