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9章 赵孟頫的十三段题跋(1 / 1)冰火阑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进入了兰亭器灵的记忆梦境之后,叶舟感受到了眼前一片漆黑,难不成这幅书法的绢帛,又在书箱里放着,还未开始书写吗。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一个声音,“子昂施主,此行北上大都,万望珍重,多年来,你一直对王右军推崇备至,这是贫僧珍藏多年的《定武兰亭序》拓本,今日相赠,伴你同行。”

“独孤禅师,此话当真。”很快,一个稍显苍老的声音便传了过来,只是话语中充满着激动。

“阿弥陀佛,出家人不当诳语,此去珍重。”

“多谢禅师赠书之恩,这幅拓本当我借看,他日归还。”

在黑暗中听到这二人的对话,叶舟内心也涌现出了激动,赵孟頫的《兰亭十三跋》可是十分有名气啊。

跋是文体的一种,多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的后面,内容多属评价、鉴赏、考释等。

据说在赵孟頫北上大都,任翰林侍读学士时,昔日好友独孤长老登舟送别,并随身携带《宋拓定武兰亭序》一卷,赠于赵孟頫。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得到王羲之《兰亭集序》真迹后,命御书院众位书法家集体临摹,当时的诸多书法大家都曾经参与其中。

诸如虞世南、欧阳询、禇遂良、冯承素等等,而欧阳询的临摹之作,后来被摹刻上石,刻成之后,一直珍藏于宫中。

后来唐末天下大乱,《兰亭序》石刻流出宫外,被契丹掠去,中途又流落定州,之后,在北宋年间被人发现,到了元朝,又消失不见。

唐朝时期,定州设义武军,宋朝时因避赵光义名讳,改义武为定武,故此,这件石刻便被称之为《定武本兰亭》。

据史料记载,《定武兰亭》有三个著名的原石拓本,一是元吴炳藏本,二是元柯九思旧藏本,三则是元独孤长老藏本,上面还有赵孟頫十三段题跋。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各临摹本中,以冯承素、虞世南、禇遂良临本最为人称道,拓本则是以《定武兰亭》最为知名。

哪怕是最为著名的书法大家,在依照真迹临摹时,都无法做到形神百分百的相像,有时也会加入自身笔意。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书法家,都想要一睹某幅书法真迹的原因。

如今,他完全可以借助器灵的视角,观看这一幅著名的定武兰亭拓本,想想都让人激动。

因为在清朝时,独孤长老的这幅定武兰亭拓本,连同后面的题跋,遭遇了一场火灾,只剩下《定武兰亭》拓本三块残片,赵孟頫题跋及临摹本十四块残片,其余各家题跋十块残片。

可惜的是,后来被卖到了岛国,如今在京都国立博物馆收藏。

值得庆幸的是,明末收藏家冯铨将赵孟頫的《十三跋》及一幅《兰亭集序》临本,刻入《快雪堂法帖》中,使得今天能够从拓本中欣赏到它的全貌。

叶舟内心充满了惊喜,听着赵孟頫与独孤长老告别,然后乘舟离去。

而在船上,赵孟頫的一位好友吴森,也与他同舟北行,同样携带了《兰亭》拓本一卷,一时之间,使得他收获两卷拓本,喜出望外。

“君茂兄,此次乘舟北行,有这两卷《兰亭》拓本相伴,你我不会寂寞了。”在船上,赵孟頫与吴森进行了一番对话。

吴森字君茂,晚年自号静心,是元代著名书画家吴镇的叔叔,据传赵孟頫在独孤本留下了十三段题跋,而静心本则作了十五段题跋。

“子昂,我可没你这般大的雅兴,在书法上,也不及你,北上期间,我那卷拓本,就借你观看了。”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此次北上,还未到达,便已是收获颇丰了,哈哈哈。”赵孟頫发出了开心的笑声。

叶舟内心也不禁笑了起来,现在别说让他收获两幅王羲之的拓本,就算是让他收获两幅赵孟頫的书法真迹,都会比赵孟頫更加兴奋。

当天夜晚,他便从黑暗的书箱中,被拿了出来,里面放着的是一叠绢帛,可见赵孟頫对于书写的热爱。

只是,虽然见到了些许光亮,但是,他还是无法看到任何的画面,能够看到的就是上下的绢帛。

不过,从透光度来看,他应该被放在几张绢帛后面,或许很快,就能重见天日了。

自从与独孤长老分别后,赵孟頫就一直呆在船舱里,观看着这一卷《定武本兰亭》,可以说是爱不释手,看到书法精妙处,不禁拍案叫绝。

期间,甚至拿起最上层的那一张绢帛,开始临摹起来。

到了深夜,叶舟又感受到上面的一张绵帛被拿了下来,赵孟頫挑灯开始继续书写,这一次,嘴里则是念念有词。

“兰亭帖自定武石刻既亡,在人间有数。有日减,无日增,故博古之士以为至宝。然极难辨。又有未损五字者,五字未损,其本尤为难得……”

从赵孟頫口中说出的话语来看,应该是在题跋,品评、鉴赏、或者解释拓本的来历。

“此盖已损者,独孤长老送余北行,携以自随……他日来归,与独孤结一重翰墨缘也。”

“至大三年九月五日,跋于舟中。独孤名淳朋,天台人。”

自此,这第一段题跋就此结束,在刚得到这一卷拓本的当晚,就进行题跋,可见赵孟頫内心的激动。

这题跋的大概意思便是《兰亭》拓本自定武石刻丢失,在人世间的存量就这么多了,所以,有见识爱古迹之人都视它为珍宝。

其中拓本有五字未损坏的版本,非常难得,而此卷是已损版本,是独孤长老送我北行,携带用以同自己相伴的。

日后归还,与独孤长老结成一段翰墨因缘。

至于定武兰亭其中五字有损和未损版本的传说,叶舟也从上课的老师口中了解过一些。

据说在宋代于定州发现石刻后,地方官薛师正与其子,也就是宋代书法家薛绍彭,监守自盗,另外翻刻一石贮于库中,将真本石刻藏于家中。

在翻刻时,故意将原石的“湍、流、带、左、右”五字字刻损一二笔,作为暗记,以区分真伪。

因而定武本有“损本”和“不损本”之分,其中“损本”反而是真本。

接下来的时间中,赵孟頫几乎都在临摹独孤本,未有题跋,而在十天之后,他所附身的器灵本体绢本,终于重见天日,被放到了桌子上,开始继续临摹起来。

通过器灵的视角,叶舟第一次看到了赵孟頫的模样,哪怕此时已经五十七岁,但是看起来依旧神采飞扬,花白的胡须,犹如神仙中人。

临摹书法时,眼睛中更是炯炯有神,充满了无尽的喜爱。

只是,由于器灵现在还无法脱离本体,视角都是从绢帛上所投射出去的,看不到同样放在桌子上的《定武兰亭》拓本。

至于他所附身的这个兰亭临本,是否会和拓本放在一起,也犹未可知。

有些书法家在看到一些拓本,或者名家之作时,都会题跋,放在这些书法后面,有时,也会将自己的临本同样放上去,以此来向后来之人,展示自己所临摹的书法。

在器灵的视角下,叶舟看到了赵孟頫运笔的姿态,行云流水,充满着一种洒脱,仿佛真像是一个超然物外的神仙中人。

那一个翻刻并凿毁定武兰亭原石刻五字的宋代书法家薛绍彭,同样是推崇二王书法,甚至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兰亭摹本,然而,却未能列入宋四家之中。

而在几百年后的元代,赵孟頫却是靠着自己的书法实力,进入了楷书四大家之中。

当然,也有记载说薛绍彭在见到石刻之前,上面的五字就已经缺损,至于真相如何,只能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叶舟认真的观看着赵孟頫的书写动作,这是接笔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他的脑海里也出现了器灵的一些感悟。

身为书法器灵,自然而然会在之后的时光里,对自身进行不断的解析,历代书法家们,只能对一幅书法研究几十年。

而书法本体的器灵,却能够研究数百上千年之久,可以说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迹,都了解的十分透彻。

在写完这幅临摹作之后,这个器灵所在的绢帛被放在了一旁,赵孟頫则是乘兴写起第二段题跋。

这一幕画面,让叶舟不禁感慨,真不愧是书法大家啊,将近六十岁了,还能连续作战。

现在一些书法家,写完一幅书法,都要休息良久,长出一口气,来表现自己的压力。

在书写第一段题跋时,赵孟頫依旧是念诵了出来,“兰亭帖当宋未度南时,士大夫人人有之。石刻既亡,江左好事者,往往家刻一石……而真赝始难别矣。”

“王顺伯、尤延之诸公,其精识之尤者。于墨色、纸色、肥瘦秾纤之间,分毫不爽……此卷乃致佳本……”

“至正三年九月十六日。舟次宝应重题。子昂。”

这一段题跋主要是介绍兰亭序拓本在石刻丢失后的一些情况,有一些好事的人,每家都镌刻一块刻石,大约有数十百种版本,真假开始难以辨别。

而一些精于鉴赏的人物,则是能够分辨的丝毫不差,从中选出佳作,而他手中的这一卷,则是极佳版本,是石刻拓本中至尊的宝物。

后续的时间中,叶舟都在船舱里,观看着赵孟頫的书写,从九月五日与独孤长老分别,到十月上旬抵达大都,经历了一个月余。

在记忆梦境中,画面也是不断变幻,并不是每一次题跋,都会显现,但是一些重要的题跋,却是都显现了出来。

比如十月三日写下第十一段题跋,并且在此题跋之后,附上了所临写的《兰亭序》,也就是被冯铨刻入《快雪堂法帖》中的那一幅临本,在结尾处有“同日临此”四字。

而故宫博物院中的这一幅赵孟頫临本,结尾处并未有这四个字。

只是,这都不重要了,在记忆梦境中,他可以看到赵孟頫更多的书写过程,书写之后的书法,都会放在船舱的墙上晾干。

而这幅书法所摆放的位置,正对着书桌,可以将赵孟頫的书写,尽收眼底。

在行程结束后,赵孟頫将自己最满意的几幅书法,加盖印章,与题跋一同放在了拓本卷中,并进行了装裱。

其中就包括了叶舟所附身的这一幅书法,算是对自己这一次此上途中,临摹拓本的总结。

这十三段题跋,不仅仅是介绍定武石刻,以及后续的情况,更凝聚着赵孟頫的书法理论。

而叶舟幸运的将理论,与赵孟頫书写的实际动作结合了起来。

在被装裱进拓本手卷之后,他所在的这一幅书法,大多时候,都被卷在里面。

因为赵孟頫临摹拓本,自然只会将手卷展开拓本那一面,其他继续卷起来,不可能完全展开。

只不过,这一个多月的观看,已然让他对赵孟頫的运笔技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后面只需要不断的进入记忆梦境学习即可。

十年之后,这一本书法手卷,被赵孟頫归还给独孤长老,元代期间,被多人收藏。

再后来,手卷被人分割,赵孟頫的一些书法都被取了下来,而叶舟所在的这一幅,被装在了南宋翻刻兰亭拓本后面。

在这一拓本上,也有着一些宋元名家的题跋,在拓本字迹上,与独孤本有着一些差异。

只不过,却躲过了清代时期独孤藏本的火灾,不得不说,是一件幸事。

看完了器灵的记忆梦境,叶舟从中脱离了出来,望着周围绿意莹莹的树林,久久无法回过神来。

他仿佛像是经历了一场奇幻的梦境,与元代的赵孟頫来了一次无形中的交流。

现在有些书法家或是书法爱好者,只是把书法当成一种附庸风雅的工具罢了,而在赵孟頫的身上,他看到了对书法由衷的热爱。

而叶舟身边的两个器灵,铁拐李和青道长,都没有打扰他,在旁边静静的等待着。

过了一会儿,叶舟缓缓回过神来,看向了周围,那兰亭器灵也已经消失不见,应该是回到本体休息了。

“李道长,青道长,多谢你们为我护法。”他笑着朝二人说道。

铁拐李器灵轻轻一笑,“不过是转瞬之间罢了,谈何护法,看来叶公子从兰亭先生的记忆梦境中,收获良多。”

“确实,真的是远超想象,也更加坚定了我要把兰亭先生修复好的决心。”叶舟缓缓说道,他必须要将这幅书法修复好,让它能够完整的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有叶公子在,真是我们这些文物器灵的幸事。”铁拐李器灵感慨的说道。

随后,叶舟与铁拐李器灵进行了简单的交流,便告辞离开,看完了兰亭器灵的记忆梦境,他的内心有着诸多感悟想要写于纸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