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懿的愤怒并非没有来由,此时大汉对外最重要的两个都督区,一是汉中都督区,是防御魏国的,第二就是现在李严镇守的江州,是防御吴国的。
夷陵之战失败后,先帝退守白帝城,当时吴军追的急迫,尤形势很危急。其是陆逊帐下李异,他本就是益州将官,后来跟随赵韪等起兵反叛刘璋,在作战中见形势不利而又投降刘璋,后来又反去了吴国。
李异等人非常熟悉西陵、永安等三峡峡口处的情况,夷陵之战吴军大败汉军后,陆逊安排将军李异、谢旌等带领吴军三千精锐,进攻先帝布置断后的将领詹晏、陈凤等人。
当时李异带领吴国精锐水军,谢旌带领步兵,先行切断詹晏、陈凤等人向西撤退的通道,随即大败詹晏,生擒陈凤,吴军也得以进据秭归、巫县等地,迫进大汉在益州东部最前沿的据点,也就是永安。
但也正因为吴军追击的急迫如此,所以先帝当时大大加强了汉军在永安方面的防御,兵力很多,这些吴懿、邓芝等人心中清楚的很。
吴懿在大帐之中来回踱步,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如今汉中危急,这挨千刀的李严竟然在这个时候坐视不管?
“当年大军在夷陵战败,先帝退守白帝城,先是让当时督江州的右将军统领两万兵马东赴永安,随即阎芝又让马忠带领五千巴西郡兵赶赴永安,兵力充沛。”
“后来陛下继位,丞相以李严为江州都督,陈到为永安都督但归属李严节制,光陈到属下就有先帝帐下精锐白眊兵五千,其余战兵五千,江州所属战兵又有两万,如今李严和我讲没兵可派?!”
吴懿在大帐之中来回踱步,但现在他很明白,在大帐之中生气,并没法改变目前的局势。
邓芝此刻也不知道要说什么了,因为李严这个人,目前在大汉政局之中颇为敏感棘手。
当年先帝在时,由刘巴刘子初担任尚书台尚书令。
在丞相开府之前,政事多归尚书台,所以尚书出纳王命、赋政四海,可谓是位高权重的职位。
夷陵兵败,先帝先是召刘子初以尚书令之任赴永安处置政务,而在刘子初死后,又召李严继任尚书令。先帝明白李严作为刘璋的旧部属,在益州很有一番影响力,为了益州稳定,这才不断提升李严的权势,乃至于最终在遗照之中让李严为丞相之副,与丞相共同辅政。
但李严这个人……唉,邓芝想到这里也无奈地摇了摇头。
李严这个人吏治才能确实是很突出的,但是他安身求名,没有忧国忧民的气度和格局,醉心于自己的地位和权势,对攸关大汉存亡的事情有些敷衍应付。
比如在丞相开启北伐之后,他就已经多次表现出对北伐的不满了。
但邓芝也想不到,这李严竟然自私自利、不顾大局到了如此地步,汉中危急,他竟然捂着江州精锐拒不北上!
“都督,如今最要紧的,还是要尽快权衡汉中西部、东部兵将布置情况,如今东部东三郡危急,之前安排支援的两千余兵力恐怕并不能缓解汉中东部情势。”
吴懿皱眉坐了下来,这个阶段,整个陇右、汉中兵力都不足。
正在这时,廖化从帐外快步走了进来,施礼之后说道:“都督,魏军正在猛攻赤崖外围营垒,近些日子我军伤亡有些大,赤崖府库外围营垒很是有些压力!”
吴懿听了,心中一紧,赤崖府库在沔阳以北,若是赤崖府库丢失,沔阳无险可守,而沔阳就在阳平关之后,沔阳若是失守,阳平关背后就受到了巨大威胁,必须不计一切代价,守住赤崖府库!
但他现在缺兵,整个汉中都缺兵!
这次魏军倾巢而出,多路进攻陇右、汉中,只要挡住了,那整个陇右、汉中就稳住了,但他现在从哪里变出来兵呢!
正在这时,大帐之中再次传来紧急军情,吴懿让信使进来后,信使赶忙施礼说道:“禀报都督,成都方面的援军到了!”
“援军?!”吴懿又惊又喜,盼星星盼月亮,援军终于到了。
“援军几何?领兵者是谁?”吴懿赶忙又问道。
那信使咽了口唾沫,随后挺直腰杆施礼说道:“这次援军只有三千人,但领兵者、领兵者……”
“是谁你倒是快说啊!”吴懿焦急高声喊道。
“目前传来消息,援军领兵者是当今陛下!”
“什么?!”大帐之中,吴懿、邓芝、廖化都瞪大了眼睛。
……
建兴七年三月下旬,西城郡衙署。
司马懿、司马师、州泰等人拾级而上,缓缓走进了这座恢宏的建筑物中。
这是司马懿第一次走进西城郡,他环顾四周,不禁感叹当年申氏在西城郡等地的奢靡,这般贫瘠的土地之上竟然能够建起来这样宏伟的衙署,简直能和宛城之中的都督府媲美了。
不过这般舒坦高大的衙署却很契合他此时的心境,快两年了,他司马懿终于把东三郡给夺下来了!
三月上旬,秘密联络吴国的信使传回了消息,吴国人会以在西陵、江陵等地换防的名义,收缩在襄樊等地与魏军对峙的吴军。
司马懿收到这个消息并没有太意外,因为他很懂吴国。
当年汉将关羽北上进攻襄樊,水淹于禁,兵锋直逼宛城、洛阳时他就与蒋济断言,吴国和汉国联盟,不过是为了抗衡强大的魏国,但若是汉国也强大起来,吴国转头就会支持魏国。
司马懿很明白这种心思,所以对吴国人再一次反水,他并不意外。
只不过吴国人也留了一手,前几天刚从洛阳传来的消息表明,吴军再一次在皖口等方向集结,兵锋直逼扬州、豫州等地,这恐怕是吴国在防备着他荆州大军会趁机在襄樊等地南侵吧。
司马懿想到这里轻蔑的笑了笑。
周瑜、鲁肃死后,这吴国人的目光越发短浅了,汉国尚且知道国与国争除了疆土、人口等硬实力,道义也同样重要,可这吴国人对实力看的太重,对道义看的太轻了。
不过,他司马懿对这一点同样也很是理解。
“都督,大军已经沿着西城道前出,兵锋已经进逼汉国黄金围,汉国王平部此时驻守黄金围,看起来并没有再次撤退的意思。”
前方牛金和梁几带领的八千精锐先锋已经追到了黄金围,这是汉国在汉中东部第一道防御,也是最重要的一道。
对黄金围,司马懿专门研究过。
建安末年汉军攻占汉中后,开始在汉中四周险要之处修建围守,也就是比城池小一些的据点,作为整个汉中防御体系的重要依托个补充,这个黄金围便是其中一个。
汉水流经汉中之后,经过小、大黄金山南部,这山上有黄金峭,汉水北边有一处山谷名为黄金谷。
当年张鲁在的时候,为了抵御时不时进入汉中的氐羌诸胡,在黄金山修筑了黄金戍,傍山依峭,非常险要,而山下还有名为铁城的另一处围守,金、铁相对,非常险峻,易守难攻。
两座围守都可以置兵上百人,扼守着进入汉中的通道,据说近些年诸葛亮在黄金围以东龙亭山赤阪又扩建了一些围守,让黄金围成为了汉军汉中东部最重要的一座营垒。
听了信使的汇报,司马懿嗯了一声,对前锋的这个追击速度,他还是比较满意的。
这时候司马师走过来施礼说道:“父亲,我军近一个月转战九百余里,如今已经顺利夺回西城郡等地,是否可以暂时休整一下?”
司马懿听了司马师的话摇了摇头:“子元,你要知道,这一战的目的并不在西城郡,而是在汉军的汉中。”
“前番为父为陛下的谋划是舍弃陇右主攻汉中,利用汉军兵力不足、战线拉长的劣势,在街亭牵制其陇右大军,并且给依然没有投降汉国的陇右、河西吏民以信心,同时全力多路进攻汉中,只要汉国汉中有失,那不仅陇右危局解决了,汉国也将遭受重创,未来再没有威胁。”
讲到这里司马懿又看了看这西城衙署,不无遗憾的说道:“本来我算定汉军在上庸、西城等地采用的策略与我军在宛城、襄阳采取的策略是一样的,就是在前线城池只留下少数兵力,敌人来袭的时候,前线城池只守不攻,待敌人锐气不足,再由后方大军赶赴前线击溃敌军。”
“不过这王平似乎还真有些手段,我军发动之后兵不血刃占领房陵,随后留出兵力包围上庸城,主力西进以图在半道劫杀西城汉军主力,没想到这王平竟然没有救援上庸城。”
“看来这个王平很明白我军此行之目的在于突破汉中,所以选择主动西撤,退守黄金围,这样,我军现在不仅不能休整,还必须一鼓作气继续猛打猛冲,以期一举突破黄金围杀入汉中,如此,大功可成!”
讲到这里,司马懿眼露凶光,站在西城郡高高衙署台地之上,看着西边群山,仿佛已经看到了魏国大军突破黄金围,杀入汉中的场景。
……
此刻的黄金围,王平已经和牛金、梁几带领的魏国荆州精锐先锋交上手了。
在接到魏国荆州大军突入东三郡消息之后,王平做出了一个艰难但又正确的抉择,那就是没有选择支援上庸城,而是固守西城。
这个选择避免了东三郡汉军主力被司马懿围上庸、主力西进以逸待劳的计策直接吃掉,保留住了东三郡汉军珍贵的四千兵力。
而在收到魏军已经顺着西城道西进至西城郡外围的消息后,王平再次与费祎商议,选择带领汉军退守更加便于防守的黄金围守,与邓铜部汇合迎敌。
这个选择在当前来看是个十分无奈的选择,黄金围之后,汉中平原暴露无遗,黄金围若有失,汉中危矣!
经过一天的激战,魏军再次攻拔了黄金围赤阪处几处营垒。
太阳西斜,王平站在赤阪龙亭山西侧汉军营垒之中,眺望着不远处的魏军。
此时残阳如血,洒满了大地,大地之上满是两军交战之后剩下的战死兵士,更加给战场增加了悲壮与凄凉的色彩。
王平已经有一个月衣不解甲了,乱糟糟的胡子,充血的眼睛,干瘪的脸颊,无不透露着王平的疲惫和内心的压力。
“上次沔阳补充的援军也调过来吧。”王平声音嘶哑说道。
亲兵听了立刻领命而去。
汉中都督吴懿半个月前为汉中东部补充了两千兵马,但有一半是辅兵,战力堪忧。
而赤阪诸围守之后,汉中东部只剩下黄金围本城,此时的王平对守住黄金围心中已经没底了。
他知道汉中东部丞相正带领后军与魏国大战,很快就能打通陇右与汉中的联系。
但他听说魏将张郃带来了数万魏国中军精锐战兵,这是魏国人把老本都顶上了。
王平咽了口唾沫,他明白此时整个汉中东西都绷的像拉满的弓弦一样,魏军荆州大军突击太快了,他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援军抵达,不,他甚至不知道还有没有援军。
王平突然感觉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压力,如同一道千钧土墙压到了他肩膀上,让他一下子凭空单膝跪倒在地。
“将军!”邓铜冲了过来,搀住了王平说道:“将军!此时黄金围,不能没有将军啊!”
“唉……”王平斜靠着营垒城墙,缓缓坐到了地上,突然又想起了十年前他在汉中被先帝击败的时候,被先帝搀扶起来的场景。
“先帝,这国门,确实不好守啊……”王平抬头看着远处火红的天空,喃喃自语道。
正在这时,王平依稀看到东边的山路上来了一小队骑兵,急匆匆朝着这边赶来,在晚霞的映衬下,变成了一个剪影。
“他们喊什么?”王平皱眉问道,风中好像传来了一阵声音。
这时候,邓铜脸涨的通红,俯下身子激动说道:“将军,援兵来了!陛下带着援兵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