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一见秦珍的反应,便明白了显然不是……
“所以巨人究竟是什么啊……?”
“还有,我早就想问了,第一话标题【致两千年后的你】是什么意思?”
“艾伦醒来为什么哭?为什么说三笠的头发变长了?他梦见了什么?”
小杉看得认真,把自己的疑惑都说了出来。
说真的,这是他见过的最古怪的主角出场方式,从没看过哪个主角是一出场就会哭的,而且珍贵的主角出场对话还全是没头没尾的内容。
此外,士兵们出场时攻击巨人的方式也很特别,所谓的立体机动是什么?
风间也提出,看这个城镇的人类科技水平,人类是怎么在短时间内施工完成这么浩大的城墙建设的?
秦珍知道现在回答这些问题,都还为时过早,尤其是剧情伏笔相关的部分。
他只能先拿出设定集——现在可以公开的情报,让大家明白巨人、城墙地域划分、士兵团等基础设定。
小林看过后,被秦珍单独拉到一边,一起商议大纲和人设。
助手们接过设定集看得津津有味。
“喔,原来是这样设计的,很细节啊!”
“完完全全进入到一个世界去了……”
现在可以公开的情报是:
巨人:正如剧情中呈现的一样,没有智能,凭本能捕食人类,且仅捕食人类这一个物种。
它们皮肤坚硬,需要用兵团特制的一种刀刃——黑金竹才能划伤,只有削去后颈部分的一片区域才能彻底将其杀死。
城墙:人类活动范围内有三道环形封闭城墙,最外围的是玛利亚之墙,本话中被击破;
第二道是罗赛之墙,第三道称希娜之墙,越中心的城区集中着人类最高的阶级,因为[内部]意味着安全。
城镇突出城墙之外的理由:
巨人会被聚集大量人类的地方吸引,这样的设计能帮助实现人类方面警备力量的集中,兵力也能聚集在一起。
兵团:
人类势力方设有三大兵团,对应三大标志;
【自由之翼】:抱着牺牲的觉悟向墙外的巨人领域探索的【调查兵团】。
这也是全作开篇出现的第一个标志。
【双花玫瑰】:负责强化城墙和各镇守备的【驻扎兵团】。
汉尼斯大叔所属的门兵几乎都是这个兵团。
【独角骏马】:在王的身边统管人民、维护秩序的宪兵团。
目前作品中只出现了前两个,此外还有最简单的【双剑】纹样,是还未分配的训练兵的标志,很快就会伴随着104期角色们一同出现了。
104期训练兵团的人设,秦珍单独拿给了编辑小林悦子。
除主角三小之外,还有“故乡三人组”:莱纳、亚妮、贝特霍尔德;
“领导力二人组”:让、马克;“傻瓜二人组”:萨沙、康妮;“百合组”:赫里斯塔、尤弥尔;
秦珍画出了每个人的形象与设定,数以10计的角色全部都要在下一话中陆续出场完毕。
“……”
小林悦子都觉得这太冒险了,一口气出来这么多人,都不管读者能否辨认和记住……
单看外形设计,其实挺一言难尽的,秦珍这次走的真实风,角色不是金发就是黑发,只有长短、披扎的简单区分,很容易让人脸盲,比如赫里斯塔和阿尔敏太像;贝特霍尔德和马克几乎只有刘海上的区分……
除非人物个性鲜明,不然小林真会要求他改掉。
于是她开始仔细看人物设定……
其中……“故乡三人组”都是墙外来的间谍……墙外……咦???
贝特霍尔德是超大巨?莱纳是铠之巨人?亚妮是女巨人??
什么情况???
于是自然而然的,小林马上查看后续情节和背景大纲,被整部作品复杂的构思冲得大脑几乎眩晕……
“原来是这么宏大的世界啊……”
“什么什么?!”
助手们也想来凑热闹,被秦珍和小林飞速回避。
机密!这真是绝对机密!
秦珍笑盈盈地宣布下班,任由四人撒娇卖萌威逼利诱也不为所动,打发他们先走了。
她反复看着秦珍写下的剧情排布纲要,在这份大纲中,秦珍还在纸面的一侧划定时间线,并在关键时刻的事件点都做了标记。
什么时候该穿插回忆、什么时候该提示信息、什么时候揭露真相、转变势力,都有完整明确的安排。
可以说,全作的情节几乎都想好了,骨骼搭建完毕,余下的只是填充血肉。
光是背景和结构,秦珍就和小林解释了两个小时……
看她那副表情就知道,小林悦子受到的震撼,并不比秦珍当年小。
她已经迫不及待,恨不得明天就召开连载会议,把这份企划舞到全体编辑面前。
秦珍则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同《EVA》一样是极速连载,他可以做到一周刊登45页的篇幅。
小林完完整整收好稿件,信心满满地应下。
“没问题!等《EVA》好好完成收尾,就迅速安排接档!”
“……不,《巨人》是少年漫画,我希望它能刊登在《漫动少年》。”
“……少年漫画?”小林悦子愣住了,“这个世界格局、剧情构架与立意深度……你说这是少年漫画?!”
不是因为主角设定14岁就是少年漫吧?《EVA》的真嗣也是14岁啊!
秦珍坚持自己的说法。
在他心中,《巨人》就是少年漫画。
青年漫画?少年漫画?如何为这部作品定性?《巨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看待这个问题的分歧,或许正是是结局后期引起如此大争议的原因之一。
许多人都能看出《巨人》中的宏大叙事与哲学深度,而“私领域”的象征与呈现,却需要极致的共情才能感知到。
秦珍觉得,艾伦这个角色,可以看成是作者青少年时期毁灭欲的象征;
童年时,大部分人感知世界都是单纯的、自我的、二元化的;
万物为我所用,还有许多东西亟待探索,孩子们的心态无非“我”去进入这个丰富有趣的世界,自然地适应它。
到青少年时期,原来的孩子们逐渐意识到世界法则的残忍荒诞,继而产生毁灭世界与秩序的冲动,而非建设,这种心态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曾出现过。
而后,在自我与他人的冲突中,人们学会了理解他人、理解人情规则本身,并树立起各自的边界,渐渐向社会妥协……
心底里毁灭与破坏的欲望最终都会消亡……
秦珍很喜欢艾伦,这个角色承载了他内心相似的那部分情感。
他从高中到大学毕业走向社会,有《巨人》一路陪伴,到结局艾伦死的时候,他也有一种青春时代那疾世愤俗的心,终于结束了的感觉。
这和中二病(自我意识过剩)不一样,作者建立了相对现实的世界观来阐释人心的变化,只不过艾伦作为必须实现灭世结局的人,只能成长到那个地步。
所以作者才会说这个角色是不自由的,他的成长并不完全(尽管作者中途在疯狂弥补了)。
又所以,一个在故事中经历过这么多的角色,到结局时他的行为所对应的心智,竟然停还留在故事的原初时期!用“我不知道”、“我没办法”作为借口来搪塞读者!当然会被骂是“巨婴”、“脑残”了……
因此,秦珍也决定在结局,补完一个真正成熟的艾伦。
即使故事仍是悲剧的、残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