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0章 追封先烈(1 / 1)江边的三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吴文镕这个人,原本在他献城归顺之后,其实还是有不少人觉得,身为大清朝的云贵总督,吴文镕应该不会投得那么快,那么彻底。

可事实呢?

劝降鲍起豹,起草各种表文、诏书,吴文镕做的比谁都起劲。

这让很多人着实有些惊讶不已,相比于林则徐他们,吴文镕的做法,的确让这些原伪清的官员们,有些不齿。

一点文人士大夫的风骨都没有。

可是这些人的看法,在吴文镕看来很重要吗?

他吴文镕只要不作奸犯科,只要抱住朱王爷这条大腿,日后若真能光复大明。

如今所有的一切,等到那个时候,所有人都会称赞一声,他吴大人眼光长远。

再者说了,连林则徐都降了,他吴文镕卖力点有问题吗?

他为的是汉人百姓,为的是汉家江山,谁要是说他不忠,那才是真正的屁股歪。

昆明行在。

伟大的朱王爷,召开了他任监国之后的第一次小朝会。

整个目前的西南小朝廷,看起来的确有些草台班子的感觉。

林则徐这位西南总督,实际上干的有些类似内阁首辅的活儿,六部也没有搭建起来。

这些事情都需要朱简煌和他的文武群臣们去安排。

但是对于如今的小朱来说,他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还得算是人才的缺失。

尤其是文臣。

打天下离不开武将,但是治理天下就离不开文臣了。

整个西南政府,目前来说文臣的层级有些尴尬。

他们不缺像林则徐这样的顶级名臣,也不缺像左宗棠这样的未来顶级名臣。

可是中坚力量的高级官员,却是严重匮乏的。

最起码整个六部的框架搭建,从尚书再到侍郎,这些中坚力量,是急需要小朱去处理的。

对于这个问题,朱简煌其实已经有了想法,一方面留用原伪清的

官员,另一方面便是今年的西南三省乡试。

他打算在彻底平定整个西南之后,先重开科举,利用三省乡试,选拔一批士子,进入各级衙门。

一则解决如今官员严重缺乏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是向西南三省的士绅阶级传播一个良好的信号。

效忠他,和效忠大清一样,都能解决做官的问题。

当然对于科举这一点,小朱心里很清楚,这些都是缓兵之计,科举选官的制度,包括教育制度最后都要改。

但是如今他立足未稳,内部尚未团结,这最敏感的一刀,不能轻易砍下去。

而小朱任监国后的第一次小朝会,重要的事情有三项:

第一项,吴文镕能够担任云贵总督,在能力上面他是有的,而他在归顺之后,各项工作完成的都很不错。

因此西南小朝廷的新任六部尚书,朱简煌决定让吴文镕担任吏部尚书。

这也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够清楚的看到,他朱王爷对于降臣也是一视同仁的。

过往的经历可以翻过篇,只要你对新生的西南政府有功,朱王爷会对你委以重任。

千金市马骨的道理,朱简煌怎么可能会不知道?

而第二项则是追封南明群臣。

崇祯皇帝在老歪脖树上吊死之后,南明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反清斗争。

郑成功、李定国、张煌言、史可法、阎应元、李来亨、夏完淳、文安之等人,谱写一曲雄壮的南明悲歌。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我年适五九,复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正所谓满清入关种下恨,叹一朝夺了大明运,记干戈血尚新,灭国仇,心间印。

鞑虏入关残杀汉人百姓,将汉人当成猪狗,但是自有一群汉人英豪,心中流有热血,同清狗殊死搏杀。

南明的确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让人血压上升。

但是南明群英抗清的决心,这一点是不可质疑的。

在小朱的授意之下,吴文镕的文章犹如一支如椽大笔,《追封大明群英表文》,令人心神激荡。

“维我华夏,历史悠久,文明璀璨,孤以钦崇先贤,缅怀先烈。思及前明之季,天下板荡,社稷倾颓,各路仁人志士,矢志不渝,坚守气节,力图恢复中华,其忠贞英勇,昭如日月,感天动地。今逢乱世,孤意欲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反清复明,追慕前贤,特颁此表,以彰其功,以励来者。

自古忠良,为国捐躯,名垂青史,永载史册。前明之世,虽时运不济,然诸公之志,犹如松柏之常青,金石之不朽。其或执戈沙场,马革裹尸;或运筹帷幄,力挽狂澜;或秉笔直书,以正视听;或矢志不渝,誓守节义。皆我华夏之脊梁,民族之精英也。

国姓爷朱成功封曰“闽王”,赐“昭勇忠祥”四字,颂曰:公跨海复台,威震海疆,保我疆土,扬我国威,实为开台圣王,公之智勇,世所罕见;公之忠义,海内共仰。护国之功,永载史册。

李定国封曰“秦王”,赐国姓,“义烈无双”四字,颂曰:公转战西南,屡建奇功,英勇善战,威震四方。公之武勇,非凡夫俗子可比;公之忠心,昭如日月之经天。武勇之王,当之无愧。

张煌言封曰“越王”,颂曰:公以诗文抒志,以笔墨为剑,激励人心,不屈不挠。公之忠诚,见于言词;公之节操,坚如金石。文忠之谥,实至名归。

史可法封曰“扬王”,颂曰:公之守扬州,身先士卒,城破不屈,气吞山河。公之忠,昭日月;公之烈,撼乾坤。千秋万世,永为楷模。

瞿式耜封曰“韩王”,颂曰:公临危受命,守桂林,抗清军,虽败犹荣。公之忠贞,天地可鉴;公之节义,万古流芳。

夏完淳封曰“鲁王”,颂曰:公之忠,如磐石之坚,不可动摇;公之文,如江河之流,源远流长。少年英豪,名垂青史,永载史册。愿吾华夏儿女,铭公忠烈,继公遗志。

文安之封曰“蜀王”,颂曰:公之忠贞,如松柏之常青,历久弥坚;公之智慧,如明珠之璀璨,照耀四方文安之公,忠魂不灭,智光永存!愿公之英灵,庇佑吾华夏子孙。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对于小朱他们来说,两百年前的那个大明,自当是前明。

此番追封前明群英,朱简煌从南明英豪中,选择了三十六位赫赫有名的忠臣良将。

这三十六名忠臣良将,被小朱赐予“忠烈护国三十六名臣”的称号,将在成都城选择一块空地,建一座忠烈护国祠。

对于伪清来说,他们最害怕的就是汉人觉醒,为此在有清一朝两百余年间,带清的统治者一直采用的是愚民政策。

但是对于如今的朱简煌来说,他就是要彻底掀开这个伪善的遮羞布,

让天底下所有人都知道,两百年前满洲鞑子对汉人做了什么事,而汉人又是如何反击的。

这追封大明群英的表文,小朱准备传向全天下,让天下所有人都读得到,看得到。

而小朝会的第三项,则是对冯子材、杨岳斌和鲍超三人的封赏。

这三将不仅是老朱的义子,更是朱简煌最坚定的支持者。

如今小朱先是称王,后又任监国,无论如何都不能把他们仨给拉下。

从一开始,就要确定这三人的地位,至少在军中,冯、杨、鲍三人的地位是独特的。

这三人如今已经是大将军,其他的职务封赏,对于他们来说,加封多了反而不好。

除了职务之外,剩下的便是爵位。

“孤惟国家之兴,赖有英才辈出,以武功定国,以勇略安邦。昔我华夏,历朝历代,皆有忠勇之将,为国捐躯,名垂青史。今有冯子材者,英勇善战,威震四方,其功勋卓著,实为我朝之栋梁,国家之干城。

冯子材,自幼习武,精通兵法,胸怀壮志,誓守疆土。于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屡建奇功。

公之武勇,非凡夫俗子所能及;公之忠诚,昭如日月之经天。

孤感其忠勇可嘉,特颁此诏,加封冯子材为“武勇伯”,以彰其卓越功勋。”

作为三义子中的老大,冯子材毫无争议的成为了第一个受封的人。

他也是整个西南小朝廷,第一个受封的伯爵。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朱王爷如今只是监国,冯子材一上来就受封伯爵,那今后恐怕公爵也不是问题。

“孤惟国运昌隆,必赖良将。今有杨岳斌者,英勇果敢,智略过人,屡立战功,威震四方。其于大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以铁血丹心,捍卫疆土,保我华夏安宁,功勋卓著,实乃国家之柱石,民族之骄傲。

孤览其事迹,心甚嘉之。念及杨卿之忠勇,实为孤之股肱,国家之干城。

今特颁此诏,加封杨岳斌为“靖勇伯”,以彰其功,以旌其德,使后世子孙皆知,我朝有此忠勇之将,永为楷模。

望杨岳斌受此殊荣,益加奋勉,勿忘初心,为大明尽忠竭力,靖难安邦,护我中华万世基业。”

杨岳斌作为三义子中的老二,也是第一个光复西南三省的良将,无论是战绩,还是资历都是如今大明军中的头等大将。

朱简煌封其为靖勇伯,可以看出对于杨岳斌,小朱从始至终,都饱含着期望。

尤其是在小朱心中,杨岳斌就是大明第一任海军统帅,他的未来可以说是前途一片光明。

“孤闻勇将如虎,猛志常在,能于万军之中取敌首级,如探囊取物。今有鲍超者,英勇非凡,战功赫赫,其勇烈之名,传遍四海,闻于九州,为我军将士之楷模。

鲍超自投身行伍以来,屡经战阵,未尝败绩。其冲锋陷阵,勇猛无前,屡建奇功,使敌军闻风丧胆。

更兼其治军有方,士卒用命,所部军容整肃,纪律严明,实为劲旅之师。

鲍超之勇烈,有武勇过人,更有其心怀家国,忠肝义胆之志。

孤念鲍超之功勋,感其勇烈之心,特颁此诏,加封鲍超为“勇烈伯”,以彰其卓越战功,亦望我军将士,能步武勇烈伯忠勇之志,护我汉家江山,庇我汉人百姓。”

三道诏书一下,在武将的最前面,三员威风凛凛的大将,从武将行列中站出来。

身着坚甲,齐齐单膝下跪道。

“臣等谢王上隆恩,臣等誓为王上效死,为我大明效死,臣等惟有死战,方可报王上厚恩。”

今天的朱王爷,身着一身明黄色龙袍,坐在宝座之上,当三大将齐齐谢恩之后。

朱简煌从宝座上起身,向前走了两步,看着群臣说道。

“孤昔日曾闻岳武穆之语,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命,我大明如今初建,恢复中华之日,尚需时日,孤盼望众臣,能够矢志不渝,为汉家江山,为汉人百姓尽一份心,尽一份力。”

朱简煌说完之后,将目光撇向了林则徐,林则徐如今的位置很重要,但是小朱最担心的事情,就是他会懈怠。

作为昔日大清朝的一代名臣,林则徐虽然如今归顺大明,但是小朱心中其实并不清楚,他究竟是怎么想的。

万一他是归顺,可归顺之后,只保持最低的工作限度,这对于小朱来说,简直就是最难以接受的。

因为朱简煌要做的时间很多,很重。

尤其是近代化的发展,绝对离不开他。

所以对于日常的政务,以及稳定整个西南地区,林则徐的重要性可以说是毋庸置疑。

所以今天的这番话,可以说小朱就是说给老林听的。

不过在他说完这番话后,老林依然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看起来没有多余的表示。

朱简煌心中虽然有些忧虑,但是他可不像是咸丰,小朱不会在这种场合表达出自己的心里想法。

反正以后的日子还长,老林和他之间相处的时间会很多,小朱有的是时间和办法去解决老林。

西南发生的事情,不仅震动了京城,同时也让湖广的两股势力,感受到震惊。

一个是曾国藩。

一个是太平天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