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4章 组建粮所,天家亲情(求订阅!)(1 / 1)729仓库管理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

“竟然还有如此内情。”

朱元璋若有所思。

无论是蓝田血夜覆灭宋家,还是粮食战争之事,他都有所了解。

在关中的密探,时常发送各类密报,将关中的近况告诉他。

但是这些人大多地位并不高。

因为没有专业的技术能力,在秦王府中只能够从事较为基础的文书等工作。

接触的消息庞杂,难以窥清事件的全貌。

朱元璋也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慢慢去推算整件事情的真面目。

直到朱标说起,他才将这些事情串联起来。

恍然间明白,朱樉通过这一系列手段。

对世家的统治根基,造成了何等毁灭性的打击。

朱元璋思考起来,自己是否能够从中借鉴一部分手段。

自盛唐轰然顷颓后,世家门阀的力量便衰弱了许多。

但并未完全消失。

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集团的存在。

以血缘为纽带的门阀,以知识垄断维系的学阀,以军事实力威压的军阀。

都是利益集团的体现。

朱元璋很清楚,如今大明内部远不是铁板一块。

而是分化成数个大的派系。

武将方面,淮西勋贵们自成一派,各地降将抱团取暖。

好在武将们,做事粗糙,胆子甚大,贪赃枉法之事,几乎都是明着来。

老朱处理起来,也毫不手软,只要亮刀子就行。

文官们,才是真正让朱元璋头疼的存在。

擅长在文书、公函上做手脚的文官,想要找出他们的毛病来,比砍人还要麻烦。

文官派系也更加复杂,除了以地域划分的各个派别外。

还有同年、师生等等关系组成的派系。

大体上,又可以分为李派和胡派。

分别是以李善长、胡惟庸为首。

不过自从李善长告老还乡之后,李派的势头不再。

完全被胡派给镇压住了。

这还是朝廷里的派系划分。

各个地方上的世家,那更是多如牛毛。

仅仅是江南地区,就有不少坐拥上万顷土地的豪族。

过去朱元璋不动他们,除了忌惮他们在地方上的庞大影响力,还有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处理办法。

若是没有理由,放手去杀,弄不好就是民怨沸腾。

“标儿,你说咱们能不能也办个这粮食交易所?”

朱元璋思考片刻后,向朱标问道。

“难难难!!”

朱标不断摇头说道:

“想要创办粮食交易所,需要不少人力物力。”

“以京城目前状况来看,人力倒还好说,京中能人志士不少。”

“但是创办交易所,需要极其多的粮食,以京仓的情况来看,储备并没有那么充沛。”

粮食交易所,能够超发一部分粮票。

但是也不能够无限制超发。

真那么做,那粮食交易所将很难换出粮食来。

真要是有换不出粮食来的那一天。

粮食交易所和粮票的信用,也就彻底破产了。

朱元璋好奇问道:“依标儿看,要存下多少粮食,才能创办咱们的粮食交易所?”

朱标想起朱樉曾经告诉自己的数据。

西安城内有九十多万民众,储存了约有五十万石的粮食。

粮食交易所的粮食数量,并不固定。

每当夏收、秋收的时候,会有大量新粮入库,数量最多能达到上千万石。

而在冬日里最少的时候,民众大量兑换粮食来吃,储存量会下降到六百多万石。

但即使是最少的时候,也足够整个关中民众,吃上很久一段时间。

“有个三四百万石,我估计就能将这粮食交易所办起来。”

朱标摸了摸自己的手肘,略微思考后说道:

“要是开到整个江南,恐怕还要再翻上几倍。”

“三百万石!”

朱元璋倒吸一口凉气。

要知道去年整个大明朝的粮税收入,也不过才一千二百多万石。

一下子抽出全部粮税的两成半,才成立粮食交易所。

实在让朱元璋肉疼。

府库之中虽然还有不少的粮食。

但是在朱元璋的老农思维看来,这些都是要预备着未来的荒年。

不然到那时候就只能饿着肚子。

不能够在这种时间,就随意拿出来挥霍掉。

“能不能少一些?”

“倒也不是不行,但是这样咱们就也要减少粮票的发行量了。”

朱标皱皱眉头道:“按照二弟在关中的经验,粮票的发行量只要不超过仓库内粮食总量二成,就不会出什么问题。”

这个数字,事实上略微保守。

因为和普通货币发行后,很难再回收不同。

当一张粮票所代表的粮食被兑换掉之后,那张粮票也会被销毁。

因此市场上,作为钱币存在的粮票数量,一直没有那么多。

甚至不能够完全满足大家对于货币的需求。

这也是为什么,铜币在关中还有很大的存在土壤。

按照朱樉的测算,即使超发一倍,都没有太大的问题。

只是出于稳健起见,并没有超发那么多。

“既然如此,那咱就先拿出五十万石粮食,给你试试手,让标儿你来办这个粮食交易所。”

朱元璋大手一挥,就决定让朱标来做这件事。

“你意下如何?”

“儿臣,必不辜负父皇期待。”

朱标退后半步,躬身拜道。

“不过孩儿还有个想法。”

“什么想法?”

“粮票之事,儿臣想先从母后手下的工坊发起。”

“不知道父皇觉得怎样?”

粮票刚刚推出,没有什么公信力。

民众并不会认为,一张纸片能够比他们用了千百年的铜钱更实在。

毕竟铜钱含铜不少,便是融了铸铜器,也还合算。

但是粮票就是一张纸。

若是换不出粮食,擦屁股都觉得太硬。

朱标就想着从各个工坊开始用起。

这些工坊不少都是朱樉还在应天府的时候创立。

后来出京就藩,就将工坊全部交到了马皇后的手上。

既能够补充宫中内帑,也为马皇后增添了话语权。

工坊中的工人,收入不低,消费能力很强。

关键在于,他们对于皇家的信心很足。

无论是朱樉还是马皇后,都待他们极好。

将粮票发给他们,出现挤兑现象的可能性,也不会很高。

“此事只要你能说服你娘,咱倒是没什么意见。”

朱元璋不以为意。

工坊的各个大匠,几乎都是被朱樉一手提拔上来的。

除了朱樉的话,也只听马皇后的话。

其他人一概不听。

而离了这些大匠,工坊也就废了。

便是朱元璋,也很难插手其中。

“不过有件事,咱可要先告诉你。”

“粮食交易所做成最好,做不成也没什么大碍。”

“但是不能毁了你的名声。”

作为亲手培养了数年的接班人,朱标明白父亲话中的含义。

身为大明的接班人,他必须是毫无瑕疵的。

不能够出现任何的失败和恶名。

太子不能够有任何的污点存在。

这也是身为开国皇帝继承人的悲哀。

从小生活在父辈耀眼光环之下的他们,即使再努力也很难超越。

哪怕是犯了任何一点小错,都要接受旁人放大镜细细审视和无穷无尽的劫难。

历朝历代开国皇帝的太子,都没什么好下场,与这也有些关系。

“儿臣明白。”

朱标又欠了欠身,这才抬头向朱元璋问道:

“父皇,可还有什么要问的?”

“若是没有,儿臣这就去忙粮食交易所的事情。”

“这事情没那么着急。”

朱元璋拉着朱标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

“回来这段时间,可有看过皇孙?”

“你走这么长时间,他怕是都要将你忘了!”

朱标出京一趟,走了差不多半年时间。

这年头交通并不便利,一趟远门可能就会错过许多事情。

“还不曾看过。”

“这几日太过忙碌,还未曾得空。”

朱标回来就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忙。

不仅仅是这半年朱元璋批过的各式奏章,要他再审查一遍。

还有他和朱樉谈过的各类合作,也要他尽快落实下去。

比如,各类军火的换装,也要他从京营中先挑人,去关中熟悉装备。

双方也好交流些作战经验。

秦王军的火器作战经验非常充足,足够当京营军官们的老师。

哪怕是基层战士的军事技能,也大多领先京营军士们一大截。

按照朱樉所言,这是因为秦王军中的基层士官大多军事技能过硬,在士官学校内接受过专门的教育。

有他们起带头作用,就能够将基层士兵的军事技能也向上提一大截。

除了火器换装的事情需要他操劳。

关中第一批军火已经在生产之中,不久第一批的火器就会用船运回京城。

朱标还要负责调拨钱财,支付这一批军火的费用。

还有化肥的事情,也牵扯了朱标大量的时间。

这几天时间,还要和工部商量在城外选址建造化工厂的事宜。

如此多的事务,压在他的肩膀上。

要不是他还年轻,身体健壮。

早就已经被累到了。

“这些个事,晚个几天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朱元璋带着丝丝不满情况道:“皇孙如今尚且年幼,最好还是自小陪伴在他左右。”

“言传身教,促进他成长。”

朱元璋自己有不少的儿子,自认为自己在这方面颇有经验,于是向朱标诉说自己的育儿观念。

朱樉若是知道朱元璋的想法,一定会忍不住笑出来。

这世界上存在擅长教育孩子的人群,但是这里面绝对没有朱元璋的名字。

他要是真擅长教导儿子,就不会养出那么多残暴、奇葩的王爷。

各个都是在京城、在朱元璋的眼皮子地下老老实实,一旦到了外地就藩,就本性爆发。

骄奢淫逸,沉迷享乐,杀人取乐。

“父皇教诲的是。”

朱标倒是觉得朱元璋说得挺有道理。

自己回来这么多天,都没有踏入过后宫半步。

确实有些冷落了常氏和自己的儿子。

“儿臣今天回去,就去看望他们。”

“雄英这段时间,可对你是想得紧啊。”

朱元璋笑笑说道。

想起可爱乖巧的皇孙,就是一向阴沉的朱元璋都开朗了许多。

“不少次都吵着问爹爹去哪了。”

朱雄英如今已经实岁两岁多,虚岁三岁多。

已经能说不少话,时常会逗朱元璋开心。

因此朱元璋对这个孙子,也是格外宠爱。

当年朱标出生的时候,朱元璋尚且在南征北战之中,鲜少有时间陪他。

等到定鼎天下之后,出生的儿子,朱元璋喜爱的很少,大多只是给个名分了事。

直到朱雄英出生,朱元璋才将自己当年对朱标欠缺的疼爱,都补偿到了这个隔辈的皇孙身上。

“是我亏欠雄英这孩子。”

朱标面色愧疚道:“这段时间,各种琐事缠身,冷落了他们。”

“你能认识到这点就好。”

朱元璋点点头说道:

“去后宫看看吧,你夫妻二人半年未曾相见,想来也有许多夫妻话要说。”

朱标点了点头,向朱元璋告退后,也就出了乾清宫。

没有再去处理政务,或是和六部的官员谈事情。

而是直接让车驾转向,向着太子东宫的方向驶去。

负责车驾的侍从们,心头有些惊讶,不过更多是高兴。

高兴他们的太子殿下,终于想起被他冷落了长达半年时间的东宫。

太子一直没回去,可是将他们这些侍从、奴婢们害苦了。

东宫中的太子妃和皇孙,长久见不到太子殿下,虽然没有多说什么。

但是那日渐消瘦的样子,还是让侍从奴婢们心惊胆战。

深怕太子回来之后,会严惩他们。

好在太子的心情似乎还不错,应该不会因为这件事情惩罚他们。

车驾的速度飞快,不消一刻钟时间,就驶入东宫。

“殿下!”

早已得到宫人传报的太子妃常氏,抱着已经三岁的朱雄英,面带笑意站在宫门前等候。

“你瘦了。”

太子妃好看的柳叶眉微微蹙起,嗔怪道。

“西北的风沙太消磨人。”

“瘦了吗?”

“哈哈,一路奔波怎能不消瘦。”

朱标却不以为意,反而是牵起常氏的手,向着殿内走去。

另一只手,则是从常氏手上抱起朱雄英。

刚刚三岁的朱雄英,眨巴着黑溜溜的大眼睛,看着眼前的陌生人。

“你是爹爹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