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38.第338章 太后出殡,伪帝终成孤家寡人(1 / 1)贪吃的乌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38章 太后出殡,伪帝终成孤家寡人

铛……铛……铛……

京城所有寺庙时不时响起钟声,因为皇太后薨逝,按照规矩,闻丧后,京城内的寺观会击钟三万杵,为皇太后“造福冥中”。

乾清宫。

朱祁镇面色阴沉,看着手中由礼部会同内阁或翰林院官员集议,制定《大行皇太后丧礼仪注。那一刻,他真的以为皇太后已经薨了。

“就这么办吧。”他合上折子。

曹吉祥领了旨,去礼部告诉他们就按照《大行皇太后丧礼仪注来进行接下来皇太后的丧葬。他刚出去,锦衣卫指挥使石彪急急进来。

“陛下,找到那艘船了。”石彪面色凝重,“但没有找到……太后,她们换了船,有大明贸易公司配合,估计朝着哪个港口去了。”

朱祁镇大怒:“那就封锁各个港口,拦住她们。”

“遵旨。”石彪领命,欲言又止。

朱祁镇目光冷冷的落在他身上,道:“有话你就说!”

“陛下,要不要封了大明贸易公司?”石彪道,“如今以他们的能力,纵横四海,不一定从港口出海的。”

朱祁镇拧了拧眉。

他已经知道朝小天去了南洋的马六甲城,心中猜测,妖后肯定是早联系好了朝小天,做了详细的计划。

“大明贸易公司,朝廷才是最大股东吧。”朱祁镇声音冷冷,“锦衣卫在里面不是有不少人么?已经失去控制了?”

石彪连忙再拜:“臣有罪!大明贸易公司每年给的分红,丝毫不少,臣这两年也就少派去锦衣卫了。公司越来越庞大,实在是难以控制。”

“先拦住人。”朱祁镇挥挥手。

石彪退了下去,传令各港口锦衣卫,拦住太后的船。可他心中猜测,机会已经渺茫了,太后肯定不会从港口出海。

……

又是一连几天过去,没有半点皇太后的消息。

朱祁镇已经按部就班上早朝了,作为一代英主,他不会耽误政务。只是,坐在龙椅上,看着满朝穿着孝服的大臣,真切的觉得妖后已经离开了。

“陛下,后天出殡,礼部已经全都安排好了。”礼部尚书李秉禀奏。

朱祁镇沉默了好一会儿,沉声道:“准!”

下朝后,回到乾清宫,他召开小朝会。内阁大臣,还有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人,全都参加,主要议前方战事的准备事项。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石亨拜道,“咱们这次与奥斯曼帝国开战,是从未有过的富裕仗。刘定之说了,他的察合台行省,就能保障粮草供给。”

徐有贞点头附和:“还有帖木儿行省,董与昌上任巡抚后,也来折子了,他们会保障大军粮草供给,还有军械。”

朱祁镇缓缓点头:“咱们不缺银子不缺粮,但是也得做足准备,因为奥斯曼帝国也一样不缺银子不缺粮。”

“是个可怕的对手。”石亨道,“他们似乎有所察觉,正在向东边的各个关隘调兵。”

朱祁镇沉思了下,道:“与奥斯曼帝国开战,水师会是关键!从南洋调水师过去,这么远,动静太大。”

“陛下,调几万精锐去,随着商船去。”徐有贞建议,“战舰,火炮等,那边的船厂能造,但是人需要训练,再说,新兵肯定各种问题,有一支精锐过去,能快速带起来。”

“准。”朱祁镇挥手。

……

批完折子后,朱祁镇来到了坤宁宫。

坤宁宫内,一改往日的庄严华贵,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肃穆与哀伤,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烛味与不绝于耳的泣声。

太后的灵堂布置得庄严肃穆,黑白两色的布幔低垂,中间供奉着太后的遗像。四周摆满了各式祭品,从鲜到果品,烛光摇曳,映照出在场每一个人的悲伤面容,光影交错间,似乎连空气都沉重了几分。

在京的文武官员及其命妇们,身着素服,依次跪列于灵堂之前,他们的脸上或带着未干的泪痕,或眼神空洞,沉浸在失去太后的悲痛之中。哭声此起彼伏,有的低沉呜咽,有的高亢悲切,回荡在整个坤宁宫内。

专门的祭祀仪式适时开始,礼乐声起,庄重而肃穆。祭司们身着法衣,手持法器,按照古老的礼仪,一步步进行着繁复而神圣的仪式。香烟缭绕,伴随着每一次祭拜的动作,仿佛能将人们的思念与祈愿传达至天际,让太后的灵魂得以安息。

朱祁镇站在一旁,心中五味杂陈。

一身孝服的皇后走到他身边,低声禀报丧事的情况。朱祁镇拧了拧眉:“你按照你的意思办,总得给足她的尊贵。”

“臣妾遵旨。”皇后欠身。

朱祁镇回乾清宫,继续干活,直到夜幕降临。他本是像往常一样,要回坤宁宫用膳,可走出大殿才想起来,坤宁宫的人已经不在了。

“曹吉祥,让御膳房传膳。”他沉声道。

“是。”曹吉祥显得有些慌乱,因为皇帝很久没有在乾清宫用膳了。

朱祁镇回到御座上,闭目沉思。

御膳房的饭菜,果然不合胃口,他吃了一点儿就让退下了。一个人在乾清宫待到夜深,他走出宫殿,又来到了坤宁宫。

太后的灵堂前,有宫女在守着,见到他过来,全都跪下。他挥挥手,让她们都退下。他一个人站在灵堂前,发呆。

“你会去哪呢?离开大明,去南洋?这是不打算回来了?”

“哼,以为朕找到不你?”

“南洋,西洋,都会臣服于朕,朕看你往哪躲。”

……

三日后,太后出殡。

晨曦初破苍穹,京城笼罩在一片庄严肃穆的氛围之中。紫禁城的红墙金瓦,在晨光中更添了几分沉重与庄严。太后出殡之日,举国哀悼,万民同悲。

晨光微露之时,皇宫内外已是一片肃静,只闻远处偶尔传来的钟鸣之声,悠长而深沉。

宫门缓缓开启,一列列身着黑衣、头戴白帽的侍卫与宦官,手持仪仗,有序地步入广场,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哀戚与敬重。灵柩置于龙凤棺之上,四周装饰着繁复的皇家图腾,金漆闪耀,却在晨光下显得格外沉静。棺木前方,一束束白菊与百合簇拥,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随着一声声低沉而有力的号令,仪仗队缓缓启程。最前方,是手持引魂幡的道士,他们边走边诵着经文,引导着太后的灵魂归向天国。紧随其后,是浩浩荡荡的皇室成员与朝中重臣,皆身着丧服,面容悲戚,步伐沉重。

沿途,街道两旁早已站满了前来送行的百姓,他们手持香火,低头默哀,眼中含泪,却强忍着不让泪水落下,生怕打扰了这份庄严与肃穆。孩童们被大人紧紧搂在怀里,虽然不解其中深意,但也感受到了这份不同寻常的气氛,变得格外安静。

哀乐响起,那旋律哀婉而不失庄重,回荡在京城的大街小巷。

夕阳西下,太后的灵柩终于葬入了皇陵,那里将是她永恒的安息之地。朱祁镇站在墓前,仿佛妖后真的死了,以后再也见不到,不禁悲从中来。

……

在无垠的碧波之上,天边渐渐泛起了一抹温柔的橘红,太阳正在升起。海面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映照着那轮缓缓升起的红日。

一艘雄伟的巨舰在这片宁静的海域中缓缓南行。妖后站在甲板上,一袭华贵的长裙,容颜绝世,她的目光穿越了层层波光,定格在那片似乎没有尽头的蔚蓝之上。

这是她第一次出海,眼前的景象对她而言,既陌生又震撼。海浪轻拍着船舷,海风轻拂,轻轻吹拂过她的发梢,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与宁静。

“太美了!”她感慨一声。

海天一色,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海,只觉心胸豁然开朗,所有的烦恼与忧愁似乎都随着海风飘散。随着太阳逐渐升高,海面上泛起了金色的涟漪。

“娘娘,进船舱吧,外面风大。”双喜走过来。

“我没那么弱。”妖后一笑,“双喜啊,以后不要叫我娘娘了,大明的太后已经死了,从此以后,我只是孙若微,你就叫夫人吧。”

双喜微微含笑:“好的,夫人。”

一路南下,妖后都沉浸在悲伤之中,到了这海上,逐渐开朗起来。双喜本很担忧,现在也是暗暗松口气。

“师娘。”齐姝走了过来,手中拿着一封信,递给妖后道,“这是上船时,收到的最后一封谍报,当时,我不敢拿给师娘你看。”

妖后接过来,一笑:“是朝廷有什么消息?”

“呃,朝廷已经向大明各行省发讣告,太后……薨了。”齐姝面色古怪。

“意料之中,估计是皇后的主意。”妖后一点儿都不意外,打开谍报扫过,轻叹一声,“这下好了,本宫是真的死了。”

齐姝面色闪过忧愁:“也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大明贸易公司。”

“放心吧,不会影响,我之前与小天商议过了的。”妖后笑道,“有我在,陛下对大明贸易公司会更支持。”

齐姝缓缓点头,岔开话题:“师娘,进船舱是海鲜吧。”

……

一个月过去。

皇后来到乾清宫大门口,只听见殿内传来皇帝的吼声。她微微蹙眉:“陛下又发火了,自从太后薨逝,陛下脾气越来越大。”

没多久,内阁大臣还有锦衣卫指挥使石彪从殿里出来,看到皇后立在门口,他们上前齐齐一拜。

“难为你们了。”皇后轻叹,“本宫会多劝劝陛下的。”

“谢娘娘。”徐有贞拜道,“臣等被陛下骂,倒也没什么,就是担心陛下的龙体啊。”

皇后缓缓点头:“本宫明白,过几日,本宫建议陛下出去走走,散散心。你们准备一下,不然陛下又放不下政务。”

“是。”众臣领命,转身去了。

徐有贞和石彪并肩走在御道上,面色都不好看。石彪使劲搓了把脸,道:“太后应该早已出海,估计是去了南洋,找是找不回来了。”

“太后走了,陛下……一心扑在政务上,驭下越来越严苛,最近不少大臣挨骂,甚至挨板子吧?”徐有贞苦笑,“伴君如伴虎啊。”

石彪也是无奈的笑:“希望陛下尽快调整过来吧。”

“难了!”徐有贞皱眉,“他不会再相信谁了,成孤家寡人了。”

石彪抬头看了眼天空,道:“我们毕竟是跟他从头走过来的,陛下还是会念着情分的。以后啊,做事谨慎些。”

“陛下倒也不会大开杀戒。”徐有贞道,“就是以后的日子肯定不轻松咯。”

……

夜色笼罩。

乾清宫却是灯火辉煌,蜡烛和灯笼把整个大殿照的亮堂。朱祁镇最近批折子到很晚,这会儿正在细看东瀛递过来的折子。

“宁荣荣已经出兵。”他看着折子低声自言自语,“最先的目标是毛利氏,这个大名这会儿还没崛起,是个很好吞并的对象。”

他看完后,沉思许久,提笔写了三封信,分别是给宁荣荣,白无起和张伦的。宁荣荣如今是大明东瀛的巡抚,明面上的一把手。

但是,他用白无起牵制宁荣荣,还有带着无敌舰队的张伦,会在合适的时机进入东瀛海,策应宁荣荣。

“打下东瀛,应该不难。”他皱眉沉思,“宁荣荣分析的对,就是打下来后,如何控制才是大难题。东瀛可从未被外族控制过。”

写完信,吩咐曹吉祥尽快送出去。这时,皇后领着几个宫女上殿来了,朝着朱祁镇一拜:“陛下,臣妾给你炖了汤。”

“不用了。”朱祁镇起身,“朕还要去兵部。”

“这么晚了,陛下……”皇后满是担忧。

“不碍事,你回去吧。”朱祁镇挥挥手,大步走了。

皇后看着他的背影,幽幽一叹,自从太后离开,皇帝已经好长一段时间没去后宫了,一心扑在政务上。

朱祁镇来到了兵部,虽然是晚上,但是会有人当值。因为如今的大明,可能随时会有战事传来。今日当值的是石亨,正坐在椅子上看奏报。

“臣参见陛下。”石亨看到皇帝进来,连忙起身参拜。

“平身。”朱祁镇抬了抬手。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