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6章 通货膨胀(1 / 1)要零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6章 通货膨胀

“那不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么?”

虽然对那段时间了解不多,可安宁在学校里跟同学们聊天,免不了会聊到那些年,那些事。

尤其是班级里年纪最大的大姐,也是当初的小兵,趁着可以免费乘坐火车,还特意前来京城。

当年的京城就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77年恢复高考后,她不顾自己和丈夫两家老人的反对一门心思的要考到京城来。

好在她的丈夫全力支持,全包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连带着照顾一对儿女,才让她安心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真的考上京城大学。

听了安宁满不在意的回答,她直言了当的反驳道:“安宁,咱们虽然要改革开放,但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

“但是怎么能否定一直以来的阶,级原则呢?”

“如果忘记了原则,那我们将要去往何处?”

其他的几位同学也是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辩论。

“我倒觉得领导说的好,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无论是走什么样的道路,最终的目的就是国富民强。”

“我不同意.你们忘记毛选中的教导了么?”

“如果路线不对,最终的结果能对么?”

作为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一代大学生,她们的经历丰富,都是有过下乡劳动经历,经受过很多政治上的理论教导。

今天如果不是班里的大姐发问,她们可能也就将疑问埋在心里,可一旦开了个头,就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她们内心中目前还是有着这份朴素的情感,但是读大学后的经历和见闻,又让她们心中升起一份迷惑。

尤其是去年开始国家大力公派留学生前往欧美流行,学校里有关系,有背景的人早早开始准备并且成行,也让她们这些普通学生心中更加摇摆。

原因就在于为了争抢公派出国的名额,这些学生们私底下勾心斗角不说,竟然还有人栽赃陷害.

尤其这些人都是家中有关系,有门路的居多,家里人也都出过国,见过世面。

他们之间偶尔交谈中泄露的对西方的那种敬仰和憧憬,让她们内心潜藏了一丝惶恐和不确定,让她们内心原本的秩序晃动起来。

安宁在香江生活多年,还自己创业小有成就,虽然她在学校里很低调,所交不过是班级里的几位家里偏远的同学。

但是她很早就发觉,这些人都是染尘的明珠,一等一的聪明人,只不过受限于当下的见识,补上这一课后,未来绝对不可限量。

好汉三个帮,做事业要选人,这是她在家里耳濡目染所得。

无论是王德明掌管的产业,还是自己母亲,其他几位妈妈手里的产业,都是找的优秀人才帮忙管理,才能逐渐发展。

更何况她自己的连锁咖啡屋,也是这样.

这才是她邀请这几位同学来家里做客的真正原因。

尤其是出国,她家里有的是钱,直接安排几人出去就是了.

她可是经常说走就走的,上午在香江,说不定下午就跟同学去日本购物.

等几位同学都辩论的差不多,她才笑嘻嘻的说道:“几位同学,我们现在见识还少,光是口头上的争论也争辩不出个结果。”

“不过呢,我从小是在京城,后面才去的香江,更有发言权。”

“一个地区要想发展,肯定是要先发展经济,香江不就是么?现在的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过2000美元。”“啊!竟然这么多!”

此时中国城市里的人均月收入也就30、40块,折合成美元也就几块钱,差距不可以道理计算。

“这么多钱怎么的完?”

这是她们内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安宁撇了撇嘴,“怎么可能?”

她掰着手指头一点点的跟她们算账,“平时一碗面就要十几块,还有住房,还有看病,读书,可都要钱。”

“尤其是房子,香江现在800多万人,至少有200多万人在等着政府的公租房。”

“商品房,他们是万万买不起的,一间房子,一个平米就要1000美元。对了,香江是算平方尺的,1平方尺2000多港币。”

听着安宁对香江生活的描述,跟她们的认知更加不符合,各个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要知道国内这年代还是以计划分配制,各种票据层出不穷。

但是生活成本却低,真正节俭的人家,几块钱就够生活一个月。

更何况住房虽小,却是国家分配,一个月只需要一点点的租金。

至于医疗,工人看病免费,全部报销,就是农村,也有赤脚医生,看病也有互助金可用

来自甘肃的大姐脱口而出道:“这西方的资本主义当真不堪!”

“还是咱们国内社会主义好!”

这一番话倒是没有任何异议,得到其他几位女同学的赞同。

不过转瞬就有一位女同学叹气道:“只不过最近两年怎么国内物价上涨这么厉害?”

“之前我一个月5块钱生活费就够,每个月还可以买几本书,看几场电影,自己偷偷改善生活.”

“可现在市面上什么都贵,本来我看中一件衣服,之前标价18块,可上次我去看,都已经要34块了。”

“是啊.”年纪最大的女同学更加皱眉,“我之前一个月可以往家里邮寄10块钱,自己还有剩余,可现在.安宁,你知道的多,又在香江生活过,知道什么原因么?”

这一点安宁跟她父亲王德明还真的聊过。

王德明也是为了让她学到的知识理论相结合。也是让她知道,所谓经济学,随便听听就算,什么经济理论,也都是马后炮而已。

也都是各自代表着一群人的利益。

安宁想了想,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咱们国内新开很多大项目,报纸上报道很多回,这个你们应该清楚吧?”

现在整个大中国都是工地,从78年开始,全国正在建设的大项目有1100多个。

老大人尤不满足,又大手一挥,利用外资怎么能缩手缩脚?再来800个!

现在国内像是宝钢一样的大项目,差不多有2000多个。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