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哈玉民闻言目光诧异,上下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这个小伙子,心中吃惊不小,如果是这样的话,倒要对这个当初主动请缨的小伙子刮目相看了......
不仅仅是哈玉民,王德明座位周围的几位医学前辈们也都吃惊的回头看着他。
“那这样,你到前面的黑板上,把今天教授老师们讲的内容大概复述一遍。”
“然后解答其他学员的问题。”
“好!”王德明当仁不让,大跨步走到讲台,先将之前黑板上的内容擦掉。
其他人正愣神的功夫,师兄吴定寰急忙喊着:“欸,德明,你怎么把黑板擦掉了?我还没记完呢!”
王德明回头笑了笑说道:“师兄,您别急,我待会儿把今儿讲课的内容都写上。”
擦好后就在黑板上划了两条竖线,将黑板分为了三个部分,在左边的部分顶端,王德明写下几个大字:革兰氏阳性菌,之后又在下方用较小的字写道:金黄色葡萄球菌。
王德明转过身,面向课堂上评价年龄在30-40岁的学员们,笑着说道:“大家都知道盘尼西林(青霉素)特别贵,可贵在哪呢?”
微微侧身用粉笔在“革兰氏阳性菌”几个字上敲了敲,“就是因为可以杀死革兰氏阳性菌。”
“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刚刚教授已经讲过了。”
王德明又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下面写下几行字: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这些也是,为什么又叫“革兰氏阳性菌”呢?”
“那是因为通过“革兰氏染色法”通过对细菌的培养基进行染色后,进行分类的:染色后还是蓝紫色的,就是阳性;变成蕃红或沙黄的就是阴性。”
“当然,还可以这么分类:阳性菌都是外毒性的,比如化脓;阴性菌是内毒性的,比如:腹泻;所以: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包括霍乱杆菌都是阴性的。”
“老外的脑子是一根直线,也就能分成这两种了;不像咱们老祖宗,把中医用从阴阳、五行开始分类,有升有降的还不停的变化,让我这个初学者头晕脑胀的......”
“哈哈......”
学堂里响起一片笑声。
“既然是外毒性的,”王德明在黑板中间的顶端又写下几个大字:致病机理。又开始讲解:“那它们是怎么破坏人体的呢?”
刷刷刷,王德明又在下面写下:损伤血小板、破坏溶酶体,引起机体局部缺血、坏死;杀死白细胞和巨噬细胞。
“这就是导致机体化脓的大致病理机制。”
“而人体是一个整体,”王德明最后在右边的黑板顶端写下:局部解剖。
一边画出一个心脏和动脉、静脉的大致走向,一边继续讲解:“当人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受到感染之后。”
“当机体无非通过自身的免疫机制:也就是白细胞、巨噬细胞等及时的消灭致病菌,那么致病菌就可能进入血液循环。”
又点了点心脏的位置:“从而导致肺炎、心机内膜炎等等。”
“更严重的就会导致败血症和脓毒血症。”
王德明这么深入浅出的一讲,所有中医进修班的学员们,包括哈玉民都眼前一亮,恍然大悟。
然后学员们兴奋的交头接耳,讨论纷纷。
感受到脑海中传来的各种知识和隐秘,王德明嘴角微微上翘,抛砖引玉道:“而这些革兰氏阳性菌入侵人体后,都会导致人体高温大热。”
“如果是咱们中医的话,高温不解用石膏,《伤寒论》里面的白虎汤,就是解大热的。”
“可白虎汤素来有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四大之说,故而轻易不敢用此方。”
“可是这应该怎么辩证呢?”
“哈哈......”学员中有人高声说了一句:“这得是让梁宗翰给说说,他可是孔伯华的学生。”
“哈哈,没错,”有学员笑着打趣道:“孔先生被民间尊称:石膏孔啊!”
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性,身材矮小干枯,带着眼镜,身穿长袍,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边走向讲台边笑着回复:“好,那我就来讲讲孔老师当年对石膏的应用。
“我是30年在孔伯华老师和萧龙友老师开办的北平国医学院求学的。”
“当年孔老师对石膏和温病的讲解,今日想起来还振聋发聩。”
“孔老师的著作《时斋医话》中说:诸石膏之疗能,其体重能泻胃火,其气轻能解表肌(解表清热),生津液,除烦渴,退热疗斑(皮肤上出的小红点成片就叫斑),宣散外感温邪之实热,使从毛孔透出。”
“所以,咱们得先辩证,是不是胃火?”
“比如病患高烧不退,舌苔厚重,口干无津,胸口和后背滚烫,而手心发凉者。”
“这时候当用石膏,解之。”
“好!”
“还有,如果发热者头痛欲裂、壮热如火,也要用石膏,尤为特效,邪热去而脾气缓元气回,缓脾益气......”
梁宗翰在讲台上讲的时候,王德明频频给师兄吴定寰使眼色,结果后者听的聚精会神,没看见。
气的王德明一跺脚,在梁宗翰说话暂停换气的当口,向吴定寰喊道:“师兄,你倒是赶紧记笔记啊!”
又是惹得哄堂大笑,赵炳南笑着打趣道:“好小子,你是到这边来偷师来了啊?”
“也不怕你师父生气,他可是专门正骨的!”
王德明露出腼腆之色,解释了两句:“咱们中医是注重人身整体的嘛,如果来一个因外伤导致骨折的病患,同时患有高热,这不就用上了嘛。”
“好!”赵炳南又高声赞赏了句:“咱们中医就是要摒弃门户之见,海纳百川。”
哈玉民也跟着感叹道:“孔伯华先生和萧龙友先生早就有此胸襟,当年就创办了国医学院,培养了诸多中医人才。”
“吾辈之楷模啊!”
“渡舟,您再上台讲讲《伤寒杂病论》?”
一位方脸阔鼻,30多岁,身着中山装的中年男性站到了讲台上,一开口就满口的东北腔:“好!那我就在诸位面前献丑了!”
“客气,客气。”
“伤寒论里将高热一共呢,分四个辩证:太阳伤寒、太阳中风、少阳发热、阳明经高热;”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六经辨证”,六经辨证是三阴三阳所属经络与相互络属的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为基础的。”
“所以首要问题就是:辨阴阳,探求病位之表里,病情之寒热,病势之虚实。”
“太阳伤寒: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伤害证为表实证,用我的理解:寒邪束表时,胃气与邪气僵持于体表,皮肤腠理发紧,胃气化为郁热,表现为高温、无汗、寒颤不止。”
“这种病征非常好治。”
“发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