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四章 有什么比修书更重要?!(1 / 1)逆天负二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有事情都告一段落。

群臣心中只有震撼,唯有震撼。

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好像事事都和他有关。

人人都夸他……

这什么情况嘛。

而朱元璋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无派系,无根基的人,领大功是最好的!

更何况,朱元璋还是挺喜欢朱安宁的,虽然这年轻人天天怼自己……

而屏退众臣,让朱标领着内阁去干活后。

朱元璋独自来到了边殿。

这里,有一位老者,正在等待着他。

朱元璋也没什么多余的话语,径直走了进去,便坐下。

那正在打盹的人,便是宋濂。

他睁开眼睛,看到的便是已经坐下的朱元璋,那是连忙起了身就想跪下。

像宋濂这种已经致仕,又年老,跪不跪都是朱元璋一句话的事。

但是朱元璋这次却没有先开口。

明显是有些惩戒的意味。

毕竟这老宋濂回了京,居然第一时间不是来见自己,而是好像去找自己学生方孝孺去了,还在永乐庄闹了一出闹剧。

马皇后回宫后,带着朱怀静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朱元璋。

“宋先生,久违了。”朱元璋的声音浑厚而富有磁性,打破了殿内的宁静。

宋濂跪着,声音虽略显苍老,却字字清晰:“陛下,老臣有礼了。多年未见,陛下龙体康健,实乃国家之福。”

“好了,起来吧宋先生,咱也没有生气,只是觉得啊,先生回应天了,都没有第一时间来见咱,还以为生分了呢,哈哈。”

这段话多少让宋濂有些汗流浃背,他是熟悉朱老板性格的,这不就是暗搓搓说自己的不是么。

“老臣确实是昏聩了,陛下恕罪。”

于是,他也说得直接。

这种事情其实是很敏感的,对于已经致仕的老臣回到权力中心,如果他见的是高官,那朱元璋怕不是已经开始彻查了。

但是宋濂回应天后,又确实没有怎么见外人,只是见了方孝孺,又去了永乐庄一趟而已。

这责罚两句,也差不多了。

朱元璋微微一笑:“先生年事已高,仍不辞辛劳,远道而来,朕心甚慰。想当年,先生以笔墨明志,教化万民,功不可没。怎能说昏聩呢。”

“陛下过誉了。老臣不过是一介书生,能得陛下赏识,得以施展所学,实乃三生有幸……”

宋濂作为老官,自然是能听出朱元璋的责罚,应该就是那几句话了。

暗自叹了口气,当官还是真就有点累啊。

致仕了都要还守一堆规矩……

客套话说得差不多,其实朱元璋还真就有点想过要找宋濂,这么些天。

只不过事多,他也更想让宋濂主动来找自己,两人的见面便拖到了今天。

“好了,宋先生,咱们啊,就不要这么客套了,喝茶吧,咱啊,今天还真的有事想问问您。”

苛责结束,朱元璋切换了下情绪。

对于宋濂,他还是保留了相当的敬意的。

这可真是个大儒,不是那些文绉绉天天扯几把蛋的腐儒。

“陛下请问,老臣自当言无不知。”

宋濂起身后又拜了拜,年纪大,就这几个动作都让他累的不行。

其实他今天,也是有事找朱元璋的,他捏了捏袖中的纸张,决定还是等朱元璋问完话再说。

“前几日,方孝孺不是去了永乐庄和那朱安宁打赌么?那日恰好皇后也在,他说那朱安宁教的学生,相当厉害,居然把方孝孺都给驳倒了。”

这串话,让宋濂是一下就有点挂不住了。

什么叫驳倒……

只是碍于身份,方孝孺没办法继续问些更加深入的问题而已……

怎么传到陛下这里就变成驳倒了……

不过宋濂也只能暗自叹了口气,输了就是输了,他也不是什么输不起的人。

“回陛下,朱大人所教的弟子,确实有见解,懂大理。”

“但是,那两孩子,我见过,就是寻常农家孩子,之前应该是没念过书的啊!”

朱元璋继续发问。

其实他知道有注解的,现在发问只不过是想看看宋濂的看法而已。

宋濂一听,眼睛却是倏地亮了起来,这也是他今天想来说的事情。

“陛下,请看这注解!”宋濂颤颤巍巍地掏出了方孝孺和他都看到包浆的教材全解……

朱元璋是听过马皇后说注解的事情的,但是他没看过。

现在看宋濂掏了出来,也是好奇不已。

便接了过去,细细看了起来。

都说老朱是开局一个碗。

但是实际上他后来是认认真真学过很多东西,并不是说没文化的皇帝。

所以当他看到现代教材全解的时候。

那脸是直接就绷不住了。

“这……这般详尽,任谁去学,都能懂上一二吧!”

“正是如此,而且陛下你看,句读的使用,那是相当相当有功底啊!”

宋濂作为大儒,他完全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

方孝孺输了,是坏事。

但是能发现这些注解,这对他来说可是天大的好事。

作为佛道教都会去研究的大儒,宋濂对教化,那是相当相当有热情的!

“听闻朱大人是域外大儒薛金星,王后雄的弟子,以他的能力,定能根据这句读,和所学,去编撰更多的注解!老臣斗胆说一句,是否能让这朱大人,进翰林院,让他修书注解,这是能造福无数文人士子的大事啊!”

宋濂不顾自己年老,又是摇晃着站起来,然后跪下,又拜了拜。

老人一生都在行教化之事,他所教弟子,有太子,有皇子,有大员,他知道朱安宁如果能把四书五经全部注解完,那将是何等盛事!

也得亏朱安宁不在这里,在的话他估计能跳起来……指着宋濂骂上三天……

他能注解多少经典,看的不是他的能力。

而是他电脑的资料里有多少库存……

要是真让他去修书注解,他可能第二天就得跑路……

宋濂还在跪在,他抬起了头来,满是希望地看向了朱元璋。

朱元璋是一阵沉默。

宋濂这老先生,实在是当之无愧的大儒,让朱元璋隐隐都有些佩服……

但是,朱安宁是不可能进翰林院的,比起给四书五经做注解,更重要的是,粮食,火器,还有对边陲之地的管束!

这些都需要朱安宁也参与进来。

他和朱标一样,实在是受够了朱安宁扒拉几句话,他们就得累死累活干几天的活!

整得好像他是皇帝一样!

不行,他也得给咱过来这里做苦力!

这便是朱元璋最真实的想法。

于是,他摇了摇头。

缓声说道:“宋先生,朱安宁,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能比得过修书?!”宋濂有些急切。

“重要无数倍不止,他要说的事情,事关万民福祉!过些日子,你便知道了……”

朱元璋说得斩钉截铁。

宋濂,则是张了张嘴,不知道该怎么回话。

眼神,黯淡了下去。

——————————————

江宁屯田千户所的消息。

只消半天,便在应天府传开。

屯田千户,并不重要,但是里面种的东西,那可太厉害了。

据说亩产十几二十石。

是域外的新粮。

这事,有人信,但是更多的持的是怀疑的态度。

毕竟没见过实物。

街口大妈甚至直言,是不是有佞臣蒙蔽陛下,才会信这荒唐事。

总之不管如何。

千户所这一事,是人尽皆知了。

这事朱元璋希望看到的。

让大家知道新粮,待到种出来后,大家便能最快接受新粮,并去种。

朱安宁的意见很重要,直接推广是很艰难的,谁家的田都很宝贵,农民也好地主也好,在没看到实际产量前,绝不会有人冒险去种的。

这江宁屯田千户所,便是应天府实验田,种给大家看的。

还有另外一个消息,就只在官员中流传了。

那便是,有个新的勋贵要崛起了,他叫朱安宁,之前是东宫赞读,但是突然被提拔成了少詹事。

有人说他就是新粮的献宝人,有人说他造出了威力强大无比的火器,又有人说,他提出了定国神策。

反正在一众官员那里是越传越玄乎。

最后出乎朱元璋和朱标意料的是。

事情开始有点走歪,那便是,这朱安宁的朱,指不定是皇家的朱……

这是让老朱有点哭笑不得。

也让朱标一阵愕然。

本来朱元璋是恼火地想把传出这种谣言的人抓出来吊打的,毕竟这种事情异常敏感,他老朱是决不想让这种事情继续发酵的。

就如他建立洪武朝之前,突击把所有义子的姓都重新改了回来,甚至是自己侄子朱文忠,最信任的义子朱英,都就地改姓。

而阻止他的人是朱标。

理由很简单。

“国已稳固,我已监国,父皇无需多忧,且,我们需要朱安宁去,整治那些勋贵之后……这种流言,不正合适么,只需要事后我们解释清楚便是!”

于是短短半天时间。

整个应天府就此闹腾了起来。

街头小巷,没有人可以拒绝八卦!

而火绳枪一事,朱元璋是下了死命令,暂且保密,若是有流言蜚语传出,九族消消乐。

他需要一点时间去让工部造更多出来。

足以提供给前线打一场胜仗。

前些日子,他已经收到了沐英和蓝玉的密信。

【舆图已确认无疑,敌方动向,也早已掌握,等天气转冷之际,水草枯退之时,便是第一仗之日】

这个打法很符合沐英的性格。

朱元璋也相信他这个好义子的判断。

本来按照蓝玉的想法,他是想直接开冲的。

但是毕竟是犯了事,要戴罪立功的时候,他哪敢叫得那么欢,自然是乖乖听从了沐英的调遣。

让沐英都很是意外。

总而言之,这火绳枪,他老朱是想要找个时间自己试一试的,不止是他,他还把正在练兵的徐达,汤和又叫了回来。

而永乐庄这边,成梁已经住了进院子里,这两天忙的事情,是明天的流水席……

朱安宁夸下的海口,最终还是要有人来实现的。

这个倒霉蛋就是成梁了……

本来他是可以找戚祥帮忙的。

但是这几天,戚祥不知道跑哪去了,连朱安宁都找不到他人。

幸好戚祥留下的军户管理模式还在起作用,成梁找到永乐庄的【十户】们,很快就把要帮手的消息散了下去。

农妇们是踊跃报名,各个都摩拳擦掌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厨艺。

至于主厨,成梁直接动用了之前的人脉,请来了城里同福楼的几个厨子,现在人已经到永乐庄了,都在忙活着起土灶,和写清单让成梁去备料。

整个永乐庄一下就热火朝天起来。

而院外的铁冶,也是火力全开。

赵集和朱棣,就在那乐呵呵地看着一支又一支的火绳枪造出来,逐渐堆积如山。

当然,朱棣是按捺不住的,他一大早就已经拿了一杆,拉着赵集去后山又试了一次。

效果之好,完全出乎朱棣的意料。

他已经下了决心,就是被朱元璋揍死,自己明年也要带一批这新火绳枪出去。

塞外其他人能打过去,他朱棣就不能?

守着顺天,不如主动出击!

甚至于,他还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朱安宁提及的那个遵化矿,已经初见雏形,那么,是否可以在那里也建一个营造,成为火器的生产地呢?!

这事有点敏感,必须要和自己大哥朱标说了,才能和自己老爹说……

至于赵集。

朱元璋并没告诉他,这两天有人弹劾他的事情,只是让他介绍完火绳枪之后,就让他回铁冶这边加紧生产。

理由很简单。

弹劾赵集的人,都在毛骧的名单内。

这让朱元璋起了点疑心,但是又没什么头绪。

那群人贪腐,主要贪的是收上来的粮,或者是巧立名目,从农民那里多征粮,这是已经查实的情况。

这帮人为什么那么急于弹劾一向不拉帮结派,只顾埋头干活的赵集?

这里一定有问题。

当某军屯千户的折子递上来后,朱元璋是终于有点暴怒了。

【近日,臣剿境内流窜之匪患,以保境安民,然在行军之际,却遇一棘手之事,不得不急禀天听。工部所配发之武器,乃军中之根本,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将士生死及战事成败。然臣部所得之兵器,质地低劣,多有瑕疵。于剿匪战中,不少将士因武器不堪使用,刃口崩裂……】

仅看到这里,朱元璋就已经脑血上涌。

这群虫豸,真的是虫豸!

户部的粮出问题了,毛骧在追查。

现在工部的武器,都有问题?!

这大明,是不是才建立十数年,就千疮百孔了呢?

压抑不住怒火的朱元璋,没有打草惊蛇,而是直接给了戚祥秘奏,让他去追查一下工部武器的情况。

所以这便是戚祥突然从永乐庄消失的原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